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奥赛题三年级:年末大盘点之十三:2011十大国际新闻(参考消息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1:59:54

年末大盘点之十三:2011十大国际新闻(参考消息版)

 

1、西亚北非局势大动荡,中东大变局前景莫测

2011年初,由突尼斯一名青年男子在街头自焚引发的“阿拉伯之春”浪潮突然席卷西亚北非,多个国家出现罕见的剧烈政治动荡,传统强权人物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也门总统萨利赫相继倒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前途未卜。而政权更迭后各国社会仍持续动荡,伊斯兰力量在多国崛起,中东政治大变革进程依然在继续,其最终意义、影响范围和相关时间表迄今仍不明朗。

外媒视角

俄罗斯报纸网:阿拉伯国家的骚乱是建立更公正社会的运动的开端,是对几十年来正逐渐向越来越不公正方向滑落的当今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挑战。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阿拉伯专制者被推翻是经济普遍管理不善与政治高度集权的结果。对经济的种种不满,包括大规模失业、过度的差距等,促使阿拉伯世界的民众试图重新绘制政治版图。

法国《焦点月刊》:中东地区的政治变革在未来的几年内将继续,尽管有时民主的经验会导致更大的不稳定,但最穷困的国家除了民主变革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专家点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中东动荡牵动世界神经!突、埃、利、也四国政权更迭,叙政府风雨飘摇,阿拉伯世界面临历史性大变局,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受严重冲击,阿拉伯、波斯、犹太、土耳其四大地缘政治力量纵横捭阖。

2、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泄漏灾难震惊世界

311,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日本1 40年来遭受的最强地震。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此次事故被定为最严重的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等级相同。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难使日本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也震惊了世界特别是日本周边国家,促使世界各国检讨能源政策并更加重视核电设施安全。

外媒视角

日本《中央公论》月刊3·11震灾之所以今后可能称得上日本人共同经历的重大事件,主要是因为这一事件兼具天灾和人祸的特征。从长期来看,3·11震灾必会令日本人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发生相当大的转变。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此次地震最重要的是对日本人心灵的影响。一连串的反应堆受损不仅导致能源短缺和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惧,而且还阐明了这样一点:日本各项成就的基础不堪一击。

美国企业研究所网站: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必定动摇日本的经济,转而影响全球贸易。鉴于日本在全球经济的中心地位,经济冲击波预计将像地震一样从震中扩散开来。

专家点评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日本3·11大地震,伴随着海啸和核辐射,成为一场复合型灾难,不但对日本民族,而且也对地区和全球各国构成巨大的现实和心理威胁。同时,日本大地震也对地区各国的民间心理层面形成微妙冲击,其对地区资源分配、经济发展和战略关系的潜在影响值得密切注意。与中东局势、欧债危机一样,日本大地震既具有重要性,也对未来具有长期的蔓延效应。

3、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漫长

727,标普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至“CC”,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由此愈演愈烈,蔓延和影响到所有欧盟国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相继更换领导人,英国与欧元区越行越远,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重大挑战。85,标普将美国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遭到降级,引发了全世界对美国巨额债务难以持续和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严峻。

外媒视角

法国《回声报》:金融危机演变成了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又引发了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又导致了政治危机。而导致这一连串事件的原因则要反过来看:正是民主国家政府的管理缺陷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出现。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了一种负债式的经济增长,而负债式的经济增长最终在金融困境中彻底垮台。

日本《朝日新闻》:在欧洲上演的是小小的政治挥舞着巨大的经济大旗的怪现象。在欧元区市场已经一体化的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已经不再是“他人瓦上霜”。眼看着在国家内部无法解决,也不去改变政治和制度———这就是全球债务危机的现状。

专家点评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全世界都在关注,欧美债务危机会不会进一步恶化,会不会演变为银行和货币危机,会不会把世界拖入第二次衰退,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出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大危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美各国的政治决心,取决于世界各国是以邻为壑还是同舟共济的政治选择。

4、美军击毙本·拉丹,反恐战争未终结

51,美国海豹突击队对巴基斯坦小镇阿伯塔巴德的一处住宅发动袭击,击毙了藏匿其中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际,拉丹终于死在了美军枪下,一个时代的恐怖主义符号就此终结。但国际舆论认为,拉丹毙命并不意味着“基地”组织的消亡和恐怖主义活动的结束。

