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脱毒苗:《读者》2012年第1期·意林· 悦读·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8:40:29

《读者》2012年第1期·意林·  悦读·文明

点  滴

意 林

此后

陈翠梅

妖怪在山上独自生活了几百年。有一天来了一个男孩,他对妖怪说:“来和我玩,我没有朋友。”妖怪被冒犯了,它朝男孩喷火。男孩大笑:“你真好玩!”男孩就每天来看妖怪喷火,后来男孩不再出现,妖怪等啊等,第一次感到孤独和悲伤。于是,妖怪躲进深山,决定以后再也不见人类了。

所以,人类会传染孤独和悲伤。

三位伟大的医生

佚名

 医学教授临终的时候,对他周围的医生说:“我将留给你们三位伟大医生的名字。”

在场的所有医生都希望这三个人中能有自己。

这位著名的教授继续说:“这三位伟大的医生,就是水、运动和正常的饮食。”

穿越

张曼娟

 我们住得很近,却并不常见面,谁也不肯破坏无言的美好契约。

我骑着车从你家园圃经过,工作中的你抬头打招呼。“嗨!”我笑着,风一样地远逸而去。回到家,看见台阶上养在玻璃罐的一朵花,才知道你来过。我缓缓熬煮樱桃果酱,等待花谢以后,盛装罐中,给你送去。

如繁复花瓣的绵密心事,如赭红果酱的深邃情思,其实你和我都明白,都不愿意显露。

一只玻璃罐,轻易穿越两个紧固防卫的孤独心灵。

知遇之恩

张振萍

 寒冷的黑夜,身边的木头突然不见了。

“你去了哪里?”火大声地问。

“我在看望我的恩人。”木头在里面的房间大声回答。

床上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他被寒冷冻得瑟瑟发抖。

“是的,他就是四十年前栽培我的那个人,如今他老了,儿女身在外地,家里只留下了他孤寡一人。”木头认真地看着:“再不帮助他,他就有可能死去,而他,是四十年前栽培我、精心浇灌我、又让我成材的那个人。”

“没有他,我就不可能有满山的子孙,就不可能有成片成片的森林。”木头想:“再不温暖他,他就可能冻僵了。”

木头对火说:“你过来,抱我!”

火拥抱了木头,散发出的热量使老人得救了……

“要想温暖别人,首先得燃烧自己。”木头微笑着化成了灰烬。

火哭了,泪水熄灭了自己……

心的国王

班超

 一个过路人看见路边有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停下脚步,从钱包里找了些零钱送给他,并随口说了句:“愿上帝保佑你,我的朋友。”

“感谢上帝。”流浪汉说,“不过,我不是一个不幸的人。”

“你是什么意思?”过路人问。

“是这样,”流浪汉说,“日出的时候我感谢上帝,下雨的时候我也感谢;当吃饱后我感谢上帝,在我忍饥挨饿时同样感谢。因为,上帝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使他高兴的事情都能让我开心,我并不是不幸的人,为什么要说是呢?”

男人惊讶地看着他:“你是谁?”

“我是一位国王。”流浪汉挺起胸膛说道。

“那么,你掌管的王国在哪里?”过路人问。

“在我心里。”

位子

朱国勇

成都境内有座四姑娘山,半山腰上原来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几位徒弟。庙虽然不大,但是一年四季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师徒几个日子过得很是滋润,除了诵经念佛,整天无忧无虑。

突然有一天夜里,轰的一声,大殿上供奉的两米多高如来佛像,不知怎么的跌了下来。这佛像外面涂着金漆,里面却是泥胎,一下子摔得粉碎。等到师徒几个闻声赶到大殿时,只见一地的破泥块,放佛像的地方空空如也,只剩下两个原来摆在佛像两旁的小塑像,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两尺来高,笑嘻嘻的,一副粉妆玉琢的娃娃相。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禅会,香客会更多,没有了佛像,这可怎么办呢?小和尚一个个没了主意。倒是老和尚还算镇定。他指挥几个小和尚把散落的泥块搬了出去,忙活了大半夜,终于把大殿打扫干净了。

老和尚看了看,把玉女像丢到了柴房,又把金童像摆在了佛像的位置上,然后朝着徒弟们挥挥手,睡觉去吧。

徒弟们心中纳闷,这个金童像,矮小不说,嬉皮笑脸的,哪能充作佛像呢?明早香客来了,还不炸开了锅,哪还肯跪拜,捐献香火钱呢?

没想到,第二天,一切都和平常一样。青烟缭绕,香客如云,人们在跪拜的时候,依旧念念有词,一脸的敬畏与虔诚。到晚上,清点香火钱,一点也没见少。

老和尚笑了:人们有一个特性,不管是谁,只要坐在神的位子上,他们就对谁顶礼膜拜。

小和尚感慨不已,看来位子才是硬道理,至于位子上坐的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登上这个位子的,似乎并不重要。

点 滴

诱饵效应

迟毓凯

 “诱饵效应”就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卖场里的帽子和毛衣是摆放在一起的,标签上标出的价格分别是:帽子49元,毛衣299元。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最后还有一行字:帽子+毛衣=299元二其实,商家是精明的,他了解人们的消费心理:人们每做一件事,每选择一样东西,都会加以对比,而越是有对比的东西就越能凸显价值。有了前两个单价的对比,后面的“买一送一”就显得更有吸引力了。人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手机套餐、网费套餐、电器促销等等。

新词汇

午夜党

午夜党起源于某游戏论坛。现在的午夜党指午夜在贴吧聊天、闲逛,因各种原因熬夜的人,并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团体。大学生是午夜党主力,游戏、电影、动漫等都是大学生成为午夜党的原因。

这帮同学都有“晚睡强迫症”,一天下来晚上反而变得亢奋,便开始上网看小说或打电游。越夜越兴奋,深夜一个人狂按刷新键,对于早睡觉这种事情,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无法自拔地打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看“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或老看连续剧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结果却每次都食言。

极 客

极客是英文“geek”的音译。指那些对某种事物的认知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已经真正把科学融入生活的人。就像霍华德用高温冲击波煮泡面一样。

极客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可以很“极”,侧重点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现在网上各种极客论坛、极客贴吧、极客聚会都有很高的人气,也许每一秒钟都能诞生一个极客。

