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害朕 怎么对:穷亲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0:41
  一直忘不掉艾青的诗: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又创造了城市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探源到底,无论是谁,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出来早的,混得好的,就在城里安居落户。虽然户是落了,但少不了和农村还有一些瓜葛。这些瓜葛,来自“乡下的穷亲戚”。

    穷亲戚就这样有来由没来由地上门了。他们常常是拎着蛇皮袋子,装一些自家的土特产,或拎来二桶自家榨的花生油。他们会陪着笑,谨小慎微小声和你说话。进入房间,面对干净的地板,他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寒暄过后,才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的一角。但仿佛人穷志短,从前看到孔乙己穿着旧长衫,从口袋中掏出几颗瓜子来的场面,一生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穷亲戚中,无疑有人抽着劣质烟、在鞋底上擦着鼻涕。尤其是吃饭时,嘴里发出的声响。

    这一切,牵扯到是至亲,皆可以忽略不计。

    穷亲戚登门一定是有事相求的。他们所求的事,其实早在心里盘算过一万遍,登门前不知下了多大的决心。他们所送的礼一定是和所求的事的利益是达成正比的。大事送大礼,小事送小礼。彼此心里都很明了:穷富有差别,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要说穷亲戚,是一辈子的事。因为一些细枝末节没处理好,终究会老死不相往来。

    有一天和一朋友聊天,他说他在石油公司当过会计。他老家有个三叔,在家里种地,买了一辆拖拉机。计划经济年代,高价油是平价油的三倍。他三叔每个月都会开着拖拉机到他家里。那时候,作为内部职工,我朋友每个月都有享受一桶平价油的福利。三叔每次来,总捎带些老家的土特产送给我朋友,每次三叔总能满意而归。两家的关系,因为有所牵系,一直相互走动着。
    后来单位改制,我朋友下岗了。而他三叔家的侄子考了一省城的一所大学,后来分配到一个机关部门任要职。儿子出息了,三叔也不用再开拖拉机了,在家坐享清福。只是上我朋友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直至后来,我朋友的那个侄子在省城里买了房,把三叔一家接了过去。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朋友几年时间和他三叔家里变换了一个位置。可当他去他三叔家里,想让侄子谋一个差事的时候,没想到三叔竟一反常态。大道理讲了一大通,在酒店里宴请了他一顿,最后整理了两包旧衣服让他带回来。
    这件事伤透了我朋友的心。他说,一辈子都不会与他三叔往来了。

    我想起了老家的一个大姐夫。小时候,乡下的大姐夫经常来我家里。每次他来,总带那些好吃的。他每次从我家带走什么,我是不知道的,那是大人的事。但自从我工作以后,大姐夫再也没有来过,直至我父母过世。这其间我稍知道一点,就是他对父母有了不满,觉得对他不公平。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利益冲突,但穷亲戚的心十分脆弱,稍微慢待一点,他们就会耿耿于怀,甚至给他们造成永久的伤害。

    其实在我小时候的心里,大姐夫就是大姐夫,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长大了才知道,他不仅是我的大姐夫,还是一个穷亲戚。这个附加条件,什么时候灌输到我心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