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周边农家乐: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09:40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折本(shé) 折扣(zhé) 屏障(píng)   鳞次栉比(jié)
B.模型(mó    )模样(mó)   绽放(zhàn) 络绎不绝(luò)
C.俊俏(jùn) 穿梭(suō) 揣摩(chuǎi) 根深蒂固(dì)
D.提防(t í)   河堤(dī)   干涸(hé)    亘古不变(gèn)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常用字读音。选项词语都选自课文,考查多音字(“折”“模”“提”)、 形近字(“俊”与“梭”、“提”与“堤”)及易误读的常用字的读音辨识。A项中“栉”应读“zhì”,B项中“模样”的“模”应读“mú”,D项中“提”为多音字,在词语“提防”中应读“dī”所以正确的选项为C。学生平时要加强积累,对常见字词进行归类整理,做到正确识字。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侃侃而谈   委曲求全   相形见绌    杳无音信
B.莫名其妙   一鼓作气    世外桃源   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   天翻地覆    出类拔萃   良莠不齐
D.走投无路   谈笑风生    川流不息   提心掉胆
【解析】我省中招对词语字形的考查重心往往放在成语上。考生平时一定要注意日常积累的准确性,同时养成习惯,将成语的关键字的字形和字义融合在一起记忆,尤其注意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辨识。选项D中“提心掉胆”中“掉”是误写,应为“吊”。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 ,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C.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隐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解析】本题改变了我省多年来“名著阅读”考点主观性试题的命题形式,考查更加全面、深入、细化。选项涉及四部古今中外名著,试题考查了名著作品的作者、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品特点等方面,关注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学生要正确判断各选项的正误,需要牢固积累名著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对积累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而且要真正深入阅读原著。选项D中《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而不是《朝花夕拾》。 【答案】D
4.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以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解析】默写题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出现两种形式:一是直接默写,如(1)~(2)题,这类题难度小,只要考生准确、熟练地背诵、默写,就不会失分;二是理解性默写,要求更高。(3)题将岑参和李白两位诗人作品中两句表达情感相同、表现手法相似的名句相联系,进行比较、默写;(4)题以“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为共同点组题,题干表述点出具体的“物”及其所传之“情”,由考生据此作答。解答这类题要求考生不仅熟记背诵内容,而且理解课文内容,并对古诗文名句分类梳理,注意相关主题的比较、联系。
【答案】(l)大漠孤烟直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随着“家电下乡”活动的不断推广与深入,我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 2008年民众对各种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表(%)
报纸     电视     广播     互联网
了解各类信息    26.7     49.9    18.6      28.9
休闲娱乐        19.7      48.2    17.9      29.3
材料三 据《教育时报》5月4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了面向全国数字电视用户的“中学生频道”。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围绕教学难点解疑释惑,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此外,该频道还开设了供家长观看的栏目,意在引导家长关注素质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从而引导孩子成长。
(1)       综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超过16个字。(3分)
(2)       材料三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修改意见:
(3)       假如你们家是数字电视用户,你想让家长看“中学生频道”,你会怎样跟他们说?(3分)
【解析】这道题以与家庭常用电器——电视有关的三则时事材料为设题依托,贴近生活,注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考查。三个小题从多个角度考查了学生的高度分析概括信息能力、汉字的书写、病句病因的识别与修改、口语交际能力等。第(1)题答题范围在材料二,从数据的比较中可以获取“电视是民众了解各类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媒体”的主要信息,同时兼顾三则材料的共有信息——“电视在生活中的普及、应用”,综合二者就可以概括作答,但要简洁,书写要符合题干要求。第(2)题要先弄清病句的原因。病因明显是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发挥”。第(3)题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明确提示了说话对象和内容,要求学生能得体的进行人际沟通,是对课标中口语交际部分“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目标要求的检测。考生作答时要注意交流对象是家长,交流内容是建议收看“中学生频道”,要达到的目的是说服其接受建议,所以语气要和婉、亲昵但有说服力,可从材料三中了解频道特点作为说话的依据。
【答案】(1)电视是民众使用率最高的媒体。      (2)把“发扬”改为“发挥” (3)示例:妈妈,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中学生频道”,其中有一个栏目是给家长看的.能帮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有空时您也看看,好吗?