淘 课

不用花费一年的时间,不用交大笔学费,不必车舟劳顿到大洋彼岸,你只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借助网络,就能上完美国着名大学哈佛、mit、耶鲁和伯克莱最受欢迎的顶尖教授所教的基础课程,而且几乎同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的无缝分享,一股跨时空的知识风暴逐渐形成,大家把这种学习方式叫“淘课”。

机男机女

上学的孩子成了“苹果控”;朋友聚餐,自顾自埋头玩微博、上qq;全家人一人一台电脑,彼此整晚不说话;同事对面懒得说话,却乐于用msn聊天——。在中国被机器绑架的“机男、机女”一代正日益增多。有专家提醒,虚拟社交是一把双刃剑,容易消减人们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闭。

蛋壳心理

蛋壳心理是指孩子的脆弱心理。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

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建议父母们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点苦的滋味,在孩子事事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抗挫折的能力。

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

酷抠族

“酷抠”是当下一种时尚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他们喜欢高质量、优雅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味。他们给都市的时尚生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吵闹

云家洛

这个时节的大学校园,特别吵闹。想吃一顿安静的午饭,一队穿着整齐制服的同学,突然操进食堂,敲锣打鼓,双腿大力锄地,高叫口号,她们叫什么倒听不到,因为饭堂狭窄,繁忙时间已够嘈吵,声浪回旋,喧闹得有点疯狂。

校园另一方,又有另一群同学,高喊自创的口号,跳着排练已久的街舞,在向着空气表演。正是上课时份,校园里走动的人很少,她们一样叫得戮力,双腿继续出尽力气又跳又蹬,震动整座大楼。

她们是新一届系会院会等学生组织的新阁员,宣传什么呢?我一直都搞不清楚,因为这些新内阁「竞选」,只有一组候选人,没有竞争;宣传政纲与活动大计吗?由海报到口号,都没有实质内容,主要都是宣传我们好劲我们团结我们为你服务之类的语句。对于我们此等「老鬼」来说,这些所谓宣传,已沦为一个无人说得清理由的传统、一个僵化的大学生活模式。

玩这个游戏的同学,都很投入很认真,很多人为了構思宣传点子、制作团队制服、排练舞步、计划宣传,往往通宵达旦,书也不读,堂又不上。这过程,究竟有什么得着?这天,我在校园仔细观察好一会,同学们开放心怀,真诚投入,她们牺牲求学问的时间,最少换来一些美好回忆,甚或一段浪漫情缘。算了吧,大学读的书反正转眼就忘记,一生难得几回痴!

尊重

翟振祥

奥斯卡·列凡特是美国二十世纪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又以机智幽默善于搞怪而著称。

一天晚上,列凡特正在为观众演奏钢琴曲,悠扬的乐曲从他的十指间轻轻流泻出来,此曲只应天上有,列凡特表演得投入,观众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如醉如痴。这时,一位观众姗姗来迟,从座位间的过道向音乐厅的中央走去,尖尖的鞋跟有力地叩击着地板,发出刺耳的声音。观众的兴致被这突如其来的不和谐的音符给搅乱了,列凡特也停止了演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女士的身上,她也明显感觉到了,但是仍然故作镇静,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忽然,钢琴声再次响起,大师现场发挥,专为为女士量身创作了乐曲!女士犹豫了一下,放慢了脚步,音乐也随之变得节奏舒缓;她停下来,音乐也戛然而止;她快步疾走,音乐也立刻转为欢快急促。所有的观众都被女士现场的盛装舞步滑稽表演逗得哈哈大笑,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女士终于在自己的座位上瘫坐下来,面红脸胀,尴尬至极。

列凡特以眼还眼,他用一个恶作剧惩罚了女士,同时也让她和现场的观众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尊重他人同样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悦  读

言  论

言论

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  ——约翰·列依

出门儿牢记四个字准不会落下东西,那就是“伸手要钱”(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  ——出门四口诀

没钱就不要带钱包嘛……  ——合肥一女子钱包被偷后,小偷又失望地将钱包还给她并如此嘲讽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透过黑的部分去观察世界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塔木德》

有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了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任志强微博段子“猫和猪是好朋友”

30岁的男人:世界大着呢,孩子小着呢,事情多着呢,钞票少着呢,别人笑着呢,老婆骂着呢,日子长着呢,俺正忙着呢。  ——概况一个字:难

人们常说某人某事“伤风败俗”,从来也没听人说“伤风败雅”,由此可见“俗”是非常值得敬重的,不能被贬低败坏。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媚俗”就成了贬义词了呢?有学问的人真多,能分出不同的俗来。你们不说我还真不知道。那雅呢?有多少种雅呢?  ——冯小刚

人民不再只是坐着,相信别人的胡言乱语。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格鲍伊公开表态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认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解决”

营养学专家建议:早晨不要空腹吃喝。  ——有些专家,擅长冷笑话

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职场三定律

以前,我从来都不知道害怕。现在,我开始会了。  ——撑了5年的广州海珠区最牛钉子户李雪菊终于撤离,与开发商和解同时撤诉。这些年,李雪菊一家遭遇过断水、断电、放毒蛇、挖“护城河”等各种逼迁手段,家人甚至因此精神崩溃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 鲁迅《经验》1933年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

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

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

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

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

在站前广场,我们被驱赶过。在候车室,我们被推嚷过。在车厢里,我们被喝斥过。他们总是用粗暴的方式和我们接触,全然不管每一寸铁路都是我们的血汗。他们总称我们群众,不愿称我们为公民。  ——著名导演贾樟柯

一位老医生调侃地对年轻医生传授心得:“收红包就是要大胆一点,不要不敢收或者不好意思收,否则患者会怀疑你医术不好才不敢接!”  ——一位老医生真诚地对年轻医生传授

漫画与幽默

幽默

体 贴

我有个小毛病,特爱出汗,而且奇怪的是,走路时不出,一停下来汗就止不住地往外冒。

有一天陪女友逛商场,恰好路过卖首饰的柜台,想随便看看。因为汗出得太猛,售货员大姐体贴地一边递给我一张面巾,一边说:“先生,没事的,我们这个标价都是可以打折的……”

 

只有一个问题

我叔叔是一名外科大夫。—天,他试图消除一位要动手术的女病人心头的恐惧,便对她说起他儿子即将举行的婚礼、女儿上大学的经济负担。病人临走时他说:“明天手术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只有一个,”病人说,“大夫,我要为婚礼或学费出一些钱吗?”

