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完牙牙疼怎么办:2011,一个来之不易的开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5:50:03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十二五”开局之年也将画上句号。这一年,在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复杂多变”始终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之一。值得欣喜的是,“内忧外患”中,中国稳住了,并沿着既定轨道一路前行。在此,我们特别推出本期专版,全景扫描《七日谈》2011年度刊发的重点文章,与您一同回顾这不同寻常的开局。
2011年的世界依旧不太平。多个地区安全局势趋紧,数万平民在动荡中丧命。一批西方政客对棘手的国内问题一筹莫展,极力把国家注意力拉到干预别人、打压别人、折腾别人、搅和别人上面,四处煽风点火挑起事端。可以想见,随着世界权力重心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悄然改变,新旧秩序之间、国与国之间密集的攻防博弈和纷扰争端还将继续。
2011年的中国依旧不轻松,宏观调控目标能不能兑现、效果能不能持久一直牵动人心。时近年末,CPI增幅终于回落到全年最低点,房价平稳乃至“稳中有降”变成了现实,舆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又开始升级。保持稳定,同时完成必须的转型,最终在震荡不休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机遇,中国还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费非常大的心力。
2011年的中国,更多人进入城市生活,更多人出国旅游,更多人开始玩微博,更多人越来越关注公共事件,更多人对幸福、对体面劳动、对尊严生活、对公平正义越来越敏感。今天,“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已经变得相当具体、相当迫切,而事实证明,中国社会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积极回应。
2011年的中国依旧并不完美,但她经受住了考验。回望这一年来的种种,足以让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变得更美好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漫画/李嘉
关键词
“世界第二”
无论是否情愿,“世界第二”都将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新标签、观察中国的新起点,于内如是,于外更如是。今时今日,“超英赶美”已经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狂热口号,中国人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入了更多的心理期待。成绩以及不同时期对成绩不同的衡量标准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改善现状的冲动与更多的心理期待,预示着中国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科学看待不可回避的“世界第二”》,2月18日
编者手记:2011年新年伊始,日本官方首度承认,日本稳坐40余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位被中国取代。对这个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对这个必将招致更多嫉妒、疑虑和防范的名头,多数中国人显示出的是一贯的务实与理性。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属性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属性也不会改变。
更重要的是,当下,中国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已不是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这些“总体数字”,而是“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所养”等“个体实惠”。用本版3月4日刊发的《“十二五”要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一文中的话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一条贯穿我国政府2011年全年工作的红线,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大幅提高扶贫标准,减轻中等收入者负担等等,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关键词
动乱是祸
从某种意义上说,击毙本·拉登,美国仅是打赢了一场“一个国家对一个人的战争”,分歧、冲突、仇恨并没有随本·拉登而去,“基地”组织形形色色的接班人随时可能浮出水面。对此,美国和全世界都应该反思:假如说本·拉登是特殊政治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生长出的“怪物”,那么滋生这一“怪物”的土壤今天是不是还依然存在?又如何彻底铲除呢?
——《迷信以暴制暴难以根除恐怖主义》,5月6日
编者手记:“9·11”事件发生近10年之后,“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军击毙。本·拉登之死,被视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前总统小布什在狙击手和直升机保护下,站在防弹玻璃后面出席“9·11”纪念仪式的场景,足以让人对“世界变得更安全”、“美国比10年前更强更安全”之类说法心存疑虑。
2011年的国际形势乱象纷呈,茉莉花革命在阿拉伯国家蔓延,利比亚内乱付出了2.5万生命的惨烈代价却至今未能获得久违的秩序,伊拉克战争终于在年末宣告结束但恐怖的爆炸声继续在巴格达市中心响起……乱局背后,固然有各国内部矛盾累积的原因,但一个不容否认的重要因素,则是西方势力的长期插手以及军事干预。尽管那些热衷于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国家头顶道德光环,脸戴人权面具,但事实一再证明,以暴制暴只会擦出更多恐怖主义火星,狂轰滥炸永远带不来人道主义,被干预国及其所在地区从来就没有迎来过别人定义的“黎明”,而是带着“血仇”、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夜。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而言,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键词
帝国衰落
美国丧失3A评级,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更应该被视为美国国家发展转向衰落的一个重大拐点。美国走向衰落已是全球共识,同时必然意味着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和剧烈调整。东风压倒西风,世界权力重心向新兴国家转移,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告别西方说了算的时代,这已经是由全球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决定了的。对于这种大调整大变动,我们当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应对。
——《美国迎来帝国衰落的拐点》,8月12日
编者手记:美国从最高评级的“神位”上掉落,高喊“革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全美遍地开花;欧元区国家相继深陷主权债务泥沼,示威和罢工此起彼伏;伦敦骚乱席卷英国,最终导致数千人被捕……这一年,我们见证了西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危机,华尔街资本泡沫破灭了,美元霸权地位破落了,美式制度神话破产了,西方自诩不可动摇的价值观也动摇了。这一切说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迷信美元、迷信黄金、迷信西方都没用,都不是长久之道。
