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集团系列小说百度云:“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系有意炒作--国际--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41:15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系有意炒作

老任

利比亚:消灭敢于入境的外军地面部队

  • 标准普尔为美国债务拉响警报
  • 东京等地近日辐射量再次升高
  • 组图:阿富汗小孩拿鸦片当零食
  近来,不时有“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的说法见诸中外报端,有的媒体甚至加以炒作。特别是在评论美国的联邦预算、赤字和债务负担时,多会有意无意间会加上这么一笔。笔者认以,首先,这一立论与事实不符;其次,这是某些人在有意炒作。

  先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多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都是入不敷出,实际支出总是大于税收和其他收入,结果年复一年预算赤字不断膨胀,政府只好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漏洞。就这样,美国联邦债务一年接一年地扶摇直上。预计今年美国预算赤字将增加到1.5万亿美元至1.65万亿美元的水平,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或曰经济总产出的10%左右。目前,美国的国债是14多万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美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巨额国债对一般国家是可怕的,但美国不怕。美国一位经济学权威说,美国国债是一种支付美元的承诺。只要需要,美国想印多少美元都行。这就是说,美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归还这些债务。从技术上讲这并非违约。

  美国的国债是有14多万亿美元之巨,但最大的债权拥有者并不是中国。美国的负债多半都是国内的债务,超过60%:美国个人和机构持有42.1%,社保信托基金持有17.7%,军队退休基金持有6%,还有一些其他规模较小的机构拥有美国国债。外国拥有的债务占美国国债总比例为 31.8%.其中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准确来说是9.5%,日本持有6.3%,英国1.4%,石油输出国1.6%,巴西1.3%,其他国家11.7%。由此看来,中国并不能算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仅是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外”最大债主。

  美国政客和媒体缘何炒作“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呢?这无非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或升级版。“中国威胁论”太空泛,太抽象,不如“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鲜明、具体。这样的说词令美国人有切肤之痛,明示美国人中国人有钱了,当了美国人的债主,中国人随时可能对美国人颐指气使。也许有些政客和媒体是善意提醒美国政府和民众,不要大手大脚花钱,不要企图以庞大的开支和税收,来摆脱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国内媒体也炒作“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笔者认为,首先是不调查研究、核准事实,而是盲目跟风。既然美国都承认“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有网络媒体甚至称,农村卖鹅蛋的老奶奶都知道,美国人在借中国人的钱花。笔者不知道这位老奶奶是否沾沾自喜或是飘飘然,但总觉得宣扬此事的媒体有些沾沾自喜和飘飘然。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还多,但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多一点。美国农民的生产率是中国农民的近百倍,美国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数十倍。国人应该头脑清醒,我们宁愿相信中国和美国有百年的差距,也不要相信“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东方网4月19日消息:韩国网站《Viggen军事博客》4月16日发表文章对印度在印度洋、东南亚与南中国海对中国展开的广泛对抗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印度为缓解国内矛盾、谋求大国形象、巩固在印度洋的势力以及军方意欲获得更多拨款等因素,使其选择与本应是伙伴的中国处于对抗状态。文章称,相对于印度,中国更适合也更有能力成为一个地区性大国,长期对抗对印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中国。长此以往,印度恐将自食与华对抗苦果。
  文章称,中印两国同属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两国在独立、建国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共同之处。但是两国自建国初期的短暂合作后,一直处于或明或暗的对抗当中,期间甚至爆发过边境冲突。出于谋求大国形象、缓解国内矛盾、巩固在印度洋地区的地位等原因,印度尽管在对抗中属于实力较弱的一方,但基本处于攻势地位。长此以往,印度恐将自食与华对抗苦果。
  文章认为,首先,尽管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长的君主专制统治,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制度仍更为先进,其中很多都是相当积极的。印度则正好相反,比如种姓制度很完整地保存到了现在,这就决定了虽然印度号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但国内矛盾异常尖锐。而缓解矛盾一方面需要动用政府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一个外部矛盾来吸引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在印度看来,中国无疑是个合适的选择。
  在印度看来中国既不像巴基斯坦那样弱小,也不像美国和俄罗斯那样不可战胜。即使中国取得长足发展,国力大大强于印度,中印之间的对抗也只是中国面临的诸多对抗之一。中国不可能在中印方向倾尽全力。而且在中印交界的青藏高原,中国所处的环境也要劣于印度,这样印度就能在局部取得优势。
  印度认为,与中国对抗的可控性较强。相对于巴基斯坦,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并不深。领土之间的争议也远没有到印巴之间的那种程度。因此,与中国对抗,在激起民众对政府向心力的同时,也更好控制,不易产生全民性质的过激行为。
  其次,文章称,印度自开国以来,就严格贯彻着其首任总理尼赫鲁的那句名言:"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因此,印度在国内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积极参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事务,将印度洋理所应当地视为自己的内海,其海军建设也以能完全控制印度洋为目标。但印度这种将印度洋视为自己后院的做法,无疑触犯了中国的利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其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而印度洋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到中国石油运输线的必经之路。印度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无疑威胁到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而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越来越强大的邻居,印度也必然会利用能源运输线这张牌来限制中国的发展。面对印度的这种做法,中国除了继续选择谈判,随着自身实力的逐渐增强,谈判态度也越来越强硬,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印度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对抗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文章认为,类似于各国军方的一贯做法,印度军方无疑也是中印对抗的主要制造者和执行者。原因毋庸置疑,中印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使军方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而印度的这种态度也使印度与美国有了进行深度对话的可能。印度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抗中巴,并已与美国建立良好乃至同盟关系,提高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而美国也希望通过与印度拉近关系,一方面缓和印巴矛盾,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反恐战争创造稳定后方,一方面希望扩大自己在印度洋的影响,将印度拉进自己的阵营,共同对抗中俄,并从对印度的军售当中获得高额利润。
  文章最后指出,印度选择与中国处于对抗状态是很不理智的行为。虽然中印两国同属"金砖国家",但中国并非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国际影响力都较以前有显著增强,与美欧相比也不落下风。但印度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在各个方面与中国都相差较远。中印之间的对抗很有种美苏对抗的意味。印度如当年的苏联,因实力不济,所以不计成本的一味进攻,力图占据上峰。而中国如当年的美国,虽然有时处于守势,但始终能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使对方疲于奔命,而自己却游刃有余。不过文章也警告称,即使印度在这场对抗中落败,中国也不会是胜利者。因为只要亚洲存在对抗,各国都不会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各国都是受害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