 

孔大还是洞大

一算命先生自号“赛诸葛”,有人间他:“你有什么本事,敢自称赛诸葛?”

算命先生振振有词地说:“诸葛亮字孔明,鄙人宇洞明,请问是孔大还是洞大?”

 

神奇的性别

生物课上,老师讲到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老师说现在临床上已有五个X染色体的女性。一个同学问:“那她是什么性别啊?”角落里传来低沉的声音:“超级女生。”

 

想象空间

一批新员工找公司经理质问:“当初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明明许诺给我们月薪1500元到3000元,可为什么我们每月领到的实际薪水都是1500元,不是2000元,更不是3000元?”

经理笑道:“年轻人啊,你们太搞笑了,你们真以为1500后面的数字是银子啊?”

员工们问:“不是银子是什么?”

经理:“那是想象空间!”

 

人活着真有意思

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哀乐,也不知道谁家死人了。

第二天早上,拉着小侄女的手出去溜达了一圈,才知道是邻村的老刘去世了。

小侄女说:“人活着真有意思,活着活着就死了。”

 

博士相亲

博士和美女约会后送美女回家,路过一家花店。美女拿起一束红玫瑰,一脸娇艳地问博士:“好看吗?”

博士老实答曰:“好看。”

美女又问:“真的好看吗?”

博士肯定地点点头,仍无任何行动。

美女终于忍不住提示他:“我也觉得挺好看的,而且非常喜欢。”

博士十分诚恳地说:“喜欢就多看一会儿。”

 

外甥做的甜饼

外甥:“舅舅,这是我做的甜饼,请你尝一尝。”

舅舅:“真乖!好甜噢,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会做甜饼,真棒!这上面亮晶晶的是什么呢?”

外甥:“是我用冰糖做的糖衣。”

舅舅:“这么光滑漂亮的糖衣,怎么做的?”

外甥:“我用舌头舔的。”

 

灰太狼更可怜

女儿6岁就上小学了,每天都是老公接送。有一天,老公送女儿时感慨:“爸爸很辛苦的,把你送到学校,还要买早餐回去给你妈吃。”女儿不以为然地说:“灰太狼就是这样的呀,他比你可怜多了,  回去了还要挨打。”

 

市斤和公斤

一水产品商店欲招聘一名售货员。一年轻人来应聘。老板问:“你懂市斤和公斤吗?”

年轻人说:“我当然懂,一公斤等于二市斤,对吗?”

老板说:“对。那一公斤是多少克?”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说:“900克。”

老板笑着说:  “回答得不错,你现在就可以上班了。”

 

傻丫头

好友莉莉准备结婚,老公送来大笔礼金,莉莉乐得不得了,可劲儿地帮着母亲数钱。弟弟看见了,不屑地道:“咋傻乎乎的?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

 

遥控器

早班公交车上,一个人从包里掏手机看时间,然后尖叫了一声,我以为他是时间来不及了,再仔细一看,他手里拿着一个电视遥控器……

文  明

在 海 外

险些因一张罚单破产的警察局

郭龙

约翰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为人温文尔雅,有条不紊,是个很有风度的男士。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喜欢开快车。只要一上公路,汽车就像飞一般,为此他吃了不少罚单,还险些被吊销了驾照。

后来约翰听说有个商店在卖雷达侦测器,这种雷达侦测器可以侦测到全美国警察使用的雷达测速器,从而提前提醒司机避免超速等违规操作。于是约翰立即到商店花一千多美元买了一套雷达侦测器。

一天,约翰带全家人度假。途径美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公路的标示是限速80英里,可是约翰却开到了140英里。

不久就见一辆警车尾随而来,而且灯闪笛鸣。约翰忙将汽车停在路旁,接受警察检查。警察上前说道:“对不起,先生,你超速了。”

约翰想机器没有反映,说明警察没有打开雷达测速器,警察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没有真正的证据。于是约翰就问:“我的速度是多少,你可以告诉我吗?”

警察说:“当然。”说着,领约翰来到警车跟前让他看车中的雷达测速器记录。只见荧光屏上赫然显示着142英里。

约翰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地接受了罚单。第二天,约翰找到了卖雷达侦测器的那家商店老板,把罚单递给了他:“你保证这台侦测器可以在全美国有效,为什么我还会被抓到?”

老板一听,说道:“不可能啊,我卖了好几万台,从没有人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一定是将机器搞坏了。”

约翰说:“你保证五年不出问题,现在还没有到五年,你要检修,并替我付罚款。”

老板忙让员工检查机器。员工拿着仪器和工具检查了半天说:“机器没有问题。”

“这绝对不是我机器的问题。”老板一看机器没有问题,态度就有了一些强硬。约翰一气之下,将商店老板告上了法庭。

三个月后,约翰赢得了官司。理由很简单,商店出售的商品没有能达到标示的功能,是欺诈行为。为此,约翰不仅赢得了原机器退款和汽车罚款,而且还赢得了对商店惩罚性的赔款两万美元。

商店老板一看不对劲了,机器已经卖了数万台,如果其他人都来索赔,岂不是要将老本都赔光?于是找人调查约翰的超速被罚事件。原来,那家小城警察使用的频道不是政府规定的警用雷达测速频道,于是转身找了个律师就要告警察局。

官司一打就是两年,从地方法院打到巡回法院,结果是商店老板胜诉。理由是,警察局使用的不是政府规定的警用雷达测速频道,这是不合法的行为。警察局的败诉了,不仅要将全部因为使用这种测速器而罚的车辆所交的罚款退回,而且还要补偿利息和损失。加上法院对警察局的行政罚款两百万美元,总金额高达三千万美元。这小城警察局每年的经费才数百万美元,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罚款和赔偿。无奈之下,警察局只得向国会申请了破产。

