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杨树材级表:2011,思绪的碎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0:10:21
在离2011结束倒数第二天的下午,一人无聊地在家翻看电视频道,无意中翻到长沙新闻频道播出的“抗战纪实——空战英雄”系列片,不禁为那几位幸存到现在的老英雄口述的历史所感动。在抗战初期空中敌强我弱的岁月,每一次登机,从芷江、白市驿、桂林或汉中机场起飞执行战斗任务,几乎都意味着与亲人的生离死别,飞行员却能含笑直面那些带翅膀的“铁棺材”,慷慨赴死,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壮和气势!
    由于空军对身体和知识水平要求较高,飞行员出身富裕家庭较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牺牲一切,为国家、民族而战。当国家有难时,他们从上海、香港、东南亚各地,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年轻的中国空军官校。没有上查祖宗三代的“政审”、也没有繁文缛节的“填表”,只需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就足够了。实际上,从开战第一天到日本投降,中国空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飞行员汉奸和驾机叛逃者,却不乏一批又一批为国的牺牲的青年精英。当时国民政府只能用一些破破烂烂的老式飞机来装备自己年幼的空军,结果是抗战没有结束,这批学员便全都在一次次与日寇力量悬殊的空战中牺牲了,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幸存。仅仅从七七到武汉失守前15个月,国军牺牲飞行员就达202人,烈士平均年龄不足23岁,这其中包括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当电视中读出林徽因《哭三弟恒》的那首诗时,仿佛就听着她在身旁含泪地诉说......
    最感人之处在一位幸存者的述说,他当时作为副驾驶,与机组一道执轰炸日军盘踞的郑州花园口大桥的任务,当飞机俯冲投下炸弹以后,正驾驶被日军高射机枪击中,子弹贯穿头部,他却用残存的意识,将飞机调成自动操控,并在最后一刻将返程指示箭头调到汉中方向,但机组弟兄们安全降落在汉中机场时,那位不知名的驾驶员身体早已僵硬,但嘴角却含着微笑......    少年时代,看着高年级的同学们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那股得意劲,心中就对驾机翱翔蓝天无比向往。读中学时,我也有幸报名参加过两次空军招飞,总是在最后录取阶段便渺无音讯。此生我是没有机会驾机飞上蓝天了,但少年时的梦想仍然在脑中萦绕,特别是看过这段电视,我几乎要将那段梦想与电视所见所闻相拼凑,一个个零星的碎片在我2011年最后一天的思绪中整理着,2012即将来临,不知道来年诡异的“大限”之说是否真是无稽之谈,如果真有,也无妨,那位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要调整航标的飞行员似乎始终微笑着在我身边,是保佑我们脱离险境、绝处逢生?还是指导我们把生命的航行标志箭头指向汉中,去寻找可以通往亚特兰蒂斯神国的门户?我,愿意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