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补牙后牙有点隐疼:云南省“十佳组工干部”事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8:01:39
云南省“十佳组工干部”事迹
爱心植根沃土美丽绽放乡村
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妇联主席刘梅花同志事迹
近10年来,凭着对组织工作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扎根乡村,默默奉献,勤奋工作,以扎实的作风、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业绩,展示了一名基层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爱心植根沃土,美丽绽放乡村”,这就是越州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妇联主席刘梅花同志的真实写照。
“交给她的事非常放心”
从事组织工作以来,刘梅花同志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组织委员作为基层党委重要参谋助手作用的职责,领导和同事提起她都会说,交给她的事,你就一百二十个放心。
落实工作不草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组工干部,刘梅花同志承担着大量的业务工作,但她毅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担起了重任。她工作不过夜。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大量的工作任务面前,她从不畏难和退缩,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怎样辛苦,在她手上的工作从来都没有耽误过。她临产不休息。2004年,怀孕在身的她,不顾严重的妊娠反应,毅然坚持参与第二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她一边忙着对全镇14个村(社区)、90个村(居)民小组的210名业务员进行业务培训,一边率领办公室工作人员到各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仔细排查,同时还要忙着印制选票,一直到临产前一天,才停下手中的工作。她负责的两个村(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由于组织周密、严谨细致、依法办事,选举中没有出现因程序不合法导致上访的情况。2008年7月,刘梅花同志被曲靖市委表彰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先进个人”。她主动不越位。凡是重大事项,她都主动请示汇报,及时办理;凡是自己份内的事,她都超前谋划,主动做好。
探索创新不止步。从事组织工作近10年来,刘梅花同志始终善于学习,敢闯敢试,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办法和措施。针对部分党员提出的农村信息不畅等问题,积极创新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方式方法,在她的倡议下,镇党委在越州社区建起了拥有25台电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中心接受培训,让670名基层干部和群众直接受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她创新提出了“分层要求、分步实施、分等考核”的思路,使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牵头制定完善了《越州镇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工作制度》、《越州镇村(社区)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等10余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极大地规范和推进了越州镇基层党组织建设。
严格要求不放松。“组织工作无小事,自己的一点小失误,可能会给他人和组织造成伤害和损失”,这是刘梅花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对自己总是严格要求,不让失误发生在自己身上。2006年开展的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工作,整整一个月,她白天跑档案室查阅、复印相关资料,晚上加班加点赶工作进度。经过细心细致的工作,全镇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套改工作没有出现一点差错。在对146名村级干部的测评考核中,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找了420人进行谈话,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每一名干部进行深入分析后,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写出测评考核材料。
“有事就找刘委员”
刘梅花同志干事有颗热心肠,对待同志平易近人,不拿架子,不论份内份外的事,只要找到她,她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基层党员干部都说,“有事就找刘委员”。
服务群众热情周到。为方便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咨询政策、获得及时帮助,刘梅花同志主动将办公室电话和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开,畅通服务群众的渠道。下到村组检查指导工作时,她总是主动出点子,积极想办法,力所能及地帮助干部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坡村的余约芬在她的帮助指导下,搞起了规模养鸡业,使余约芬成了全镇都有名的养殖能手;老吴村的女党员敖菊焕在她的帮助指导下,建起了占地近200亩的吉丰生态园,成了全区的“巾帼示范基地”和全市的“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服务企业无怨无悔。刘梅花同志多次组织企业办、工商所、税务所等职能部门深入厂矿企业进行调研,积极向业主宣传建立党组织的好处,在广大业主中形成了共识。在她的努力下,越州镇共建立“两新”党组织17个,其中党总支2个、党支部15个,非公企业从业党员发展到124名,许多有技能、有头脑、善管理的从业党员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企业从业党员接转组织关系遇到不便的,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忙打电话、发调函,积极做好协调工作,还多次跑到市、区两级组织部门为非公企业党员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服务基层真情真意。刘梅花同志做群众工作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总是坚持以理服人、以政策服人、以感情动人,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详细了解村组和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热情帮助基层干部和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她总是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做群众工作,哪里有热点、有上访就有她的身影。近10年来,她受理的600多件次党员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做到了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她总是热心服务老同志、老干部,坚持做到元旦春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老干部去世必访、遇到困难必访,用真心真情将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怀落到实处。
“只是尽心尽力而为”
刘梅花同志23岁开始任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至今已有两届,被同志们称为“年轻的老委员”。面对其他同志的提拔和重用,她总能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组织,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虑工作上。面对别人的夸奖,她总是说,“自己只是尽心尽力而为”。从她身上,基层党员干部看到的是:
一种扎根基层,自强向上的精神。她19岁入党,20岁工作,一直扎根基层,全身心投入党务工作。她倍加珍视组织委员这个岗位,注重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社会知识、善学同志优点,把学习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干好工作的本领,在平凡岗位上体现出一种自强向上的精神。
一种真情服务,无私奉献的风格。刘梅花同志夫妻俩均在乡镇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一直将小孩托给其婆婆照顾,就连孩子生病住院也很少请假,同事们提起她,无不为她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为了组工干部这个光荣称号,为了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她舍小家为大家,总是毫无怨言、忘我工作。
一种严格自律,自警自重的作风。作为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刘梅花同志对工作总是保持一份执着和热情,工作中以身作则,真抓实干,让党员干部的工作得到群众肯定,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忠诚铺就履职路敬业谱写奉献篇
澄江县龙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陈洁静同志事迹
在澄江县龙街镇工作23个年头,始终用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根基层,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热情和精力倾注在自己热爱的组织工作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是党员干部称她“陈委员”、基层同志称她“陈组织”、联系点群众称她“陈组长”、年轻同志称她“陈大姐”的澄江县龙街镇党委党员、组织委员陈洁静。
严格程序的“陈委员”
2001年,陈洁静同志接手组织工作后,随即深入各村调查掌握情况,她发现全镇党员严重老化,文化层次低,发展党员困难,有的村甚至三、四年没有发展一个党员,还有的党组织发展“关系党员”,她认为这样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于是,她一边了解掌握情况,一边分析症结原因所在,主动到各村党总支(支部)找书记、委员以及村组干部、老党员等座谈,并建议镇党委对各村党总支(支部)发展党员定目标、定责任,实施发展党员“一票否决”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把关,讲究方法和策略。对因考察时间较长、有思想包袱的同志,深入做好说服引导工作;对有迫切愿望入党的同志,积极创造条件;对不太成熟的同志,以情动人,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有一个村委会主任要求入党,村党总支没有严格按发展党员的程序就报来参加发展对象的考试,她发现后,坚决要求村党总支按规定程序重新发展。一位村书记的儿子在入党考试时差3分,这位村书记就跟她讲情,而她坚决要求按程序办,并跟这位书记讲解发展党员的程序和不严格把关的危害性,直到把这位书记说得心服口服,得到了理解和支持。由于大胆开展工作,敢于坚持原则,所以全镇干部都称她为“陈委员”。通过陈洁静同志的带动和努力,2001年11月—2009年6月,全镇组织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106人,发展党员587人,党员队伍文化、年龄和性别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认真负责的“陈组织”
陈洁静同志从事基层组织工作近10年,她始终把本职工作置于全镇工作大局,立足岗位职责,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并努力探索有效方式,活跃基层组织生活,着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她将党建目标责任制内容按项目分解到各村党总支(支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了《澄江县龙街镇关于开展“创先争优”评比活动的实施办法》,形成了以绩效奖励为导向、实绩评定为核心、考核约束为手段的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干部职工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第二、三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她对全镇14个行政村上届“两委”班子认真调查摸底,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她推荐的一批致富本领强、工作能力强、能为群众办事、愿为群众干事的优秀党员,经过依法选举,被选拔到书记岗位或进入村党总支(支部)班子,其中有经营项目的就有7名,80%以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是本村的致富能手。在困难党员帮扶上,她严格程序、审核把关,153名困难党员人均得到每年600元的生活补助;及时为14名由于重大疾病造成临时性困难的党员争取到资金24000元,并亲自送到困难党员手中,使贫困党员真正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她积极帮助各村出主意、想办法,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全镇共有901名党员联系1702户农户;72名致富先锋、总支委员与216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75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职;评选出党员明星73人,致富带头人114人,致富能手114人;10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120个村民小组。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影响和带动了一批群众抓经济、谋发展、促增收,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驻村实干的“陈组长”
