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日租公寓:小生才隽叶盛兰——兼谈富连成科班 丁秉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2:52:35

小生才隽叶盛兰——兼谈富连成科班(一)

     论民国后之名小生,初期有朱素云、程继仙、姜妙香、金仲仁数位。民国二十年以后,唱念做打有高度水准,戏路宽广文武昆乱不挡者,当推后起之秀叶盛兰。

    叶盛兰是富连成社社长叶春善的第四个儿子,在谈他入社学戏以前,不妨谈谈以前办理科班,和学生学戏的情形,可以和现在的剧校与国剧训练班,作一个比较与参考。 叶春善字鉴贞,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人。先世广有田园,为族人所觊觎,争讼不休,家道中落。时值岁荒,他祖父携眷来京,就定居了。父亲叶坤荣,是老嵩祝科班出身的花脸,在四喜班,与老生王久龄,并称台柱。叶春善幼入小荣椿科班,学做工老生,与杨小楼、程继仙、郭际湘 (水仙花)、郭春山等为师兄弟,出科后,历搭四喜、福寿等班。他虽然本工老生,但对旦净末丑的戏也会,兼通昆曲,可以称得起是六场通透。当时除了演戏以外,也教学生,而且也稍有名气了。

    光绪二十八年,叶春善因为赴吉林演戏,为巨绅牛子厚所赏识而器重,坚嘱其组织科班,叶再三推辞,不敢膺此重任。牛子厚一直恳请了二年,光绪三十年,叶春善深感知遇,这才首肯进行。起社名喜连成,初步只招收陆喜明、陆喜才、赵喜魁、赵喜贞、雷喜福、武喜永六个学生,即是世称的喜连成六大弟子,社址设在北平琉璃厂西南园,房屋只有三间,一切节俭,由自己一人任教。牛子厚自吉林汇来开办费,叶春善也存在银号内,不肯提用,后来生徒日多,食指浩繁,这才陆续提取,四百银元,一直用了一年多,其樽节精神,令人钦服。

    光绪三十一年,学生渐多,叶春善一个人精力有限,难于兼顾教戏行政一切事务,遂开始聘请萧长华、宋起山、苏雨卿、唐宗成数位教师入社。如此惨淡经营,到了光绪三十三年,第一科学生已经有五十多人了,这才在广和楼正式出台演唱,挑帘即红,每天满座,唱了一年,于是故都人士,全知道有个喜连成科班了。清末民国鼎革之交,市面萧条,营业不振,牛子厚以家务纷繁,势难兼顾,打算把科班送与叶春善。他固辞不肯,介绍让与外馆沈玉亭、仁山昆仲,沈家为社方还债务,添经费,改社名为富连成。这时已经有两科学生按"喜"、"连"两个字排名了,所以从三科起,才排"富"字,以后就是"盛"、"世"、"元"、"韵"几个字,而到第七科"韵"字辈,富达成社也就结束了。

    叶春善一生谨慎持重,对于富连成社惨淡经营,第一科喜字辈,有七十三位学生,二科连字六十五位,三科富字九十四位,以后四科、五科都超过一百多人,一共造就了专业演员不下千人。不论大江南北各地的戏班戏院,都有富连成社出身的学生,而具有全国性声望的名演员如侯喜瑞、雷喜福、马连良、于连泉(小翠花)、刘连荣、谭富英、茹富兰、李盛藻、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高盛麟、杨盛春、袁世海、李世芳、毛世来、阎世善等,都是富社的高材生。现在台湾的校友还有苏盛轼、董盛村、朱世友、孙元彬、孙元坡、哈元章、马元亮、萧韵升等人,在作育人才上,叶春善真是厥功甚伟,在国剧史上值得占有重要的一页。

    叶春善有五子四女,长子隆章,毕业于北平成达学校,没有入梨困行。-次子荫章,从唐宗成学场面,为富连成社司鼓,叶春善故后,他继任社长。(后来弟兄不和,他离开富社,就由叶盛章担任社长了。)、三子盛章,四子盛兰,五子世长。长女嫁与武生茹富兰,次女嫁与老生宋继亭,三女毕业于北平师范学校,嫁与南开大学教授梁君,四女情况不详。

    叶盛兰是民国三年出生,岁次甲寅,生肖属虎。很有趣味的是,还有两位名小生也都属虎:姜妙香是清光绪十六年生,庚寅的虎,比叶大廿四岁。俞振飞是光绪廿八年生,壬寅的虎,今年已七十八岁,听说还健在。叶盛兰小时候在北平高师附小读书,天资聪慧,成绩很好。民国十二年,他十岁,奉父命辍学而入富连成学戏了。

