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11月份天气:黄昏下走远的背影——浅议李鸿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08:11
李鸿章,一个公开而又神秘的名字,代表屈辱满清的黄昏,留给了历史无数的争论和震撼!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在欧美列强的眼中,这个带给他们巨大利益的权臣是近代中国最伟大外交家和改革者,是满清的裨斯麦,东方的拿破伦,对满清政府来说,李鸿章是他们的擎天柱和救世主,在大部分的传统的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又是一个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和卖国贼!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又该如何评说?仁者见人,下面我也想说说对他的看法!

评论一个人,应该以其历史事实和人生经历为基础!

李鸿章的一生主要有三件大事,;剿发捻而平步青云,兴洋务而权倾朝野,主外交至名动四海!那么我想逐步的分析其在三件大事中的所作所为!

众所周知,剿发捻就是镇压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运动,李鸿章自1862年以家乡安徽的子弟兵和老师曾国藩的湘军为基础组成了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军阀集团——淮军,这支配备了样枪洋炮的个人武装就和湘军一起成为了消灭太平军的凶恶敌人,1865后,自湘军大部解散后,通过西方的“友善帮助”和接受湘军精华,部队达到了15万人之多,完成了对“发捻”的的扫荡,不客气的说,李鸿章是踏着无数农民军的尸体走进了以后的“光辉岁月”,成为了“光荣的”的“中兴名臣”,那么,李鸿章在这次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农民运动的色彩如何呢?

太平天国运动瓦解了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动摇了腐败满清的统治基础,是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有巨大贡献的!这点毫无疑问,但不可否认,太平天国运动同样充斥着迷信,愚昧,暴力和落后!其主张的《天朝田亩制度》违背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原始社会的落后性和未来社会的空想性的结合体,仅代表了人民的客观愿望,却远离了现实的发展方向!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在中国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如果太平天国迷信在中国取得政权,中国将步入中世纪西欧的‘神学黑暗“时代!可以说,在这场运动中,李鸿章因为滥杀无辜成为了人民的对立者,却又因为阻止中国社会的倒退成为了历史的捍卫者!有功有过吧!

作为洋务运动的绝对男主角,李鸿章的身影贯穿于这场毁誉参半的改革运动中,在中国这个封建专制根深蒂固、传统保守的文明古国,从商鞅和王安石的悲剧似乎说明了变法者的惨淡收场,就连修建一条铁路也被认为是触犯了大清的风水而被满清贵族攻击了“居心叵测”,不难想象,统治高层的猜疑,保守官员的蔑视,下层人民的不理解,四面八方的非议、铺天盖地的压力、无时无刻的束缚,他却只能一力承担。尽管如此,坚强的李鸿章打着“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旗号,杀出了一条血路,江南制造场、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等70%的洋务企业都出其手,邮政、电报等“稀奇古怪”的科技更是李鸿章呕心沥血的产物。

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为了镇压革命群众和维护封建统治,所标榜的“自强”、“求富”的目的没有达到,“中体西用”说明了这不是一次彻底的改革,“宰相合肥天下瘦”更体现了李鸿章也有自私的一面!但我们应该理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想做的、该做的多的可观,但他能做的、做好的却又少的可怜。一腔热血和一人之力拉不回走向崩溃的清王朝!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行,更何况他只是为人臣子,这些已经是他能力和职权的极限!

但应该肯定的是,洋务运动开启了工业、国防、教育的近代化,政治的民主化,为推动中国的文明进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李鸿章无愧于近代化的先驱和大师!讽刺的是,当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建成后在日本的对马海峡“耀武扬威”之时,可曾想到了就是这个他鄙视的东洋小国埋葬了其引以为豪的30多年洋务心血!

当然,人们最喜欢议论和探索的仍然是李鸿章的“屈辱外交”。李鸿章在剿发捻、兴洋务的过程中跟外国人打过不少交道,多少摸清了西洋人的心理。但其成为“外交名臣”是从1870年的天津教案开始的,在这次和法国人的较量中,李鸿章“漂亮”的完成了曾国藩也没有做好的事情,成为“谈判专家”,神州大地“卖国贼”的却也接踵而至,故事走向悲剧的高潮。 1873,当小日本的海军侵犯宝岛时,李鸿章发出呼吁;“中国日后的威胁不在西方,在于东洋”,后来一系列的日本侵华史证明,其眼光确有独到之处。

《中法新约》是李鸿章大规模“卖国”的开始,这场战争从一开始李鸿章就是不赞成的,他也比谁都清楚中国有多少斤两,主张利用难得的时间进行变法,意图后强!因此战中出现妥协也就不足为怪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结束,李鸿章陪进了30多年来洋务运动中全部家档:北洋水师、淮军等,这也许是其退让政策的自食恶果!但紧接着李鸿章几十年的荣誉也成为了满清外交的牺牲品!《马关条约》的签定使其定义为民族罪人,成为了“卖国贼“的形象代言人,从此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对李鸿章是否公平?在下关,为了减了那怕一千万两的赔款“充当回家的旅费”,年过古稀的李鸿章面对着日本后进伊藤博文,进行过恫吓、威胁、争论,但最后,这位倔强孤傲的老人不得不低下了 “老人头”,“弱国无外交”,这一刻,他是在为慈禧、为光绪低头,为民族、为国家低头,最后,因为日本浪人小愤清对李鸿章这位“老顽固”进行刺杀,李鸿章趁机利用英、法、俄的态度大做文章,取得了日本的一些让步!在这次谈判中,李鸿章把子弹装进了脑袋,把鲜血刷在了日本,把尊严扔到了地下,却把耻辱带回了中国!一时间,杀李鸿章以谢国民成为了民族心声!但忘恩负义的光绪和慈禧却把这位失去了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的“功臣”发配到了广东,李鸿章离开了近30年的直隶总督和高层中枢!在惊涛骇浪中等待老死!,5年之后,当慈禧面临杀身之祸,需要卖国求荣时,才又想起了这位谈判名臣!