陈洁静同志负责联系龙街、高西、左所、华光、尖山、广龙、万海等多个村委会,并担任驻村组长。她经常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思想动员、科技辅导和农业生产工作,事无巨细都坚持参与、协调指导。在2009年的烤烟生产工作中,为贯彻执行“一县一品”的要求,确保品种纯度,她带领工作组与村委会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晚上经常加班到10点多才回家,通过大量的宣传和说服教育,最终群众自愿铲除劣杂品种8600多盘,确保了全镇烤烟收购任务的完成,促进了群众增收。在县教师安居小区征地和“七五O试验基地”征地工作中,她始终坚持站在前、走在前,勇挑重担,带领工作小组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征地工作,在较快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加强村庄土地管理与建设中,她积极参与,坚持按政策法律办事,较好地完成了所负责村组的乱搭、乱建、乱占土地清理工作,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捍卫了土地法律法规的尊严,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她注重将党务工作与村委会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在沿湖村组推行环湖党建示范活动,以点带面,开展抚仙湖保护活动,2009年她与联系的万海村干部共同协调资金13万元用于加强抚仙湖环境保护工作,并带领群众栽下榕树300多株,恢复沙滩18亩,沿湖村组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热心助人的“陈大姐”
陈洁静同志在龙街镇工作了23年,不管是镇领导,还是新招录的公务员,大家都亲切地管她叫“陈大姐”。她为人和善,待人真诚,对同事热情帮助;她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她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显微镜找自己的缺点。她既是班子成员,更是镇党政办公室的一员,虽然年龄比办公室的多数同志大,但她经常与年轻人拉家常、交心谈心,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指导年轻人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对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她更是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近年招录的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陈大姐就从农业生产、镇情村情认识、公文写作、党务知识、后勤保障直至个人生活,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对在竞争上岗中落聘的人员,她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耐心倾听、细心开导,帮助他们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尽快成长。
在23年的基层工作中,陈洁静同志始终摆正自身位置,把干部群众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基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她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及长期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好评,带动和影响了其他同志。她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各项纪律,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严格执行组工干部的“十严禁”和“八项承诺”,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干事,树立了基层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2001年3月被澄江县妇联评为优秀妇女干部;2002年3月被玉溪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2005年7月被澄江县委评为2001年—2004年优秀党务工作者;2006年7月被玉溪市委评为2005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7月被评为澄江县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优秀党务工作者。
把汗水洒在党建沃土上的人
昆钢党委组织人事部组织科长高群宝同志事迹
32年来,始终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人生信条,从来不因工龄长而懈怠、不因职务低而发牢骚、不因人手少而出差错、不因任务重而撂担子,把大半生的青春和精力献给了基层组织工作,这就是昆钢党委组织人事部组织科科长高群宝同志,一名把汗水洒在企业党建沃土的组工干部。
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的人
1990年,为贯彻“干部四化”方针,解决企业干部新老交替缓慢,领导干部年龄、知识老化,不适应昆钢发展需要的现状,昆钢党委推出了厂处级干部55岁退出现职岗位的措施,向干部“铁交椅”发起攻击。干部工作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时任干部科长的高群宝,也被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上。面对少数干部“档案年龄越‘变’越小,学历越‘变’越高、参加工作时间越‘变’越早”等弄虚作假问题,高群宝勇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顶住了少数当事人的责难和压力,始终坚持党的干部政策不变通,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走样,确保每一名干部的年龄、学历、工龄实事求是,顺利完成了企业干部人事改革。配合干部人事改革,他组织起草了《昆钢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实施意见》、《昆钢干部返聘管理规定》等10余个制度,提升了昆钢干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为解决一些老干部落实政策的历史遗留问题,他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格政策的原则,带领干部科的同志深入调查、认真核实,耐心做好老干部的思想工作,为公司党委妥善解决落实政策的遗留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维护了公司的安定团结。
忘我工作尽职尽责的人
从1995年到组织科工作至今已有14个年头,大部分时间组织科只有他一个人,既当科长,又当干事,一些他当科长时还是干事的同志先后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了他的直接领导。但他从无怨言,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工作锐气不减、干事热情不退,始终尽心尽职,积极工作。工作中小到收党费、做统计报表、接转组织关系等具体业务,大到公司党代会、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他都统筹协调、具体负责。为完成工作,他经常白天做不完的工作晚上接着做,工作日没有做完的工作节假日和休息日继续做。十五年如一日,不知不觉他成了昆钢党建工作中公认的“三个最多”的人:一是参与组织筹备企业党代会最多的人。1990年以来,他连续参加了四次总公司党代会的筹备、选举和大量的文稿会务工作。指导了1997年以来昆钢所有二级单位党代会的筹备工作。二是在昆钢党校兼职讲课最多的人。1997年至今,昆钢党委在党校共举办了4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8期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班,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800余名、党支部书记360余名。高群宝同志在完成组织科业务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备课,累计为党校培训班讲课300多课时。仅2006年以来,就为基层党员上党课46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及基层干部4000余人次。三是参加二级单位班子民主生活会最多的人。他起草了1995年以来二级单位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所有文件,每年参加二级单位班子民主生活会不下20次。公司的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组工”。
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人
高群宝同志善学习,爱琢磨,经常向组织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他提出的开展评选“钢城十先锋”活动的建议得到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钢城十先锋”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收到良好成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他牵头制定考核细则,建立了总公司党委对二级单位的“云岭先锋”工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为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他总结推广了党员教育管理“五个一”要求,即每一个党员都有岗位先进性具体要求,每年按照党员标准和岗位先进性要求对党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评议,每一个党员每年至少参加一项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每一个党员每年参加一次党员轮训,每一个党员至少联系一名职工群众,较好地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他参与起草的《昆钢党组织工作费用管理办法》,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机制。他组织编写的《昆钢党支部工作手册》连续多年作为培训党支部书记用书。几年来,他主动承担了公司党委在二级单位导入ISO9000标准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支部委员会“公推直选”试点及推广实施发展党员票决制、党务电子台帐、依托ERP人力资源系统建立党组织党员信息库等一系列工作的协调推进,为探索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他被授予“钢城十先锋”荣誉称号。
多年来,在以高群宝同志为代表的昆钢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昆钢先进性教育、“云岭先锋”工程、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得深入扎实,有力地加强了昆钢党的建设,促进了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3253个党员先锋岗、模范岗活跃在钢铁生产建设的各个岗位上,为昆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昆钢党委2006、2007两年被评为“省属企业年度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2008年6月作为云南省委表彰的10个基层党组织之一,被授予“云岭先锋流动红旗”。2009年,昆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
二十六载默耕耘平凡岗位写人生
祥云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刘春花事迹
在平凡而又重要的档案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却始终乐此不疲、无怨无悔,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忠实地书写着自己无怨无悔的人生,用无数的“平凡”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充分展示了新时期组工干部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甘于清贫、默默奉献的良好形象。她就是祥云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刘春花同志。
勤奋好学苦练过硬基本功
1984年,时任人民教师的刘春花被组织选拔到祥云县委组织部从事党内统计和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她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了自己既熟悉又热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党内,干部统计工作,看似简单,但干起来却不容易。党内,干部统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时效性都很强的工作,是党的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刘春花同志从调入组织部以来,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统计业务知识,认真细致地理清各种报表中的逻辑关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工作中不断普及、运用,党员、干部基本情况需要录入软件信息库,每年的综合报表需要报送电子文档和表格,干部人事档案需要实行微机管理,这对于已年过50的她,无疑是一种挑战和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她不怕困难,购买了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开始刻苦钻研,并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争分夺秒地苦练微机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从一无所知到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做好党内统计和干部信息管理工作。