危机给西方社会敲响了警钟,但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10月25日本报发表《美国媒体为何对“占领华尔街”失声失焦》一文指出,对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各大主流媒体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与他们在别的国家发生类似事件时唯恐天下不乱的
表现大相径庭。这里头看不到什么“新闻自由”,看不到什么“客观公正”,看到的不过是美国媒体基于资本利益、美国利益所一贯严格恪守的“政治正确”而已,而这才是美国新闻舆论生态的真面目。
关键词
建党90周年
建设好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好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绝非易事,并不轻松。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当代共产党人要经受住利益考验》,7月1日
编者手记:事非经过不知难,从最初只有50几个人,到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是一部艰苦卓绝而又雄奇壮丽的奋斗史。今天,我们党正面临着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的空前考验,很有必要居安思危、自我警醒,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很有必要维护政治纪律这条“高压线”,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和信仰。
正如本版6月3日刊发的《维护政治纪律离不开忠诚与信仰》一文所写的,中国改革发展涉入“深水区”,“十二五”已经开局,我们党在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同时,自身所处地位、环境和所肩负任务,以及党的队伍发生的新变化,也为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强调政治忠诚,强调坚定信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62年的政党,这样一个党员人数世界第一、领导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政党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和极强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
适当降速
高铁所遭遇的挫折再次证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速度要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急功近利赶出来的东西,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也不符合国人的期待。当下,高速奔跑的中国能否提供更安全体面的生活,正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交汇点。为了充分安全、为了更高质量,适当降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适当降速将让“中国速度”更令人信服》,8月19日
编者手记:“7·23”动车事故之后,中国铁路“刮骨疗伤”。经历了十余年“跨越式大发展”、以不断提速为标志的中国铁路第一次降速。但适当降速不意味着要开倒车,相反,放下面子和虚荣,直面矛盾、知错改错,既是要给人民一个真诚负责的交代,也是帮中国高铁真正迈过这道坎,未来更安全、更有质量地前行。
中国的发展并非尽善尽美,随时随地都能发现问题,但她处在黄金上升期,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近年来,面对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很多人下意识质疑中国进步的“成色”,全盘否定既往所有努力和成绩,对动车事故如是,对校车事故如是,对空气质量问题亦如是。民众对发展有更高期待可以理解,政府也理应主动适应舆论的严厉和挑剔,但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有中国的复杂国情,解决许多问题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很难一下子出现质变式改观,与其一刀切脱离实际地批判,倒不如将精力集中到一针一线修补具体漏洞上来。
关键词
舆论建设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立场,给出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情绪,这已是今日中国的社会常态。在日益加剧的利益差异面前,社会舆论是在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理解尊重上持续发力,还是在人为制造情绪对立、扩大心态撕裂上不断助长,这是一个紧要而现实的责任问题。在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当下,尤为需要营造一个良性而不是恶性、柔性而不是硬性的社会舆论氛围,尤为需要引导各个群体多从共同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只从各自的价值判断出发来想问题、办事情。
——《舆论应促进相互理解而非扩大对立》,9月23日
编者手记:“多元、多样、多变”,正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特征,但多元时代更须主流价值判断。正如本版通过《媒体不该偏好负面情绪表达》等评论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不是“一麻袋各不相干的土豆”,“存异”是为了碰撞“求同”,是为了找到利益共鸣点、找到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形成合力向前走。在中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化、利益高度分化的今天,一些负面情绪的滋生难以避免,如果一些媒体只出于传播考虑,放弃客观理性,采用“情绪表达”,层层放大负面情绪和畸形价值观,那就是在放弃媒体责任,是在破坏社会信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微博快速兴起,社会影响力日益显现,新的传播方式既方便了社会交往和意见表达,也由此带来了虚假信息、过激言论、恶意炒作、低俗之风等重大社会问题。本报10月17日发表《网络微博诚信缺失将无以立足》一文提出,人无信不立,微博也是如此。建立诚信的一个根本措施就是微博全
面实行实名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挤压一些人以各种马甲躲在阴暗角落里造谣生事打黑枪的空间,才能对一些人违反国家法律、危害公众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给予及时查处,也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诚信负责的博主。我们看到,12月中旬,北京市“微博实名”新规出台,不但得到了各大运营商的支持,也获得了大量网友的认同和欢迎。
关键词
守护良心
中国人需要经济蓬勃发展,也需要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环境和心情。许多人言必称“道德滑坡”,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构主流道德观的任务重大而紧迫。但对传统美德一味怀旧,为“田园牧歌”大唱赞歌,并不能有效解决今天复杂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对身边的义举、善举视而不见,草草拉起道德大旗来质疑一切,甚至每每偏离主题,众声喧哗演变成了无休止的相互指责、攻击乃至谩骂,更不可能碰撞出一个与时代合拍的社会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建设爬坡永无止境》,9月30日
