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花:初一上册古诗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12:27:23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2004年河南省中考题)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以下是2006年泰州市试题)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1分)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以下是2005年河池巿中考题)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

(以下为2005年资阳市中考题)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08年崇左市中考题)

13.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4.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5.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16.(07年乌鲁木齐)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峙”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以下为07年河南中考题)

1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什么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睥一个词语是什么?

18.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以下为07年黄冈中考题)

1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起,到______终。以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0.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以下为08年新疆中考题)

21.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答案:

1.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2.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5.   C

  6.“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

7.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

8.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2分)

9.D

10.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11.C 

1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13.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14.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或: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

15.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16.C

17.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18.“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9.孤山寺  白沙堤  春  最爱

20.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2.C
  

观沧海

曹操

1.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2.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以上是07年南京中考题,以下是07年白云中考题)

3.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

(1)       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  这首诗的主旨是:

 答案:

1.水何澹澹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1)观沧海

  (2)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4.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3年河南中考题)

    3.“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4.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6.(2008,资阳)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7 (2005年昆明市)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以下是07年河南中考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9.“海日和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0.(06年西宁)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在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11.(09年南京)这首诗描写了水,靖你从诗中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写在下面:

       (以下为09年长沙中地考题)

    1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答案:

     1.客游他乡思念故乡    

2.言之成理即可

     3.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4.思念故乡

     5.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6.D

     7.D

     8.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   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即可。

     11.平(或绿)

     12.在残夜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

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13.A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   (2005年辽宁省中考题)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桥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几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2005年莆田市中考题)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________”,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年辽宁)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 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4.(09年成都)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以下为08年河南中考题)

5.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1.   C

2." 秋思之祖 " 〈 1 分 〉        思乡 (2 分)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 分)

3.C

4.示例:①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之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②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③运用了大量的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6.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论语>十则》

按要求默写题型集锦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         );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         );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         );

11.《论语》中“(            ,         )”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         )”;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         );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         );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         );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          );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            ,            ,          );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        ,       ,         ,         ,        );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            ,         );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            ,         );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         );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         );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附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或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或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2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          》、《          》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           ____ ____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论语  孔子及弟子的言行  儒  孟子  大学  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  相辅相承  辩证统一的。

3、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5、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6、略 
 

七年级上古诗赏析训练

1.对《观沧海》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观沧海”一词统领全诗。两句显示了作者的壮阔胸怀。

B.“水何澹澹”等六句,写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竦峙”表现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形容杂草的长势,给人以人生苦短的感受,最后表现了大海的气势。

C.“日月之行”等四句,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诗人的丰富奇特的想像绘制了大海的形象,并借此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是合乐时终止句,一般与正文内容无关,但本诗中却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

2.对《观沧海》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点明了地点,侧面写出作者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实地写出了大海吞吐万物、包罗万象的奇观。

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西湖早春景物,主要着眼于湖边勃发的生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从飞鸟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大自从严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意,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

B.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色。“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意思是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斩”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浅草”,是初生不久,浅而不深的草。才能,仅仅能够。“没马蹄”三字,既写了草浅,也体现北宋时,西湖骑马游春的习俗中。

D.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而“早”“新”以及“初平”、“几处”、“渐欲”、“才能”等词语的运用,让人体会到诗人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美景。

4.对《西江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5.对《天净沙·秋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是秋初之景。“昏鸦”,指黄昏时的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他人无家而我独有,使我没有一点思乡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但人感觉良好。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最后一句卒章显志。

6.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7.对《钱塘湖春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西湖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名胜,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上着眼,描绘湖上蓬勃春意。

B.诗人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又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游遍大半个西湖。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选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如:“水”、“云”、“莺”、“燕”、“花”、“草”加以描绘渲染。

D.诗人在结尾处说自己只爱湖东白沙堤,意在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

8.对《观沧海》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全是观海所见。

C.本诗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D.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宏伟的意境。

9.对《天净沙》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两三句用9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B.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表现游子肝肠欲断,“在天涯”三个字,为全篇主旨所在。

C.“枯藤”秋末之景,“昏鸦”黄昏时归巢之鸦。

D.“夕阳西下”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答案:1.B 2.D 3.C 4.B 5.C 6.D 7.D 8.B 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