刘春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从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装订、保管到利用、转递等业务,她都联系实际,系统地学习和钻研,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她成为一名工作上熟练、业务上精通,操作上得心应手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者。
爱岗敬业甘洒热血写人生
刘春花同志二十六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耕耘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出色的工作实绩自觉履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她一贯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事业感,对自己份内的工作不推不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年安排部署党内统计、干部统计工作时,她对基层上报的表格、材料逐一审核把关,发现问题耐心讲解和纠正,确保了党内基本信息和干部统计基本指标真实准确,并在规定时限内及时上报,多年来未出现报表错乱、返工、催报等现象。她对自己兼任的干部档案管理及领导、同事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从不推托,哪怕加班加点也从不计较。她始终认为管好干部档案是做好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也是贡献。几十年来,她默默无闻,不记得失,用心工作,做到不拖不误,对新形成的干部档案材料,她都及时分装到本人档案里,顺理成章、不重不漏、不错,从根本上保证了档案的有序和规范,较好地保证了干部档案收集上的完整和使用上的方便。对查阅档案的同志,她热情周到、优质服务、按规定办,尽可能地提供方便。在管理上,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严密、严肃、规范,多年来,干部档案工作一年比一年好。在她的辛勤努力下,1999年7月祥云县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在全州十二县市中率先达三级标,2008年达二级标,现正在申报达一级标准。
甘为人梯高尚情怀树形象
刘春花同志20多岁就调入组织部,而今快退休的她仍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26年来,部里的干部提拔了一批又一批,她从没主动向领导提出过要求,在她后到组织部工作的同事,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提拔交流到了其它部门,但她却甘于平凡、毫无怨言,依旧像刚来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奉献着,随时以一种平常的心境对待名、权、利,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组织部的各股室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她从没在“小字辈”面前摆资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耕耘了26载,她总是乐此不疲,从来没向领导要求调整工作岗位,面对熟人和朋友问到“你在组织部工作这些年了,人家都提拔了,你也应该提提要求换个工作吧”或“你什么时候提拔呀”时,她都坦然面对,一笑置之,她始终坚信一个人真正的光荣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能真正热爱并胜任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工作。在组织部门工作了这么多年,她守得住清贫,从未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伸过手,即使自己的丈夫下岗,她也没有向领导提过任何要求。下岗后的丈夫一病几年,她总是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亲戚朋友求她办事,她常常好言相劝,26年没有做过任何违反组织原则和党内外有关规定的事,体现了一名组工干部的高尚情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春花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的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和认可,曾多次受到省州的表彰奖励。1990年被州委组织部评为干部统计、党内统计先进个人;1996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人事档案先进工作者;1996、1997年度两次被州委组织部评为干部统计工作一等奖;2002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九五”期间干部统计先进工作者;2005年省委组织部向在组织部工作20年以上的刘春花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2008年祥云县委组织部因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成绩显著被大理州委组织部评为全州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满腔热情汗洒高墙组工情怀无悔人生
省监狱管理局政治部组干处处长许志红事迹
无私奉献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高天上摸不着的流云,而是办公室里不灭的灯光、高墙内外穿梭的脚步,是17年青春换华发、50万公里漫漫历程和300万心血文字。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政治部组干处处长许志红同志就是这样践行着组工干部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品质。
辛勤耕耘党建工作硕果累累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有机关处室24个,下属单位33个(其中监狱30所),分布在除德宏、迪庆、怒江以外的13个州市,全系统警察近17万名、党员近12万名、基层党委33个、党支部(总支)近600个;押犯总数居全国第二位,押犯结构较为复杂,重大刑事犯、重刑犯、涉毒罪犯、女性罪犯、外国籍罪犯和艾滋病罪犯居全国第一,安全形势严峻,改造任务艰巨,如何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监狱贯彻执行,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要坚强保障。多年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许志红同志带头深入监区、深入罪犯学习、生活、劳动“三大现场”开展调研、下访活动,掌握了监狱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各项工作,使云南监狱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监狱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所有监区(公司、分厂)全部建立了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达100%。2006年许志红同志结合监狱系统实际,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调研,制定了监狱系统30项党建工作制度,编印下发43万字的《党建工作制度汇编》,填补了监狱系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空白。近5年来,组织培训党支部书记4270人次,培训党员76251人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考察22480人次。在2007年8月12日元江监狱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监狱广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冲锋陷阵,带领警察职工抗击泥石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组织全体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256万元,其中一次性缴纳1000元以上“特殊党费”的党员就有587名。协调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建立党员活动室474间,添置电教设备483套,使党员活动有了自己的阵地,阵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默默奉献干部工作成效显著
春雨奉献给大地,星光奉献给长夜。甘为人梯通常是组工干部的代名词。云南省监狱系统有监狱人民警察近17万人,处级以上干部近1000人,科级领导干部3000多人,人员多,工作量大。经常和各级领导干部沟通交流,到基层单位出差,每次都要挤时间到监区了解情况,短短半年时间,就累计与干部谈话5000多人次。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真正做到了执行文件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在一次干部考察工作中,一名考察对象在远离监狱近千公里的偏远地方带领罪犯从事外役劳动,为全面深入真实了解这名同志的情况,许志红同志不辞辛劳,亲自带领考察组连夜驱车赶到考察对象所在地,顾不得旅途劳累,迅速展开工作。随行的考察人员说:“参与考察谈话的人员就几个人,只要电话征求一下意见就可以了,何必不远千里亲自跑来谈。”他淡淡地说:“虽然我们辛苦一点,但是能让组织和群众放心,就值了。”许志红同志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甘作春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任组干处处长以来,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一大批有能力、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群众公认、组织信任的优秀人才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近4年来共组织完成了276名副处级干部的考察工作,没有出现失察、失误,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省监狱管理局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省监狱系统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平均年龄比5年前下降了25岁,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比5年前分别提高了8%和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100%,本科以上达到80%,研究生学历达到12%,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无怨无悔用心诠释组工情怀
云南监狱系统基层单位分布广、点多、面散、战线长,而组干处仅有4名工作人员,一年中许志红同志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出差在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基层单位。2005年10月23日,在前往保山监狱考察干部途中,由于雨天路滑,车子不幸发生了侧翻,他多处挫伤,经过简单的包扎,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直到工作任务完成才去医院检查和治疗。2009年2月18日,在前往小龙潭监狱考察干部的路上,再次发生车祸,许志红同志全身软组织多处挫伤,腰椎肩盘脱出,肋骨骨裂三根,躺在医院病床上,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他的妻子说:“告诉领导和同事,不要担心我,我没事,不要因为我耽误考察工作”。为了不延误工作,病床成了他办公的地方,经常躺在病床上审阅材料、安排和研究工作。刚可以走动,许志红就立即回到单位投入紧张的工作中,直到现在,病痛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但为了工作,他经常忍住乘车颠簸带来的疼痛,坚持深入基层忘我工作。每每看到亲人和领导同志们疼惜的目光,他都会微笑着对别人说:“这点痛不算什么”。
在17年的组织工作中,许志红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一块磨刀石,默默地消耗自己,将钢刀磨利,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展现了一名组工干部“采得百花酿成蜜,为党辛苦苦也甜,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组工情怀,展现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组工干部对工作的极大热爱和无限忠诚。
人品铸正气口碑扬业绩
省委办公厅人事处副处长李勇勤同志事迹
15年来,以一名共产党员坚忍不拔、淡定从容的意志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人;以炙热昂扬的工作热情、精湛娴熟的工作技能、执着用心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起了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这就是省委办公厅人事处副处长李勇勤同志。
