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绿积碳净怎么:专题三、中国建筑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21:25:43

  一、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建筑文化

  地位: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文化

  形式:“土木的史书”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1、雏形期(夏-春秋):

  a.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以穴居、半穴居为主,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以干阑式建筑为主

  b.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c.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2、发展期(战国-南北朝):

  a.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

  b.魏晋民族文化融合,佛道普及,寺观大盛。

  3、成熟期(隋-宋):

  a.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建筑风格雄浑壮丽,舒展大度

  b.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为主

  c.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

  4、总结期(元-清):

  a.规模小于前朝,但序列更丰富、分布更广、数量更多

  b.官方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精细富缛

  c.民间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大大充实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

  d.1840年后,中国现代新建筑体系

  (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

  多样性:各地建筑风格差异大

  主流体系:木构架

  2、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 {掌握}

  伦理观:皇权至上

  布局观:群体组合

  自然观:高度协同

  审美观:中和含蓄

  3、实体空间的物质特征

  (1)木构架体系为主的实体建筑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掌握}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便于修缮,适宜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特征

  主要结构体系{掌握}

  由梁、柱、檩、枋等构件采用榫卯结合形成框架承重。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结构体系。

  (2)结合环境布置的空间序列

  空间处理方式{掌握}

  坛庙以十字轴线展开;民居和宫殿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园林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强调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变化

  “天人合一”的风水论影响{熟悉}

  通过对地形、地质、植被、水文、环境容量进行勘察,究其利弊,善择基址,适当布置建筑与村落城镇。

  (3)多样化的院落组合

  布局手法{熟悉}

  院落组合

  形成背景{熟悉}

  古代易受自然灾害、社会不安定因素侵害,

  舒适生活的需要

  (三)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

  (1)台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起承托、防潮、防腐,美化等作用

  (2)柱:承重构件,排布形成“柱网”,不同柱网造成不同的空间格局

  (3)开间:四根木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4)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5)枋: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椽、垫、枋三者形成一种固定的构建组合方式

  (6)檩: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作用为直接固定椽子,并把屋顶荷载通过梁向下传递

  (7)斗拱:由头、拱、昂三部分组成,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于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8)屋顶(屋盖):六种主要形式

  (9)山墙:房子两侧上部呈尖形的墙面

  (10)藻井:传统建筑天花板的一种装饰,也有预防火灾之义

  2、装饰装修

  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熟悉}:

  1、显示建筑社会价值;

  2、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并与结构紧密结合;

  3、规格化、定型化;

  4、艺术风格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五大装饰类型:{熟悉}

  (1)大木作装饰:柱、梁、枋、斗拱、椽子等端部的艺术处理

  (2)小木作装饰:门窗、廊檐、天花、室内分隔构件等的艺术处理

  (3)砖瓦作装饰:屋顶、墙面、地面、台座等取材和加工艺术

  (4)石作装饰:台基、石柱础、栏杆、踏步、建筑小品等的石雕艺术

  (5)油漆彩画作装饰:木结构表面的艺术处理,分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四)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

  1、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熟悉}

  (1)宫廷府第建筑           (2)防御守卫建筑

  (3)纪念性和点景性建筑       (4)陵墓建筑

  (5)园囿建筑               (6)祭祀性建筑

  (7)桥梁及水利建筑          (8)民居建筑

  (9)宗教建筑               (10)娱乐性建筑

  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1、形制演变{了解}:

  规模逐渐缩小,密度逐渐增大。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2、布局特征{掌握}

  (1)严格的中轴对称: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体现崇敬祖先、提供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传统,古代以左为上

  (3)前朝后寝:体现“前堂后室”的布局传统

  3、宫殿内外陈设{熟悉}

  内部:斗拱、琉璃瓦铺顶、彩画、盘龙金柱、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及各种建筑小品等

  外部:华表、石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

  (1)北京故宫

  (2)沈阳故宫

  (二)坛庙

  1、功能{掌握}:用于祭典诸神、祖先及先贤,是寄托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地方

  2、实例介绍{掌握}

  (1)天坛:自元代起的祭天场所

  (2)岱庙:古代帝王来泰山丰禅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场所

  (3)孔庙:纪念孔子,官方建庙崇祀

  (1)天坛

  (2)岱庙

  (三)祠堂

  1、功能{掌握}: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

  2、实例介绍{掌握}

  (1)晋祠

  (2)陈家祠
        (四)书院

  1、特征{掌握}:即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由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建筑组成,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

  2、实例介绍{掌握}

  (1)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

  (五)会馆

  1、特征{掌握}:古代公共建筑的一种,具有办公和居住建筑等综合功能,大多建于首都、省会和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1)同乡会馆:馆内有祠堂供奉乡贤

