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该吃什么水果比较好:三大社会热点如何影响了婚姻幸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6:30

            三大社会热点如何影响了婚姻幸福感

                 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刘中一

编辑说话
  日前,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社科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联合中国人口网、新浪网、中国生殖健康网进行首次“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网络调查”。这次调查综合了解国人的家庭幸福感、家庭生活质量及感受等,通过调查过程和一系列相关活动,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和谐。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中一就本次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与婚姻幸福感有关的数据和结论,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婚姻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婚姻质量和满意度所做的整体评价,强调个体的主观评价。与婚姻幸福感相关的概念还有“婚姻满意感”、“婚姻质量”、“婚姻调适”。“婚姻幸福感”和“婚姻满意感”概念相似但不相同,两者都是指夫妻从婚姻中获得的积极感受,但婚姻幸福感更侧重是一种情感评估,而婚姻满意感却包含更多认知的成分。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拥有幸福感的婚姻才是高质量的婚姻。但是,根据我国民政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持续上升,离婚率也已连续7年递增,近5年来增速明显。2010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那么中国的婚姻到底都怎么啦?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的婚姻幸福感和婚姻满意度?

  长期以来,人们总希望能够找到打开婚姻幸福之门的钥匙。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幸福婚姻体验呢?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限于篇幅,我仅就一些可能影响到当事人婚姻幸福感的热门社会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裸婚”更多代表的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近,一个新词汇被造了出来——“裸婚”。何为裸婚?就是既没车又没房,依然要结婚。

  在这次调查中,研究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调查内容,调查家庭收入与婚姻幸福感的关系。调查结果发现:婚姻幸福感在不同家庭收入自评水平上有着差异显著。婚姻幸福感最高的是中等收入者,平均分高达7.456;其次是高收入和回答“不清楚”的受访者,平均值为7.113;低收入者得分最低,为6.296。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高收入水平上家庭幸福感并不随收入的升高而增加,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不再是制约婚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幸福感开始具有更多非物质的内含。

  经济状况对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到底是何种情形,是不是金钱可以决定是否幸福?这一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同的研究者都从自己的学科背景出发,反复讨论检验,甚至发表过大相径庭的看法。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是一些有着心理学或伦理学背景的学者;他们主张幸福感实际上是一种主观体验,幸福不幸福主要在当事人的感受。因此,衡量婚姻幸福度的最主要指标应该是夫妻之间的爱情。由此,有人甚至认为“裸婚”是物欲时代最纯粹的情感盛宴,最纯朴的婚姻物语。因为物质被剥离了,一个人对对方所有的吸引力,都来自对方的自身,而不是对方身边那些强大的物质和外在东西。这似乎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田庄”。这类观点同时也认为,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年轻的时候选择的一种生活不代表一辈子就都会这样生活下去。现实中有太多的成功经验,一些夫妻白手起家,辛勤劳作,同样生活得有滋有味,怡然自乐。

  不过,我们认为经济因素在婚姻幸福感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婚姻幸福的基础,是人们生存、发展和创造、实现人的价值的物质保证,同时还直接制约和影响婚姻幸福感。这也可以从我国的一句俗话反映出来,即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美国《新闻周刊》针对经济低迷对婚姻生活的影响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古训:57%的夫妻表示,糟糕的经济状况会让他们的婚姻关系变得紧张。这也提醒我们千万别小看了物质,有物质参与的婚姻未必幸福,可是没有物质参与的婚姻肯定不幸。

  第二种是一些有着经济学背景的学者眼里,“裸婚”虽然听起来比较浪漫,但是经历起来就比较残酷了。这类的观点普遍地赞同幸福感与收入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即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对于特定的收入水平,高收入的欲望和期望又将会对幸福感产生负性的影响。这次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家庭收入与婚姻幸福感的关系,非常复杂,它绝对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见上文)。并非家庭收入越高,婚姻越幸福。实际上,以往的无数的研究也证实收入对婚姻幸福感的影响不是单纯通过收入的多少,而是以显而易见的生活质量的体现和显著改善来发生作用的。也就是说,家庭收入必须转变为物化的房屋或家庭设施等实物时,他们内心的满足感(特别是女性)才会更多的投射到对于婚姻是否幸福的评价上。

  不过,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建立,媒体和商业炒作不断地催化人们对物质追求和功成名就的欲望。一些经济领域的观念如成本、收益、效益观念、追求利益最大化等观念自然会渗透到情感领域而改变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念,冲击人们的情感追求。最近网络上流传有一个有23个国家2.4万人参加的调查,本项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拜金的国家。如果这个调查结果属实,真是让人相当沮丧。不过,无可否认的是在社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面前,经济因素成为当前很多男女考量婚姻幸福感时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使许多人简单地以经济指标,也就是家庭收入的多少来衡量婚姻或家庭是否幸福美满。

  总之,很多人认为“裸婚”是足够相爱的表现,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头脑发热或无奈之举。从我们以上的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裸婚”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它不能代言当事人双方之间一定就有真正的爱情,也不能代表当事人双方之间一定就没有真正的幸福。“裸婚”更多代表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个人的行为选择。

  一夜情能不能增加“婚内”的幸福感?

