大理双廊文艺桌子:黄仁伟:换一种思维审视海洋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59:24

黄仁伟:换一种思维审视海洋战略

来源:社会观察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    点击数: 6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从宏观上思考中国的海洋战略,首先要理清当前主要存在着哪些争议问题,矛盾的焦点在哪里,然后从具体问题和矛盾焦点出发,进一步考虑出路何在?主要问题大致有这些:

其一,领海划界和岛礁争端问题,包括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争端。这是最容易挑起民众的民族情绪以至于导致国家关系破裂的问题。

其二,所谓“航行自由”问题。南海这个“口袋”现在名义上是中国的,实际上并不完全被中国控制。美国担心,如果南海今后被中国切实掌控,会不会引起航海自由问题?中国说不会,问题是怎么证明自己?

其三,海洋和海底资源问题。因为领海不完整,岛屿归属不确定,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也就无法明确界定,与之相关的资源问题就产生了。当今世界海洋资源已演化成战略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四,所谓“近海侦察”问题。长期以来美国飞机在中国家门口搞所谓近海侦察。美国人的逻辑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这样飞,中国没有明确反对,现在你要赶我们走,就是你在改变现状。

其五,所谓“无害通过”问题。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在一国海洋经济专属区内,他国享受船舰和飞机的无害通过权。就此,中美分歧的焦点是,美国认定只要不是战争行为,其他包括军事演习、侦察、测量、监听等,都属“无害通过”,中国则认为这些并非民用范围,属于有害通过。

其六,“岛屿链”问题。美国到底有没有实施岛屿链战略在海洋上围堵中国?美国说它并没有把西太平洋岛屿连接成一个军事链条。我们认为从冷战时期以来美国一直有新月形包围圈。为此,中国要突破第一岛屿链和马六甲海峡,要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只有这时候中国在海上才是自由的。但是美国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一贸易大国,在海上航行并没有遭到威胁,为什么还要突破岛屿链和马六甲海峡,这实质上是要打破美国拥有的战略空间。

其七,建立航母舰队的问题。中国何时有航母舰队,会有多少个?有的说法认为2015年就可以有,也有说要到2020年;有的说1艘航母就够了,有的说至少要4艘。全世界都在议论纷纷,揣测中国在这方面的举动。

其八,两洋战略问题。如果有2艘以上航母,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有两洋战略,印度洋和太平洋战略?再将来是不是还要加一个北冰洋战略?

如果沿着这个思路一步步推下去,还会有更多海洋战略问题。其实美国人早就在这样推理了。他们认为,现在的岛屿争端后面,将是一系列海洋问题的开始。为什么同样的岛屿问题30年前就有,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动作,也没有高调强调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因为到了今天,中国国力强了,野心到了,不仅在媒体上叫得很响,而且开始构筑自己的海洋霸权,建立一个具有深海作战能力的海洋强国了。这些都是美国判断或描述的中国海洋战略,而我们有些“战略家”们说的远远超过中国实际上做的。

以此顺着推演,似乎每一个问题都会引起大规模的冲突。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逆向思维,逐一破解,也许会出现某种海洋战略形势的转换。假设从远处向近处推论:“两洋”我们一定要进去,不过可以采用像亚丁湾护航的方式,抓住一切机会,提供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航母我们要有,但是以质而不是以量取胜;无害通过问题,中国要给美国通过的便利,但是美国也要给中国通过的便利;对于近海侦察问题,中国可以划定界限,如果美国飞机在离中国海疆100公里以内飞,中国飞机就要升空对其不停地骚扰,如果在100公里之外,就可以暂且不去管它;至于海洋经济专属区互相覆盖的问题,不只是在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之间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不必过分紧张,更不会构成引发冲突的导火索。最难解决的是岛屿问题。如果在南沙群岛问题上让台湾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通过某种形式的两岸共管,可以换取中国在海洋问题上更大的主动权。在两岸共管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考虑两国共管的方式,解决南沙岛礁问题。我们不排除适当运用硬的手段,但是需要摈弃19世纪的僵硬战略思维,冷静思考,充分运用软的手段,化解矛盾,以换取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长远战略利益。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