  (2)行业会馆:馆内供有行业祖师及演戏酬神用的戏台,讲究装饰

  2、案例介绍{掌握}

  (1)天津广东会馆

  (2)开封山陕甘会馆

  三、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园林的类型

  园林特征

  园林要素组成

  造园手法

  实例介绍

  (一)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了解}

  商周:“囿”

  春秋:“苑”

  秦汉:宫苑、城池

  魏晋南北朝:自然化私家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造景

  明清:精品化发展

  (二)中国园林的类型{掌握}

  1、按所属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

  2、按所处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三)园林特征{掌握}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对自然构景要素进行有意识地改造和调整、加工剪裁,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建筑始终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组合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

  3、诗画的情趣: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所形成的渐进空间序列及景观布置上所体现的绘画原则

  4、意境的蕴含: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表达和深化意境的内涵

  (四)园林要素组成{熟悉}

  各要素作用{掌握}

  (五)造园手法{熟悉}

  1、抑景

  2、添景

  3、夹景

  4、对景

  5、框景

  6、漏景

  7、借景

  抑景{掌握}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夹景{掌握}

  园林中将视线两侧较为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较为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

  (六)实例介绍{掌握}

  避暑山庄

  颐和园

  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圆明园

  2、私家园林(大部建于明清,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

  (1)拙政园

  (2)留园

  (3)网师园

  (4)寄畅园

  (5)个园

  (6)余荫山房

  3、寺观园林

  (1)潭柘寺

  (2)白云观

  4、公共园林

  (1)西湖

  (2)瘦西湖

  四、宗教建筑

  (一)类型与演变

  宗教建筑类型{了解}

  寺观、佛塔、石窟、经幢

  宗教信仰对中国建筑类型的影响{熟悉}

  佛教:汉传佛寺

  道教:道观

  藏族藏传佛教:藏传佛寺

  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建筑属世界伊斯兰建筑体系

  傣族上座部佛教:小乘佛寺

  (二)佛教建筑

  1、石窟

  2、寺庙

  3、佛塔

  1、石窟{熟悉}

  功能:用于供奉佛和菩萨

  分布范围:西至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北至辽宁,东至江苏、浙江、山东,南达云南、四川

  著名实例: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2、寺庙

  (1)形制演变{熟悉}:

  以塔为中心的方形庭园(东汉)    前期旧型延续与宫室第宅型(南北朝)    唐代特色佛寺(唐、北宋、辽)    现存形式(明以后)

  (2)唐代佛寺的特点{掌握}:

  明显的中轴线

  较大的寺院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中廊院式布局

  主院与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有的还附建配殿或配楼

  塔的位置由全寺的中心演变为殿前左右置双塔,或于主体殿庭前方两侧分立塔院 

  (3)明代后“伽蓝七堂”式佛寺的布局特点{掌握}:

  主体建筑正前有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是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再后为藏经阁,以廊庑、配殿围成殿庭。我国现存古代寺庙大都是这种布局。

  (4)三类佛寺的分类与特征{掌握}:

  汉传佛寺:木构架为主,人字形两面坡屋顶,上铺青瓦、琉璃瓦或镏金铜瓦。主要特征为出头的柱头头拱

  藏传佛寺:佛殿高、经堂大,建筑物多因山势而筑

  小乘佛寺:以佛殿为主体,外有经堂和佛塔,不一定中轴对称,建筑形式较接近缅甸、泰国风格,佛殿屋顶坡度大,檐口压得很底,几层屋面往往贴在一起

  (5)三类佛寺的实例介绍{熟悉}

  汉地佛寺:洛阳白马寺、少林寺、福州华林寺、山西南禅寺、佛光寺、双林寺、苏州寒山寺、扬州大明寺、杭州灵隐寺、济南灵岩寺、上海龙华寺等

  藏传佛寺:拉萨大昭寺、北京雍和宫、包头五当召、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等

  小乘佛寺:云南西双版纳的曼阁佛寺、潞西的菩提寺等
        3、佛塔{掌握}   

  (1)楼阁式塔:我国佛塔的主流,是对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建筑的仿造。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都属于此类。

  (2)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有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只有单数层,不供登临远眺,用砖石而造,辽、金时期盛行。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代表。

  (3)单层塔:多为墓塔,有时在其中供奉佛像。塔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等多种,著名的有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4)喇嘛塔:多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地区,内地从元代起也开始建构,一般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著名的有北京的妙应寺白塔。

  (5)金刚宝座塔:建于高台之上,共五座,中央一座较高大,四隅各一,较低小,仅建于明、清两代,数量较少。代表有北京大正觉寺塔。

  (6)小乘佛教佛塔:分布于云南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民族风格。以云南景洪的曼飞龙塔。

  4、幢

  起源与演变{熟悉}:

  使用起源于唐初,即在八角形石柱上刻陀罗尼经宣扬佛法(如广州光孝寺大殿前的唐宝历二年石幢),以后幢的造型随佛教发展而演变,形体趋向高大,且有雕刻花纹(如五台山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石幢)