磨难锤炼铸品行
2006年9月,为适应省委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委办公厅面临新一轮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李勇勤同志作为机构调整方案的起草人之一,与起草小组的其他同志一起进行着紧张的前期调研。正在这时,她发现自己左侧腹股沟长了一个蚕豆大的包块,虽然感到有些莫名的紧张,但为了不影响调研进度,她一声不吭,依旧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地紧张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包块迅速长到鸭蛋大小,当她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认为病情发展太快要求她马上入院接受检查治疗。直到这时,领导和同事们才知道她已经带病工作了很长时间。入院两天后,医生即对她体内的包块进行了切除手术。手术后,李勇勤同志未等身体完全恢复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然而,出院后,她的伤口一直无法愈合,每天中午下班后都要去医院换药,但更严重的是,在手术切除部位上,很快又长出了新的包块并且迅速长大,她的病情急转直下,转院到北京接受治疗后确诊她患的是淋巴癌。因反复接受化疗、放疗,她的身体遭受了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但是她没有崩溃,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期间,还不时地通过电话了解机构调整的工作进度,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主治医生和周围的病友都对她心生敬佩。2007年底,处于康复期的她急忙重返工作岗位后,依然秉持坚强和乐观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善学善思练才干
从事人事工作的12年时间里,李勇勤同志经历了干部统计、工资福利、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出国审查、人员调配、干部任免等岗位,她深知干部人事工作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政策性,来不得半点的“将就”和“勉强”,不管在哪个岗位,她都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做到学习与深层次思考同步,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注重学习入脑入心,注重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提高了把握政策、运用政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她注重对工作实例的总结和工作方法的不断改进,从最初简单地死记硬背干部名册、学习干部人事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政策规定,到对全厅近600名干部职工基本情况的如数家珍,对干部人事工作政策的烂熟于胸,37岁的她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已成为省委办公厅公认的干部人事工作的“活字典”,有的厅领导则直接称她是办公厅人事工作的“电脑”。作为目前在办公厅人事岗位工作时间最长的同志,除自己注重学习、严格要求外,她对新同志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传帮带,帮助同志较快地熟悉情况、进入角色。
勤奋敬业创佳绩
作为一名组织人事干部,她始终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工作。针对省委办公厅人事工作服务面广、内容繁杂的特点,她总结出了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脚勤的“五勤”工作法,养成了勤计划、勤思考、勤总结的“三勤”工作习惯。与她共事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觉:她工作上精益求精、“争强好胜”,巾帼不让须眉。32岁任省委办公厅人事处副处长的她,凭着扎实的业务知识、执着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使分管的干部任免、人员调配、考核奖惩、教育培训、出国审查等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成效。她抓住厅机关加强制度建设的有利时机,先后参与制定和修改完善了涉及干部任免、考核等近10项内部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为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她提出了“三结合”干部培训工作思路,促进了厅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公道正派树形象
李勇勤始终树立“坚持原则,得罪的是少数人,放弃原则,得罪的是多数人”的思想开展工作。15年来她牢记和恪守公道正派的原则去做好工作、化解矛盾,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对干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她都非常严谨,严格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操作,敢讲真话、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她始终以维护大多数干部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干部职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尽心尽力做好事。对干部职工要求帮助解决的问题,能够办的及时办,一时办不了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待。省委办公厅管理的干部职工人数较多、人员层次纷繁复杂,在人事处工作的15年时间里,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无论是熟人还是生人到办公室办事,她都以灿烂的微笑、热情的态度,迎接每一个人,仔细地倾听和记录来访者反映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来要求落实政策的老同志,即使他们火气再大,她宁愿自己受委屈,也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使他们心服口服。
“己身正,不令而行”。15年来,李勇勤同志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干部若干行为规范,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襟怀坦白,以身作则,自觉维护自身和组织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尊重。她先后在2001、2002、2003、2008年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敢于较真的老实人不知疲倦的耕耘者
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调研员王云松同志事迹
到省委组织部办事的同志,经常都会碰见一个面带笑容,手持文件夹,小跑在楼道里的干部,他就是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调研员王云松同志,一个敢于较真、不知疲倦、淡泊名利的“老实人”。
敢于较真做实事
大家都觉得王云松是个实在人,是因为他太“较真”。调入省委组织部七年来,一直在办公室秘书科工作,作为从事文秘工作和部机关工作运转枢纽位置的同志,始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规则。办事不按规定,他较真。在办理文稿校核和印鉴使用等具体事务中,对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的,他坚决不办理和提供印鉴使用。办文不按规范,他较真。部内其他处室送来的报批文件,没有审批手续、审批环节不到位,文稿用词、版式不正确的,他耐心细致地指出不合规定和要求的地方,做好解释工作,并要求按规范手续办理,在严把公文“进出口”关方面,他的态度从不含糊、从不马虎,也从未出现过纰漏。为此,大家都说:“王云松是个坚持原则‘绝不妥协’的同志”。小事当大事做,他较真。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接听一个电话、接收一封信件、接待一位来访者,他都会以百分之百的认真去对待。有一次,一位基层的老同志来省委组织部上访,他不仅端茶、让位、认真倾听,还到处查阅政策规定,为上访的老同志耐耐心心地解释了两三个小时,为此上访者感动不已。王云松的“较真”还表现在他对人的真诚上,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基层的同志,他都一片热心,没有亲疏之分,总是乐于助人,真心相待,一视同仁。他为人的真诚和较真的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不知疲倦勤耕耘
不知疲倦、用心工作是王云松的一大特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总要面对数不清的电话、数不清的文件、数不清的来访,但总是一丝不苟、悄无声息、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文秘工作头绪多、内容细、任务重,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好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处室的各项工作,不仅需要用心学习,提高业务本领,更需要用身心和精力去工作。每天20多个处室具体事务的协调,30多个文件的校核、传递,50多个电话的接听、答复,各种会议前期准备及会后事项的办理落实,这就是王云松不厌其烦的工作。大家经常见到他在走廊上急行军般的忙碌,加班加点撰写材料、整理文件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七年多来,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养成了爱学习勤学习、爱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他负责信息工作时,每年编发200期以上的信息,被上级部门采用的信息达100多条,有的被中组部领导作了重要批示,有的信息引起了中组部重视并在全国组织系统有关会议上进行交流,他每年还参与完成数十篇领导讲话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多年的工作中,王云松还注重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注重分析和把握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积累和分析各种重要材料,练就了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每当部领导、办公室同事或其他处室同志需要验证某项工作或查找某方面资料时,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王云松。在他那里,可以找到或询问到想知道的相关工作事项,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活字典”、“百事通”。
淡泊名利树口碑
多年来,王云松始终对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自觉用党员和组工干部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形象。作为部务会秘书,他说话办事顾大局、讲规矩、守纪律,部务会讨论的事项,他都认真记录,如数家珍,但却守口如瓶,做到不该讲的话坚决不讲,不该透露的坚决不透露,在他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跑风漏气”的现象和违反工作纪律的事情发生。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面对他人的请客送礼、办事托请,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从来不因自己的岗位特殊,而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为别人开方便之门。作为一名在组织部口碑很好的年轻干部,他低调做人,不事张扬,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机关处级干部竞争上岗中,他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势脱颖而出,本可以到其他处室任副处实职,但当办公室的工作更需要他,一些年轻同志需要他传帮带,部里决定安排他担任非领导职务继续在办公室工作,他欣然接受,坦然面对,以一颗平常心继续投入到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
王云松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可歌可泣的业绩,但是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执著的信念、老实做人的品行、踏实干事的作风、秉公办事的精神,展示了新时期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禄丰组工干部的“一面旗”
禄丰县委组织部主任科员杨月萍同志事迹
2010年,是杨月萍同志在禄丰县委组织部工作的第30个年头。54岁的她是部内公认的“活字典”、“百事通”、“老黄牛”。30年如一日,默默地从事着组织工作,充分展示了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为禄丰组工干部树立了“一面旗”。
勤奋敬业无私奉献
