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桃花美女图片:你是想还是不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7:13:24

班的时候,我每日早上7点50起床,8点20分开始骑自行车从北语宿舍楼下到五道口城铁站,然后坐13号线到西二旗站,出了地铁站买早饭,再坐5分钟的班车到公司。9点的时候我到达公司门口,到自己的座位打开电脑,然后去生活区倒一杯蜂蜜水或者泡一杯茶,回到座位开始吃早饭。9点半的时候我基本上开始查看inbox里面自己今天的assignment,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有的时候我一个人去吃,我会去川菜馆里面点豆角肉沫盖饭什么的,跟在新东方上课时吃的基本一样。然后我会觉得,原来就算离开学校,离开食堂,也还是吃不上好的饭菜。对于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吃饭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也往往是最无可奈何的问题。另一些时候和同事们一起,大家会开开玩笑海天片语什么的。只是我常常会听到同事张口就是“我同事她老公的上司”什么的,总觉得好不习惯。我想学生和非学生总是有些本质的不同的,改变也是需要时间的。

 

 

我私下里问mentor的工资是多少,答案让我很惊异。果然每一个光鲜的集团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血汗和无数次的剥削。我于是忍不住想:这样朝九晚六地上班,做的事情如此单一,拿的工资如此有限,这样的生活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可是很快,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样朝九晚十的上班,做的事情如此的challenging,拿的工资如此地rewarding,这样的生活难道就一定有吸引力了么。我总是看到很多人都很累,90%都是为了工作。但与其说是为了工作,不如说是为了钱。发工资的时候大家会先扣掉房租一算,发现最后剩下的基本很少。在有着这样的房价的城市,很多人对买房子是想都不想,还有一些人因为要成家的原因还是不得不去想。他们买房子的时候还要考虑户口,以及自己的小孩以后能在北京上什么学校之类的问题。于是我不禁在想:如果这个城市等待着大学生的都是这样的焦虑,那么他们怎么会有勇气去寻找自己心中所谓的梦想;如果整个社会都把居所和交通工具的私有权作为幸福的本源,那么谁还能静下心来“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于是很多人保研,虽然他们也未必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至少读研期间生活成本低,不需要自己交学费,而且在中国看学历证书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还有一些人没能保研,或者拒绝保研,选择自己考,他们其实心里很烦那些被综合了的马克思主义和被修改了的中国近代史,可是他们愿意忍受。剩下一些人,去考公务员,这条路上或许有他们想要的福利和稳定,有他们想要的自己也说不清的那种感觉。还有一些人,选择出国读研,一些人读Master,一些人申PHD,越到12月份的接近你会发现很多之前说要phd的人后来就master了,而那些铁了心要读phd的人又有几个不是存着想离开中国的心?最最后的一批人,才是那些不保研不考研不公务员也不出国的人,他们选择作为一个本科生在这个城市工作,而迎接他们的除了实力的竞争,还有些莫名其妙的别的。

 

 

大一的时候,我在学校外面做各种兼职的时候,看到有些同学天天在忙学生会的各种活动,觉得排斥;大二的时候,我在图书馆上自习备考GRE的时候,看到有学校的研究生在看《申论》,觉得排斥;大三的时候,我仍旧忙于打工挣钱时候,看到有些同学拿着用4万块钱的中介费申请来的AD去读每年40万的Master,觉得排斥。现在我大四,却什么不排斥。我觉得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些理由,或许很现实,或许很梦想,但都是无可厚非的。这个时代的成功学家们总是带领着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高歌着要追寻自己的内心,可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有很多人其实是根本没得选择。我发现准备出国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iphone4在手,他们一定不能理解另一些人即使有钱却会做相反的选择;我四年的学费全都是爸妈给的,我一定不能理解,那些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还要犹豫徘徊去哪里筹几千块钱的学费的农村孩子心里的无助与苦涩。如果有一天,教育的机会和金钱的关系能够少一点,其实只要少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变平了很多。可是在这之前,我们恐怕只能看到,北京城有多繁华,那远方的乡镇就有多坍塌。

 

 

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你其实不需要想那么多,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你还年轻呢,怕什么。是啊,我总是没有言语能反驳。我想弄清楚我究竟怕什么。具体一点地说,我害怕有一天我看到自己的大学同学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就开始怀疑她是不是为爱而婚;我害怕有一天我见到长得很帅的男生就开始关注他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拿多少钱的年薪;我害怕有一天我擦着过亮的口红穿着过高的鞋子在拥挤的地铁里和同事抱怨着过高的房价。抽象一点说,我害怕不知不觉地,我就开始错把清贫当低廉,错把富裕当高贵,错把安逸当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