6.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5分)
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责任    警示    和谐    居安思危    同舟共济    山清水秀
【解析】这道新题可以看做是微型写作题,结合时事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充满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备选词语有明显的指向性,适合进行议论性表述。考生作答时,一定要注意三要素:主题、修辞、选词,即要紧扣“爱护地球”的主题,恰当选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对地球现状的关注、对人们保护或破坏地球行为的评价、对实施保护地球措施的呼吁等,力求流畅、自然、生动。
【答案】示例: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它的责任。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家园永远山清水秀。
二、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前方遭遇塌方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⑥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又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脚不时地踩着刹车闸,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在蹦,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在蠕动,稍有参差,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车轮紧紧压在路边,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连看都不敢看它了,现在再想下车都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危险一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11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冒险再充这个大尾巴鹰了,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12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半宿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又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个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说什么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走到台前,倒也没推辞,只是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那一晚,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同时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真是非常好听。
(选自《品悟》,有删改)
7、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课标能力目标】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某个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及对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范围,找出题目指向的段落③;然后仔细阅读,抓住天黑、事故、下雨、 路窄、路滑、行车难度大、塌方、危险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最后根据文段内容描述的恶劣环境和行车的困难、面临的危险,结合下文司机的话语和行动,思考第③段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本题虽然指向第③段落,但答题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正确作答。
【答案】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意思对即可)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
8、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3分)
【课标能力目标】理解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我”明知处境危险,考虑安全应下车,但“我”犹豫,最终咬牙留下,是为给司机鼓励,可见“我”作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分析理解了这些内容,再用第一人称来写话,语言简明,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不下吧,情况确实很危险;下去吧,就剩司机一个人了,多不仗义啊。还是留下给他作个伴儿吧,起码能给他壮壮胆。
9、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课标能力目标】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划线语句的主语是岷江,是无生命的,却用“晃悠”、“肆无忌惮”、“揽”等具有人的个性、行为的词语来描述,所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的分析不能只笼统地答出拟人句生动形象的特征,必须结合句意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答案】.拟人(比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
10.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课标能力目标】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考察。解答时,要紧扣文章内容,抓住细节进行归纳概括,凸显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表述语言要简明。
【答案】.要点示例:①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②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③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④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⑤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⑥能记着别人给平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的“我”一起唱歇。 (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1请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2分)
读书卡片
篇目:《前方遭遇塌方》    作者:肖复兴
摘句: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启示:
【课标能力目标】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的运用——读书卡片,也考查对语句内涵的领悟。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将受益无穷。08年和09年的试题中都以新的题型考查阅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关注。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增加积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本题摘句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解答时可结合文中司机的形象理解句意,继而联系生活进一步思考,领悟语句思想内涵。解答角度灵活,开放性较强。
【答案】示例: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 (可以联系实际谈感想,也可以结合句意悟哲理,还可以谈对句子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尤卷,集录三代1以来金石2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3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4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名之者谁?       名:
(2) 欧阳修谪滁州      谪: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两个词都在课文中出现过,平常加强积累,理解文意,解释就较容易。“名”的解释要注意词类活用的古汉语语法现象;“谪”的解释要注意古代特有的官员升迁的文化现象。
【答案】16.(1)命名   (2)降职(远调、贬官)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解析】文言翻译是建立在把握基础知识上的理解实践活动,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领悟和表达能力。解题时不仅要从微观上理解句中关键字词的用法意义,而且要从宏观上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这个句子包含了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两个语法现象,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注意判断句的特点和“翼”的解释,语言尽量简洁。
【答案】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的提炼。回答本题,在文中找到“醉翁”和“六一居士”,认真阅读上下文,即可找到相关语句。
【答案】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老翁)
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及人物情操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读懂选文,分析语句蕴含的情感、志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答案】与民同乐(若答“山水之乐”给1分) 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感知形象。考生要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词中的场景,体会作品的意境。解答时要将诗句放回到上阙的营造的意境中,结合句意展开联想和想象,突出“千骑”的气势,“卷”的场景,语言要流畅、优美。
【答案】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21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此题是考查对典故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古诗词中的用典,常是借古人言心志,或以古人自况。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典故的由来、含义,结合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平时学习中留心积累,勤于思考。
【答案】1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200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
真题回放: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逆耳忠言助我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仍采用二选一的命题方式,由一命题作文和一材料作文组成。命题简明,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广阔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开放性更强,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又关注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充满人文关怀。
文题(1)是命题作文,题目充满理性色彩。它化用了俗语“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更强调逆耳忠言对人成长的帮助。根据题目提示,选材应来自生活中不动听、不顺耳的言语对自己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件,可以叙事,也可以写人。审题时,首先要确定叙述主体是对自己有帮助的逆耳忠言,其次要明确“助我行”要真实的表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可以是“我”在逆耳忠言帮助下完成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我”在其帮助下成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构思:可以记叙自己对逆耳忠言由反感到在实践中领悟、认同的认知过程,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可以以忠言为线索叙述说出逆耳忠言的人对“我”的真诚、热情帮助,表达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可以写一句忠言对“我”的帮助,也可以写“我”在多句忠言的指引下成长的历程……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叙述顺序、语言风格,以细致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真挚朴实的感情、生动鲜活的语言扮靓文章。切忌空洞、枯燥、没有生活气息的叙述,或思维定势,写成关于“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议论性文章。
文题(2)是材料作文。材料寓意明显,学生可以轻松地从中归纳出“与人分享、乐于奉献”的主题。文题相当于提供了“分享”、“奉献”两个话题,可以任选其一写作,也可以结合材料围绕二者及联系写作。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化大为小,立意深远。“分享”、“奉献”都是抽象的精神概括,与生活密切联系,以日常生活实例来诠释,才真实可感。如以“分享”为主题,可以写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苦乐成败的过程、感受,分享他人喜怒哀乐的感受,分享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收获,社会生活中分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好能跳出自我的小范围,放眼社会,从更广阔、更深远的角度立意构思,写出对自己、生活、人生的独特感悟。②拟题亮丽,巧妙切入。运用修辞法、引用法、增补法等手法拟出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的标题,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眼球。如以“奉献”为主题,可以以《爱的奉献》《落红无语》《收获源于付出》等为题。切题方式要巧妙,可从材料的联想、挖掘切入,可从时事报道切入,可从一个温馨的画面、一个动人的瞬间切入,可从谚语、名言、古诗词句切入……③联系材料,灵活表达。材料作文的立意源自所给材料,行文中要与材料恰当联系,或在开篇简述材料引出中心,如可从材料中苹果的完整奉献和它的甘甜联想到生活中真诚奉献中收获的幸福满足,继而引出下文;或在文中巧妙运用材料,或在结尾回扣材料。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自由选择文体和表达方式,可以采用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书信、日记、故事、童话等文体形式,可以尽情展示丰富的材料、个性的体验、灵动的语言,或鞭辟入里的议论,或惟妙惟肖的描写,或意味深长的叙述,或含蓄深沉的抒情,打造出思想深刻、结构合理、语言鲜活、情感真挚的佳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