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网上激活流程:宋代帝王将相出巡戒严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50:57

北宋有位宰相叫富弼,稍微了解“宋朝那点事”的朋友都知道他。他的功绩之一,就是出使辽国不辱使命,严辞拒绝辽邦的“割地”要求;但“赔款”却不能免,最终以增加“岁币”了事。

到了晚年,每当有人称赞他的“奉使之功”,他都“面颈俱赤”(脸红到脖子)。子弟不解其意,私下询问,他回答:当年我出使时,我朝的“元勋宿将”都已下世;那时的情况是“将不知兵,兵不习战”,全靠着使臣聘问,维系暂时的和平。虽然正义在我方,但却不敢跟对方较劲,生怕引发不测;因而“忍辱增币,非吾意也”!(《曲洧旧闻》)

看来这位宰相尚能自省、还会脸红,不像我们有些人干啥缺德事都振振有词找出一大堆理由来,把耻辱说成光荣!

这里要说的是富弼的另一面——自唐代以后,宰相位高权重,“礼绝百官”。百官无论大小,见宰相都要行礼,而宰相则无需还礼,只是两手稍稍下垂、略做搀扶状而已;送客人也从不下台阶。若客人坐久了,便有从吏在旁唱礼道:“宰相尊重!”(“宰相保重,别累着”)客人听了,无不惶恐告退。

然而富弼自做宰相那天起,便改了这规矩:哪怕是小官乃至布衣百姓向他行礼,他也要还礼,然后请对方坐下来说话。会客完毕,还要亲自送到大门口,看着人上马离开,才从容回去。——宰相如此尊重他人,官场风气也为之一变。

富弼的平等作风,赢得朝野一致赞誉。他“致仕”(退休)后,一次乘了小轿去参拜老子祠。百姓听说了,都跟着他的轿子跑,想一睹容颜,一时竟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估计当时的保卫干部(如果有的话)一定很紧张:虽是下野元勋,毕竟是高级干部;一旦出了问题,又如何交代?

不过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皇帝出行也有不避百姓的时候。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一年久旱无雨,谏官王素请求仁宗亲自祷雨。仁宗说:太史已经预言下月初二下雨,我准备初一祷告。王素说:您知道要下雨才祷告,心不诚,肯定不会下雨的!仁宗没办法,说:好吧,明天我就到醴泉观去祷雨。王素仍旧不依不饶:醴泉观太近了,您是不是怕热、不肯出远门啊?

仁宗每逢生气,耳朵先红,此刻整个耳朵都红透了,厉声说:那好,就到城外西太乙宫去祷雨!王素还怕仁宗“赖账”,又跟了一句:那您现在就传旨,让朝野都知道!仁宗说:你难道不懂规矩吗?皇帝出行,是从不预告的!王素说:那是刚建国的老皇历,天下尚不安定,怕发生意外;如今太平日久,预告百姓又何妨!

第二天,天气燥热,可吸入颗粒物超高(“埃尘涨天”),仁宗沉着脸登车出城,忽见西太乙宫上空有云气聚集,如同香炉之烟。顷刻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仁宗至殿堂燃起龙脑香,“两立百拜”,浑身淋得精湿。回程因心里高兴,改乘“平辇”(敞篷车),上张伞盖,就那么毫无戒备地返回了宫中——史籍中也未见有百姓扔鞋的记录。

封建皇帝当然比不了我们的干部。譬如他们在立国之初、江山不稳时,出门都不敢预告百姓。我曾听有人回忆说,解放初期,刘少奇同志在前门饭店宴请民主人士,没订上包间,就在大厅里摆了一桌,连个屏风都没挡;胸怀坦荡、礼贤亲民,令人钦佩。

今日则略有不同。有一次我到外省某“贫困县”参加研讨会,适逢该县斥资百万请了中央台某栏目组来县里演出。这样一个与民同乐的祥和活动,竟搞得如临大敌:县城各单位统统放假半日,街上实行交通管制,调集大批警力布置了三道警戒线,最外一道扩至县城外环,所有人员车辆准出不准进——原因仅仅是有省级领导到会的缘故。

我有点想不通:建国六十年,承平日久,今天的公仆怎么反倒跟群众“生分”到如此地步?——但愿这仅是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