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vrapp 有什么功能:作业技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32:36

作业技能

 

  作业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连结教与学的纽带,它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的作业技能关系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完成作业的质量。

 

  一、作业技能概述

 

  所谓作业技能,是指教师有效布置、批改及评价作业的完整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无疑对机械、封闭、规范统一的传统作业观提出了挑战。蕴含于学生作业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无论从形式和密度上都比课堂教学来得多,意义也更加深远。因为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自然、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许多重要的学习品质就是从这里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这就对教师的作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进步的生长点,要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二、作业的布置

 

  (一)作业布置的原则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等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全面思考、精心设计。另外,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而不能在下课铃前后慌忙布置,草草了事。通常,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

  作业的布置应体现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作业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针对性

  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心选择作业题。作业偏难,学生无从下手,会导致积极性下降,作业偏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自制力尚处在薄弱阶段的小学生,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完成每次作业。

  4.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做到“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

  5.多样性

  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适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话剧等)、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等多种作业形式。

  6.开放性

  这一点最能体现新课程对作业的要求。传统的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惟一性和确定性,而新的课程环境要求大部分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

 

  1.课堂作业的布置

  课堂作业应该注重巩固新知。课堂书面作业训练,既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形式。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消化吸收。因此,适当增加课堂书面作业的时间和数量,可成为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催化剂,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课外作业的布置

  与课堂作业相比,课外作业布置的难度更大一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在遵循作业布置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变规范、统一的作业为自主的、个性化的作业。这一点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言,作业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要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教学《黄河,母亲河》时,一位教师布置了个性化的作业:请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一个介绍母亲河的作业,内容形式不限。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关于母亲河的图画,或找几幅关于黄河的名家字画进行介绍;擅长音乐的同学,可以收集关于黄河的歌曲、民谣,并学唱;爱好文学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语、谚语、成语,并写一篇赞美黄河的文章;喜爱历史地理的同学,可以收集关于黄河起源、发展历程、人类文化遗址等知识;有环保意识的同学,可以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提出合理化治理方案;会网页制作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介绍黄河的网页,进行比赛;有朗诵才能的同学,可以选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进行配乐朗诵。

 

  (2)变封闭的作业为开放的作业。开放性作业突破书本知识的范围狭小限制,让学生的作业更贴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在新课程“我们邻近的国家与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韩国的有关信息,并协助他们走访了解附近的一家韩国电子企业,还要学生在市场上了解本市的电器商店中有哪些主要的韩国电子产品,并进一步收集有关韩国的经济和自然环境的资料,写一篇介绍我国邻近国家韩国的地理小文章,以达到认识韩国、了解韩国并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作业的布置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因为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往往需要其他人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合作包括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  

 

  学生间的合作: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布置作业:将课文改为课本剧,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全班五十多人立即投入到这次合作性作业中。经过合作探讨,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把握得较为准确,演出效果也非常好。

 

  学生与家长的合作:有一位农村教师曾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你的高祖父母至你为止的全部亲属姓名和生卒年月。这份合作性作业充满了“人情味”,它需要学生与家人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分享、交流和反思,加深了与家人的感情,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含义。“别忘了祖宗”的认识也比课堂上那些生硬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更具有说服力。

  学生与各学科教师的合作:《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学习这首诗,学生受知识面限制,对诗中的内容理解困难,很难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于是,教师在课前布置了这些作业:向自然老师询问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祖先和裸子植物、恐龙等古生物知识;向计算机老师请教有关化石资料的搜寻方法; 向实验老师借看有关的生物标本、图片及专题片。这样的合作预习作业,加强了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内容与形式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了学生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能力和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请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人翁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之,当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自问几个问题,例如,“它值得做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它清晰具体吗”、“学生了解做作业的原因吗”、“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并有可利用的材料吗”、“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等。如果教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布置的作业就是好作业。

 

  三、作业的批改

 

  (一)作业批改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的批改与作业的布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对教师来说,在作业的批改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按时收发作业、及时批改作业

  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早解决;按时发还作业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如果发放过晚,容易造成问题堆积,有时学习进入下一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均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除此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利于每次作业的收、改、评。

  2.重视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传统的作业多是由教师批改,对作业的评判也常是结论性的鉴定性的,伴有分数和等级,这种方式往往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新课程要求作业的评判是多元的,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是作业评判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参与作业批改的机会,让学生在互评时发现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作业的评价上,也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一直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小苏,自从王老师在他作文中的几个词划上红圈,旁边批上“用得好”后,他渐渐喜欢上写作了。不单单是小苏,班上其他同学也变得对作文感兴趣了。

