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一词多见:方强:让周恩来心痛的才子斗士牺牲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02:59

  1941年11月,在江苏省盐东县,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群日伪军荷枪实弹,押着一个遍体鳞伤、双脚拖着铮铮作响铁镣的人走向伍佑镇东荒郊金家坝,一直走到一个事先挖好的深坑边。这个被押的人,40岁左右,神色镇定,毫无惧色。站在坑前,他先正了正脸上的眼镜,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然后,怒视着敌人,放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口号声划破了夜空,传得很远,很远……

  敌人惊恐万分,连忙将他推下坑,埋上土……

  噩耗传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郭沫若等人都痛心疾首,万分惋惜。

  这位牺牲的人是谁?周恩来、郭沫若为什么都对他的遇害心痛不已呢?

  

  原来,这位坚强的抗日志士就是新四军派到苏北盐东县任人民政府县长的方强。

  方强,原名袁文彬,1901年8月28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长溇村。幼年时家庭经济困难,后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读了几年书,后来又去上海求学。为了维持生活,他先在上海宝隆医院(现为上海长征医院)当勤杂工,不久,升为看护(即护士)。由于他工作负责,又勤奋好学,态度谦和,受到许多病人的欢迎。医院中有个病人被他的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主动资助他读书。不久,他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医科。

  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随后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方强义愤填膺,投入了这场伟大的斗争,参加了同济大学学生举行的罢课和游行示威。“五卅”运动以后,虽然还有两年就要大学毕业,但他毅然放弃学业,离开同济大学,投奔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

  1926年,方强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这时,他积极向中共组织靠拢,接受党交给的任务。他随北伐军打到武汉,以后又到了上海。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方强在党的掩护下化装离开上海到武汉工作。不久,汪精卫又公开叛变。因为方强精通德文,于是化名袁持中重新回到上海,以商务印书馆翻译身份作掩护,为党工作。在此期间,他与上海的进步文化人士交往,曾翻译《战争》、《苏联妇女和儿童》等著作,为介绍苏联人民的革命情况,传播马列主义,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方强在上海四处奔走呼吁,宣传抗日救亡。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淞沪,郭沫若组织战地服务团,方强担任了战地服务团第一团团长,率领全体团员在淞沪一线大力开展战地抗日宣传、募捐和救护等服务工作。

  由于中国军队正面抵抗激烈,日本侵略军改变了进攻路线,他们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迂回包围中国军队,因此淞沪前线部队被迫后撤。于是,方强带领全团人员,从昆山辗转到镇江、南京、安庆一直到武汉。到武汉后,他任武汉卫戍区司令部宣传大队副大队长,想方设法把服务团中的共产党员、爱国青年输送到延安。

  1938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促进下,国民党恢复了军委政治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方强应邀参加三厅的工作,他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指示下,率领战地宣传队到浙江、皖南一带进行宣传活动。1938年冬,他带领一批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到达延安,被安排在中央翻译局工作。

  1939年冬,他随周恩来离开延安到重庆工作。1940年夏,又随袁国平等人到新四军军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