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哪里产的最好:为何评价海瑞是“尽孝似禽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32:14

翻开史评文章,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到,史家对海瑞盖棺定论的评语是“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想那明朝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为何会被史学家定义得这般不堪呢?“尽忠”之事,是讲他的政治态度、执政理念、为官原则和处世特点,笔者以前曾有过相关探讨,在此就不再多言。今天想仅就海瑞“尽孝”一事,谈点看法。

    说到孝的涵义,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部分,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消极的成分。比如说,养亲、敬亲、顺亲、谏亲,以效父母;立身、立德、立言、立功,以显父母等,都是健康有益的观点与行为。而“无违即孝”、“父子相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等就是丧失人性、不符科学的愚孝了。

    回头我们再看看海瑞眼里的“尽孝”是怎么样概念和做法。

    其一,极为狭隘的孝心。海瑞四岁上丧父,一直同盛年寡居的母亲谢氏,相依为命,母亲在他眼中就是天使、就是保护神,故自小对母亲说的事言听计从。尽管生活拮据,仅靠祖上留下的十亩薄田维持生计,但由于谢氏深知教育的重要,便在蒙学阶段就让海瑞苦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让他牢固树立起儒家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年。不仅如此,还不许少年海瑞玩耍嬉戏,旦“有戏谑,必严词诲之”。所以在这般“母爱”的畸型培养熏陶下,海瑞从小养成了“言词有板眼”,不善言辞,且孤僻孤独和好认死理的倔犟性格。

    其二,极其盲目的孝顺。海瑞一生结过三次婚,纳过二位妾。大夫人潘氏进海家后,勤劳肯干,性情也不错,但谢氏处处挑毛病,只因多年不生育,常骂她是“女骡”转世,还唆使儿子续弦。海瑞听从了母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教诲,休掉发妻潘氏。继配许氏生了两个女儿,也被海母所不容,以同样的原因被逐出家门;后来三夫人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暴卒,此事被传得纷纷扰扰,言官参劾他有杀妻之嫌,后不了了之。另有一妾也是在长期屈辱中度日如年,只能自缢身亡才得以逃脱磨难。

    我们今天看来,嫁给海瑞的5位女人,竟有4个落得如此下场,其中既有海瑞的“薄情”,更有海母的刁钻刻薄。她是海瑞忠孝思想培养者,也是海家悲剧的始作俑者。从四位妻妾的悲惨下场分析,可知海瑞奉行的“孝”,只是唯母命是从,甚至只要老母不生气随便打骂媳妇。这种“尽孝”,是决不管对方的死活和感受的变态行径。   

    其实,海母的所作所为,已为时人所诟病。然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海瑞对老母“尽孝”,他绝不会违拗母意,有如他不顾生死地为皇帝尽忠一样,可以毫不顾及政敌的攻讦、时论的非议,更可以不顾天理良心、铁石心肠地看着妻妾们一个个落难离他远去或死去。

    其三,极度扭曲的孝行。海瑞的“憨孝”,还见于他对子女的态度上。与他同代的学者何良俊撰《何氏语林》,记述了海瑞一件家事。书中云:海瑞有女5岁,某日,海瑞见女拿一饼在吃,问道:“谁给汝饼吃?”答:“是僮某”(僮可指家中的仆人,也可指未成年的男子,此指是后者)。海瑞竟大怒道:“女孩怎能随便接受僮之饼?你不是吾女了。你若能从此不吃东西而饿死,才算吾女!”女儿哭了,果然不再吃东西了(大人也不想给她东西吃)。到了第七天,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女儿活活饿死。何氏《语林》记载的此事,是真有目击者,还是有所风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海瑞为人个性讲,他倒是真的能说到做到,也要求家人做到,绝无通融余地。如此看来,逼得五岁女儿不进食而饿死,应该是真有其事的。其作法之残忍,让人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就这个角度分析,海瑞秉持的这个“孝”,已不再是简单关爱、厚爱、敬爱和赡养老母了,其内含着无条件服从,甚至充当她施虐的帮凶也在所不惜。正是他孝道观的扭曲,一切正常的人性,包括夫妻的恩爱关系都得让路;正是这种孝道观的驱使,使正襟危坐的“海青天”,在讲仁义道德的同时,变成面目可憎的衣冠禽兽。所以后世人谈论此事,对海瑞多有微词。难怪史家会用“尽孝似禽兽”来评价他。

    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海瑞的“孝”根本不是正常的人性的传统的孝道了,而是封建礼教的极端卫道士。在害人害己的过程中,他已经变得麻木不仁、是非不辨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