  (三)道教建筑

  1、基本特征及与佛教建筑的差异{熟悉} :

  道观建筑与佛寺基本相似,但其没有佛寺中的特殊建筑,塑像壁画题材世俗化,宗教气氛不如佛寺浓厚

  2、实例介绍{掌握}

  (1)青城山古常道观

  (2)武当山紫霄宫

  (3)解州官帝庙

  (4)泉州天后宫

  (5)衡山南岳庙

  (四)伊斯兰教建筑

  1、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体系{了解}:

  回族为主的礼拜寺和教长墓(拱北)

  维吾尔族为主的礼拜寺和陵墓(麻扎)

  2、特征{熟悉}:

  一般礼拜寺由礼拜殿(祈祷堂)、唤醒楼(邦克楼)、浴室、教长室、经学校、大门等建筑组成。唤醒楼为伊斯兰教的特有标志,礼拜殿坐西朝东。受中亚建筑的影响较重。

  3、实例介绍{掌握}

  (1)喀什艾提尕(ga)尔清真寺

  (2)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3)北京牛街清真寺

  (五)基督教(天主教)建筑

  1、基督教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

  外形风貌基本保留西方特征,本土化程度不高。平面布局是直线形,中殿较高,阳光从天窗透射进来,两侧布置有带柱廊的过道,曲线形的末端为祭坛所在。

  2、实例介绍{掌握}

  (1)北京西什库教堂

  (2)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3)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3、天主教在中国的早期营造活动{熟悉}

  首见于元代,鸦片战争后大量兴建,用于传教

  4、教堂建筑分布{熟悉}

  殖民地城市和沿海城市

  五、陵墓建筑

  (一)中国古代陵墓形式特征

  分布情况{了解}:

  河北、陕西、河南、南京、北京

  大规模陵墓实例{了解} :

  战国时期中山国王墓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西汉皇陵、东汉帝陵、南朝皇陵、唐代18座皇陵、北宋皇陵、明清皇陵

  功能{熟悉}:

  体现帝王灵魂不朽,法统永存

  建筑上的相应处理方式{熟悉} :

  唐以前采用十字轴线对称的截锥体,陵丘顶上建寝殿;唐代开始在陵前设置长神道,用门阕、石刻加深序列层次,以山峰为坟丘,神道逐步升高;宋陵为前(南)高后(北)低,加大后倾趋向;明清陵选址重环境效果,陵正对山峰,重前导部分的序列效果,建筑对称严谨。

  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掌握}:

  唐——突出了建筑的神圣性

  宋——综合汉唐手法,环境总体气氛组织的较好

  明清——艺术形象突出、手法成熟

  墓室内部的结构特点{掌握} :

  汉以前多为土穴木椁(guo)方形单室;

  汉以后多为砖石拱券结构,有前、中、后三墓室或前后二墓室,墓道很长。

  (二)陵墓主要类型{熟悉}:

  帝王、后妃的坟墓     

  祭祀建筑群

  (三)实例介绍{掌握}

  1、昭陵

  2、乾陵

  3、明十三陵

  4、清东陵

  六、工程构筑

  (一)桥梁

  1、桥梁的类型 {熟悉}

  从结构和造型上可分为拱式桥、梁式桥、索桥、浮桥、悬臂桥等

  2、功能{熟悉}

  商旅要道、提供交易场所

  建筑或园林的附属部分

  突出建筑中轴线

  创造效仿自然的园林艺术景点

  桥梁和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代表实例{掌握}

  (1)拱式桥:为便于水运交通,拱桥比必须有足够高度,从而创造了半圆拱、尖形拱、弓形拱、多边拱等形式。如:赵州桥、北京卢沟桥

  (2)梁式桥:石梁限于跨度,桥墩较密集,木梁跨度可较大,有屋顶的廊桥可避雨。

  如:泉州安平桥、洛阳桥

  (3)其他形式的桥梁:风雨桥及悬臂式廊桥

  (二)水利工程构筑

  (三)军事构筑

  1、起源{了解}:军事工程的需要

  2、长城的建造历程及军事意义{掌握}:

  公元9世纪出现用于军事目的的烽火台,春秋战国时将烽火台用城墙联结起来,各国间的称“互防长城”,抵御北方游牧人的称“抗胡长城”。秦统一后联结各国抗胡长城,明代完善长城防守制度。

  3、著名关口{掌握}

  (1)八达岭长城

  (2)山海关

  (3)嘉峪关
         七、居住建筑

  (一)建筑发展历史

  (二)居住建筑结构类型

  (三)居住建筑布局特征{掌握}

  1、规整式:多见于中上阶层建筑,是中国住宅的主流,一般采取中轴对称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式布局。