最后在整个小城市民和国会的干涉下,才免去了警察局的巨额罚款,从而保住了警察局,而有了这次教训的警察局再也不敢滥用违法工具来征收罚款了。

他 山 石

国外的“敬重生命”教育

青木 晓杨 陈甲妮 王刚

 德国:每年都办“短寿展”

“短寿者”平均只有29岁,提醒大家别再恣意挥霍生命

青 木

为让国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少国家都举办过“长寿展”,但这几年德国却另辟蹊径办起“短寿展览”。德国卫生部门认为,短寿展对民众的警示效果远远超过长寿展。

记者不久前曾在位于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参观过“短寿展览”。这间博物馆由发明漱口水等医学物品的德国著名医学家林格建于1912年。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转变,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多。这间博物馆的宗旨就是成为“国民健康的教育场所”。

近年来,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短寿展”。记者参观展览时,博物馆里展示着2000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且按名人、普通人分别陈列在一只只玻璃柜中,每一位都有为什么短寿的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

这些短寿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透支健康。如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乌韦·巴舍尔,由于长期忘我工作,不注意休息透支了健康,只活了43岁。文字介绍的结尾提示:如果他注意劳逸结合,起码能活到80岁。二是有病不及时医治。比如德国著名文学家戈特弗里德·比格尔,他的叙事诗对德国文学贡献不亚于歌德,但只活了47岁。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而积劳成疾,致使身体每况愈下。提示语称:他如果注意锻炼身体、及时就医,毫无疑问能活到80多岁。三是性放纵。这些短寿者有的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寻欢作乐,无节制地更换性伴侣。有位名叫伯兰隆特的男性,从15岁到31岁死去,性伴侣多达50多名,最后躺在床上时,180厘米的身躯只剩下25公斤重。四是吸毒。一位叫伊斯丹妮的女士,从17岁开始吸毒,21岁时患上致命的癌症,22岁时由于无钱购买毒品割腕自杀。五是酗酒驾车身亡。有个名叫西廷的小伙子,平时喜欢酗酒,结婚第三天就因酒后驾车酿成车毁人亡的惨祸,其生命里程只有28年。

记者看到,参观者个个神情凝重,不时有人发出几声轻叹。他们中不少是医院里的患者和大中学的学生。一位参观者说,这些短寿者介绍让人震撼,比看电视、报刊印象更深刻。据记者了解,“短寿展”已作为德国联邦卫生教育机构的项目,每年在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定期进行。这些早亡者资料主要是家属捐出,他们认为这是有利于公众健康的事情。

英国:关爱生命从小动物开始

晓 杨 陈甲妮

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在英国的教育中,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应该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

在教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尊重生命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英国的教育机构开发出很多关于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老师选择。在教学前线,从幼儿园你就会听见孩子们煞有介事地讨论“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大课题。这本身就颇有意味,表示老师没有看低孩子的理解能力,能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处。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把珍惜和爱护动物作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是英国幼儿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记者在西伦敦杭斯洛的一所小学采访,看见健康教育课老师姆利正带领班上学生在操场上课。姆利指着一群搬家的蚂蚁说:“蚂蚁是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一亿多年前就存在了,并且它总是成群活动,非常团结,你们不能无故残害它们。但如果它损害家中物品,你们怎么办?”小约翰说:“把它放回土里。”姆利说:“非常好,将一两只放回花园、草地,它会通知同伴这里有危险,其他蚂蚁就会从家中撤离了。”此外,英国一些野生动物组织或者救护中心也跟中小学有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他们收容救治的受伤生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长也会刻意教育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把理性和温情代代相传。一次我和一个英国同事带她6岁的女儿去农场玩,正巧有只猪在生小猪。女孩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激动异常,一个劲儿问这问那。她妈妈把她带到一边,蹲下来,轻声说:“你现在情绪比较激动,咱们还是先走开一会儿,因为猪妈妈现在需要安静,让我们尊重它。”6岁的小孩居然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比划了个“嘘”的动作,然后牵着妈妈悄悄离开。

韩国:入棺体验后生活更积极

王 刚

面对越来越多民众成为“生活方式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以及自杀率高居不下等问题,一种为警醒人们珍爱生命的健康教育形式近年来得到韩国政府、学校和宗教团体的支持,流行开来。

“模拟葬礼”在韩国有多种叫法,可称为“入棺体验”,也可叫做“临终体验”,主要环节有专家讲座、书写遗书、进入棺材模拟死亡等,让参加者通过体验更加珍爱生命,并以更积极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进而降低韩国的自杀率。

据韩国《文化日报》近日报道,“模拟葬礼”目前已从首尔市扩散到周围地区。最近首尔市芦原区就进行了这样一个活动:有80多名40岁至80岁的中老年人参加,主要就是体验死亡的感觉,并睡棺材体验、书写放弃无意义治疗的“医疗意向书”、遗书等。模拟葬礼的“重头戏”是睡棺材。今年74岁的张明佳老太太身穿传统黄色麻织寿衣,小心翼翼躺进一口棺材。她谈到内心感受时表示:“真感觉像死了一样。刚开始有点紧张,但深呼吸几次后平静下来”。在棺材中躺了5分钟的金某表示:“虽然时间很短,但似乎重新回顾了一生。”。今年88岁的金周南老大爷参加完活动后表示:“疾病会让人死亡,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我希望能更坚强地活下去”。

韩国这种关于生死的体验活动已经蔓延到了中小学。据韩国《中央日报》10月18日报道,首尔市内某文化会馆内正在进行一个“公共美术?我的葬礼”特别展览,希望通过这种最直观的行为艺术,让孩子体验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教育他们要珍惜健康,尊重生命。展览组织方表示,很多来这里观看展览并体验死亡的人都获益良多,很多人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变化,愿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看待人生和家人。此活动的经费主要由首尔市教育厅资助,并将在其他城区举办。

趣味科学

灵异现象背后的科学解读

徐乐乐

人类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疑惑,这也为各种所谓的特异功能、鬼神之说提供了生存空间。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脑科学的发展,种种看似神秘的灵异现象背后的秘密正被逐一揭晓。

