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瓷牙的价钱:郑治传媒边缘 Blog Archive 对话媒介的信息工程学模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0:28:15

对话媒介的信息工程学模型

十一月 27, 2007 – 6:35 pm |
Tags: star, 媒介, 媒介模型, 对话, 对话媒介, 新媒体, 信息工程学

交流(Communication)有三大要素:交流者、媒介、交流的内容(在此就是微内容MC)。按照信息工程学,可建立如下图的1对1的对话媒介的模型:

1对1的对话媒介广播媒介(1对N)、场式媒介(N对1)和网式媒介(N对N)的基础。(见新媒介的新形态)

1. 媒介 = 信道

  • 传输微内容,形成微内容流
  • 带宽 = 单位时间传输的微内容数
  • 会受到噪声干扰

2. 交流者 = 信源+信宿。在对话媒介中,交流者既是信源、也是信宿,是对等的交流者。

  • 接收发送微内容,与微内容互动,进而调整管理个人知识体系
  • 控制媒介信道:呼叫/建立信道、带宽、抗干扰(过滤条件)、屏蔽(噪声)/或永久关断当前信道、暂停/开始
  • 带宽控制:信道识别(交流者ID)、带宽分配、注意/忽略(比如噪声)
  • 微内容互动:预处理并标记微内容(噪声/待深度关注/放入临时记忆/…)、投票/打分、评论、
  • 知识管理:MC入库、归类、检索微内容、提取MC到信道、…

3. 微内容(Micro-Content)

  • 是一组符号的集合,以及交流者可以进行的操作(微动作)
  • 符号具有意义,意义是与交流者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而实现
  • 微内容 = 符号集,也会被冠名某个符号

4. 微动作(Micro-Action) = 交流者可以对微内容进行的操作。交流者通过对微内容的操作,管理对话进程、达成交流

  • 管理对话进程:控制对微内容的关注(临时记忆控制)
  • 达成交流:互动反馈,评估微内容意义,调整自己知识体系(长期记忆)
  • 交流者对微内容的操作将发起新的交流,也可形成对其他人的广播、影响全局知识体系(包括影响“场”和明确改变微内容意义)
  • 微动作分类:意愿及判断(想看、看过、在看;推荐好友、推荐到圈子);价值评估(顶、打分);评论(评估及分类Tag);调整知识体系(专题收藏、Blog-it)等等

更多的与交流相关的概念:

5. 符号意义体现在与知识体系的显性链接、隐含链接

  • 显性链接:即直接链接到知识体系中其他符号
  • 隐含链接:可以通过计算推导出的符号间链接

6. 符号的待挖掘意义

  • 未外化为外在信息系统中的链接,也不能通过计算推导出来
  • 有待交流者对微内容操作而表达出来的意义,比如是否“想看”节目

7. 交流目的

  • 传达意义,引起注意,引发交流者动作,重构交流者知识体系
  • 交流者间交流的完成通过微内容承载和交流者对微内容的微动作实现

8. 交流后,微内容的意义发生变化,即符号间关系发生变化

  • 隐含链接得到加强,或被计算推导出来,成为显性链接
  • 发现待挖掘意义,得到新的显性链接,并具备新的隐含链接

9. 交流 = 传送微内容流+对微内容操作+重构知识体系

  • 传送微内容流:传送符号集,即传送意义集;交流者根据交流语境,提取微内容(组装符号集)
  • 对微内容操作(微动作):识别意义,发现/表达新意义
  • 重构知识体系:重构符号体系,包括符号间联系;组装微内容

*注:ofblog的几位大侠要求我发挥“工科专家”的长项,于是只好把以前做的一个模型贡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