  2、自由式:多见于中下阶层建筑,常建于农村乡镇,一般采用木结构方式和地方性材料,规模较小,但组合灵活。

  (四)近代乡土民居{掌握}

  八、城市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

  1、古代城市建设

  早期城市起源{了解}  

  古代城市格局的特征{掌握}

  突出主体,重视有机整体性与大环境的关系,在平面和主体的构图处理及色彩的构成上取得成就,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邺城、汴梁、元大都{熟悉}:

  邺城:以东西向大街分城为南北二部,宫前南北向大街与之丁字相交,此后南朝建康,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均用此法

  汴梁:宫城、内城、郭城三城相套,宫城在城正中,沿街设店,宫城正门与内城正门之间规划丁字形宫前广场

  元大都:“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宫前广场从宫前正门穿皇城正门达都城正门,气势更大,明清继承此式 

  2、近代城市格局

  近代城市建筑发展过程{了解}

  近代传统城市格局变化{熟悉}

  (1)外国占领者制定的规划:用占领国流行的规划手法,进行功能分区,确定道路和市政系统

  (2)中国政府制定的规划:少数城市受资本主义经济影响,在原来城市旁开辟商埠

  3、现代城市规划

  发展过程 {熟悉}

  (1)建国后,“一五”期间,制定新建或扩建的工业城市规划

  (2)50年代后期,极“左”影响,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标准,内地推行“靠山、分散、隐蔽”,出现乱占地,乱建房

  (3)文革结束,“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4)90年后,农村现代化,发展小城镇,打造品牌城市,实施生态战略

  (二)旅游城市类型{掌握}

  1、历史文化名城:含有历史的、文化的和高水准的三重含义。是指那些经过千百年历史的锤炼、其城镇风貌、建筑格局还保持着传统中国城市的形制、景观特色的城市。如洛阳市、平遥市、丽江市等

  2、自然风景城市:是指那些所处的环境得天独厚,如山河湖海的地理奇观异貌,本身则依山而建,依水而存的城市。如桂林市、厦门等

  3、新兴城市: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城市面貌迅速变化的城市,其或因自然灾害破坏后新建的城市,或因开发矿藏、港口而建设,或是特殊政策环境下而兴起的特区城市。如唐山、大庆、张家港、深圳、珠海等

  4、综合城市:一般指中国的特大城市。它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大量人口、产业、城市建设规模大、密度高,是全国各地理片中的核心城市,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如北京、上海等。

  (三)城市标志建筑

  1、近代城市建筑{掌握}

  (1)西式建筑

  早期(19世纪下半叶)为西方古典式或殖民式,20世纪以后以折中主义为主。

  著名实例:上海汇丰银行大厦、江海关大楼、清华大学礼堂等。

  (2)民族形式建筑

  19世纪下半叶出现近代民族形式(新功能旧形式;中国式教会建筑),20世纪20年代起进入鼎盛。

  著名实例:北京交通银行、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楼、上海江湾体育馆 

  (3)中西结合式建筑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 开始向现代建筑转变。

  著名实例:锦江饭店,上海大厦、大光明电影院

  2、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三阶段建筑风格{掌握}

  (1)20世纪50-60年代建筑:

  复古主义阶段: “民族主义”的延续;采用古典式手法,大屋顶;代表有北京友谊宾馆、中央民族学院

  国庆工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阶段:为建国十周年而建;提出创新,但仍未超越古典式、折中式;代表有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

  (2)20世纪80年代建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风主义:仿古外形应用古迹重建。如黄鹤楼,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天津天妃文化宫等

  新古典主义:外形改造,突出神态意趣,非模仿,强调与环境协调。如山东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北京西站等

  新乡土主义:取民居特色。如福建武夷山庄宾馆(闽北)、黄山云谷山庄宾馆(皖南),甘肃敦煌航站楼(河西土堡式)等

  新民族主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西藏拉萨饭店、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等

  本土现代主义:摆脱东西影响,中国式。如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深圳体育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20世纪90年代建筑: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对史脉、文脉、地脉的继承和发扬。如上海三林苑小区、北京恩济里小区、北京亚运村等

  高层建筑进入全盛期:建筑高度跨入世界前列。如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88层,世界第三

  经济文化崛起:大城市出现CBD

  (四)港台地区标志性建筑

  1、香港

  建设背景{了解}

  标志性建筑{熟悉}

  康乐大厦(1974)、香港艺术中心(1978)、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部大厦(1986)、中环广场(1992)、香港机场(1998)

  2、台湾

  (1)发展历程和产生背景{了解}

  (2)实例{掌握}

  台北故宫博物馆(1965)

  国立国父纪念馆(1972)

  圆山大饭店(195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附 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园林(1)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园林(2)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园林(3)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园林(4)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园林(5)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1)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2)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3)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4)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5)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