     现在的国剧训练班与剧校,招收新生有固定时间,譬如在每年夏季,平时不能随便考入的。过去的科班不同,就以富连成为例吧,随时有人介绍,即可入学,但是刚一进去,并非就算正式学生了,要由琴师们考察一个时期,看看他的嗓音、相貌、身材、资质是否聪颖,是不是有"戏料"。如果考察完毕,认为毫无可取之才,就通知介绍人领回去了。倘若认为还可造就,就由社方与其家长订立契约,俗称"写字"。

    立契约时,家长与保证人同时出席,共同签署。契约内容大意为:"立关书人某某,今将某某,年若干岁,志愿投于某某名下为徒,学习梨园生计。言明七年为满,凡于限期内,所得银钱,俱由某某师享受,无故禁止回家,亦不准中途退学,否则由中保人承管。倘有天灾病疾,各由天命,如遇私逃等情,须两家寻找。年满谢师,但凭天良。恐口天凭,立字为证。立关书人某某画押,中保人某某画押,年月日吉立。"这个契约写在红纸折子上,外面写"关书大发"四个字,所以这个成立契约,也叫做"写关书",从此,这个小孩就正式取得富连成社学生的资格了。

    学生入学以后,就开始"坐科"了。食宿衣帽鞋袜,完全由社方供应,每天还发少数点心钱,先由社长及教师按其体态、资质、容貌、嗓音,决定他应学生旦净丑哪一门,这是初步决定,然后看他学戏情形,大部份是使他继续学下去,也有少数使他改学另一门的时候,这叫"归工",从此,就专学这一门到底了。

     不论学哪一门的学生,先练武功,要把腰腿练出武功根底来,所以科班出身的演员,即使不是演武戏的,身上也边式,利落,这就是有幼功基础的关系。初步先学跑龙套,然后开始学戏,由教授指定饰某剧中某角色,或正或配,全由教师决定。先把戏词背熟了,再上口,就是习学韵白,再学唱腔,再拉身段,排地位,完全精熟以后,开始响排, (即有锣鼓,而不扮装。)等到教师认为可以彩排的时候,才能上台演唱。在这种按步就班的学习以后,再在台上勤于演出,这就是所谓"实授",一辈子也忘不了,也不会走样。现在幼童们,聪明早熟,学的很快,但是并不常加练习,演出的机会也不多,没有多久便忘了,等再演时再排,临阵磨枪,那演出的水准,就不言而喻了。

    学生们每天六点就起床(如果前一天晚上有夜戏或堂会,则可晚起一会儿),漱洗完毕,就开始用功。文行则调嗓子学戏,武行是练习武功,偶尔也合排一出戏。十点吃早饭,饭后就"上馆子"了(即是赴戏院演戏),学生按身材矮高,排成一单行队伍,由管事人领导自社址步行至广和楼(富连成社每天日场在广和楼经常演出),开始扮戏,十一点就"打通"了(即是打开场锣鼓,要打完"三通",才开始演戏)。然后开始演出,到下午六点,每场要演出八九出戏。学生演完戏后回社,稍事休息,即吃晚饭,饭后仍分文武两行用功,学戏,十点就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年底封箱后休息几天外,可以说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此,每天练功、调嗓、学戏、演出,遇有堂会或夜戏,一天要演出两三次,社方则加菜犒劳。在这种边学边演,每日实习的锻炼下,学生们对于每一出戏都学得确确实实了。

    学生们从开始上台演戏起,社方便给开"小份儿"了("份儿"是指"戏份儿",即演一出戏之酬劳。"小份儿"则是具体而微的酬劳)。如果出科以后,还继续留社服务,则正式开"份儿",按一般待遇付酬了,不过因有多年师生关系,学生总不便斤斤计较,比在一般戏班里要少拿一点。 因为同一科的学生们不是在同一时期入社,参差不齐,所以有所谓大三科,大四科的称谓,也就是每一科的前期生与后期生。富连成社自光绪三十三年开始演出起,一直在北平长期演出,最长时期在广和楼,也在广德楼演过,后在西城哈尔飞,东城吉祥园加演夜戏,到叶盛章挑班后,又在华乐长期演出。民国十九年起才偶尔开始出外,到天津春和大戏院演唱半个月,颇受欢迎,二十年又全班到天津演了一次。二十年以后陆续有富社的人到上海演出,但是没有全班去过。 

