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梅兰竹菊的古诗:《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01:37

《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人之生命,自有追求,追求在于弘道于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追寻自己之梦。立志于道,“道”为人生之追求,人能弘道、求道、寻道、证道,人生数十载,皆为道来,亦为道去。所有人生之事皆有道中真理可寻,商道、兵道、学道、政道、一切与人相关切之道,为人所立,为人所志于。道之真意甚多甚广,包容乃大乃全,但其中之真谛却是与人生之追求相关切。无论人的性格如何、身份怎样、地位贵贱与否,都是为自己之心中之道而追求之。固然,不同的人追求道的方式、途径不同,但最终却归于人生之道,不管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都是对人生之道追求般的诠释。凡积极进取者心中有常道恒道,行为固然随环境等不确定因素而异,经历皆有不同,但道却趋之如一,殊途同归。人生之路各相异,但人生之道却是不同选择后的回归中之统一。道者,人生之追求。

人之心灵,自有内在,内在在于修德于性。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寻求幸福,既需要物质般解决肉体的生理需要,而另一方面却要需要精神般的超脱,但如此二者更多的时候趋于分离,分离于现实与理想的悖论。如此这般,人生需要有真实的内在,而此内在是为修德静性,追求弘道但却务本修身,修身在于内在德性在心。世上之事,本为微妙。但多是己心所扰,世间诱惑不已,追求过程中难免有迷茫,寻觅经历中难免有迷失,只有能够德常驻自心,才能应万物不为物所累。一方面人们总渴望着理想意识中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掌握未来,表现出对自己未来成功之道的进取;而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境遇里人们又总是无法控制那些不确定因素掌控着命运,表现出无奈般的茫然。命运与非命运、自我与非我的矛盾性的解决唯有存德于心,修身养性才能够求天下之道。德者,人生之内在。

人之境界,自有根本,根本在于践仁于行。人需要面对人世的所有与己相关之情,亲情、友情、爱情,还需要更深入关切人类之命运,有“仁”于天下,怀有终极爱人之心,“泛爱众”,大同于天下,和谐于宇宙。人道仁义的推崇,人伦社会的正位,人格修养的完善,人文教育的普及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更应该拥有的是一种谦和和海纳百川的情怀。追求成功,摆除失败,是每个人在心中所想所愿。人生有着种种不同的探求自己成功的方法,但结果的实质都是一致,那就渴望成功,希望成功属于自己。不同的阶层都有着对成功的追求,尽管各种愿望不尽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也不尽相同,自身的因素加上外在的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呈现多样性,但在这多样性的背后却有着最根本的一致,那就是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与否之标准却在于能永恒于人心天下。而人生之最高境界,是有兼济天下之胸怀,达人立人于己心,言是为行所立,行为仁所践。仁者,人生之根本。

人之经历,自有动力,动力在于游艺于情。人之追求过程需要精神上的支持,有动力般的支持,生活因人而异,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方式,这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需要,有人在别人眼里是最幸福也成功,但他自己可能却伤心和郁闷,绝对自己一点幸福感都没有,因为在别人眼里的幸福他却认为不是。而有的人尽管有着种种挫折,但取的一点成功就容易满足,能够快乐的生活着,在他心中,他觉得幸福就是如此。看来幸福没有确定的定义,生活也没有确定的活法。关键在于自己怎么感受生活。感受生活需要自己的情谊般调节,善生活者能于生活点滴中寻求乐意,自身的展示在生活淋漓尽致,能即兴于每天每事,能笑对日出日落。乐情于山水,游艺于春秋。艺者,人生之动力。

人生向内寻求的是心灵之安静、探求的是价值之理想,往外是需要是注重人与人、我与他人关系和谐的融洽,以及人在自然、社会中的欢乐和兴致。弘道为我意所往天下,求我人生之路,立志当有天下之道;修德为我身所向内心,求我人生之原,修德当有完我归真;践仁为我所心所得世人,求我人生之根,践仁当有救世情怀;游艺为我情所欲所发自由,求我人生之兴,游艺当有笑对一切洒脱。人生当应如孔圣之言,是为真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