预知未来

1954年,美国一个邪教组织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其头目一口咬定,当年的12月21日世界将被一场特大洪水吞噬,而她和她的信徒会在灾难来临前乘坐一艘外星飞船成功逃生。事实上,当日什么事都没发生。但是,该邪教组织的信徒们并未因此幡然醒悟,他们转而改口称,正是通过散布这种世界末日论,他们才成功阻止了本该发生的灾难。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源于人的自我辩护心理。当一个人头脑中某种坚定的信念或欲望受到冲击时,往往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哪怕经历再多的难堪和痛苦也要坚持己见。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比如,烟鬼不会戒烟,只会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表示怀疑;飙车狂不会责怪自己视生命如儿戏,只会抱怨限速标准被定得太严;部分领导者不会认为自己决策失误,只会怪下属执行不力。因此,对于那些所谓的“先知”们来说,即使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不会承认预言失败,只会尽一切可能寻找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亡灵附体

降神会上经常上演的一幕好戏就是亡灵们通过陷入精神恍惚状态的通灵者传递信息,比如借他们的口说出一些话,借他们的手写下一些字,等等。事后通灵者往往表示,自己对于被亡灵附体的过程毫不知情。

有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他们说的是实话,那么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涉及某种大脑决策功能的紊乱。身体的主宰是大脑,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听命于大脑的指挥。当我们想要执行某个动作时,大脑会先行做出决定,并瞬间将决定传递给特定的脑区,让我们感知到执行这个动作的意愿,然后做出动作。对于被亡灵附体的通灵者来说,这套机制出了差错。他们的大脑在做出决定后,跳过感知脑区直接支配身体采取了行动。这样,通灵者感觉不到自己行动的意愿,而表现出一种仿佛被他人控制住身体的假象。

灵魂出窍

许多人自称曾有过精神离开肉体的经历,即所谓的灵魂出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学家就此做过一个着名的实验。在实验中,对象甲先将双手平放在桌上,然后移开右手,研究人员在原来的位置放上一只橡皮手,并用书和毛巾将右手遮挡住,使其从对象甲的视线中消失。然后,对象乙同时击打对象甲隐藏起来的右手和那只橡皮手。经过约一分钟的击打,对象甲报告称,感觉那只橡皮手已变成自己的了。

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在于,当对象甲的大脑感觉到右手被击打时,眼睛看到的却是橡皮手被击打,由此大脑错误地认为这只橡皮手是身体的一部分。研究发现,不仅仅是手,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这表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是大脑综合了各种感觉信号以及环境因素而推断出来的。当大脑接收到错误的刺激信号时,这种认知会产生偏差,从而出现灵魂出窍之类的现象。

算 命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们让一群学生填写问卷,并声称将根据问卷分析每名学生的个性。随后,每名学生都得到了一份相应的个性分析报告。心理学家要求学生们对报告的准确性做出评价。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报告中对自己个性的描述非常准确。

事实上,每名学生拿到的个性分析报告完全一样,没有一个字的差别。里面的内容全是心理学家从算命书中摘取的一些大众化语句,比如,“你渴望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倾慕”,“你在创造性上有着尚未被发掘的巨大潜力”,等等。

这项实验表明,描述一个人的个性其实并不难,完全不需要做到绝对准确,只要使用一些似是而非、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语句,人们很容易觉得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而这也正是算命的“诀窍”所在。心理学家称,人之所以会如此轻信,与大脑的工作机制不无关系。大脑每天接收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为了不至于错过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垃圾信息也照单全收,并力图从这些信息中解读出特别的意义。

通灵术

1890年,一位英国男子对外宣称自己有通灵的本领。许多人声称他们在这位通灵者主持的降神会上见识了许多超自然事件,比如粉笔自动在石板上写下神秘的留言,亡灵在自己眼前现身,等等。事实上该男子并非通灵者,而是一位对通灵术持怀疑态度的魔术师,人们见到的种种灵异现象只是他变的魔术而已。

每次降神会结束后,这位魔术师都会请参与的人将自己当日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寄给他。在阅读这些记录时,他震惊地发现,人们经常记错降神会期间发生的事情,许多人将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搞混,甚至根本没注意到一些重要的细节。

这位魔术师的研究表明,“眼见为实”并不可靠。人的眼睛不能像摄像机镜头那样准确洋尽地记录下所看到的—切。我们的视觉认知系统在观察周围的世界时往往只留意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并不能看得很全面。因此,人们在降神会上见证的种种神迹很多时候只是一场骗局。

撞  鬼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坚称自己曾遇到过鬼,而地点往往是在某个偏僻冷清、气氛诡异的地方,比如在一幢明明无人居住的大房子里却听到有人活动的声音。

科学对此的解释是,撞鬼其实是人们的一种强烈的防御心理在作祟。在面对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时,比如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听到莫名其妙的声响,大脑会处于一种高度敏感状态,并由于过分警惕而对周围原本平常的事物变得疑神疑鬼。

灵  摆

利用灵摆(与“笔仙”类似)占卜问卦是常见的非自然体验之一。所谓灵摆就是一端绑有重物的链子或绳子。占卜时,手持灵摆,让其自然下垂并保持静止,并在心中默想所占卜的事情。据说灵摆将在神秘力量的推动下旋转摆动,以此传递你想知道的答案。其实在这些场合中,灵摆看似非人为的轻轻摆动并不是想告诉人们什么秘密,而是源于所谓的念动动作,即当人的某种意念非常强烈时,会引发自己无意识的动作。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对象分为两组,一组对象必须努力保持手部的绝对静止,以免让手中的灵摆晃动,而另—组对象只需要尽量拿稳灵摆即可。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对象手中的灵摆反而摇晃得更厉害。

心理学家称,当一个人刻意避免出现某种行为时,往往会事与愿违。比如,不让你想象北极熊,它却会闯进你的脑海里;提醒足球运动员不要将球踢向球门的某个方位,用仪器检测其眼球运动却发现他的眼睛忍不住注视不该瞄准的地方。在灵摆实验中也是如此。你再三告诫自己绝对不让灵摆动起来,却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容易不自觉地做出一些手部动作造成灵摆的摇晃。这些动作完全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下意识行为。

历史一页

女王的“烟枪”

雪珥

 编者按 

晚清以来,因为西方列强的强势侵扰,中西方文明发生了规模空前的碰撞,于是,“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局势下,西方人对中国关注的热度与强度前所未有,西方媒体和文献对中国的记录也因此空前丰富。西方人怎么看中国,西方人如何评说这一巨变时期中国发生的事情?他们的眼光与视野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发现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这一切,相信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特别有兴趣的。

