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石原石:四个故事的新春畅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9:24:23
本报记者 任成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2月30日   第 15 版)


大陆 蔺桃:
拿到健保和奖学金
陆生的愿景
“了解了这些,我气消了。消了之后,我忽然变得有些期待,期待在明年中,见证这些隔阂的消失。”置身台北的冬季,就读于台湾师大东亚学系的陆生蔺桃畅想着2012年春天的愿景。
2011年9月,台湾学府对大陆首开招生大门之际,她飞赴台湾就读。
赴台前半个月,已做好准备接受“三限六不”的蔺桃从媒体上得知,陆生无法获得健保(台湾的全民医疗保险),外籍生却能在居留4个月后自动获得;大陆学生无法参与导师的研究计划,因为研究经费来自台湾当局的划拨。
这让她异常愤慨,并立即在国民党“立委”邱毅的微博下留言抗议。
其后在与台湾教育部门官员何卓飞的交流中,蔺桃提到了这些限制。何卓飞说,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人在台湾要取得健保就先要修法,修法就意味着蓝绿阵营还要打架。但是,“即便打架也要争取,这是对人权的尊重。”
同样让蔺桃感动的还有台师大校长张国恩的表态,“你来到我们学校,就是我师大的学生,哪分大陆学生、外籍生。”他表示接下来会以学校的名义帮学校的陆生争取基本权益。
2011年,台湾高校原本计划招收2000名大陆学生,最后却只有975名陆生赴台就读,两岸教育界专家认为,正是限制过多让许多陆生最后时刻放弃。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12月20日在出席台湾年度大学会议时坦承,开放大陆学生来台求学的措施还需改善,未来会循序渐进地作出调整。台湾“教育部次长”林聪明也表态说,“三限六不”规定过于严格,明年将考虑公立大学比如台大也可以招收大陆本科生。
迈入龙年的门槛,蔺桃乐观地认为,新年开放的速度会更快,设立奖学金,开放助研资格,都会慢慢提上日程。同样乐观的还有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现在毕竟迈开了第一步,但是我们已知道趋势在哪儿,方向在哪儿。”
香港 陈太:
置业的时机来临了
港人的海景
买楼置业,是每一个香港人的梦想。
从事文职工作的陈太去年结婚后就想置业,但因为需要偿还结婚借款,加上小生命的降临,没有能力支付房屋首期付款,只能和友人在荃湾区一个700平方英尺的屋村同住,月租6000港元,两家平分。
但同外人一起住始终不方便。她说,“大家生活习惯不同,煮饭和卫生要互相迁就,还是自己住好。”所以,新的一年里置业买楼又成了家庭的中心话题——如果能够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甚至奢想一下有个窗子面朝大海,那将是龙年里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梦想虽美,照进现实时却显得有点残酷。香港楼价近年持续升温,普罗大众的收入怎么也追不上飞涨的房价,一般家庭青睐的中小型住宅更升至难以负担的高价位。有人做过统计,一个70平方米的住宅,香港平均需要60.8万美元,相当于470多万港元,普通人需要20年收入,才可能买到。很多想置业人士“望楼兴叹”,甚至想成为“楼蚁”、“房奴”而不可得。
形势总是瞬息万变。一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骤然减弱,加上香港特区政府抑制楼市之手不放松,都让过去3年如“飞龙乘云”的香港楼价,在即将到来的真正龙年按落云头,潜入调整期。近月来,香港楼市成交量明显下降。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楼价明年或将下调10%。
“房屋问题自金融海啸后出现资产急促升值,楼价屡创新高,市民置业难而生出怨气,我正全力从土地供应、打击炒楼及重整资助房屋政策三方面入手。”曾荫权在发表《2011—2012年度香港政府施政报告》时表示。
“本来我正考虑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小孩。”陈太说,但现在对他们夫妇来说,最重要的是赚钱攒月供。或许在普通港人看来,龙年置业的时机来临了。
高雄 邱瑞斌:
半数木瓜销大陆
台农的钱景
“明年希望有一半产量销售到大陆。”台湾高雄县六龟乡“木瓜达人”邱瑞斌的龙年愿景直接而务实。