杨月萍1979年6月调入禄丰县委组织部以来,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总是哪里需要她,她就到哪里,哪里任务重,她就出现在哪里。她长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工作中不论大事小事,随叫随到,从不拖拉,从不懈怠。禄丰县委组织部领导这样评价她:“杨月萍同志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是组织部的‘老黄牛’,是组工干部学习的榜样”。1980年,杨月萍负责按政策落实两位知识分子的工作,由于材料遗失太多,一时难以办理,两位知识分子急得不知所措。杨月萍深知落实他们的工作对于两位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为及早让两位知识分子走上工作岗位,解除后顾之忧,她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到昆明、大姚等地多个单位协调、查找材料,最后终于找齐了资料,澄清了事实,让两位知识分子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如今,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两位退休知识分子还经常说:“小杨真不愧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娘家人”。如今,快到退休年龄的杨月萍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良好作风。一些和她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劝她:辛苦了一辈子,该歇就歇歇吧。而杨月萍却说:“现在不工作,退休了端着公家的饭碗不安心哪”。
精通业务乐于助人
杨月萍在禄丰县委组织部工作30年,先后在组织股、办公室、干部股等多个岗位工作,对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程序十分熟悉,多次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内多项教育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组织工作的“活字典”、“百事通”。组织部的年轻干部对“杨大姐”十分信赖,业务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首先就想到请教“杨大姐”,总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而杨月萍也总是乐于指导帮助他们。一批一批的年轻干部调入组织部,又一批一批的调出,在这新老交替的过程中,杨月萍多年来一直起着传、帮、带作用。2003年,当了多年办公室主任的杨月萍由于工作需要轮岗到干部股,一天晚上,一位新到办公室的同志要找一个存档文件,由于不熟悉情况,这位新同志从晚上8点一直找到12点都没找到文件,第二天早上领导就需要,该怎么办呢?这位新同志着急得几乎要哭了。这时,她想起杨月萍大姐,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杨大姐打了个电话,杨月萍接到电话后,及时赶到单位,连夜帮助他找到需要的文件。
公道正派甘为人梯
作为一名在组织系统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杨月萍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谦虚谨慎,处事公道,树立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甘为人梯的良好形象。杨月萍敢于坚持原则,她常说:“如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我们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那就是最大的失职”。有一年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组织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杨月萍考察她的一位亲戚,她坚决提出回避;一次一位领导要为其亲属办理调动手续,但又不符合正常调动程序,为此,杨月萍没有违规操作,而是找到领导耐心解释政策,按照程序为其办理调动手续,事后反而得到了领导的理解和赞许。
杨月萍在组织部工作多年仍是一名普通干部,偶尔有人会问:杨月萍工作那么出色,她为什么没有得到提拔?这正是她作为一名普通组工干部又一独特的人格魅力。其间,组织上有几次要提拔她,但她一再谦让,说比她优秀的人多着呢,坚持留了下来,把机会留给了别人,充分体现了组工干部为人正派、甘为人梯的精神。如今,经她推荐、考察的数百名干部中,上百名成长为正科级领导干部,30多名晋升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而她依然是一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组工战线的普通干部。
对党忠诚清正廉洁
30年来,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和老组织工作者,杨月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对组织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尽心尽责、无私奉献,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她严守“十严禁”、“八项承诺”和公务员“八条禁令”的要求,执行这些“规定”,已经内化为她的具体行动。
杨月萍就是这样一名组工干部,在平实中显现出崇高的一面,在禄丰组织部,她就是一面旗帜。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
普洱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杨学荣同志事迹
坦坦荡荡、踏踏实实是他给人的印象;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是他的真实写照。十余年来,普洱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杨学荣同志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着自己朴实无华的人生篇章,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无悔青春。
勤奋工作出业绩
1998年4月,杨学荣由宁洱县同心乡党委调入县委组织部,并分配在秘书科工作,当时整个组织部只有6个人,而马上面临全县乡镇党委、人大和 政府换届,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面对全新的工作,他与同事们一道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仅用15天就完成了繁重的换届准备工作。为尽快掌握更多的组织业务,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即使是周末也很少休息,一有时间就到办公室整理资料,学习业务知识,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思考下步工作,使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几年来,他先后在市、县两级组织部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工作过。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他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尽管现在已经不从事干部工作,但不少县(区)的同志,每当干部工作中出现疑问时,还习惯直接向他请教。杨学荣头脑灵敏、思维敏捷,勤动脑、勤动腿、勤动手。几年来,他负责起草的各类文字材料达四五十万字。先后有20多篇信息、经验和事迹材料被省级刊物采用,其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在全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百姓心中一面旗》被《党课》杂志采用,并在云南省纪念建党87周年大会上进行交流。
爱岗敬业严律己
工作中,他从不畏缩叫苦,从不推诿拖沓,一直保持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近年来,组织工作创新不断,他先后草拟了普洱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普洱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普洱市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等10余个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文稿。面对日益繁重的组织工作任务,八小时以内很难完成,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后做,他加了多少班,占用了多少个休息天、节假日,恐怕很难计算。特别是2009年3月,在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成立之初,他负责起草实施意见、工作方案、领导讲话、人员抽调等工作,为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顺利启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每当部内同事回忆起那段紧张的工作,无不感慨地说:为了写好每份文字材料,他经常以办公室为家,累了,在椅子上合眼靠一会儿,饿了,吃碗方便面充饥。有时稿子要得急,便在办公室里整夜不眠地工作到第二天凌晨,熬更守夜成了家常便饭。他在干部科室工作时,涉及干部人事调整的情况知道不少,但他严守干部人事纪律,从不拿组织原则当作筹码来交易,从不“跑风漏气”。
尽忠尽孝终留憾
杨学荣是出了名的孝子,因父亲过世得早,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母亲一直在农村老家生活。平常只要有时间,他都要回去帮母亲干农活,即使只能和母亲呆上几分钟,他都会感到很欣慰。2001年3月,他母亲病危,家里人多次催促他赶紧回家。而此时,他在地委“三学办”工作十分繁重,一边是从小把5个儿女拉扯大的病危母亲,一边是急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容不得半点耽搁。尽管同事和部领导都劝他赶紧回家,而他却坚持把工作做完才走。当他做完工作赶回家时,他母亲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来不及说上半句话,带着对儿子的无限牵挂,离开了人世。2002年9月,小孩刚刚出生,而他被抽调参加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考察,他没有向组织和领导反映自己家庭存在的困难,在妻子尚需照顾的时候,就与考察组同志匆匆赶赴县(区),等他回来时,小孩都已经满月了,每每忆及此,他都心怀愧疚。
与人为善乐助人
杨学荣是一个热心人。在工作中,他坚持团结至上,与人为善,同事们的事就是他的事。无论是部里的同志,还是身边的朋友,只要有难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去帮助。2005年6月,部内一名职工遭遇车祸,在医院昏迷不醒,在此期间,他一直坚守在病房,照顾病人,安慰家属,并慷慨解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积极响应中组部号召,在第一时间内,迅速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
十余年来,杨学荣没有临危受命扭转乾坤的传奇,没有生死关头义无反顾的悲壮,有的只是一位组工干部在平凡工作中勤奋敬业、任劳任怨的记录,只是一位组工干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他用自己的言行,认真践行着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精神,把无悔的青春奉献给光荣的组工事业。
情洒十年组工路
广南县纪委干部室主任蒙云会同志事迹
蒙云会从事组织工作10年来,勤于学习、精通业务,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公道正派,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和真诚,展现了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形象。
勤于学习业务精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蒙云会同志深知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把抓好学习作为干好工作的前提,坚持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同志学、在实践工作中学,做到多学、多问、多思,始终不渝地把各时期、各阶段的政策规定牢牢把握,运用自如。工作中,他特别关注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一有空隙,就翻阅干部的档案资料和深入到乡镇、县级部门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几年下来,他对县管干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情况了如指掌,对县管领导班子结构和班子建设情况了然于心。多年来,他一直是干部科的业务骨干,大量的干部工作文字材料基本上出自他之手。他撰写的干部考察材料观点鲜明、分析到位,能起到较好的考察把关作用。他参与修改完善了《广南县干部管理权限暂行规定》、《广南县科级干部管理若干暂行办法》等相关干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提供了依据。
为了大家舍小家
“蒙云会干工作就是个拼命三郎”,这是组织部干部对他的评价。1999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蒙云会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一天天的加班,一次次地下乡,他无暇顾及家人。面对家人,他愧疚,但他不动摇、不迷惘,耐心安慰家人,全心投入工作。妻子在蒙云会的身上看到了身为组工干部的另一面,她对丈夫的工作由不解到理解,由埋怨到支持,主动承担了全部家务,自觉当好贤内助。有一次,蒙云会的母亲在老家被车撞成重伤住院,急切需要他去照顾,而当时他工作繁忙抽不开身,只好由妻子替他前去照顾老人两个星期。蒙云会在紧要关头是这样,在平常的时间里也是如此。他每天早晨都提前到单位上班,晚上又经常加班到深夜,周六、周日基本上也都在办公室工作,全部家务由妻子一人打理,老人和孩子也由妻子全权负责。在家人的眼中,他称不上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俨然是一个“不称职的家庭成员”,为了“一个更大的家”,他把自己的小家留给妻子去打理,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面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太多的奉献和付出,他说:“能从事组织工作无怨无悔!”