从本期开始,我们特别邀请自称“非职业历史拾荒者”的中国改革史研究者雪珥先生开辟专栏,细致地讲述西方人眼中的这一段中国历史。雪珥先生是澳洲华商,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并善于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在他豪气干云而又灵动婉转的文字里,我们会遭逢那么难得的平实的理性,而他提供的图片,有很多兴许是中国读者第一次看到。 

年轻的女王发动一场大战

1840年2月10日,大英帝国女王维多利亚举行了大婚典礼,时年21岁。

沉浸在新婚快乐中的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耽搁国务,她签署了一份文件,同意内阁任命56岁的懿律为英军司令,准备率兵远赴中国作战,并将配合内阁说服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

一个月前(1月5日),两广总督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广州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军舰“窝拉疑”号则宣布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中英局势陡然紧张。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自己正密切关注发生在中国的“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2个月后(4月份),英国国会经过激烈的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同意对华采取军事报复。

第一次中英战争爆发了,英国国内的反鸦片人士,将这场战争称呼为“鸦片战争”,这个名称日后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一致公认。

维多利亚女王是在3年前(1837)登基的。

当时这位年仅18岁的少女,并没想到,她将在今后长达64年的统治期内(中国皇帝在位的最高纪录是乾隆皇帝,在位60年,实际掌舵63年,康熙皇帝次之,在位61年),为“日不落帝国”迎来极盛时期。

维多利亚加冕的同时,在遥远的中国芜湖,一个叫做“兰儿”的2岁女婴,在不断啼哭,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婴将会与刚刚手执权杖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道,成为当时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两个女人……

已所不欲却施于人的女王

在《上帝保佑女王》的庄严国歌声中,上帝却给自己庇佑之下的维多利亚指引了一条道路:让她去庇佑那个名叫鸦片的毒品贸易。而一个能令所有的中国人都大跌眼镜的史实是:得到神佑的维多利亚女王,其个人不仅讨厌鸦片,甚至讨厌烟草——尽管它们在殖民地印度和加拿大,分别是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女王对烟草的类似病态洁癖的憎恨,成为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宫廷内吸烟者的终身梦魇。女王下令,在皇家的温莎城堡、 巴尔莫勒尔堡及奥斯本宫内,绝对不得吸烟,因为她在“一英里之外就能闻到烟味”。

在女王看来,烟草只是一种麻醉剂,吸烟这种毫无必要、毫无愉悦的恶习是令人恶心的放纵,代表着个人意志的薄弱。她甚至认为,对于那些尼古丁成瘾的人,应该将他们送进麻风病院去关禁闭。

但是,此时的雪茄正在迅速成为英国及整个欧洲的时尚消费品。女王的高级官员及亲友中,就有不少瘾君子,他们在不断地试图挑战女王的禁烟决心。

女王的老师兼第一任首相墨尔本爵士(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记载道:“我总是因为抽烟而被女王指责,如果女王闻出我身上有烟味,我就得花半个小时去发誓戒烟。”显然,在抽烟这个问题上,女王并没有给这位年迈的帝师任何面子。

女王的一个孙女日后回忆说,爱吸烟的她经常也躲到烟囱里抽烟。住在她楼下的一个女仆,也吸烟,断烟时就请她“救济”,她从窗口用细线绑住香烟,垂挂到女佣的窗前。来访的女宾中有一些吸烟的,为了不触怒女王,烟瘾上来时,只能躲到窗口,头使劲探出窗外喷云吐雾,以免烟味内窜。

尽管女王如此憎恶吸烟,但她的长子爱德华(即日后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和次子阿尔弗雷德在少年时就开始抽烟,令女王痛惜不已,她试图阻止三子亚瑟加入哥哥们的行列,但最后依然失败了。

爱德华王子嗜烟如命,1869年,他向自己参与的俱乐部“怀特”提议,“早报室”应该允许吸烟,结果被董事会否决,一怒之下,他干脆另行组建了一个俱乐部,以便自己随时随地能够吞云吐雾。爱德华的烟瘾极大,每天要吸20支雪茄外加20支纸烟,他将抽烟当作绅士风度的集中体现,因此令女王极为不满。爱德华在40岁时,就患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引发各种疾病。当维多利亚女王在1901年去世时,刚刚即位的爱德华面对大臣们宣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生们,现在能抽烟了。”登基后不到10年,爱德华七世就死于吸烟引发的心脏病。

等到女王发现孙女们也在抽烟,她只好放弃了严厉的管制,甚至还让孙女们把雪茄拿给她闻闻,她的结论是:味道太可怕了。在1880年代的埃及战争中,女王做了个令政府惊诧的举动,她给战争部长写了封信,提议给前线将士们提供香烟。

如此痛恨烟草、蔑视瘾君子的维多利亚女王,却成为全球鸦片贸易最为有力的推行者。在她统治下,大英帝国不仅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确定鸦片贸易合法地位前,绝大多数对华鸦片贸易都是不折不扣的走私——而且,为了拉动殖民地土耳其的经济,从那里向英国本土大量进口鸦片。大英帝国本土的鸦片馆,和金发碧眼的瘾君子们,其比例并不少于大清帝国。而这一切的动机,只是为了大英帝国拉动内需,促进GDP的发展。不择手段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达到极盛的巨大动力。

尽管给帝国国库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鸦片贸易在大英帝国的名声,却并不比其在大清帝国好多少。甚至连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代理处经理赛蒙也认为:“鸦片产品摧垮了人民的健康,使其道德沦丧。哪里种植鸦片,那里的人就吸鸦片,种得越多,吸得越多。”

说一套做一套的义律

代表女王陛下打响鸦片战争的大“烟枪”,是驻华商务总监义律。

时年(1840)39岁的义律,曾是一名海军军官,27岁那年以上校军衔退役,调往殖民部任职,被派往圭亚那担任“护奴使”,由此成为一名废奴主义者,不断呼吁帝国政府取消奴隶制度。