外媒视角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本·拉丹之死意味着,恐怖主义在过去十年美国外交政策讨论中所发挥的夸张作用终于要走到尽头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恐怖主义戛然而止。不过,本·拉丹的死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局面,使得美国不再被恐怖主义牢牢控制。

俄新社网站:消灭恐怖大亨本·拉丹的行动终结了21世纪头十年这个人类历史上短暂但如疾风骤雨般的时代。

专家点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击毙本·拉丹是美国反恐十年最具象征意义的“胜利”,对美国民众是一个交代,对困境中的西方是一个鼓舞,对奥巴马连任是一种加分。美国由此可名正言顺地从阿富汗脱身,将反恐任务从优先转为常态,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东亚。

但东亚局面更加复杂,美巴关系更加困难,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积怨更深,反恐任务更加长期化。

5、“占领”运动和暴力骚乱蔓延欧美,社会问题成堆酿危机

722,挪威发生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极右翼分子布雷维克先是引爆汽车炸弹,随后又在于特岛将枪口对准无辜民众,共造成93人死亡。86,英国伦敦发生大规模暴力骚乱,很快扩展到英国各大城市。917,美国纽约爆发“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金融机构的贪婪腐败和社会不公,随后蔓延至美国50多个大城市,并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引起共鸣,参与者规模不断扩大。一年以来,欧美国家示威、罢工活动此起彼伏,暴力事件频发。

社会乱象层出不穷,显示在经济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外媒视角

英国《金融时报》:“占领”运动是一个让人警醒的症状。我们当前的危机无论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危机,至少都与资本主义有关。

德国《明镜》周刊:“我们是占总人口99%的那部分人”,这句话恰恰点出了问题的核心,而且描述出了许多专家学者试图通过长篇大论分析出的美国几十年来日益严峻的一种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极其深刻,极具革命性,以至于正在动摇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基础。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和西亚北非的政治风暴不同,席卷欧美的社会动荡并不是一场着眼于未来的社会变革,华尔街的占领者只是要别人把自己过去的好生活送回来而已,既不知道“别人”是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到过去。至于挪威那位反对文化多元主义的嗜血凶手,他代表了想回到更遥远过去的一些西方人。然而无论如何,历史是不会倒退的。

6、北约空袭助力推翻卡扎菲,西方军事干涉开启新模式

319,法英美以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为名,空袭利比亚,拉开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大幕。331,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北约空袭并没有阻止利比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交火,而是使后者借助空袭“掩护”向政府军发动进攻。822,反对派武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统治利比亚422年的卡扎菲政权垮台。1 0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利比亚“过渡委”武装抓获并击毙。卡扎菲之死结束了持续数月之久的利比亚内战局面。有分析认为,北约以空袭方式干涉利比亚开启了西方干预新模式。

外媒视角

美国《华尔街日报》:北约曾被认为是一个支离破碎、甚至也许是过时了的联盟。然而,帮助反对派推翻和最终击败卡扎菲的那些北约战斗机中队,代表了防务专家们所谓的未来军事干预的新样板。

日本《朝日新闻》:卡扎菲时代的结束宣告了在阿拉伯世界英雄时代的终结。

专家点评

博联社总裁、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利比亚战争是今年最具颠覆性的事件,这场战争是北约首次对外部地区集体武装干预,利比亚模式将为扩大北约军事作用树立范例。这也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首次邀请外力干预成员国内政。卡扎菲被俘受虐并遭私刑处决,更令人触目惊心。

7、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世界关注半岛和平稳定

1217,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因病逝世,享年69岁。朝鲜媒体在19日公布了这一消息。金正日逝世后,朝鲜成立了国家治丧委员会,决定将121729日定为哀悼期,从20日至27日接受吊唁,在28日举行告别仪式后于29日举行中央追悼大会。据朝鲜媒体报道,金正日之子金正恩已成为朝鲜最高领导者。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对地区局势产生了影响,有关各方对朝鲜能否实现权力顺利交接和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走向表示强烈关注,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朝鲜驻华使馆吊唁金正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反应谨慎,认为朝鲜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利益。