编者手记:在“仓廪实、衣食足”之后,国人对“知礼节、知荣辱”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舆论反复痛陈“老人倒地无人敢扶”、“18个路人见死不救”,更多是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能让许多人直抒道德焦虑的题材。在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10周年之际,正视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焦虑,实实在在地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构建可信、可靠的现代社会良善秩序,这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舆论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本版12月2日刊发的《舆论应守护“好人有好报”的社会信心》一文指出,好的风气不是骂出来的。许多人习惯用“道德滑坡”之类说法表达对自身际遇和社会现象的不满,习惯基于某一新闻事件来描述整个社会道德生态,但这样的习惯很可能无益于改善社会风气、扭转道德危机,反而会深深伤害许多人对“好人有好报”的信念。
关键词
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历史的昭示,是时代的脉搏,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真正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所必然选择的核心战略,是中国崛起所必须成功破解的历史命题。中国要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的积累,更取决于能否跨越文化领域的挑战,发挥出中华文化原创性的能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真正崛起。
——《文化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大国策》,10月28日
编者手记: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中之重,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勾勒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中国崛起不应该只是经济现象,更应该成为文化现象,中国能出口的不应只有电视机,还应包括思想。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有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也需要有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本版10月14日刊发的评论《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是中国当务之急》指出,物质贫穷、社会落后不是社会主义,文化衰败、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对于重回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会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把握文化发展的走向和脉络,就一定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霸权阴影
美国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实则是一套组合拳,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收获”亚太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而美国人拳风所向,掠夺的重点目标,就是中国。今日中国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世界之大,完全有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空间,但时代巨变,却再也不支持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这一点,美国人应该充分认识清楚,否则,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损人不利己,只会是适得其反。
——《美国应该学会尊重别国的正当利益》,11月18日
编者手记:2011年,面对国内政治运行失效、经济萧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美国再度大肆向外转嫁危机。其中,对华更是动作不断,从向达赖敞开白宫大门,到宣布对台军售计划,到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再到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经济格局发展,不一而足,对此,本版通过《妨碍南海航行不过是个借口》、《希拉里怪论背后的霸权阴影》等一系列文章进行了深入剖析。
美国紧锣密鼓地排棋布局,毫不讳言遏制中国的意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不断地为中美关系制造各种干扰和波折。霸权思维深厚、“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国,至今还没学会怎么尊重别人的正当利益,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美国批评别人的权力。本版7月15日发表的《美国应该具备接受批评的心态》一文指出:美国应该习惯一个直言不讳的中国。如果美国只想从中国捞取实际利益,而缺乏应有的尊重精神和合作意识,中国完全有理由提出坦率批评乃至给予强硬还击,完全有理由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世界局势和中美关系不会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和想法,本版评论《美国“烽火外交”必将自食其果》写道,现在已不是一国说了算的时代,再到处惹事无异于“引火自焚”。“伤人者必伤己”,自己过得不好也不让别人好过,这种思维已经行不通了。
关键词
稳中求进
无论世界经济在经历惊涛骇浪之后如何暗潮涌动,无论一些风吹草动激起多少唱空中国的声音,不可否认的是,今时今日,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概率依然微乎其微,为汇率连跌、房价回落、股市最熊等击溃的概率依然微乎其微。较之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经济虽然也遇到困难,问题虽然也很多,矛盾虽然也很突出,很多问题跟矛盾也许非短期内所能解决,但绝对不到要忧心忡忡、手忙脚乱、听见风就是雨的境地。对这点,我们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以务实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稳中求进”》,12月16日
编者手记:“稳”,对2011年的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本版曾通过《不要用单向思维看待中国经济》、《跳出“猪周期”更要跳出“房周期”》等一系列评论进行了分析。现在看来,只要政府心头装着民生冷暖,多管齐下,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无论是物价还是房价,“稳”的目标都可以实现。
2011年即将过去,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了总基调:“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政策指向已经明晰,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大事要事、好事实事,实现平稳、有质量的发展,牢牢把握住未来发展主动权。
(本版撰文/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