甘为人梯作奉献
县委组织部干部二科作为干部任免、调配的科室,领导重视、干部关注。蒙云会深知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和勇气。他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干干净净干事。在干部管理过程中,他始终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以对组织、对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坚决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他认真做好县管干部的考察、使用建议、管理、考核等工作,10年来,共参与考察了全县乡科级干部250余人。在工作中,他公道正派,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维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蒙云会正确对待个人名利。10年来,和蒙云会一同调入、甚至在他之后调入组织部工作的同志,有的已经是乡镇“一把手”,有的是县直部门主要领导,而他始终只是一名普通科员;有的已经换了几次工作岗位,而他还一直在“原地踏步”。对此,有人在背后议论:是不是因为蒙云会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有什么关系没处理好。对同事的升迁和别人关于他的议论,他丝毫不为所惑,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和工作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始终保持了积极进取的工作劲头。由于工作出色,蒙云会同志调到县纪委工作,任干部室主任,依然从事他所熟悉的干部工作。
“真水无香”。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蒙云会忠于组织工作,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在他身上,体现了公道正派、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无私无畏、不计得失的思想境界。
青春无悔组工情
蒙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茹同志事迹
1997年,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进入蒙自县委组织部工作。十三个春秋寒暑,这个曾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党内统计先进个人”,多次被蒙自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公务员”的女组工干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组织工作。她,就是中共蒙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办公室主任白茹同志。
学习中提高、执行中进步,她是工作创新的实践者
白茹在组织部从事过多岗位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她都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十多年来,她记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工作笔记,搜集了数不清的工作资料。她常说:“组工干部一定要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在执行和落实中创新……”靠自己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她成为蒙自县组织工作的“专家”。素质的提升,业务的熟练,为她不断探索组织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提供了保障。
2003年底,面对基层党员强烈希望扩大党内民主、参与更多党内事务的愿望,蒙自县委决定对党代表的任期进行改革。在没有多少资料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白茹带着组织科的几个同志,深入到每一个党委、每一个总支,听取他们对党代会常任制的意见和建议。为保证2004年县第十一届二次党代会的顺利召开,近一个月的时间,白茹吃住在基层党委、总支、党代表家中,双休日她又赶回部里处理日常工作。三个月后《蒙自县党代会常任制实施意见(试行)》诞生了。2004年1月,蒙自县召开了县第十一届二次党代会,率先在省内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们普遍反映,过去是“三天代表,举举手,划划圈,散会靠一边”,现在是“五年代表”,作用大不一样了。为更加完善这一实施意见,白茹又带领同事先后起草了《党代表团(组)活动制度》、《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党代表视察工作办法》、《党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及处理办法》等文件,经审查通过后正式实施。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蒙自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委组织部和各方的肯定。中共红河州委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党代会常任制,州内州外20多个县(市)组织系统的干部先后来到蒙自交流学习。
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尊重、规范后,针对蒙自是农业大县,农村党员众多的现状,白茹又带领同事积极探索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和建立党内关怀机制的新途径。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由她提出方案,经组织部提交县委研究同意,出台了《蒙自县困难党员资金管理办法》,每年由县财政划拨10万元和县委组织部从留存党费中划拨5万元,设立了蒙自县困难党员专项资金,对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帮扶。这一创举获得了2006年红河州委组织部创新奖,并被《支部生活》杂志作为经验交流。
十多年来,白茹组织开展的多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赞扬。2003年,蒙自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到省委组织部交流;2004年,蒙自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党代会常任制;2005年,“三级联创”工作获省委组织部表彰;2006年,党代会常任制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党内帮扶工作获州委组织部创新奖;2007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吸引了全州党建工作现场会在蒙自召开,人才工作获省委组织部表彰;2008年,县委把党代会常任制作为一项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蒙自县党代会常任制实施细则(试行)》;2009年,蒙自县委探索党代表列席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制度……
苦干、实干、多干,她是不知疲倦的耕耘者
13年如一日,白茹同志在组织战线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第二轮村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还有“云岭先锋”工程和先后三届县、乡、村三级换届,这些重要的党建工作,让她感受到了组织工作的光荣和辛苦。“组工干部责任大、任务重,工作辛苦,但越是这样,组工干部越要低调做人、高效做事。”白茹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也用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着同事。不论是作为一般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她都做到亲力亲为。2003年初,她刚任组织科科长,当时女儿刚满周岁,为全身心投入到县委换届工作中,白茹将女儿交给在开远的母亲。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自己的身边,虽有万分不舍,但为了保证换届工作不出现任何纰漏,她不得不狠下心来,这一别就是一个多月。各项工作安排、材料准备就绪,经领导同意后,白茹耐不住对女儿的思念飞奔到了开远。当时是中午1点多,女儿知道自己的母亲要来,一直不愿睡午觉,见到妈妈后,孩子终于甜甜的睡了。把女儿哄睡后陪母亲刚说了几句话,电话响了,电话那边传来领导的声音,要求马上赶回蒙自加班。不得已,白茹带着满腔想对母亲、女儿说的话回到蒙自继续工作。晚上十点多钟,忙完一切工作后,白茹打电话给母亲问女儿的情况,母亲告诉她:孩子醒来后找不到你,以为妈妈在和她躲猫猫,卫生间、衣柜里、床底下翻了个遍。听到这,白茹流下了心酸的眼泪,她深深地自责,身为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自己很失职,没能让年迈的母亲享清福,反而得为自己操持家务,没能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责任……自责过后,她又投入到了忙碌的组织工作中去了。
2006年中,又一次县委换届,此时的白茹刚任组织部副部长2个月。这次换届涉及170多个材料,其中90%以上由组织科负责,白茹作为分管领导,又一次担起了重任。1个多月的时间加班写材料,起草、审核、校对、编印,每个环节白茹亲自参与,确保会议如期召开。1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白茹累倒了,同事劝她去医院看一下,休息两天。“没事,还能坚持”她这样说。三天的会议,她担任的是组织组组长,换届关键在选举,选举成功了,一切都成功了。她咬着牙,亲自参与大会期间的每一个小会。三天总算过去了,选举获得了圆满成功。选举大会一结束,同事连忙将白茹送往医院,她已发烧至40度。两天后,白茹回到岗位上继续耕耘着她的事业。
公道正派、甘为人梯,她是默默耕耘的收获者
人活在世间,应该追求一种境界。白茹认为,公道正派、甘为人梯是一名组工干部应有的思想境界。在县委组织部工作,特别是担任副部长后,与各级领导接触频繁,在有的人看来,她“拉关系,办私事”应该很方便。但是,她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家庭、亲属和朋友谋取私利。13年的组工生涯,跑单位、下基层机会很多,外单位的同事总喜欢尊称一句“白老师”、熟悉的同事朋友开玩笑时会叫一声“老组婆”、年纪轻一点的组工干部会亲切的喊一声“白姐”。基层单位开展党务培训,总会想到组织部的“白老师”、“老组婆”。她上的党课生动具体、针对性强。听课的人课上听一听,课后看一看,实际做一做,就能掌握大量的党务知识。几年下来,她先后为党务干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村“两委”干部培训、社区干部培训、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和基层党委上党课20多次。白茹的公道正派、默默无闻,为她赢来了组织的认可、同事的尊敬、基层干部的爱戴。
白茹在组织部的这些年里,部里来来去去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干部,当初和她一起进组织部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有的上调州机关,很多到乡镇或县属部门任职,有的还担任了部门的主要领导。一些老领导、老同事有时也会劝她,想办法去个清闲的单位享享福吧。但她总是一笑置之,始终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得失,在个人进步上保持“低调”,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她知道,13个冬去春来,还有以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自己能够无怨无悔、日复一日地从事组织工作,那是因为自己选择和固守着组工干部特有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情怀。
在朴实中书写精彩在平凡中默默奉献
云县县委组织部主任科员施赵江事迹
22年里,她始终禀持“爱岗敬业的责任心、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不计得失的平常心、热心待人的火热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对工作,她心怀感恩,积极进取;对名利,她淡泊视之,心态良好;对同志,她热情关心,无私帮助。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施大姐”。她就是中共云县委组织部主任科员施赵江同志。
爱岗敬业用心工作