外媒视角

俄罗斯报纸网:从外交政策的角度看,金正日去世什么也不会改变,因为现行方针是整个朝鲜领导层的一致方针。对朝鲜来说,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侵犯的保证。在朝鲜人感觉国力衰弱、不堪一击的时候就更是这样。

日本《读卖新闻》:金正日去世、金正恩继任已成事实,美国将不得不重构对朝战略。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金正日去世牵动全球关注。朝鲜半岛曾发生严重武装冲突,虽然停战已有58年,但交战各方仍未启动和平谈判,朝韩摩擦不时发生。时代虽然发生重大变化,但北南经济发展悬殊,朝鲜拥核仍在推进。金正日去世,对朝鲜内政外交、对地区局势都带来诸多不确定。

8、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亚太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美国总统奥巴马借11月对亚太地区进行访问之机,宣布美国外交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间美国与亚太多国加强防务关系,并宣布从2012年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部署海军陆战队,同时拟与多国签订《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美国以“重返亚太”为名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存在,高调宣示战略重心转移,其战略意图和未来走向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有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意在以强硬手段围堵中国崛起。

外媒视角

英国《金融时报》:这个地区被单一的超级大国所主宰已不再可取。这不应该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也不应是中国的太平洋世纪,而是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太平洋世纪。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奥巴马总统开始重塑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导地位,不过此举在每个转折点都会撞上中国不断增加的影响力。

专家点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奥巴马总统高调“重返亚太”意在“一石三鸟”。首先,美国在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10年后,谋划在全局收缩下确保在当今世界重点地区亚太的主导权。还有,以军事同盟体系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加固地区机制支撑。而且,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提前布局,并在安全外交方面重点防范。

9、普京再度出马竞选总统,重回权力顶峰路不平坦

924,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提名总理普京作为候选人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而普京当选后将任命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127,普京正式登记参选。舆论普遍认为,普京极有可能赢得大选,时隔4年后再次担任总统,如果完成两个6年任期,普京将任总统直到2024年。梅普这种“王车易位”轮流坐庄的统治方式招致西方国家猛烈批评,也引发俄罗斯国内部分民众反对声音。有分析认为,普京重回总统宝座的道路并不平坦。

外媒视角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普京重返总统职位似乎是“重启”系统,看看普京2.0版能否比第一代更成功地为俄罗斯创造出持久的政治秩序。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俄罗斯人需要普京,因为他给俄罗斯人带来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和自豪感,并使国人振奋精神,重新燃起对大国地位的强烈渴望。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普京将再次出任总统是几乎所有人意料中的事。如果如愿以偿,他将在俄罗斯的权力顶峰上站立四分之一个世纪。他所代表的强权政治真能带来俄罗斯的安定、繁荣和公正吗?部分俄罗斯公众在12月的严冬街头已经提出了疑问。普京的俄罗斯让中国感到放心,其实俄罗斯跟西方若即若离的关系,也不会因他的强硬言辞而有实质改变。

10、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伟大创造力催生新时代

105,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病去世。他的死讯立即以每秒1万条微博的速度传播,各界人士和世界各地的“苹果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哀悼。乔布斯是个人电脑行业的先驱,他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篇章包括iPodiPhoneiPad等一连串大获成功的创新产品,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个人电脑、电子产品和数字媒体行业,使苹果公司成为流行文化偶像。1221,乔布斯因其对音乐行业的深远影响而被追授格莱美奖。

外媒视角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用新技术解放消费者,并在这个过程中确保他所创立的企业获得难得的自由。

英国《每日电讯报》:尽管乔布斯已经疾病缠身多年,但他辞世的消息引起的震动之大显示出苹果公司在全世界的魅力。苹果公司是这个相互关联、消费者至上的全球化社会的缩影,而乔布斯则是这个公司的主教。乔布斯改变或改善了全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从而改变了世界。

专家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当代由企业家去世而引发全球公众的普遍哀思者,乔布斯当属第一人。他以超凡的想像力和预见力,领导了当代科技发展史上最成功的产品开发。这些产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它们与其他新兴技术的结合而产生的新的人类交往方式,正在对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的人们会说,乔布斯用技术推动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参考消息》2011-12-30)(2011年12月30日新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