小生才隽叶盛兰——兼谈富连成科班(二) 

         叶盛兰入富连成社学戏,排在四科,艺名盛兰,萧长华为他取号芝如。先学旦角,与同科的王盛意、仲盛珍,称一时瑜亮。但是不久发见他妩媚不足,英气有余;同时,三科的小生杜富隆,又脱离富社了。小生人才,极为缺乏。由萧长华提议,命叶盛兰改学小生。叶盛兰对小生也很感兴趣,从此发奋用功,勤学苦练,举凡小生各工如雉尾、扇子、袍带、靠把、纱帽,以及穷生的戏,他都孜孜不倦,拳拳服膺的彻底学全了。除了从萧连芳学习以外,他姐夫茹富兰,原工小生,后来才改武生的,他又从他姐夫朝夕用功,像《战濮阳》、《八大锤》、《雅观楼》、《探庄》这些武戏,都又得茹富兰亲炙一遍。出科以后,又拜程继仙为师,进一步深造,程与他父亲叶春善是小荣椿科班同学,自然倾囊以授。因此叶盛兰的唱做均优,文武兼擅,他又非常敬业,每演一戏,都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所以剧艺由成熟而日趋精湛,成为程继仙以后第一小生。

     民国十九年、二十年,是富连成社四科"盛"字辈人才鼎盛时期,老生有李盛藻、贯盛习、胡盛岩。武生有杨盛春、李盛斌、高盛麟。小生叶盛兰。青衣陈盛荪,花旦刘盛莲。武旦朱盛富。花脸孙盛文、裘盛戎,武净韩盛信,丑角叶盛章、孙盛武、贯盛吉。二三科的大师兄们如骆连翔、何连涛、沈富贵,苏富恩、宋富亭等仍然留社,担任大轴的大武戏。而大五科学生如袁世海、迟世恭、阎世善等也初露头角了。有这二三四五科同学的联合阵容,演出戏码非常硬整,每天日场在广和楼上座满堂,每周在吉祥戏院演出两个晚场,内城的观众也都非常欣赏,因此,他们才敢全班远征天津春和大戏院,叶春善老成持重,没有把握的仗他是不敢打的。而在天津演出的成绩斐然,口碑载道,两次都是欲罢不能。这时候叶盛章、叶盛兰已经很有号召力了,但是叶社长谦抑为怀,叫两个儿子尽量唱前场、中场,每个人的单挑正戏都少,多是群戏中为配,叶盛章是文武丑戏兼演,而压轴、大轴的戏,尽量让师兄们演出,从此可见叶春善的正直,唯有不徇私情,才能办事业成功的。在天津春和演出期间,最受欢迎的两出戏是《四进士》与《连环套》。《四进士》的阵容是李盛藻--宋士杰,胡盛岩--毛朋,贯盛习--杨春,陈盛荪--杨素贞,刘盛莲--田氏,叶盛兰--田伦,袁世海--顾读,贯盛吉--万氏,董盛村--杨春,阵容的齐整,可说无角不好。《连环套》呢,高盛麟--黄天霸,袁世海--窦尔墩,叶盛章--朱光祖,袁世海尤其红得发紫,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大家就目为绝非池中物了,果然后来大红,成为郝派花脸传人。

    叶盛兰在民国十二年进富连成,坐科七年,十九年就可以出科了,因为他是少东家,只好在社里多留些时候,继续效力。但是他的剧艺卓越,已被内外行所公认,马连良慧眼识英雄,认为对这个人一定要争取,在民国二十一年时候,就偶尔约叶盛兰客串《借东风》的周瑜,大事宣传,厚给戏份,在这种名利双收的状况下,叶盛兰自是受宠若谅,叶春善也欣然乐从,何况,在扶风社大班演出,又是多么风光体面呢!而马连良还落一个师哥捧师弟的美名。那时候扶风社的小生是姜妙香,他有点脂粉气,适合于配演旦角言情的戏,而乏英勇之姿。叶盛兰英俊潇洒,身段漂亮,台下观众自然热烈欢迎。马连良打铁趁热,就与叶家父子约定,出科以后加入他的扶风社。科班学生出科以后的出路,就是搭班唱戏,如今有扶风社这样有名的大班来约,待遇又优厚,自然求之不得了,叶家一口答应,从此敲定。二十一年年底叶盛兰出科,在富连成唱了十年,也算对得起社方了,二十二年初,叶盛兰那年二十岁,便正式加入扶风社,从此马连良如虎添翼,两个人一直合作,直到三十七年底为止。

