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仙且丽:从一张罕见的章丘城门旧照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2:15:15

从一张罕见的章丘城门旧照说起  

偶得一张旧照,依稀可见有“章邱”字样,而其余字迹模糊不辨,猜测照片中的景物可能为当年章丘城门,而照片中的中心人物却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略者,陪同他的中国人就是当年的汉奸。照片中的汉奸是谁?日寇军官是谁?高大深阔的城门是章丘城门还是明水围子门?照片照于何年?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哪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月。

一、章丘日伪县知事

新编《章丘县志》记载,民国时期的日伪县公署并不设在章丘城,而是设在明水镇,具体位置没有记载。日伪县知事名单及任职时间如下:

1、娄珩玉,籍贯不详,1938年4月至1938年10月任职。

2、赵君弼,山东巨野人,1938年11月至1940年6月任职。

3、李干城,籍贯不详,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任职。

4、董新宇,山东昌邑人,1941年6月至1942年6月任职。

5、夏斌甫,籍贯不详,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任职。

6、王孟夫,籍贯不详,1943年2月至1944年6月任职。

7、孙昶,籍贯不详,1944年6月至1945年1月代任。

8、牛占城,籍贯不详,已委任但未到任。

9、牛石生,籍贯不详,1945年2月至1945年8月任职。

这些民族败类早就混迹于官场之中,从只鳞片爪的资料中能看到他们猥琐的身影。最近发现的一张民国年间关于李方琮的委任状,委任状上写着:“任命李方琮为本公署外交秘书。此状。”委任状签署官员为“熊炳琦”,委任日期为“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其上盖有“胶澳商埠督办关防”章, 监印人“时维屏”, 核对人“娄珩玉”。熊丙奇曾是曹锟任命的山东省省长,可见娄珩玉早在1923年就是民国政府公务员。

赵君弼是山东巨野县人,张春桥的老乡兼旧相识,七七事变之前曾任济南市警察局局长,山东复兴社的重要成员之一,为了荣华富贵甘心认贼作父,成了地地道道的汉奸卖国贼。

李干城此人在1939年曾任商河县日伪县知事,1940年调来章丘。据说,1941年章丘大旱,老百姓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查来查去原来县知事的名字有问题,干旱的原因就在于李干城的“干”字,老百姓以此起哄,李干城遂被主子调离。其实“干城”之意本为“盾牌和长城”,引申为“捍卫国家的勇士”,与干旱搭不上边。而李干城甘心当汉奸,侮辱了“干城”二字,被老百姓视为“旱魃”,不是没有道理。

助纣为虐的卖国贼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一缕幽魂随着正义的枪声走进尘封泛黄的卷宗,而他们臭名也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日寇的侵略暴行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抹不去的伤痛,而卖国求荣行径更是一个想绕也绕不开的的民族劣根性的症结,值得我们深思,尤其现在。

 

二、河野悦次郎

 

河野悦次郎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将官,他的手上沾满了多少中国人的鲜血,已经数不胜数,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罄竹难书。1938年至1942年之间这个恶魔一直呆在山东,先后任青岛特务机关长、济南特务机关长、山东省特务机关长。照片上的日寇军官就是河野悦次郎。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在1939年到1942年之间。照片中陪同河野悦次郎的中国人应该是当年的章丘县公署伪县知事,如果猜测成立,那么此人或为赵君弼、或为李干城、或为董新宇,三者必居其一。

 

三、日伪县公署设在明水

 

县志记载:1938年1月下旬,以齐东县麻姑堂村孟昭进为首的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总部,任命相公庄镇小康庄人马德夫(字厚祐)为章丘县县长。所属各科主要官员为:民政科长李广治,建设科长郭景昌,教育科长刘香圃等。

又记载:1938年4月27日,日伪章丘县公署在明水成立,民族败类娄珩玉出任县知事。

日伪县公署为何设在明水镇而不设在章丘城?一方面章丘城为抗日义勇军所占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明水镇当山东省东西交通之要冲,更有胶济铁路由此经过,明水镇南二里处即胶济铁路之明水站,日寇从中国掠夺的各种物资可以由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青岛烟台等港口,再海运回国。明水的地理位置无论从交通方面还是从军事方面来说都比章丘城重要得多。

日伪县公署最初设在明水镇,不久又迁往章丘城,至于何年何月迁往章丘城?县志没有记载,文史资料也没有记载。

 

四、是圩子门还是城门?

 

如果日伪县公署设在明水镇,那么照片中的大门有可能是明水镇的圩子门?圩子门我没见过,城门我也没见过。按道理推断:城墙高于圩子墙,城门高于圩子门。还听说章丘城城门为双层,有外门,也有内门。不论城门或圩子门,门口挂着衙署的招牌,似乎也有悖常理。或者根本就不是圩子门或城门,而是伪县公署的大门,然而如此深阔高大之门非一般建筑所具有,的确颇令人猜度。是圩子门还是城门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因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井窥斋

                                     201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