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画的树,又好看:关于开发商的商品房成本——16年房地产业内老鬼告诉你《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52:43
上面的小配套,各地的政府收缴标准是有很大不同的,小区质量的不同也会造成成本差异,比方很多3-4线城市对于小区内景观根本就不重视,只知道堆容积率,折合到每平方就很低了。
  
  然后是大配套费,上海市政府规定公建配套费折合到每平方建筑面积320,这个在各城市的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标准越高。
  
  交这些钱用来干吗?政府拿去统筹安排市政道路建设、地下管线排布,就是说小区内的你开发商自己负责,小区外的你得交钱给政府,政府才会把各种管线道路通到你小区。
  
  然后还有什么垃圾处理站、水泵房、学校、菜场、派出所等等,还有会所(这个有可能会把售楼处用完后改造)。
  
  还有一些所谓的间接费用,类似工程监理、工程审价、维修基金、管理费、销售费,这些都基本上有一个固定的费率。
  还有财务费用,这个就和开发商安排资金的能力有关了,占用资金时间越短,这块费用越低。
  还有税金,随着土地增值税的规范化增收,囤地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所有的成本罗列完了,到这里,我们基本了解了开发商开发一个住宅小区,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这些成本的付出大致是为了什么,各地之间成本差异。那么开发商是不是暴利?我们分几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种,就拿2楼这个项目来说。我如果在去年拿下这个项目,今年开始销售,到08年售完。估计均价可以做到5800-6000,由于我做的那个概算把所有的税都算进去了,基本上减一减就是净利了:
  6000-4669=1331
  净利润率:1331÷4669=29%
  3年时间,平均每年10%不到。
  由于已经把资金成本和税务成本全部算进去,所以这个净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再来算一算投资回报率:
  这块地拿下来需要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就是土地成本1439元/平米,大概占用时间约不到1年,以后可以通过融资和预售回笼资金来解决,但是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占用的资金,用财务机会成本角度计算,还是一样的投入。这个计算方式比较复杂,我们这里简化一些,差不多开发3年时间,平均占用资金约1000元/平米,最后实现利润1331,那么3年投资回报率:
  1331÷1000=133%,平均每年44%
  很高,很可观,呵呵。
  
  这是很粗糙很简化的算法,我们做详细分析的时候比这个要复杂精确的多。接着说第二种,还是拿2楼这个项目来说,但是不是我们,而是打算把土地转让给我们的那个开发商。
  
  这个就比较厉害了,他04年左右拿的地,当时成本大概折合400元/平米,他捂了2年卖出来,就涨到1400,没办法,这是他的运气,是市场给他的回报,这个利润就厉害了,就算他当年400元全额一次性支付,2年的资金成本也不过80不到,那么他2年就赚了1400-400-80=920。
  
  如果他自己来销售,会不会把这920的利润让给购买的业主?废话,换谁都不会。就因为这个你就可以怪责开发商吗?当你骂是你的自由,可是市场自然有它的规律,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上罗里罗嗦说了一大堆,其实归结到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开发商造房子的成本构成,是大部分外行所不了解的,和农村自家造房子差别大的不是一点点。所以网友们要骂开发商,不要从这个出发点来骂,太不专业了。
  
  另外,由于市场价格走高,开发商乘势涨价,这从商业运作来说,也是正常的,不见得市场均价在涨,你不让开发商涨价,那还是市场经济吗?限价的事情政府可以强行规定执行,政府没有强制性规定,开发商当然只会顺势而为。如果都跟上面第一穷人说的那样,反倒乱了。至于囤地,在规则允许范围内,那也是完全正常的商业行为,当然我们可以追求他们是否真的完全遵照规则在执行。
  
  那么开发商是不是就没有可骂之处?那倒也不是,可骂的地方蛮多的,第一穷人兄弟不妨大胆骂,可以利用穷举法一个个理由骂过去,总有骂的对的地方的,哈哈,我就不主动揭发了,反正开发商也被骂皮实了,不会妨碍他们赚钱的步伐和心情。  单从成本的角度来说,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是土地成本,这一块的成因很复杂,上面我提到过,地价和房价的关系,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再等等,放到后面再说。
  
  其他成本也都或多或少有增加,比方公建配套,上海现在是收320,我记得早期的时候是只收60块的,这一方面说明整体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格在上涨,另一方面也说明市政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齐备了。在上海的朋友不妨去新江湾城看看,开发商还没有进驻,市政道路、绿化、各种配套已经建设到了什么程度。
  
  还有建筑结构、房型设计、小区配套等等,几乎是全方位的提高,也必然会造成成本的上升。
  
  但是有一些成本的增加,是否有必要,是值得斟酌的。比方很多新型材料的应用,开发商常常会受困于新型建材造成的质量投诉;还有我前面提到韩国的住宅建设就没用到什么外防水、内保温,照样好好的。工程质量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一味不断推出新材料,我看只是给中间商增加渔利的机会罢了。
  http://www.tieku.org/110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