他一个人就栽培、管理着15亩木瓜地,1500棵木瓜树。他种的木瓜个头大、肉色红、口味甜,据说是全台湾最好的。邱瑞斌介绍,农民种植木瓜一般每0.1公顷一年的收益约30万元新台币。他所在的产销班有十多户果农,丰收年景收入全都在百万以上。
但台湾水果种植业的问题向来是岛内市场狭小,一丰产就滞销,价格下跌,“有时甚至希望刮台风,水果减产,反而销售价格会高。”身为六龟乡果树产销班的负责人,邱瑞斌为此头疼不已。
ECFA的签署带来了新的机遇。邱瑞斌十分看好大陆的市场。他说,过去南部农民不了解大陆,以为大陆人消费不起,所以想拿些品质一般的水果销往大陆就行了,现在要改变这样的想法:“大陆经济飞速发展,消费水平很高,需求量大,我们要把最好的水果销往大陆才对呀。”
邱瑞斌说,他们目前正在大陆进行安全认证,希望先开拓河南、安徽和上海等地市场。他说,南台湾木瓜盛产期是1月到5月,预计1年可有4个货柜出口到大陆,一个货柜有1400箱。虽销量还不多,但希望以品质良好、高价位建立在大陆的市场形象。
“大陆市场大,ECFA实施后,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会越来越方便。如果能够每年签署一个稳定的销售价格,我们可以放心量产,这对台湾果农来说是大好事。”除了销量,新的一年中他也对ECFA的后续保障机制抱有厚望。
新春里,岛内选举就要投票了,会不会担心万一政党轮替,龙年里第一件事就让ECFA制度化消失?对此邱瑞斌说,应该不会,只要是好的政策,无论哪个政党都会持续下去。
澳门 谭美香:
龙年红包特别大
濠江的年景
时近岁尾,谭美香依旧清楚地记得年初1月24日那天的情形。她站在澳门中华广场地下的银行自动柜员机前操作了差不多10分钟,让后面排队的人们有些不耐烦。直到看见屏幕上终于显示出了几行数字,谭美香才露出笑容——澳门政府发放的4000元(澳门元,下同)现金“红包”到账了。
“红包”事实上叫“现金分享计划”。从2008年开始,澳门特区政府第一次推出这样的计划,到明年恰好是第五年。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11月15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12年度施政报告时指出,他建议明年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7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4200元。
哇塞,好个龙年,澳门好年景嘛!
在往来澳门关闸和各大娱乐场之间的“发财车”上,在街头巷尾的茶餐厅里,每年发红包的时候,澳门民众最为热门的话题便属如何花这“从天而降”的数千元。虽然每年派的钱对别的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谭美香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谭美香今年73岁,早年随子女从内地移居到澳门,在退休之前,她是一名小学老师。现在她一个人住在黑沙环的小公寓里,每个月可以从澳门政府领取大约1700元的社保金。但由于物价飞涨,她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年的红包是她的一大盼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谭美香分别从澳门政府手中领取过5000元、6000元和6000元。
“虽然派红包的行为在短期内是对市民应付通胀的一项有效举措,但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有长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大退休金的保证,建立公积金计划,又比如把工资水平与CPI增幅相挂钩等。”澳门学者何海明表示。
去年起,澳门社会保障基金建立起了中央储蓄制度,特区政府向每位22岁以上的永久性居民注资10000元,今年还将继续注资6000元,直到65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后像谭美香这样的退休老人,如果每个月只有1700元左右的收入肯定是不够的,这样的中央储蓄制度其实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而眼下令谭美香最高兴的是,迈入年关,和2011年相比,明年的“红包”会多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