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钓野鸡图片:文章合为时而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39:53
文章合为时而著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13:42 人民网-华南新闻

  李凤亮

  在社会急剧变动、民族面临危亡的历史时刻,创作理念不同的艺术家们,却常常作出十分相近的选择,那就是———当好这个历史时刻的观察者、思想者、记录者。

  今年初春开始,中国的上空被一股浓烈的阴霾所笼罩: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非典突然袭击了国人的肉体和灵魂。病魔毫无忌惮地肆虐,吞噬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并以可怕的速度四处弥散传播。令人欣慰的是,人类没有被非典的狰狞面目所吓倒,—批批医务人员奔向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新的长城;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文艺工作者们也没有退却,他们携起手来,高唱起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抗非赞歌。艺术家们以其细致观察和亲身感受,记载下这场殊死决斗中的幕幕场景,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塑造出一组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当我读到由这些场景、故事、人物构成的书《2003:广州非典阻击战》时,内心充溢了感佩和振奋。应该说,这种情愫,既是向着书中的人物,也是向着以生动之笔塑造这些人物的艺术家的。

  《2003:广州非典阻击战》是一部全面反映这场抗非斗争的文艺作品。广州多位文艺工作者倾力协作,共同绘制出了一幅广东各界共抗非典的全景图。不论是抒写的内容还是运用的形式,该书都呈现出全面而又集中、博杂且又能一的显著特点。就内容而言,书中描写的场景不同,人物身份有别,故事独具魅力,而主题只有一个———热情讴歌抗非的勇士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是这本书的主体,这当中有英雄个人,作为焦点的医护人员及医学科研人员自不可少,此外更有家属、记者、学生、雕塑家等等。这其中,英雄人物群体尤为引人瞩目,像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医疗小组,护士长叶欣、张积慧所在的护士群体,都在抗非一线谱写了悲壮感人的赞歌。就场景而言,作者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医院,对医护人员战斗的各个岗位逐一进行了扫描:救护车、急诊科、隔离区、重症监护室、病理分析室……从南国的珠江到北京的小汤山,从地方到部队,有危险的地方就有医护人员在。他们无私忘我、不屈不挠的身影,为人性的厚重与升华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从艺术形式角度看,《2003:广州非典阻击战》也是十分多样的。体裁以纪实性的通讯为主,又包含了诗歌、剧本及其他形式的散文作品。作者们选择了不同的叙说视角,以贴近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笔触,既展现他们的工作形貌与感人事迹,又突出他们内心的精神力量。像讲述司机范信德烈士的《走好,第一个倒下的英雄》,就采用了独特的“第二人称”叙述口吻,以心灵对话的语调,使一个敬业守职、默默无闻的司机英雄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了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艺术的魅力来自真诚,正是有了作者们对英雄人物的深刻理解,这种艺术的传达才有可能。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03:广州非典阻击战》正是广州文艺界与时俱进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反映的是文艺工作者作为一支特殊的“快速反应部队”,面对突发事件所展开的一场“阻击战”。他们所讴歌的,不仅有炎黄子孙前仆后继、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有新世纪向往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而且有岭南文化中务实、奋进、敢为天下先的地域精神。此次广东人在抗非斗争中表现的那种“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那种“选择就意味着承担”、敬业爱岗的奉献态度,那种处变不惊、“爱拼才会赢”的进取意识,我认为都应成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广东精神大讨论”的重要话题。

  “非典改变生活”。在我看来,倘能对这次“非典”事件中暴露出的社会、文化、制度、大众心理等方面的缺失作出应有的分析,这部作品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思想意义无疑将会更大。我相信,随着时间的从容推移,关于非典,各界将会有更加理性化的思考与言说。

  (作者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