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石和紫金石的区别:张门四代梨园·名武生大教授 刘嵩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7:22

张门四代梨园·名武生大教授(上)

    名武生大教授张德俊,原籍京东三河县新集人氏。其父张玉林,艺名"小金翠",生于清同治丙寅年(1866),为清光绪初著名梆子青衣花旦演员,擅演剧目颇多,尤以《高三上坟》等为其杰作。后因年纪关系,不宜再扮女性,遂改老生。从旦改生,同样受到观众赞誉,充分说明其艺术功力是极其深厚的。三十年代病故,享年60余岁。张玉林有二子,长子德俊,工武生,次子德武,工武净。

    张德俊(1888一1980),号子杰,生于清光绪十四年。自幼随父学艺,14岁登台,20岁赴沪演出,后师事南派武生李春来,并兼学黄月山,为京、梆皆精的著名武生。擅演剧目《狮子楼》、《快活林》、《十字坡》、《三岔口》、《白水滩》、《四杰村》、《武文华》、《郑州庙》、《巴骆和》、《恶虎村》、《八蜡庙》、《荐峰山》等。尤以演《花蝴蝶》之花冲著称于世,精湛的武技和边式规范的身段为内外界所赞誉。演出时在三米多高的铁杆上,轻松自如地做出各种翻、卷、撑、挂的高难技巧,毫无令人有担心之感。他以腰、膝、脚倒挂于铁杆上,且晃悠起来越晃越大越快越高,随之突然一个后空翻轻松落下。三张半桌的高空椅子功,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他以右掌为轴心,手按椅背上做环形旋转,随之双脚落于椅面上,紧接"起范儿"纵身跃起"云里翻"轻落于台面,这一连续技巧是在一瞬间完成的,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绝非那种小心翼翼磨蹭半天,然后暗示观众"注意,我可要翻下引"的表演,那还叫什么艺术?当演至花冲破窗而逃时,一个"屈体后空翻"竟越过并排的三张桌,而且是头戴硬罗帽,足穿厚底靴,可以想像其难度之大,令观者赞叹不已。

     他的另一杰作梆子《伐子都》,不仅演出了公孙子都心毒手狠的人物性格和惊吓后神态失常的疯颠之情,而且是足穿厚底身着蟒袍翻斤斗、蹿桌子的直"趴虎"。待脱蟒后的"串小翻"、"锞子"、"倒扎虎"及"云里翻"都极为精湛。此戏若没有深厚的武功和高亢的好嗓子是不敢问津的。 张德俊虽以短打武生著称,但扎靠戏同样精彩别致。《长坂坡》之赵云,仍沿用老扮相,不戴"夫子盔",而是打"扎巾"。"掩井"一场,待糜夫人投井后,赵云单腿跪地唱"一见主母落了井……"在唱中夺枪刺死前来追杀的曹将,今已无人如此演法。

     张德俊曾与李春来、盖叫天、张桂轩被誉为"江南武生四杰"。1908年至津门,与李古瑞、尚和玉、李永利、李桂春等合作。1925年曾赴台湾演出。三十年代曾于天津竹记国剧社、永兴国剧社、剑影铎声社等票房授艺。45岁后定居北京。曾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盖叫天、马连良等合作演出。

     1949年2月初,北京刚解放,军管会接管了"四维儿童戏校三分校",归华北文艺委员会旧剧处所属,这就是中国戏曲学校(院)的前身,不久,张德俊和王瑶卿、萧长华、王凤卿、尚和玉、马德成、谭小培、金仲仁、鲍吉祥,被田汉延聘为戏校的名誉教授,这九位梨园耆宿被誉为"九大教授"。

     1951年抗美援朝时,中国戏曲学校的老艺术家纷纷请缨,要为捐献飞机大炮粉墨登场,先后于大众剧场共举行了五场义演,前两场即有张德俊和方连元、宋富亭、奎富光演出的《武松打店》。第三场他与方连元、赵雅枫、李连甲演出了《狮子楼》。第四场他与姜妙香、谭小培、马德成、侯喜瑞、贯大元演出了《黄鹤楼》。第五场他又与李桂春、郝寿臣、华慧麟、方连元、梁连柱、宋富亭、范富喜、奎富光等演出了《巴骆和》。张德俊时年已64岁,接连参加了五场义演,可见其爱国之心。 

