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2物理og: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10:32
上一篇: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上) 返回博客列表 本文为末篇 |

[原创]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 我要推荐

2011-12-30 14:43:44  丨 分类: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丨 标签: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  2011年12月18日  39P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号展示厅于2007年底竣工,其中展示图片140余幅,并在上海首次运用了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参观者首先观看的短片内容丰富,生动再现了二战时期欧洲犹太难民逃离欧洲的历史场景。


美女志愿者介绍犹太教的重要象征七分枝圣烛台——犹太人每天点燃一只,七只为一个星期。

    安息日(Sabbath)是一个星期的第七天,是《圣经》规定的休息日。这一天不允许工作,只能进行与敬拜或休养生息有关的活动,守安息日主要是以早晨在犹太教会堂诵读《妥拉》经文为主。

刻有拉宾题词的大型石片——上图为拉宾手书的希伯来文题词,当时陪同参观摩西会堂旧址的人员中无人通晓希伯来文,拉宾就用英文翻译出来(下图)。



犹太人与中国人共同生活在提篮桥地区(上图)/ 载着刚刚到达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的卡车队通过外白渡桥,驶向犹太难民接待站(下图)

二号展示厅按照图片内容分为若干展示区——此次时间匆匆,未及仔细参观。


1933-1945年期间欧洲犹太难民在世界各地寻找避难地,但绝大部分国家逐渐对他们关闭了大门。

何凤山博士是最早以发签证方式救助犹太难民的外交官之一

    2008年6月6日由美国参议员哈切先生代表参议员费因斯坦女士、巴拉索先生、波克斯女士、贝内特先生、列文先生、科尔曼先生、利伯曼先生、KYL先生、科林斯小姐、伊扎克逊先生、斯佩克特先生、弗伊诺维奇先生提交关于表彰何凤山博士的议案如下:

    纪念何凤山博士,一位具有伟大勇气的人,他在1938至1940年间拯救了数以千计的奥地利犹太人的生命。何凤山博士甘冒极大的个人危险和牺牲,向许多犹太人签发中国签证,使他们可以离开奥地利,逃离大屠杀的劫难。何凤山博士有着无私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从未为他的勇敢行为要求认可。这表明,在他逝世后对他进行表彰确有必要。

    七十年前,希特勒的军队侵入奥地利,宣布奥地利并入德国,从此将所有反犹法令施用于奥地利犹太人。纳粹将二十万奥地利犹太人强制隔离,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和产业,将他们关进集中营,残酷地迫害他们。在奥地利进行的迫害罄竹难书,此后成为其他纳粹控制区的范本。纳粹起初试图推行强制驱逐政策以最终将所有犹太人赶出欧洲。而当时绝大多数外国领事馆却对向他们求助的绝境中的犹太民众置之不理。在无辜生命惨遭毁灭的时刻,何凤山博士,这位中国驻维也纳的年轻外交官却拒绝袖手旁观,拒绝做一个看客,他为所有提出申请的犹太人签发签证。消息不胫而走,犹太人在中国领馆前排起了长队以获得生命签证。中国驻柏林大使命令何博士停止为犹太人签证,然而何博士冒着职业风险继续发放签证。1939年,纳粹将中国领馆所在的建筑充公,理由是该建筑为犹太人所有。中国政府拒绝为领事馆移址出资,何博士就个人支付所有费用在另一建筑重开领事馆。1940年何博士离开维也纳时,他已经为数千犹太人发放了签证。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外交生涯后,他于1973年来到美国与子女团聚。他后来成为一名美国公民,居住在旧金山,直到1997年9月28日去世,享年96岁。他去世后,他的英勇事迹才在他的外交文件中被偶然发现,而其英勇主义的事迹尚未完全披露。2000年,以色列国授予已去世的何博士以色列最高荣誉之一:国际义人奖,后来又授予他以色列荣誉公民称号,以表彰他抗命向维也纳犹太人签发签证的人道主义勇气。

    参议院兹决定:

    1。 表彰他冒着个人危险于1938至1940年间为维也纳犹太人签发签证的巨大勇气和伟大仁爱,并向他致敬。

    2。 赞扬他拯救数千犹太人逃离大屠杀的英雄事迹。  

这位日本外交官对救助欧洲犹太难民做出贡献——这与日本政府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有关


左上图为纳粹德国发给犹太难民的护照,“目的地”一栏由“伊拉克”改为“上海”,可见当时上海在接受犹太难民方面的重要地位;左下图为何凤山博士当年发给犹太人赴上海的签证——当时纳粹德国允许犹太难民离开欧洲的条件之一是不准带走各类财富,只能随身携带极少量的现金及个人用品。疯狂的掠夺啊!

再见吧,柏林!