    除了搭扶风社算基本的演出大本营以外,民国二十四年起,叶盛兰又搭入了章遏云的忠信社。章遏云是四大坤旦之一(另三人为雪艳琴、新艳秋、金友琴),是王瑶卿弟子,与程砚秋有同门之雅。最早她唱王派的花衫戏,后来才改唱程派戏的。她与民国同庚,那年二十四岁,正如报上宣传词句所说:"绮年玉貌,色艺均优"的时期。她的班里除小生叶盛兰以外,二旦是芙蓉草、雪艳舫,花脸侯喜瑞、苏连汉,小丑马富禄,里子老生李宝奎,长期在哈尔飞演出,偶在吉祥园露演,颇富号召力。像什么《得意缘》、《福寿镜》、《梅玉配》、《棋盘山》这些戏,完全王派真传。后来她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八本《雁门关》,她的青莲公主,叶盛兰的杨八郎,杨宝森的杨四郎,芙蓉草的萧太后,马富禄的佘太君,连演满座好多天,轰动了上海滩。现在她是在台湾的唯一大陆时期名旦了,前些年还偶尔演出,对学程的青年旦角来说,那真是典范之作。近来以课徒为乐,张安平尽得真传,王海萍也已入门。为人正直、爽朗、慷慨,是前辈风范,令人钦敬。去年庆祝"总统"就职义演,她露了一次《四郎探母》的萧太后,神情、道白、台步、派头,炉火纯青,值得年轻人们学半天的。 

小生才隽叶盛兰——兼谈富连成科班(三) 

        叶盛兰除了搭马连良、章遏云两个班以外,有时也给小翠花的班帮忙。这时他已是很红的名小生了。民国二十六年,他忽然发奇想,要挑班过过挂头牌的瘾,因为他三哥叶盛章已经在富连成以武丑挂头牌了,他也不甘落后,打算以旦角戏挑大梁试一试。于是组班在华乐戏院演出,除了老生请刘宗杨以外(他原唱武生,没有红,又唱老生,结果也没红),此外都是富连成社的师兄弟。姐夫茹富兰兼演武生与小生,小丑马富禄、孙盛武,二旦王盛意,武旦阎世善,把师兄沈富贵、苏富恩也约进去,三月十九日打炮,贴出《南界关》,此戏又名《战寿春》,是富连成四科的独有本戏。剧情为后唐时,赵匡胤打江山的故事,叶盛兰饰寿春守备夫人徐氏,唱做繁重,还有武打场子。在科里就由他反串旦角演唱,是原排本主,配角还有沈富贵、苏富恩、王盛意等人。华乐戏院是富连成社常川演出地点,富社演员拥有基本观众,头一场算上座满堂,大家都以怀旧的心情来重温旧梦。第二期在三月二十五日贴出《白蛇传》,自"金山寺"到"祭塔",叶盛兰反串白素贞,茹富兰的许仙,阎世善青儿。"金山寺"还不错,"祭塔"就唱得好像不是味道。以后又陆续贴出《虹霓关》,他饰前夫人,后丫环。《木兰从军》,和全部《罗成》,自建成发兵到"叫关"、"小显"。《罗成》是他小生本工戏,自然得心应手。《木兰从军》里,木兰反串男装投军以后,在其他旦角是反串小生,在他是恢复本工,台下观众就觉得这一部份好,旦角部份仍觉得不自然,对《虹霓关》的看法也是如此。前文已经说过,他原学旦角,因为老师们发见他抚媚不足,英气有余,才叫他改小生的,而且改得很成功,已执此行牛耳。这一恢复旦角,他自己唱得别扭,观众也觉得不顺眼。头一场《南界关》上座满堂,观众也有捧场性质,以后几场都没有满座。同时,叶盛兰也没有戏可派了。幸而他聪明,并没有辞退扶风社,在他唱这五场戏期间,扶风社有戏,他仍以当家小生姿态出现的。于是,叶盛兰在浅尝即止之下,就知难而退了,不再作挑班之想,从此规规矩矩的守本份,唱他的本工小生了。