此时的李鸿章对外交逐步行成了一套理论,1896年,李鸿章参加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加冕大典,沙皇派重臣于黑海以迎接国家元首的规格千里相迎,朝廷上下高呼李鸿章为中国的裨斯麦,把李鸿章感动得老泪纵横!李鸿章的虚荣心让其钻入了俄国人的圈套,签定了“共同防日”的《中俄密约》,出卖了东北一些特权!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联俄制日是在引狼入室!当李鸿章来到美国访问时,在美国上下一片“东方拿破仑”的呼啸中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的侵华政策!国内外身价的天壤之别,让李鸿章被他的“知音们”给暗算了一把却仍以制日成功沾沾自喜。这是李鸿章性格的缺点,也是其外交方面不成熟的表现!当然,在这个时期,李鸿章还是做出了一件表明了他跟顽固派有些区别的:当维新派的“余党”从广州流亡海外时,坐镇两广的李鸿章违背了“老佛爷”的严剿的命令,放了康有为等人一条生路。可以看出,在其内心当中多少是同情变法的——尽管康梁等人曾因李鸿章名声太臭拒之于强学会之外!

1900,八国联军侵华,慈喜带着光绪如丧家之犬一路西逃,在惶惶不可终日间下达了剿匪和议和的命令!环顾海内,只有李鸿章当此大任。怀着对慈喜重用义和团至酿成“灭国之祸”深深不满和对满清统治无限忠诚的李鸿章,在慈喜堆积如山的书信和低声下气的哀求下,踏上了北上的轮船,在八国军队的“保护”中,再次也是最后一次抢过了“卖国”的交易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观的“世纪大拍卖”开始了!在如狼似虎的十一国代表蛮横的围攻和苛刻的条约面前,为了保全慈喜和减少赔款,李鸿章独自抗争,态度非常强硬,不惜以“四万万人民不怕流血”作为西方企图对中国进行瓜分的回应!最后,双方都做出了一定妥协,李鸿章夺过奕匡手中颤抖的笔,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条约上写下了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笔!独自承担了卖国贼的屈辱,当落笔的一刹那,李鸿章在众目葵葵的放声痛哭!

因为《辛丑条约》李鸿章成为了满清的“千古功臣”和救世主,却在历史长河中随波浮沉、遗臭万年。有谁能体谅一个“卖国贼”的辛酸和委屈?他真的喜欢卖国吗?跟秦侩一样,他没有最高的决定权,在多次外交上他确有责任,但最大的责任人显然不该是他,是慈喜。屡战屡败的中国,换成任何人都很难做的比李鸿章更好!但忠君思想和民族危亡让李鸿章多次在满朝文武中挺身而出,却成为了满清的牺牲品!当然卖国也是需要勇气的,李鸿章比别人要勇敢点!

《辛丑条约》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生机,1901年,李鸿章在绝望中去世,中国半个世纪的李鸿章时代结束了。李鸿章在哭声中来到地上,在哭声后躲到了地下,他终于可以放下扛在肩上的清廷,永远逃避现实的指责,留下了凄凉婉转的人生绝唱:“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一个“刽子手”和“卖国贼”的自白,带着太多对现实的不甘与遗憾,对民族的不舍和依恋,对后人的激励及鼓舞!

盖棺定论,应该给李鸿章一个公平的定位了。历史把李鸿章推向了事业的顶峰,但命运却又把他拉进了荣誉的泥坑。他说自己的一生“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企图独挽狂澜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了他的无奈和苍白,更体现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悲壮!梁启超在其《李鸿章传》中,写到:“吾敬李鸿章之人,吾惜李鸿章之才,吾悲李鸿章之遇”基本上肯定了李鸿章的多数成就,对李鸿章的时代悲剧也给予了同情和理解,但却把李鸿章认为是不学无术之徒,这点让人有点无法接受。诚然,李鸿章不是曾国藩那样的理学家,琴棋书画也非其所长。在兵慌马乱,民族危亡之秋,身上的理想与责任决定了他必须放弃“风花雪月”,跟那些“理论救国”的大臣们相比,他更是一个实干家!但以李鸿章进士和翰林的身分,说其不学无术显然过分了!

透过事实,看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改革者,其所作所为为中国近代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但由于时代和思想的局限,李鸿章的改革和外交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被钉在了屈辱柱上!

拥有李鸿章是民族的大幸,却是李鸿章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