犹太难民抵达上海的场景

亲人在异乡相聚,尽管心酸,毕竟安全自由。


新的家园——我们是安全和自由的

左图一是出生在上海的内奥米和达格玛姐妹,她们身穿中式童装,怀抱中国娃娃,其父母是来自德国的犹太难民;左图二是一位来自德国的犹太难民孩子在学习希伯来语;右图二是一条看上去像维也纳街道的虹口小街;右图一是舟山路上的维也纳咖啡馆。


犹太难民们举行逾越节宗教活动

    据《出埃及记》记载,因饥荒逃到埃及的以色列人在数百年的休养生息后人口激增,这引起了埃及统治者法老的恐慌,遂下令将埃及境内的以色列男婴统统杀死以免其繁衍后代。同时,对以色列成人进行强制性奴役,罚其终身苦役,致使以色列人处境悲惨。上帝得知后,命令摩西率领以色列人举族离开埃及,返回到“应许之地”迦南定居生活,但埃及法老却不让以色列人离开。在上帝的授意下,摩西和亚伦使用魔杖威力变出各种灾难威胁法老。尽管每当一种灾难降临时法老都同意让以色列人离开,但灾难一消除,法老又出尔反尔。上帝大怒,决定采取杀死埃及境内所有长子和一切头生牲畜的办法迫使法老屈服。为防止错杀以色列人,上帝命令摩西吩咐以色列人事先在自家的门楣和门框上涂抹上羊血,上帝见到有羊血的人家就“逾越”过去。果然,上帝在尼散月(公历四月前后)十四日击杀埃及境内头生人畜时,以色列人均安然无恙。法老摄于上帝的威力,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以色列人为感恩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拯救,把每年尼散月十四日起的七天定为逾越节。

    逾越节是整个犹太民族不忘历史、缅怀祖先、倾诉苦难、庆祝在上帝恩眷下摆脱苦难而获得自由的日子。节日最隆重的活动是在逾越节首日举行的逾越节家宴,席间食用有象征意义的各种食品,并通过诵读《哈加达》讲述和回顾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

著名的米尔经学院的师生们奇迹般地逃脱了大屠杀的魔爪,从欧洲来到上海,左图是师生们在上海阿哈龙会堂内继续学习;中图是嘉道理学校的学生在上课;右图是嘉道理学校的学生在做体操——嘉道理学校英文名称SJYA Kadoorie School(Shanghai Jewish Youth Association Kadoorie School),大部分学生是犹太难民子弟。 

犹太难民在上海创办的报纸、刊物及出版的书籍。

《上海犹太早报》(后改称《上海回声报》——上海历史最久的德文犹太人报纸

Ghetto(隔都)的意思是犹太人聚居区/隔离区


左图是舟山路摩肩接踵的人群,这里是虹口隔都的商业中心;右图是虹口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兴旺街市中犹太难民与其中国邻居。

尽管二战中日本与德国同属邪恶轴心国,但当时日本政府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一来一战时犹太人曾帮助过日本,二来日本政府考虑到战争结束后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犹太人的财富肯定会帮上大忙,因此日本政府并没有按照纳粹德国的要求对犹太难民赶尽杀绝,想出了建立隔都的折中办法应对纳粹德国的要求。



左图是排队申请出入隔都通行证的犹太难民;右图是“犹太保甲”检查隔都出入者的通行证,日本占领当局强迫犹太青壮年担任“犹太保甲”,负责隔都的守卫巡逻工作。

左图是犹太难民正在隔都日本长官合屋处办理出入隔都通行证——合屋自称”犹太人国王“,脾气暴躁。

左图是纳粹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Josef Meisinger上校,他于1942年7月在上海向日本占领当局提出屠杀上海犹太人的”上海最后解决“方案。

右下图一从左至右分别是刘少奇、罗生特、陈毅,1941年4月摄于苏北。

    罗生特是1939年从奥地利来上海的犹太难民,1941年离沪参加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工作达十年之久,曾任解放军纵队卫生部长,是一名犹太“白求恩”。


除夕夜(油画)——现居澳大利亚的布兰德女士2005年4月故地重游时回忆道,有一年春节,友好的中国过邻居邀请他们全家吃年夜饭,这让他们一家感受到阵阵暖意。

上图是威尔海姆·迈因策尔医生与其中国妻子的合影,他是德国犹太医生,参加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军队中的高级医官;右图是犹太医生汉斯·米勒(左),他于1939年从德国来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曾在八路军、解放军中担任高级军医,解放后曾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照片中右面是其朋友马海德;下图是奥地利犹太画家弗里德里希·希夫(中文名许福),他在上海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国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据说张乐平创作的三毛系列作品深受其影响。

上图是日本投降后,犹太难民们在隔都一堵墙上画了中苏美英四国国旗以示庆贺;中图居中的左中二人曾在日本投降后狠揍隔都日本长官合屋;左下图是犹太难民海因茨·柯亨拿着当年旧的身份证,激动道:“我永远感谢中国人民,因为要不是他们的救助,我就不可能在这里向你们讲这个故事。”

护照中的小女孩,如今的布兰德女士,1934年12月出生于奥地利,二战期间避居上海虹口隔都。2005年4月14日她重返上海,取回当时遗失的护照。该护照由一位上海市民在旧货市场购得并捐赠。

    据说,当时面对一些遗失的护照之类的旧货,购买这本护照的人特地选择了这本,因为他当时是单身,看到这本护照上是一位小女孩,估摸年龄与自己相仿,猜想可能会成就一段姻缘。没想到就是这一瞬间的念想,抢救了这份意义深远的历史文物。

布兰德女士将这本取回的护照又捐赠给上海档案馆收藏,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展出的是复制品

    据说布兰德女士了解到上海档案馆并没有将护照原件展出,懊悔地称还不如捐赠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了——这就是国内国外某些机构部门意识上的差距,人家将真的、好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俺们就喜欢藏着掖着,生怕好东西给人家看跑了,可能是安保措施有问题吧,也可能是根深蒂固的特权观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