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种植牙费用表:建水陶蒜头瓶:从半成品上感受艺术韵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49:17
建水陶蒜头瓶:从半成品上感受艺术韵味

http://www.yuxinews.com 2011-11-09 10:23:53

建水紫陶半成品表面凹凸不平

建水紫陶成品表面光滑,可以看出其上有“残贴”。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顾世丹  文/图)建水陶历史悠久,并以独特的魅力以及工艺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既然是名陶,那做工等方面当属一流。但近日记者却在酷爱收藏的市民王先生处,发现了一个手感凸凹不平的建水陶蒜头瓶,似乎与想像中的名陶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半成品的蒜头瓶

  据王先生介绍,这件藏品高19厘米左右,叫做蒜头瓶,为民国年间所制,全瓶呈紫色,酷似常见的宜兴紫砂模样。这种样式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它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因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

  但凡陶瓷类的物件,其表面都是极为光滑细腻的,但这个蒜头瓶摸上去手感极差,且凸凹不平,翻看全瓶周身,也都布满颗粒物,有的甚至还会扎手。在其瓶腹部,所刻的文字和花卉图案也是如此。
 
乍一看,这个其貌不扬的小瓶似乎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但又好像违背陶器光滑细腻的特征,这里面应该有不同寻常的地方。据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泰敏介绍,这件藏品为建水紫陶蒜头瓶,是一件半成品,因现在市面上所能看到、找到的都是成品,所以这件建水陶半成品极为少见。同时,它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建水陶独一无二的制陶工艺。

  复杂的制作工序

  据查,建水陶利用其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建水紫陶”则于清代末期出现。

  陈泰敏说:“建水紫陶是一种不上釉的陶器,它不但不上釉,而且在烧好后就像这件蒜头瓶一样,表面凸凹不平。这时则需要进行打磨,打磨之后其表面会像婴儿肌肤般温润光滑。从传统的陶瓷器来说,包括宜兴紫砂都是用陶土制作成型后烧制而成的,不需要加工,唯独建水紫陶要在烧好后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使其质地细腻,光亮如镜。实现建水陶绘制图形和色彩变化的重要工艺程序是填泥。建水陶所绘的图案并非是画在上面的,而是先把瓶子制作好后,把诗书画绘制在上面,再用工具来进行雕刻。刻好后根据画面色彩要求将彩泥拍嵌在刻画处,并将色泥抹平。待嵌上的色泥稍干后,会因空气吸附自然凹陷,然后再次嵌泥,反复数次直到色泥与坯体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才进行烧制。而后经打磨,填进的色泥便和周边的瓶身融为一体。这件蒜头瓶上的鱼藻图和书法就是用白色的泥土填充的,这种工艺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玉溪窑和建水陶虽然都同属青花瓷,但建水陶并非是瓷器系列,而是陶器。要是范围再扩大一些,建水窑就包含了建水青花瓷和建水陶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这件蒜头瓶被称为建水陶,又因其沙泥往往是紫红色的,所以有的人也称它为建水紫陶。”

  据了解,一件建水陶的成品,需要经过十到十几道复杂的制作工序。除了烧制,其余工序都必须全部或大部分依靠手工完成。因此建水陶的制作基本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它是数人通力合作的结果。传统的建水陶制作工序,一般分为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磨制八道程序,并且分别由专人承担各道工序的工艺。因此,在建水陶的制作过程中,保持建水陶艺术的整体性尤为重要。往往一个优秀的陶艺创作思路由于制作过程中参与者的失误,就会造成创作的失败。

  建水陶的魅力

  从这件蒜头瓶中可以看出,建水陶独特的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据介绍,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镌刻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

  “建水陶在其图案上还有一大特点,其最高的精华之处在于‘残贴’,或叫‘烂贴’,在建水民间又称烂简书。”陈泰敏说。据介绍,所谓“残贴”是以我国传统书法为装饰主题,在已经成型但未烧制的陶胚表面的特定区域,充分利用建水本地天然陶土色泥,分色区按照装饰内容的先后顺序嵌入陶器需要装饰的区域,再依次运用我国传统书法:中楷、行、草、隶、篆体等书写手法和绘画,把含有中国汉字的诗赋词句装饰于色区之上。不同的书体汉字和内容适配不同的色区,按顺序第一色区及其书写的内容有部分被第二色区及其书写的内容覆盖,以此类推。这其实就是把中国古代的诗、书、画融合在一起,布局成一个看起来感觉很古雅的东西。“残贴”的创始人姓王名永清,字定一,号老农,清代贡生,在建水地区终生殚精竭虑于陶艺研究,其作品多出于光绪、宣统和民国初期。此人为建水紫陶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位列建水制陶史上著名陶艺大师“三王”之首,同时也是将书画艺术装饰于建水陶器的创始人。

  为一睹“残贴”的独特魅力,记者特意找到一件有“残贴”的建水紫陶成品,并与这件蒜头瓶作了一个对比,发现成品光滑温润,半成品凸凹不平。成品上面所绘的书法融合了多种字体,且颜色不一,并以古朴斑斓的视角冲击,以及纯洁淡雅、自然淳朴的感染力,给人以优美单纯的宁静。据研究,清代以来,建水的骚人墨客和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为纸,尽情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加上其独创的“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又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特性。正是有历代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与工匠们的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陶成为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荣登大雅之堂。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