1833年,32岁的义律跟随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勋爵来到中国,出任“幕僚长”,随后职务不断升迁。律劳卑勋爵去世后,总监职务由一位坚定的反鸦片贸易者罗拔臣爵士接任,义律则升任副总监。罗拔臣爵士向伦敦表态说:“无论什么时候,英国政府要我们制止英国船只参与鸦片非法贸易,我们都能够完成。但更确实的办法是禁止英属印度的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这种态度,显然是正在追求GDP的英国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罗拔臣爵士于1836年年底调任后,义律成为总监。

这位日后被中国史书定位为凶恶的帝国主义分子,却与罗拔臣爵士一样,一开始说的是反对鸦片贸易的话。1839年,义律在写给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的信中说,鸦片贸易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和罪恶”,“我将动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所有法律手段及我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对此予以严厉的打击。”没有任何人比自己“对于在中国沿海进行的这种强制贸易所带来的耻辱和罪恶,抱有更深刻的厌恶态度,我不知道在该贸易与海盗行为之间有何选择”。

今天看来,这些话语与其行为十分矛盾,其深层原因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台阶吧。

讲的都是漂亮的说辞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义律发布了措辞严厉的公告,警告那些为暴利而走私鸦片的英国商人们: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出通知,警告所有那些在虎门以内的这种帆船、快艇或用其他方式装配的小船中从事上述非法鸦片贸易的女王陛下臣民:如果有任何中国人因任何英国臣民或臣民们严重造成的死亡或任何伤害前来,该英国臣民或臣民们被正式判定有罪后,将受到重大的惩罚,如同该罪行是在威斯敏斯特的女王陛下法院管辖范围内所犯的一样。……如果中国政府认为适于捕获并没收那些船只,女王陛下政府将决不进行干涉。……对执行搜寻和捕获任务的中国政府官员进行武力抵抗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且他们将按照这种方式承担后果并接受惩罚,即如同上述武力抵抗是在他们本国或任何外国反对他们本国政府官员或任何其它外国政府官员一样。”

这种夹缝中的定位,令义律左右为难:一方面,以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鸦片商人们,认为他对同胞太不友善,没有为商业利益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大清政府的官员们并不愿意与他探讨任何加大两国正当贸易的渠道,却将因鸦片贸易引发的一系列麻烦归咎于他这位 “英国钦差”。

尽管义律说痛恨鸦片贸易、蔑视鸦片商人,但他却忠实执行了伦敦的指令,在双方不断升级的冲突中,旗帜鲜明地扮演着一个侵略者的角色。如同女王和首相巴麦尊一样,他并不认为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而是为了保护自由贸易。这些看似高尚而极有技巧地回避了道义责

任的说法,在1838年6月15日巴麦尊发给义律的指令中十分清晰:

“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够为了使英国臣民能够破坏他们前去贸易的那个国家的法律的目的而进行干预。因此,这些人由于更有效的执行中国关于此问题的法律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必须由那些因他们自己的行动造成该损失的人士承担。” 甚至,在确定了对中国进行“军事报复”之后,巴麦尊在电文中还是强调:“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

一个人可以虚伪至如此程度,可谓罕见。

战争双方的主导者均被惩罚

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双开”流放,换上了似乎更为“理性”的琦善。经过几次武装冲突之后,并不愿意扩大战争的义律,与同样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琦善,在1841年1月签订了《川鼻草约》。这一条约规定,将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给英国、中国向英方赔款600万元、英中官员平等相待、限于当年春节后10日内恢复广州贸易。

这一条约在北京和伦敦都引起了最高层的震怒。大清帝国因琦善允诺割让香港,而将其“双开”并且“双规”,“革职锁拿,查抄家产”,从此成为中国史书中著名的“卖国贼”。而义律也因放弃了英军已经占领的富庶的舟山群岛,而换了个小渔村的香港,且没有争取到中国全境自由贸易,因此被英国也当作了“卖国贼”,将他痛斥一番后调回本土,改派璞鼎查接任。互不满意的中英双方再度开战。

维多利亚女王本是将义律当作一杆敲开中国大门的“烟枪”,却没想到义律放了点烟后,就缩了回来。愤怒的女王似乎忘记了自己还在新婚之中,在写给叔叔、比利时国王李尔帕德的信中说:“要不是义律不可靠的奇怪行为,我们想要的可能都得到了,他完全没有遵守指令,只想达成最低的条件。”英国历史学家安达科特认为:“义律奉行调解、宽容和适度战争的方略,并不受到欣赏,英国远征军中的海军和陆军军官们,都对他很有怨愤。”显然,义律挡住了别人的财路,犯了众怒。

有意思的是,在碍事的义律被下岗后,巴麦尊在发给璞鼎查的电文中依然重申:“女王陛下政府对于这件事情(禁止鸦片)不提出任何要求,因为我们没有权利这样做。中国政府完全有权禁止鸦片,如果它愿意的话,从事一项违禁品贸易的英国臣民必须承担这样做的后果。”

对于来自帝国政府的压制,义律显然并不服气。1842年6月25日,他写信给新任外交大臣阿伯丁,为自己辩护说:“(他们)指责我太关心中国人,但是,我坚信,正是出于维护英国长远利益和荣耀的考虑,我们应当保护那些友好且对我们有用的人,令中国南方各省的庞大的商人阶层对我们重拾信心,我们首先就必须培育更多的、更为亲密的社会与商业关系。”之后,义律还专门发行了一本小册子,重申这些观点:“如此众多的人指责我太关照中国人,但是我必须澄清,为了维护英国长久的荣誉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一直都更加关照这个无助的、友好的民族……”

璞鼎查成为女王新的“烟枪”之后,驻华商务总监这个职位的年薪突然大幅涨价,达到了6000英镑——1英镑约合7.5两白银,1两白银的购买力约合今日200元人民币,总计约合年薪900万元人民币。这是义律在任时的2倍,这既说明女王对义律的不满,更说明女王对中国市场更强烈的投资回报期望。

义律在伦敦赋闲了一阵,直到1842年8月才重新启用,调往美洲,出任大英帝国驻得克萨斯共和国的代办,不久正式出任总领事,至死都在太平洋各群岛上辗转任职,形同高级流放。