张门四代梨园·名武生大教授(下)  

         张德俊之弟张德武,工武净。有子云鸿、云才,均工武生;另有养女张美娟(1929一1995),即原上海戏剧学校之张正娟,为上海京剧院著名武旦,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后在上海戏曲学校执教,爱人齐英才。云鸿养子克勤,亦工武生,父子均为上饶京剧团演员。云才女艺名"小张美娟",工武旦。爱人王新成,工武生。夫妻二人曾在上饶京剧团工作,后至新疆。

     张德俊夫人邓秀兰,为今87岁高龄的台湾名旦章遏云之姨母。生有二子,长子云珠,即已故武净张小杰,长期傍弟云溪演出,昆仲二人配合极为默契,1950年入国家剧院,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生有二女,长女予敏,工老旦,适福建省京剧团武生林龙;次女予孜未入梨园。

    张云溪,为张德俊之次子,工武生,曾艺名"小张德俊",1919年生于上海。幼承家学,8岁登台,在《慈云太子》中饰慈云太子、《白水滩》中饰十一郎等。后受业于陈秀华、姚喜成、李兰亭等名师习老生和武生。童年嗓子甚佳,曾主演过《珠帘寨》、《四郎探母》、《捉放曹》、《击鼓骂曹》等。武生戏《恶虎村》、《乾元山》、《八大锤》、《雅观楼》、《武文华》、《英雄义》、《凤凰岭》、《两将军》等为常演剧目。

     14岁时,在《雁门关》中饰岳胜,受到尚小云青睐。遂入重庆社应三牌武生。在该班社曾与尚小云演出《金水桥》、《峨眉剑》、《青城十九侠》等戏。此期间得丁永利、迟月亭等传其《挑滑车》、《长坂坡》、《蜈蚣岭》、《林冲夜奔》、《蔡家庄》、《连环套》等剧。后又与言菊朋合作多年,挂头牌演短打武生。曾与唐韵笙、周信芳、盖叫天、林树森、赵如泉等同台演出。1948年在京与张春华合组云华社,自此二张长期合作。

    1950年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中国京剧院前身)。1951年随中国艺术团赴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张云溪与张春华、张世桐、谢锐青、梁九荣五位演员演出了《三岔口》、《武松打店》、《水帘洞》、《红桃山》四出武戏,精湛的表演征服了外国观众,为艺术团的舞蹈队赢得集体一等奖。随之赴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苏联等九国访问演出,轰动世界。1953年,张云溪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猎虎记》,荣获金质奖章。后又多次出访朝鲜、法国、英国、意大利、阿根廷、智利、巴西、乌拉圭等国演出,备受赞誉。他曾任中国京剧院艺委会副主任、二团团长等职。擅演剧目《三岔口》、《四杰村》、《武松打虎》、《猎虎记》、《三盗令》、《五鼠闹东京》、《十一郎》、《高亮赶水》、《凤凰二乔》等。197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张云溪、张春华、王平等演出的《三岔口》,拍摄为彩色戏曲影片;由陈怀恺导演。张云溪著有《艺苑秋实》一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张云溪娶武生迟景昆(春明)之次女、老生迟世恭之姐淑媛为妻,与刘宗杨、袁世海为联襟。生有五子二女,长子启明原工武生后改医生;次子启正工文武丑;三子启忠工武生,妻为徐元珊之女佩玲,工旦行;四子启善工武生,妻郑美琪,现于北京人民剧场工作;五子启全未从艺,现为方庄"能仁居分号"饭店经理;长女予慧,为陕西省京剧院旦角演员;小女予懿,为舞蹈演员,爱人李富荣现于国家体委工作。

    张氏一门为四代梨园世家,为京剧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摘自《中国京剧》杂志 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