  妙在何处呢?就在于王老师在作文批改上,注意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老师发现一般同学拿到作文簿看过分数便随手撂到一旁,如果看到自己的作文被修改了许多,马上流露出不满,至于王老师如何苦心修改,他们并不在意。于是他在批改作文时,不再吹毛求疵找“碴儿”,而是注意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发现一字、一词、一句写得精彩,立即画上圈圈,当作学生的一种“成功”而加以褒奖。凡有了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加赞赏。“ XX,在大踏步前进!”“原来你很有写作才能!”“XXX,原以为你学习马马虎虎,事实证明并不这样”一番鼓励,说得学生心里热乎乎的。

 

  3.要有定期的作业讲评

  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评改中,能够积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大量数据和典型事例,教师应据此在班级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讲评,总结前一阶段作业的总体情况,指出优缺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明确师生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的总结要具体,抓住典型,切忌泛泛空谈,也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讲评、小组讲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作业批改的方式

 

  1.教师批改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作业批改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每次作业批改的时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在传授知识、解难答惑的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勤奋努力,为其提出合理的建议,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小组批改

  在这种批改方式中,作业批改者与被批改者都是学生,对于批改者的评判,被批改者往往不会轻易相信,而要独立地思考一番,甚至与之“争辩”,这就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批改者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大家易犯的错误,引领大家共同总结。小组批改能够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自己批改

  批改前,教师先做必要的讲解与提示,并提供正确答案。学生自批时,先核对答案,对自己做的题做出评定,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作业修改。这种批改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

  4.家长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是让家长参与的作业评价。比如“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这样的题目,就是让家长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这种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作业的批改中,要改变教师“全批全改”方式,体现批改的多元化、民主化与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诊断与补救技能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反馈教学信息的教学“诊断”,根据反馈信息而进行对策性、矫正性和弥补性教学的“补救”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后续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一、 诊断概述

 

  诊断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用到教学上,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判断并查明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为补救教学提供客观依据。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归因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学习困难、妨碍学生学业进步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学校以及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作简要介绍,教师应以此为依据对学习困难进行诊断。

 

  (一) 学生方面

  1.生理方面的障碍:

  (1)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或因病、因重伤而心智低下;

  (2)视听感官有缺陷,或受损伤,视力听觉迟钝;

  (3)腺体分泌不平衡,影响情绪稳定;

  (4)身体上因先天遗传或后天损伤造成的残缺;

  (5)有不可医治之疾病,或体弱多病。

  2.心理方面的缺陷:

  (1)智力低下,缺乏推理思考能力;

  (2)情绪不稳定,不能安心学习;

  (3)无内部驱动力,学习积极性不强;

  (4)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兴趣;

  (5)由于营养不良,精力不佳。

    3.态度和习惯方面的缺陷:

  (1)对学校课程不感兴趣(其原因很多,或由于学校课程不适合学生的能力和需要,或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好,或由于教师的态度不好,或由于家长的暗示,或由于一再失败等);

  (2)懒惰、不愿动脑;

  (3)时常缺席,以致功课无法衔接;

  (4)做事无恒心,时作时辍或有头无尾;

  (5)注意力不集中等。

  4.能力基础方面的不足:

  (1)阅读能力、计算能力等基础差;

  (2)缺乏学习的技巧,如查字典的方法、作笔记的技巧、搜集参考资料的方法、作摘要的方法、绘图的方法、记忆的技巧等;

  (3)因各种原因,教学没有在学生的现有基础上进行,致使能力程度不衔接。

 

  (二) 学校方面

  1.课程:

  (1)课程编制不当,未切合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

  (2)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

  (3)缺乏适当的教学媒体及软件,如仪器、标本、幻灯、电影、课件等,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

  (4)课外活动太多,分散学生的精力。

  2.教师:

  (1)教师缺乏专业训练,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不能循循善诱,致使学生学习困难;

  (2)教师待遇微薄,兼任校外工作,不能以全部精力指导学生;

  (3)教师的教学负担太重(班内学生人数太多,或任课时数太多),不能对学生一一加以指导;

  (4)教师所定的教学进度不当,不切合学生的能力,难以因材施教;

  (5)教师固守其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妨碍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6)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过高,不能照顾所有学生的能力,以至于有些学生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

7)教师健康状况不佳,精力不够,无法指导学生;

  (8)教师的学历不够,学识浅薄,无法作适当的指导;

  (9)教师缺乏仁慈、热心、公正、诚恳等品质,以至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甚至厌恶学习。

  3.学习环境:

  (1)教室的采光、通风等不良,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2)教室四周环境干扰因素太多,妨碍学习;

