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桂花树价格多少: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15:00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科学的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有很大实际意义。然而,疲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引起疲劳的原因和部位也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判断疲劳的方法。这里仅介绍几种可供判断疲劳参考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一)肌力测定
  1.背肌力与握力:可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肌肉疲劳。
  2.呼吸肌耐力:可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测定间隔30s,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二)神经系统功能测定
  1.膝跳反射阈值:疲劳时该指标增高。
  2.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3.血压体位反射:受试者坐姿,休息5min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在床上3min,然后把受试者扶起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s测一次,共测2min,若2min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三)感觉器官功能测定
  1.皮肤空间阈:受试者仰卧、横伸单臂、闭眼,测试人员持触觉计或两脚规,拉开一定距离,将其两端以同样的力轻触受试者前臂皮肤,先从感觉不到两点的距离开始,逐渐加大两脚针距离,直到受试者感到了两点的最小距离为皮肤空间阈,又称两点阈。阈值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增加二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2.闪光融合频率: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如红色),直到将红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又称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其平均值,疲劳时闪光融合频率减少。如轻度疲劳时约减少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四)生物电测定
  1.心电图:疲劳时s-t段向下偏移,t波可能倒置。
  2.肌电图测定:疲劳时,肌电振幅增大,频率降低,电机械延迟(简称emd)延长。积分肌电(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均是反应肌电信号振幅大小的指标。肌电测试表明,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增加,iemg逐渐加大;rms明显增加。emd是指从肌肉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这段时间,该指标延长表明神经——肌肉功能下降。
  3.脑电图测定:脑电图可作为判断疲劳的一项参考指标。疲劳时由于神经细胞抑制过程的发展,可表现为慢波成分的增加。

(五)主观感觉判断(rpe)
  瑞典生理学家冈奈尔·鲍格(borg)在1973年研制了主观感觉等级表,鲍格认为:在运动时来自肌肉、呼吸、疼痛、心血管各方面的刺激,都会传到大脑,而引起大脑感觉系统的应激。 因此,运动员在运动时的自我体力感觉,也是判断疲劳的重要标志。
  rpe的具体测试方法是:在运动现场,放一块rpe(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木板。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指出自我感觉是第几号,以此来判断疲劳程度。如果用rpe的编号乘10,相应的得数就是完成这种负荷的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