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拔牙最好的医院:第三,农耕文明的至高地,经济发展在这里兴盛 夏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02:18
第三,农耕文明的至高地,经济发展在这里兴盛 作者:正负关系 于 2009-11-06 15:19:13 发表      只看该作者    第三,农耕文明的至高地,经济发展在这里兴盛

  从夏朝到北宋的3000多年,河南一直处在全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农耕文明遥遥领先,工商文明繁荣发达,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农业先进发达。古代的中国以农开元,以农立国,以农为基,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的发明、农业理念的成熟,无不与中原密切相关。中原地区早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已开始种植粟、稻等谷物,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得到广泛种植,汉代已有“五谷”、“九谷”之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掌握了保墒防旱、耕耙耱压锄相结合的精耕细作技术,至今仍为中国北方农业生产所应用。农具的发明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上古时期的耒耜、商代的青铜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秦汉时期的耧车等,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中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先进的水利工程和灌溉设施推进了农业进步,大禹“致力乎沟洫”、春秋时期西门豹治邺、孙叔敖在固始修建“期思陂”,以及汉代兴修的“鸿隙陂”、“六门陂”,都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先进的农业思想成为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齐民要术》、《四时纂要》、《农桑辑要》等为代表的古代农学著述都诞生在河南,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农耕文明的发达成就了河南“天下粮仓”的美誉,“中原熟,天下足”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宜阳,储存了大量粮食,史书有“材士十万,粟支数年”的记载,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农业非常发达。隋朝六大官仓河南有其五,其中洛阳的含嘉仓堪称我国古代第一粮仓。如今的河南依然演绎着“天下粮仓”的传奇。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不仅养活了全国1/13的人口,还供应省外粮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又战胜去冬今春50年一遇特大旱情、麦收期间风雹连阴雨、8月份大风暴的袭击等灾害再夺丰收,达到1078亿斤,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连续十年居全国之首。

  手工业门类齐全。伴随着农耕文明进步,河南陶瓷、冶铸、纺织、酿酒和造纸等手工业快速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手工业发展行业多,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了原始制陶业、原始纺织业和原始酿酒业。特别是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酿酒遗物,美国一家酿酒厂根据从古酒残留物中分析出的配方,复制出一种包括大米、蜂蜜、山楂在内的“贾湖城”啤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冶铜铸器、制骨、木漆器、石玉器、酿酒制造的手工业作坊和专业的手工业者。到了汉唐时代手工业门类已非常齐全,除了冶金铸造外,还有金玉铜加工、兵器制作、丝麻纺织、酿酒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发展规模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就拥有全国最大的冶铁群,南阳、舞阳、登封等地都是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汉代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目前已发现冶铁遗址20多处,仅巩义市铁生沟冶铁遗址就发现炼炉、熔炉、锻炉20座。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是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炼炉,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高的炼铁炉,比欧美国家早了1800多年。“缫丝夜夜织,万梭为一素。”盛唐时期河南丝织业空前发达,每年从河南地区仅绢就征收700多万匹。北宋时期,陶瓷业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纵有家财万千,不如钧瓷一片”,全国五大名窑中汝、钧、官都在河南;军器制造业规模庞大,东京东西官营作坊拥有工匠近8000人,仅弓弩的年产量就占全国的70%以上。

  商业繁荣鼎盛。商业鼻祖、商部落的王亥“肇牵牛车远服贾”开中国商业先河,中原商业由此不断发展与繁荣。在王亥的带领下,商部落种植业、养殖业得到发展,在自给有余的情况下,商部落的人便将多余的农产品拿到别的部落去交换,以换取需要的东西,于是人们就把商部落做生意、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把做生意、做买卖的各种事情称为“商业”。商丘的“丘”字在《说文解字》中是集市贸易的场所,商丘的含义也就成了商人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据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考证,商部落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在今天商丘的火神台。商业理念在全国领先,历史上,商丘人计然讲求“积贮之理”,洛阳人白圭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南阳人范蠡倡导“富好行其德”,洛阳人桑弘羊主张“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巩义康百万家族信奉“留余”家训等,都成为中国商业思想的重要内涵。商业都市盛极一时,秦汉时期已形成了洛阳等十多个地区性商业中心。洛阳在隋朝时仅丰都一个市场就有3000多个店肆,盛唐时已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居住着不少外国商人,不但有行业商会,还有管理市场的“市长”。开封在北宋时人口逾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已经突破“坊”与“市”的区域限制,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最早出现“夜市”和“城管”,形成了近代都市商业街的雏形,并设立有“交子务”,负责向全国发行纸币。北宋《清明上河图》生动刻画了“八荒争辏、万国咸通”的繁荣景象,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宋朝商业方面的发展可以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都有重大意义。商品贸易空前活跃,纵横上万里、跨越亚欧非、连接东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不仅起点在河南,而且有洛阳、南阳、方城等众多节点和驿站;始于隋唐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开启了河南与江淮地区及北方水系的水上商贸往来,“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是当时水运繁荣的真实写照;宋时中原地区陆路贸易十分活跃,八方商旅以开封为中心向全国辐射;明清时期,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赊店镇等成为地区性贸易中心,晋商、秦商、徽商云集河南,山陕甘会馆等贸易乡会星罗棋布、多达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