  (3)学生座次排列不合理或班级人数太多,听不清教师的讲解。

 

  (三) 社会和家庭方面

    1.家庭环境:

  (1)家庭经济窘迫,学生回家后需要帮工,无时间作业、自学,终年疲乏;

  (2)家庭与学校距离太远,往返费时疲劳,耗费精力;

  (3)家庭学习条件太差,喧扰不宁,无法学习;

  (4)家长教育水平较低,不能给予子女适当的指导;

  (5)家庭迁徙频繁,一再更换学校,以致学生不能安心求学;

  (6)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使学生缺乏必需的参考书及文具;

  (7)父母对子女不加引导,以至于子女放任自流,不肯学习。

  2.社会环境:

  (1)所在社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与重视不够,学习的氛围不佳,使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2)住宅周围环境不良,或不卫生,或过于喧嚣,影响学生的学习;

  (3)受不良伙伴的影响,呼朋引伴,在外游荡。

上述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造成学业成绩落后的可能因素。这些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凭主观努力去解决或克服的,如教学内容欠佳、教学内容不切合学生的能力、受不良伙伴的影响等;也有一部分是凭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如学生的身体缺陷、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教师应细心的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设法补救,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 诊断的方法

 

  (一) 观察

  指教师在课堂内外,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必要时进行详细记录,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及其原因。例如,某生的阅读速度很慢,经老师观察后,发现他用喉头发声,或口唇微动,或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而只能一字一字地读。再如,某生计算不正确、速度较慢,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他是用手指计算而不是心算或笔算。诊断出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补救。

  为了研究某一特殊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请其他教师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并记录该生在上课时的行为表现,据此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

 

  (二) 作业分析

  分析学生的作业练习,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是教师常用的诊断方法。例如某厂四月份生产自行车1500辆,比五月份少210辆,六月份比五月份多98辆,这个厂六月份生产自行车多少辆?学生受求多则加,求少则减的经验影响,将五月份的辆数写成1500-210=1290。由此,可诊断出学生受思维定势作用的影响,在已经变化的情境中,没有为新问题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导致了解题错误。

 

  (三) 口头报告

   有时,教师不容易从学生的作业上去分析并找出错误的原因。例如,某生做分数加法题 4/5+1/2=7/9,就看不出他的困难或错误究竟在什么地方。此时,可以让学生作口头报告,说明其作业的方法和步骤,由此了解他学习困难之所在。在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用口头报告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诊断。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来了解读音是否正确、文义是否清楚、声调是否能够表达文中的情感等。一些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如学习环境差、家庭经济情况窘迫等更适合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进行诊断。

 

  (四) 测验

  教师利用现成的或自编的诊断测试题,对学生施测,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困难之处。诊断性测验题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层级一一排列,作为某一学科测试的项目。语文学科涉及的学习能力有阅读、记忆、理解、分析、综合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测试中不同等级的题目的解答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进行补救。

  教学诊断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家庭访问等,这里列举的只是常用的几种。根据教学诊断出学生的学习困难后,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补救教学。

 

  三、 补救教学的方式

 

  (一) 重新教学

  重新教学是补救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一般来说,需要进行重新教学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学生缺乏经验基础,以至于班上多数学生不能掌握教学内容,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此时,教师就应该把部分内容重新讲解一遍。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多举范例详加说明,还应利用图画、实物、模型、标本、仪器、电影、投影等教学媒体,配合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教学过程过于简略,教师对学生的准备状况(包括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了解不充分,教师施教时未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分的说明,只是稍作介绍,就匆匆而过,致使多数学生发生学习困难。教师在补救教学时,应适当增补教学内容,并给予详细的解释。

 

  (二) 增加练习

  学生的学习困难,有时是由于缺乏练习所致。如学生在英语课上的拼写错误、语文课中的错字别字、数学课上的计算不熟练等,大都是由于缺乏适宜的练习所致。教师在发现了学生诸如此类的学习困难之后,就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材料。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搜集起来,加以编排,编成有意义的句子,作为练习材料。另外,还应适当增加学生在课内外的练习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以求得到最大程度的补救。

 

  (三) 个别指导

  对于少数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内或课外予以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如某生不会查字典,教师就指导他查字典的方法;某生的拼音发音不正确,教师就指导他补习发音的知识。总之,要求教师根据这些特殊学生的不同需要,分别予以帮助。

  上述几种方式,教师可以酌情选用。不过,教师若能在平时教学中,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选用恰当教学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相应减少。一旦发生学习困难,教师就应认真对待,准确地诊断其产生的原因,并施以适当的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