  “一夜倩”是个舶来词,可分别译作一夜风流、邂逅性交、随意性交,又被称为“一夜性”,以显示其没有爱情介入的特性。那么这又给婚姻幸福感带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本次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有20.4%的夫妻有“经常吵架”、“家庭暴力”“有过一夜情”、“分居”以及“同配偶以外的异性保持性关系”等问题中的至少一项,他们的幸福感自评分较低,平均5.5分。这也与我们此前的一些有关“有过一夜情”以及“同配偶以外的异性保持性关系”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婚外恋中感受到了社会压力,甚至感到了内疚感,于是乎,开始寻求另外的替代品。一些人开始把男女彼此享受偶发的、不一定要存有爱意的性行为作为了寻求婚外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在他们看来,这种性关系不会破坏婚姻,不会影响家庭,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婚内不“性福”的重要补充,进而增加自己婚内的幸福感。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观点也还是有非常众多的拥趸者。

  无数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无论是伦理学还是心理学,都指出性是爱情和婚姻的重要条件,这是人的生物本能,也是爱情中最美妙的部分。当然也就是爱人的重要功能。安全而固定的性关系,是爱情亲密的重要基础。性是爱人的一项重要功能。客观地说,这种“一夜情”当中的“性”只是单纯的宣泄,其中可能一点情感因素都没有。在“一夜情”中,当事人往往认为性和爱可以分离,双方的交往步骤已经化简成单纯的性关系,不用谈及内心的情感及对爱情的态度等。男女双方完全是身体交往,不包括精神和情感。这样的性交往,男女之间可以完全不认识,彼此提供对方是一具身体,目的是互相满足对方的身体需要,双方各取所需。

  我们此前的一些研究也发现:“一夜情”人群所需要的两性关系中,很多的人,尤其是女性往往希望排遣寂寞,需要有人陪伴,希望从对方获得依附的安全感,得到类似爱情的安慰效果,进而提高自己婚姻幸福感。但是,“一夜情”不仅不能提高从幸福感,甚至不一定会带来好的感受,在很孤独和空虚的时候,这个人群常常放任自己的身体,但过后得到的是更多的空虚。因为,在“一夜情”的关系中,当事人的“向往”的多数是下一个性高潮的到来,男女双方之间也因为没有任何的感情的交流,肉体的欢娱之后往往是彻夜的空虚。空虚的结果是厌倦,只要有个更好的异性出现,更新鲜的更刺激的新的异性出现,这种关系立刻就会烟消云散。另外,还有“一夜情”中的很多人在责任与道义之间痛苦徘徊,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备受煎熬,毕竟“一夜情”是不为社会道德所接纳的,已婚的当事人会觉得对不起爱人,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孩子而导致精神紧张,身体不适,心中也会充满了无奈、困惑、辛酸、茫然……这也严重影响了婚姻幸福感。

  ■剩男剩女,内外矛盾影响幸福体验

  严格地说,剩男剩女问题和我们要讨论的婚姻幸福感话题似乎有点偏离,因为这部分人群还没有走入婚姻。但是大龄未婚这一社会现象正在愈演愈烈,说到婚姻幸福感又不能简单地视而不见。2006年5月26日,中国经济网以这个标题头条报道了“剩男剩女”问题,2006年8月社会科学研究类书籍——《剩男剩女》出版。那时候的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剩女数达30万;上海43万……数年以后,这样庞大的数字已经以几何数在增加。

  在这次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已婚者的家庭幸福感最高,达到7.253;未婚者次之,平均值为6.827;而离婚和丧偶的被访者为家庭幸福感最低的一类,平均只有4.835。这一结果显示出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婚者更容易感到幸福。

  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西方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反复证实。20世纪70年代,有人甚至将婚姻和家庭视为预测美国人总体幸福感的15个因素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还有人将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间幸福体验的差异比做“幸福裂谷”。不过,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未婚同居现象的增多。有人发现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幸福裂谷”得以缩小,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婚姻生活中可能更注重爱与社会支持,婚姻价值观上的差异也必然会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正是在以上理论背景的支持下,有研究者认为:是否恋爱,是否结婚,何时恋爱,何时结婚完全可以成为个人的选择。这一点上,“剩男剩女”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的表征,说明我们进入了一个文明的社会,可以给予人们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能给予一定的尊重和理解。

  不过。我们依然认为,在当今社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思想依旧有其重要地位,走入婚姻依旧是当今社会对于适婚大龄男女的一种角色期待。剩男剩女们在这一阶段没有成功扮演社会规定的相应角色,那么他们将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比如亲朋好友(特别是父母),同时还有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压力重重,常常使得剩男剩女们陷入焦虑之中。所以游离于婚姻之外的大龄男女,或许很多人在表面会给人以洒脱自由的错觉,实质在内心深处却时常陷入孤独、无助与苦恼之中。这一定程度的时常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削弱了他们积极投入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幸福体验。

  婚姻幸福感不仅来个人,也来自社会,来自婚姻所处的大环境,它所牵涉的内容实在太多,以至人在追求婚姻幸福时不得不考虑到各个方面。简单地说,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提高婚姻的幸福感,首先要从提高收入,建立和完善家庭福利保障制度入手,比如,提供足够的社会服务设施,解除家庭在子女教育、老人照料上的后顾之忧;在传统文化中找寻“家和万事兴”、“夫妇顺”等重视夫妻和睦和家庭幸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理念,紧紧结合时代主题,必须及时化解夫妻的心理和情感危机,比如开通针对婚姻心理和情感特征的免费心理咨询热线;鉴于我国目前尚无进行系统的婚姻教育的正式课程设置,因此,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各类家庭成员的需求设置即时的婚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很重要也很必要,如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还可以开设婚姻家庭讲座,并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课程逐步纳入选修或必修课程。

  ■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刘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