至于义律的中国老对手,比他更惨,林则徐和琦善都被流放,主战派和主和派殊途同归,也是极具大清特色的一大奇观。

而极端厌恶吸烟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及看起来厌恶鸦片的义律,其所共同发动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华帝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文化茶座

人性如水

冷成金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是说人的本性爱受奉承,有人好像不爱听拍马奉迎的话,其实是由于你没有挠到痒处罢了。这句俗话说得很绝对,听来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好像人性卑微,难以改变,人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迎合与蒙蔽永远是封建官场两大不败的法宝。只要行之有术,这两大法宝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显出神奇的效力。如果你能力欠缺、祭不起这两大法宝,那就怨不得别人了。有这样一则笑话,可谓意味深长:有一次,玉皇大帝正开御前会议,关公持刀守门,长须飘拂,大义凛然,令人望而生畏。忽有一人趋前而拜,关公问道:“尔乃何人?”来人倒是直言不讳,颇具实事求是的精神,昂然答道:“鄙人马屁精是也。”关公又问:“尔来何事?”马屁精道:“特来看看上界神仙可吃马屁!”关公怒道:“上界神仙不同凡人,你的马屁怎能得售。快快回去,莫惹怒了我,赏你一刀!”马屁精道:“关公是义中圣人,仙凡各界无不敬仰,自然是不吃马屁的,安知别人都像你一样,也不吃马屁?况且当年关老爷华容道上连曹操都能放,今天放我进去,试上一试,又有何妨?”关公一听有理,便放他进去。须臾,马屁精出来,关公问道:“你拍上了何人?”马屁精道:“普天之上,只一人可拍!”关公大觉奇怪,急问何人,马屁精笑道:“只是足下!”关公听了,愕然无语。

噫吁嘻!虽圣人亦吃马屁也。孟子曰:“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今可改成“君子可以拍之以方”乎?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人类的确就没有什么希望,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帝王将相都吃马屁的,有的时候,某些帝王将相不仅不吃马屁,还要将马屁当场揭穿,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晋武帝司马炎应该属于这样的一个人。

司马炎是西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没有夺取曹魏政权,到他才代魏自立,并由他结束了七十年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国家不再分裂,完成了统一大业。司马炎在位二十六年,是东晋最有作为的皇帝,这与他的正直性格有很大关系。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同右将军皇甫陶议论政事,由于晋武帝司马炎平时喜欢大臣与他讨论问题,有些性格直爽的大臣有时候也就显得有些敢逆龙鳞。皇甫陶是个性急敢言的大臣,这次由于意见不同,抢着说话,结果和晋武帝争了起来,弄得皇帝当时下不了台。

事后,散骑常侍郑徽觉得皇甫陶竟敢和皇帝争论,皇帝肯定会非常讨厌他,便上表请求依法处治皇甫陶,想借以讨好皇帝,求得升迁。不料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晋武帝司马炎看了郑徽的奏章后,勃然大怒。他对大臣们说:“敢于讲真话,是我对身边人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博采众长,我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讲假话的人!没有比欺蒙君主罪过更大的了。君主常常因为有人阿谀奉承而深深感到忧患,哪里会因为有了正直的诤臣而觉得受到损害呢?郑徽越权上表,无理指控,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啊!”于是就罢免了郑徽的官职。

在没有民主监督机制的封建社会,司马炎的自我监督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他不仅不吃马屁,其度量也十分令人佩服。一次,晋武帝在南郊祭天,他自我感觉良好,礼毕,问身边的大臣刘毅说:“您认为我可以比作汉朝的哪一个皇帝?”他的意思无非是想听听奉承的话,若在这个时候阿谀逢迎,肯定会大讨皇帝欢心的,就是再笨的人也能看出这一点来。但刘毅居然回答说:“可以比作汉桓帝、汉灵帝。”

周围的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两个皇帝都是汉朝的无道、无能的亡国之君,如此比喻,确实不当,刘毅岂不是找死。但晋武帝没有立即发怒,而是耐心地说:“我的德行虽不及古人,然而还能克己为政;况且我还平定了东吴,统一了天下。把我比作昏庸的汉桓帝、汉灵帝,这太过分了吧!”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刘毅居然又用讥讽的口吻说道:“桓帝、灵帝卖官,得钱尚且放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却进了私门。这么看来,陛下还不如桓帝、灵帝呢!”周围的大臣听了,莫不为之震颤变色。晋武帝反而高兴地大笑起来,说:“想当初桓帝、灵帝的时候,哪能听到这样尖锐的话啊!现在我却有如此正直敢言的臣子,所以和桓帝、灵帝才大不相同啊!”

这倒使人想起了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的事。有一次,唐太宗在宫廷上被魏征毫不客气地顶撞了,他嫌魏征总是与他过不去,下朝后说:“早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说后,立刻换上一套衣服,给唐太宗道喜说:“我听说,君明臣直,陛下有魏征这样的直臣,正说明陛下是明君啊!”唐太宗听了她的话,转怒为喜,魏征因此避免了一场大祸。

如此看来,唐太宗这位千古明君还不如司马炎!唐太宗尚且需要别人的巧妙谏言才能容忍直言敢谏的大臣,而司马炎却能闻过则喜,在封建帝王中,?在是难能可贵了。

然而,人性虽善,到底也只如一泓清水,往往容易随物赋形。如果没有外在制度的约束,这泓清水也会一泻如倾,搅成一团烂泥。道德的力量是永恒的,只有“法制”而没有道德的社会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仅靠道德又是十分危险的,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但使无讼”,不过只是强调了重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一种文化理想,如果照此办理,往往会造就暴君政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明证。

道德是内容,民主与法制是形式,只有使这种内容与形式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人性之善,保证人性之善。如果只有所谓的民主与法制,而没有道德,人就可能会成为一个空洞的外壳,这似乎还不用过多地担心,因为人类毕竟还是缺乏这些东西的。问题是,在人类的历史上,以道德来代替民主与法制的历史太长了,这种泛道德主义往往造就君主集权,而无限的权力会对人造成无限的腐蚀,否则,历史上哪来那么多的昏君暴君、贪官污吏呢?封建皇帝“以国为家”,责任到人,尚且极易堕落;如果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再无民主监督,人性的弱点就会极大地膨胀,不仅人人爱吃马屁,恐怕人也就只剩下“食”、“色”二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