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助学贷款退款:夏昌奇:年龄不是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7:55:32

夏昌奇:年龄不是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07:32  汉网-长江日报 微博

  □夏昌奇

  7年时间,从待业人员升至副市长,吉林四平35岁的年轻官员高京燕受到网民质疑。近日吉林省委组织部对此作出回应。

  年轻的政府官员,尤其是所谓“美女官员”,引发争议,似成惯例。类似事件今年以来就有好几起。先后引起公众关注的,有河北馆陶县29岁的副县长闫宁、井冈山市“美女副市长”杨春霞,以及陕西志丹县80后副县长黄华等。

  年纪轻轻就做起了“大官”。年龄,是触发舆论漩涡的一个扳机,但并不是问题之所在。年轻人担当大任、独当一面而卓有成就者,古今中外的例子不在少数。三国时的周瑜,24岁被封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官拜左都督统帅大军之时也不过34岁。现在在欧洲,当选最年轻市长的纪录是25岁,在美国则是22岁。当然,这些国家“城市”和“市长”的内涵与国内略有不同。城市小,也没有行政级别之说。

  年轻,不是问题。问题出在规则上。

  我们有一个相当庞大的官僚系统。选拔官员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少。什么官位是何种级别?不同级别之间的升迁需任职的年限、资历怎样?这些都有明文规定。7年时间,官至副市长。这样的速度应该说够快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公布的简历,有没有违规之处?组织部门的回应中并没有细说。规则是明的,但规则如何执行,却不是完全透明的。舆论的存疑,并非毫无道理。

  公众质疑的背后,显示出官员选拔过程中公众参与力度的匮乏。从目前的制度安排来说,选拔官员不外乎两种途径。其一是选举,适用于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比如说市长、县长,须经由当地民选机构选举产生。另一个途径是任命,即由当选的政府负责人任命或聘用各部门的下属。前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人物”,理论上是民意选择的结果;后一种,本质上仅是政府雇员,其升迁是按照官僚科层制的规则来的。

  在这两种不同的机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是不同的。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无论是直选,还是代议制,公众的参与主要是投票,由民意来左右地方政府首脑的人选。这样的参与是事前的,比较直接的。

  并非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选举产生。在任命官员的这种方式中,受聘用官员,其资历往往需要通过专门机构审验,由代议机构核准。这一过程,公众的参与往往是事后的和间接的。公众舆论对被任命官员进行质疑,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地方政府首脑因为任命官员不当而失去民意,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这是致命的。谁任命,谁负责。这个时候公众的参与主要是通过舆论施压来完成的。

  政府任命年轻官员挑大梁,既符合干部年轻化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公众舆论质疑官员任命,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不能看做是捣乱、坏事。舆论的质疑,反映了公众政治参与的愿望。地方政府应该因势利导,使官员选拔工作更加透明化,使任命者真正地负其责任,让公众有更多的机制参与进来。这于政府工作无疑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