    叶盛兰的小生戏,可以说出出都精采,现在选他最拿手的好戏,简介几出: 第一出便是《群英会》的周瑜。这出戏即使唱到"借风",百分之五十要看周瑜,其余百分之五十,再看鲁肃、孔明、蒋干、曹操,与黄盖。马连良以《借东风》称拿手,但剧中的重要人物周瑜,以前是姜妙香,并不十分理想,争取到叶盛兰以后,如鱼得水,有这位重要的戏胆周瑜,《借东风》生色很多,自然就容易卖座了,所以马连良不论出外打炮戏,或自外埠回北平第一次露演,都先唱《借东风》,就为的先声夺人,其实,套一句上海话,他是罩叶盛兰的牌头的。《群英会》这出戏编得太好了,大部份根据《三国演义》原文,尤其蒋干过江,周瑜陪他观看军中形势一段白口,句句有力,字字机锋,把蒋干唬得连话也说不出来,这就是心理作战,攻人之心,固然戏词儿编得好,但演员也要能发挥才行。叶盛兰把周瑜这位聪明机警,风流潇洒,而又气度狭小的人物,绘影绘声,刻画入微,已进化境。叶盛兰的念白,真是字字珠玑,不但字音正确,阴阳分明,而且语气的入戏传神,宛如公瑾活现。

    马连良借重叶盛兰合作的第二出戏,便是《八大锤》。在车轮战那一场,陆文龙把岳飞打下场,接战宋营四锤将,直到最后耍下场,叶盛兰一个人在台上演足十八分钟。所有"探海"、"射雁"、"朝天蹬"、"涮翎子"这些身段、动作,姿式美观,功架稳练以外,还表现出一个十六岁的大孩子,在战场上"打仗玩儿"的心理来,腰腿功夫之好,更不必说。后面"说书",更是天真烂漫,稚气十足,与马连良的王佐,马富禄的乳娘,三个人针锋相对,好看煞人,百观不厌。

    另外还有两出好戏,一是《借赵亏》,一是《打侄上坟》。叶盛兰的赵云,在与刘备行路时的对白中,露出英雄不得志的抑郁气氛来,因为唱戏不只是念词而已,一定要将身入戏才算成功。《打侄上坟》的陈大官,叶盛兰演来,虽然是穷生身份,仍然大家子弟落魄模样,并非穷酸出身。被责打时的吊毛儿、抢背、跌扑功夫,与陈伯愚配得严丝合缝,间不容发,可称绝作。 在马连良的新戏里,他配演《白蟒台》的岑彭,全部《一捧雪》的莫昊,《楚宫恨史》的田法章,《胭脂宝褶》的白简,《串龙珠》的康茂才,《春秋笔》的差官,都极为生色。《临潼山》他饰一员靠将,活儿很简单,但是扎着靠,起打时摔个"泼浪鼓",干净利落,能博满堂彩。《十老安刘》里,《监酒令》一折由他主演,那是小生老戏,唱得满宫满调,沁人心脾。 与旦角合作的拿手戏有《得意缘》的卢昆杰,《翠屏山》的石秀,《玉堂春》的王金龙,《十三妹》的安龙媒,《梅玉配》的徐廷梅等。

     个人单挑的正戏,两出昆腔的《雅观楼》和《石秀探庄》最好。梅兰芳二十五年北返,在北平演完短期后,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一期,后队是马连良。经李华亭设计,梅演完了,马上场以前,中间梅马演一晚合作戏,贴出双出《打渔杀家》与《游龙戏凤》。倒第三是《梅龙镇》,在大轴《庆顶珠》以前,中间垫一出叶盛兰的《雅观楼》,能在梅马的戏后面演出,他这戏的分量就可见一斑了。大鹏剧队的朱世友,过去出科后又从叶盛兰学戏,杨丹丽的《雅观楼》和《探庄》,是朱世友给说的,所以杨丹丽这两出戏,够得上是叶派小生再传。此外,像《辕门射戟》、《岳家庄》、《叫关》这些折子戏,他在扶风社也常唱。他还有一出拿手武戏《战濮阳》,饰吕布,开打很繁重,不常露演。

    在私底下,叶盛兰温文儒雅,也是一表小生人才。可惜他是大近视眼,别看他在台上眼神很好,那是做戏。在台下,与熟朋友在路上相遇,能交臂而过而看不出来,因此无形中得罪不少朋友。以前北方人都保守,近视眼不肯戴眼镜,后来经朋友劝导,才配副近视镜,在街上就不会见熟人不打招呼了。

     他娶妻刘氏,是北平前门外珠宝市一家钟表店老板的女儿,曾受过中等教育。如果叶盛兰今年健在,他已经六十六岁了。不过,听说他好像已成一位古人啦。 (摘自 《菊坛旧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