施赵江同志1988年4月从云县茂兰区副区长岗位上调入云县委组织部工作。22年里来,不论是在干部股、办公室还是一干就是13年的组织股,她始终牢记宗旨,严以律己,服从分工,热情饱满。不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身体力行,摆正位置,坚持原则,兢兢业业工作;不论在何时何地,她始终谨言慎行,阳光行事,注意维护组工干部的形象。她常对同事们说,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想问题、谋思路和出主意一定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政策,严格履行程序,严谨细致、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要善于抓住细节,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个细节,决不能因为是“小事”就马虎草率,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问题,跳出组织部门看组织工作,突破常规,以开阔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注意把所负责的工作放在全市、全县工作的大局去思考、去研究,努力把上面的政策和要求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03年抓住国企改革后云县非公企业发展迅猛的机遇,先后在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云塑集团、茅粮集团等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成立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积极探索“双向选择”派驻党建指导员的做法,配套制定了《云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十项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考核办法》等制度,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2005年编印了《云岭先锋党支部工作手册》,帮助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受到了临沧市委组织部肯定,并在全市范围推广。2008年组织了“千名干部驻村蹲点促民生”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2009年在县、乡机关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之间深入开展“组织生活同过、服务群众同做、队伍建设同抓、优势资源同享,构建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的“四同一体”活动,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在组织部工作的22年里,施赵江同志始终保持平常心态,她是从副区长岗位上调县委组织部工作的,不论是与她一起进入组织部的还是在她之后进入组织部的,先后轮调任职的领导干部40余名,有的从副科级晋升到处级、地厅级,而她却毫无怨言地仍然留在组织部门。不少熟人和朋友经常劝她:“你该向领导说说了,不论是凭资格,还是凭工作成绩都应该轮到你提拔或调整到一个‘好单位’去享福了。”对此,她总是一笑了之,她说:“一个人要永葆平常心、做好平常事、当好平常人,在组织部门工作我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一份永远为党为国的热心,只求曾经拥有的一份为民的真心和诚心,只求一路走来,那一串坚实的脚印,只求回首工作过的昨天,我能欣然微笑……”。她任组织股股长多年,履职情况良好,工作成绩突出,但为了年青同志的成长,她主动提出不再继续担任股长职务,让年青同志早压担子早成长。施赵江同志为人热情,十分注意单位的团结。她在云县县委组织部工作时间最长,但他从来不摆“老资格”,虽然年龄较大,身体又不好,但她“不服老”,坚持与年青同志同甘共苦,一起加班加点工作,表现出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组织部新来的同志,她总是言传身教,无私帮助,做好传帮带工作,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施大姐”。
春风化雨写真情十年耕耘不言悔
昆明市委组织部信访专干潘高云事迹
潘高云在昆明市委组织部从事信访工作13年来,忠于职守,任劳任怨,清正廉洁,始终保持艰苦朴素、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持把党的政策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维护干部合法权益、理顺干部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公认、组织信任。
立场坚定,甘为人梯
潘高云严于律己,公道正派,作风踏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在组工战线上从事信访工作的人民公仆,他爱岗敬业,牢固树立信访工作为组织工作服务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钻研,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信访工作各项政策,精通业务。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窗口,更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舞台。”潘高云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让有困难的群众有了依靠,让想说话的群众有了倾诉的地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健康平和的心态,是潘高云对自己的要求。13年的信访工作,他从来没有向领导叫过苦说过累,身边的人员都得到了提拔,而潘高云仍然在信访岗位上默默奉献。他说从进组织部那天起就没有想过要提拔,要任职,个人利益受点损失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信访工作在少数人眼里可有可无,但是在他看来,组织部门的信访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组织部门对外联系群众的窗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他积极主动向领导提出做好信访工作的各项建议,并身体力行做好每一次接访、处理好每一份办件。
勇挑重担,为民办事
13年来,潘高云面对大量的来人、来电、来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但他坚持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认真对待和受理来访来信,及时呈报领导批示或办理转递、存查。2002年以来,经过潘高云同志处理的群众来信有1629件,接待来访323人次。在处理信访件,特别是接待来人方面,他强化服务意识,为来访者迎上一张笑脸、端上一杯热水、让上一个座椅,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在接待过程中,他耐心听、细心记、认真讲,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负气而来,满意而去,让每一位来办事的同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如家般的温暖。
有一次,一位上访的同志在基层受了委屈来到市委组织部反映问题。上访的这位同志情绪激动,言语过激,口水都喷到了潘高云脸上。潘高云依然平和、冷静,他认真、仔细地听完了上访同志反映的问题后,有理有据和耐心地做了一番解释引导工作。那位上访的同志情绪平定下来之后才对潘高云说:“今天我来是骂有些领导,不听老百姓讲话。看到你们态度好,口水喷到你脸上,在你面前拍桌子,你都没有发火,实在是应该向你道歉。”
像这样的例子在潘高云从事信访工作的经历中还有很多。曾经有位离休干部想看看潘高云同志的信访工作细不细致,他在90年代向市委写过一个申请,请求他死后将其骨灰撒在森林里。事隔5年后,那位老干部又来了,要求收回这份申请。潘高云很快就把领导的批示和已转到有关部门的签收情况回复给了他。事情办结之后,这位离休老干部感慨的说,我今天来一是想退回申请,二是看看你们组织部门是否认真处理群众的每一封来信,今天我是很佩服你们的工作,你们的信访工作确实让人很放心。
潘高云以“一团火”的工作热情,深刻地诠释了信访工作的精髓,有效地发挥了信访工作服务群众的作用。
主动热情,乐于奉献
“要有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难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恒心。”多年来,潘高云坚持这样做。在对待工作安排、维护部门团结上,他坚持从全局工作一盘棋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承担工作任务,从不推诿、从无怨言。
潘高云平时的工作量都比较大,在从事信访工作的同时,他还负责单位的老干部工作。市委组织部机关有28名老干部,按照规定,这28名老干部至少需要2人管理,但是组织部工作人员少,潘高云独自一人承担了全部工作,尽管工作量大,他还是尽心尽力,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家人,耐心细致,热情周到,既注重帮助老干部学习提高,积极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又主动做好老干部的生活服务工作。老干部生病住院时,他全力做好联系床位、接送等工作,每月的门诊报销及时送到本人手中。他坚持每月给老干部送一次工资,经常了解老干部遇到的困难,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及时向领导汇报。
在从事老干部工作的8年时间里,潘高云一直坚持把工资、医药门诊费和各种补贴送到老干部手中,没有一次差错,没有推迟一天送到。为了不给部里增加工作用车负担,送工资和医药费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和走路,从不向领导提条件。由于老干部住得比较分散,每一次都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但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潘高云的付出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认可,老干部与潘高云之间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工作担子重,有一天潘高云在工作时突然晕倒,住进了市人民医院。到了每月送工资的时间,只能请一位同事代送,老干部张子年问小潘呢?同事说他住院了。第二天上午当潘高云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时,医院病房门忽然打开了,进来的是83岁的离休老红军和他的老伴,两位高龄老人特地到医院来看望他。潘高云说:你们都那么大的年纪了,不应该冒着严寒来看我。离休老红军张子年说:你为我们老干部操劳而生病住院,来看看你是我们的心愿。后来,由于信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潘高云不再兼任老干部工作。但是每当老干部到部里开会时,总会到潘高云的办公室看一看,问一问。
10多年来,潘高云先后荣获昆明市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他常说,当初进组织部门时就没有想过争名图利,能够从事信访工作,是组织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他无怨无悔。
公道正派淡泊名利敬业奉献
丽江市玉龙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和茂生事迹
和茂生自2004年从乡机关调到玉龙县委组织部工作以来,几年如一日,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忠实履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神圣职责,具体诠释了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深刻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自己的人生征程上书写了平常而不寻常、虽朴实无华但同样精彩的一页。
忠于职守工作出色
