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宾馆:『访谈』崔健:坚持就是种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15:29

『访谈』崔健:坚持就是种改变

from 都市客 · 良品杂志 by admin       很多时候,崔健在我们眼里被化成了一个符号。太多的溢美之词,把这位曾经一无所有的精神领袖,塑造得格外耀眼。年轻的人,开始不情愿地要避开歌词中的教条一面。我们总说时代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很多“领袖”的状态还在原地踏步。生于60年代的崔健的革命理想主义,却依旧在战斗。他身边的兄弟们,都以一种膜拜的口吻赞誉他,称其为彻头彻尾的理想家。

      时光漫步到今天,崔健始终高举手中摇滚的刀子。“手中的吉他就像一把刀子,它要割下我的脸皮只剩张嘴。”可他身边的乐手,大多在爵士圈磨砺多年。爵士乐手在技法上的足够专业化,让一向挑剔的崔健心存宽慰。2000年之后,崔健重整身边的“心腹”,除御用10多年的刘元、艾迪外,贝斯刘玥、键盘夏佳和架子鼓贝贝,无一不是玩爵士出身。和崔健不间断合作的北京著名鼓手鼓三儿,也再次加入这支被他称为中国最精良的音乐团队。

      贝贝认识崔健的时候才三岁,和崔健同住一个大院儿。他成长中的记忆,总见一个长头发的哥哥坐在院儿里的角落弹吉他。大人们见状的反应,是连忙把自家孩子拉到一边,不忘再叮嘱:“看那‘流氓’干吗?”显然,年少气盛的崔健,已是当时传统教育体制里的反面教材。红旗开始飘扬,却没有固定方向。

      《一块红布》流行起来的时候,贝贝在上初中。那时崔健发行第二张专辑《解决》。那时广播没有普及,资讯匮乏的年代,贝贝是听同学哼唱才知道的旋律。他回家问他妈,现在特火的那歌儿,是不是就咱院子里‘流氓’唱的?他妈说:“对对,你让他送你盘磁带听听。”后来贝贝给崔健打了电话。崔健不仅送了专辑,还签了大名。

      关于崔健的音乐风格,北京著名电台DJ张有待认为,他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在音乐上,他喜欢黑人的音乐,这就是他的概念。崔健自己也说过,爵士乐是有Message的,但不单靠歌词,更多是音乐本身。同期,崔健也受许多英国摇滚乐队的影响。1997年Radiohead发行了里程碑式的专辑《OkComputer》,崔健就一度被专辑中的另类曲风吸引。这种十分实验的音乐技法处理,为他打开新的窗口。

      崔健筹备已久的新专辑已经开始录音,在他新装修过的自家录音棚里。他现在的录音习惯已十分私人化。把乐手逐个叫来单录。音乐齐整后,就一人关起门来反复唱。贝贝帮他录了两首,鼓打了五遍还没完。“要求高啊。但老崔会让你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希望太受他个人的影响。”崔健现在写歌词,一般先有动机,然后谱主旋律,最后填词。现在年轻一批玩音乐的人,觉得崔健的音乐不够大胆,但钦佩其对歌词的造诣。

      崔健私下不太说话。一大帮人的饭局上,他一般听得更多。都知道崔健爱运动,游泳、跑步、爬山、滑雪都爱凑个热闹。他音乐边缘,生活态度绝对主流。他喜欢用问问题的方式与人交流。你喜欢什么乐队?为什么喜欢?鼓三儿说:“这是因为他睡觉时,脑子都还转着。想到某种问题,刚好你在,就按他的思路问想要的东西。他脑子里装什么都有。像哆啦A梦。”这种与近乎钻研的革命精神,让鼓三儿觉得很牛逼。“别看他鼻孔小,那股气儿还强着呢。老崔一点都不老。真的!”

《周末画报》× 崔健

Q:继2005年的手机电影《修复处女膜时代》,今年又拍摄了《成都,我爱你》,你怎么看电影这种表达方式?
A:电影的方式更自由。你可以通过视觉、情节等更多元化的载体来说你想说的故事。

Q: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电影?
A:看得最多的是《教父》。喜欢看特别点的,像《通天塔》、《大象》什么的。中国导演喜欢姜文的和李扬。其实你跟电影打交道久了,才会发现,做音乐才是我天生的本行。

Q:你参加很多国内的音乐节,你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
A:国内的音乐节都差不多,不过确实有一大批专门听摇滚乐的听众,他们懂你的音乐,也非常热情,这样的呼应就很好。所以,做音乐节演出,我们都会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在音乐节中,最希望的是跟歌迷的互动,这点很重要。

Q:你的理想主义情结是否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
A:那只是一种说辞。其实那个年代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你有想法,大家就关注你,于是你就火了。但现在,更多是自问:对如何面对这个市场?如何应对这样或那样的东西?我发现任何时代,对待自己是最难的。现在就是,你同样有很多机会,但同时社会对你提出很多要求。你想出来,要比20年前难多了。我当时因为很清楚,没有太多东西需要问自己。

Q:这些年改变最大的是什么?
A:是你怎么面对自己。就是当别人的改变影响到你,同时发现跟自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时,你会纠结,会斗争,这是一个矛盾激化的关口。但当你发现还在坚持自己,这就是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