和茂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始终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到县委组织部不久,就成为了本单位干部工作的政策通和业务能手。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吃苦耐劳,平时上班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而且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工作。每年年底填报干部统计报表期间,为按时、准确完成报表,他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直到工作结束后才回家。六年来,他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事情多么紧急、头绪多么复杂,都按时按质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办理的事项基本没有出过差错,本人还荣获了2008年度丽江市组织工作“零差错奖”。担任干部股股长以来,他在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起草了大量重要文稿,充分发挥了业务骨干的作用。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等次,特别是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看到他每天忙碌、辛勤工作的身影,有人对他说:“官是别人当,你何必那么较真?”他的回答是:“用好干部,经济发展,选人用人工作就是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老百姓负责,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就要求我们严肃对待。”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和茂生始终以事业为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于社会上流传的“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的这句话,他理解为这种“进步”是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官位的提升。因此,他做到“上进心”与“平常心”的统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逐个人名利,在与同事的工作生活中,主动承担大事、要事、急事和难事,每逢下乡工作,总是主动要求和抢着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而每当评先选优的时候则主动谦让。在县委组织部干部股工作六年来,他为成百上千名干部的提拔做了大量服务工作,而本人长期职务原地踏步,有人善意地劝他多“活动活动”,可他始终不为所动,从不向组织提出个人要求。他舍小家,顾大家。他到县委组织部工作后,妻子还在距县城近100公里外的贫困山区仁和傈僳族乡卫生院工作,夫妻分居两地,县城家里与他生活的只有四岁的儿子和年近七旬的岳父两人,他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家庭负担重,生活多有不便,可他从没有因此影响工作,也没有利用工作之便或向组织张口要求解决妻子工作调动问题,直到2008年部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关心下,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严于律己公道正派
和茂生始终牢记和模范践行公道正派的要求,把公道正派作为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精神境界,体现和落实在工作生活之中。他坚持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热心、耐心、细心、诚心、虚心对待每个服务对象和上门办事的同志,自觉维护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形象。他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在干部考察考核等工作中,管住自己的嘴、手和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六年来,他参与的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达百余次,涉及提拔或交流干部达数百名,但从未接受过一次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或考察对象本人的吃请。他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纪律,作为干部股工作人员和股长,他列席了许多县委及县委组织部研究决定干部问题的会议,但他始终守口如瓶,从来不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为了避免熟人和亲朋向他打听消息,每逢县里研究决定干部问题的时期,他索性关掉手机。他生活简朴,注重小节,不抽烟、不喝酒,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他埋头干事,不事张扬;乐于助人,团结同志。熟悉他的干部群众说:“这样的干部,修养好,身子正,影子直,值得信赖。”
心系群众扶危济困
和茂生始终对群众充满感情,富有爱心。他经常讲一句话:“我也曾有过困难的时候,我很感激帮助过我的人,虽然我的付出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下乡途中看到困难群众,他总是伸出援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多年来他资助过的困难群众近上百人,以致不少时候他连儿子的玩具都无钱购买,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在开展党内互助活动中,和茂生结对帮扶拉市乡美泉村委会美泉五组困难党员木军高。2009年7月的一天,他在下乡途中得知木军高女儿患骨癌需要高位截肢而手术费无法凑齐时,立即赶到木军高家把身上仅有的500块钱给了木军高。回到单位后,他又把木军高一家的具体困难反映给部领导。玉龙县委组织部随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捐款,并从困难党员扶助金中拿出1500元,派人把干部职工个人的爱心捐款和困难党员扶助金迅速送到木军高家中,使木军高女儿得到及时救治,全家人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笑脸。
六年来,和茂生曾多次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组工干部队伍中的一面旗帜。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依然奋发前行。
忘我奉献的人梯组工干部的楷模
怒江州泸水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环朝静事迹
环朝静到泸水县委组织部工作五年来,始终保持勇于钻研的劲头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坚定信念重党性;踏实干事,精于业务求创新;摆正位置,以身作则树形象,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好学上进,坚定信念重党性
在环朝静看来,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党性既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名组工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多年来,她始终牢记和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组织部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思想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组织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很强的党性”的要求,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
她深深懂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学习是关键,尤其是要有一颗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上进心,要善于钻研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组织工作业务。因此,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她总是虚心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为搞好学习,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她养成了勤于动笔的习惯。她的书桌上总是少不了三个笔记本,即:工作日记本、学习记录本、材料摘要本。当她刚接手干部工作的时候,干部股熟悉干部工作的人或被抽调,或被调走,或被调整,然而乡镇党委换届就要开始,届末考核等涉及人事的工作需要提前策划、工作方案需要提前准备,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她挤时间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另一方面自觉承担了干部股日常业务,采取问、看、查等方式,尽快熟悉工作,有时甚至到深夜都在查找有关资料、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勤奋地学习,她较快地进入了工作角色。如今五年过去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践行着“组工干部永远都是新战士”的感悟。
踏实干事精于业务求创新
五年来,环朝静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担任干部股股长以来,她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开展了全县党政干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民族、性别、职务分布情况调查以及泸水县大学国民教育人才基本情况调查等工作,撰写了调查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她大胆工作,勇于实践。多年来,逐步理顺和完善了干部股文书档案保管、任用材料交接、干部动态数据管理等工作,推进了干部股痕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起草了《泸水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泸水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实施方案》、《泸水县选派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方案》、《泸水县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届末考核工作方案》、《泸水县规范县管干部任免工作的相关规定》、《泸水县干部教育培训申报制度》、《泸水县规范县管干部培训登记工作有关规定》等一批重要文稿;承担和参与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改建议的收集整理、2005年后备干部推荐和2008年度优秀县处级后备干部推荐的策划、组织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业务骨干的作用。
摆正位置,以身作则树形象
由于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人对组工干部往往“高看一眼”。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搞调研、考察干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人们特别的礼遇,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热情,耳中只听到别人的表扬,难得听到一些批评的言语,久而久之,容易滋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对此,环朝静有着清醒的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牢记祁爱群同志“公道正派不能讲在嘴上,挂在墙上,要落实到行动上”的感言,坚持“夹着尾巴做人”,任何时候都不忘乎所以,不盛气凌人。
作为干部股长,她严于律己、甘于奉献,时时处处率先垂范。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2006年底,为了及时完成年度党政干部统计工作,她不顾身怀六甲,拖着笨拙的身体,牺牲休息日,逐一核对检查9个乡镇63个县级部门的干部报表,及时将所有数据进行汇总上报,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由于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日益临近,她见部里人手紧张,不顾尚在哺乳的儿子,产假未满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并放弃了哺乳期女职工福利,用奶粉替代母乳;为圆满完成全委会票决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任务,她不顾年幼的儿子,加班到凌晨仔细琢磨推敲方案的可行性。作为部里的老同志,她对年轻同志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平时注重将收集到的最新的干部人事工作政策、规定和信息及时介绍给同事,经常与同事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
在她看来,组织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就是面对基层,面对普通人民群众,要有一颗公平、公正之心,要做到平等相待,正确对待。因此,面对来访群众,她一方面坚持按政策办事的原则,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热情为群众服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送、一句好话相问、一腔热情相帮”。
环朝静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党和人民对组工干部的要求和期望,展现了组工干部队伍的高尚品格、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