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电子借记卡 限额:7.组织行为也是需要纠正、匡正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15:56

7.组织行为也是需要纠正、匡正的

【原文】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1,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2,处农必就田壄,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令夫士群萃而州3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4。旦昔5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其用,备其械器,比耒6789。及寒击槁10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1112。先雨芸1314,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1516耨镈17,以旦暮从事于田壄,税18衣就功,别苗莠19,列疏遫20。首戴苧21蒲,身服袯襫22,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23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农戚24农。令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令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颖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

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正不旅25旧,则民不惰。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26。陵陆、丘阜、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27不劳28则牛马育。”

【译文】桓公说:“固定民众的居住地,成就民众的事该怎么做?”管子回答说:“读书人农民工匠商人这四种民众,是国家的柱石般的民众,不可以使他们杂处,杂处则使语言杂乱,职事混乱。因此圣王总是使读书人的居处靠近学校,使农民的居处靠近田野,使工匠的居处靠近官府,使商人的居处靠近市场。命令读书人成群密集居住在一个地区,在学校内外则为父的与为父的谈论最佳行为方式,为子的与为子的谈论孝,侍奉君主的谈论恭敬,年长的谈论仁爱,年幼的谈论次序。日夜从事于这方面的事,用来教育子弟,从小就学习这些,他们就会安心,不会因见到别的现象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因此,父兄的教导,不严厉也会成功;子弟的学习,不劳累也能学好。因此读书人的子弟常能成为读书人。命令农民成群密集居住在一个地区,审察四季的变化,权衡各种用具,准备好各种器械,比如耒耜枷芟等。在还寒冷时就及时除去枯树枯草,以等到季节就可耕种,耕地要深、播种要均、力求快速覆种。下雨前要松土锄草,等待及时雨。及时雨过后,要拿多种农具,从早到晚在田野上劳作,脱去上衣干活,分辨禾苗野草,芟密补疏。农民头戴麻草箬帽,身穿蓑衣,一身泥水,暴露着身体发肤,竭尽四肢力量,努力在田野上劳作。年少时就学习这些,他们就安心于此,不会因为见到别的事而改变志向。因此父兄的教导,不严厉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不劳累也能学好。因此农民的子女常能成为农民。他们质朴而不邪僻,其中的优秀人才就能成为读书人,就很可信赖。所以农民耕种就能多产粮食,农民做官就多贤能,因此圣王敬服农民也忧惧农民。命令工匠成群密集地居住在一个地区,选择好的材料,审察四季变化,分辨材料质量的优劣,权衡用途,评定材料的等级、计划制裁、截断材料,讲究完美和实用。他们互相谈论做工之事,互相比较做工的功效,互相展示手艺的巧妙,互相提高智慧。他们早晚从事这些工作,以此来教育他们的子弟。他们的子弟从小学习这些,就会安心于此,不会见到别的事物而改变志向。因此父兄的教导,不严厉也能成功。因此工匠的子女常能成为工匠。命令商人成群密集地居住在一个地区,观察凶年饥荒,审视国家政策变化,观察四季的运行而监视地方土特产收成,以便了解市场的交易。他们肩挑背负,赶牛驱马,周游四方;预料物资的多少,计算货物的贵贱,用其所有,交换其所无,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因此羽旄不必远求而自来,竹箭在国内还有剩余,奇异怪物经常出现,珍禽异兽大量聚集。他们早晚从事这些工作,用以教育他们的子弟。他们互相谈论的是利益利润,互相观察的是时机,互相交流的是行情。他们的子女年少时就学习这些,也就安心这些,不会因为见到别的事物而改变志向。因此父兄的教导,不严厉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不劳累也能学好。因此商人的子女常能成为商人。

“国家能根据土地的好坏有区别地征收赋税,那么民众就不会迁移。政策不同于旧,那么民众就不会懒惰。山林湖泽能按季节开放,那么民众就不会随意砍伐捕捞。山林陆地、丘陵山阜、田畴能平均分配,那么民众就不会疑惑。不抢夺民众的时间那么民众就会富裕,用作祭祀的牛羊如果不拿来慰劳民众那么牛马就会繁育。”

【说明】本节所述是纠正、匡正人们的具体行为,管子的这个说法,过于理想了,任何社会都不可能使人们这样分群而居,总会有杂处。因为人的兴趣是多样性的,而且有一部分人总是要按着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人生。关键是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按照人的兴趣进行培养,而父母的责任,则是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兴趣。

本节的重点在后面一段,是组织行为,国家如果不分土地好坏而征收赋税,那么民众就会去寻找好的田地。国家政策如果长年不变,那么民众就会因循守旧,变得懒惰了。所谓抢夺民众时间,是指征兵征夫,为王室官府服劳役、兵役,农业生产失去壮劳力,也就不会得到发展。用作祭祀的牛羊如果都拿来慰劳民众,民众会怎么想?因此,国家行为、组织行为,也是需要纠正、匡正的。

——————————————————

【注释】1.哤:(máng忙)语言杂乱。《管子·小匡》:“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2.闲燕:郭沫若疑为“闾黄”之误。又说,“闾黄”犹言乡校。尹知章注曰:“闲燕,谓学校之处。”译文从“学校”说。

3.州:(zhōu舟)同“周”。《管子·小匡》:“令夫士群萃而州处。”这里用为聚集之意。

4.弟:(dì地)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大学》:“弟者,所以事长也。”《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这里用为有次序、有顺序之意。

5.旦昔:指“旦夕”。

6.耒:(lěi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庄子·胠箧》:“耒耨之所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韩非子·五蠹》:“身执耒臿。”《说文》:“耒,手耕曲木也。”

7.耜:(sì四)古代农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锹,耒下端铲土的部分,装在犁上,用以翻土。《诗·小雅·大田》:“既备乃事,以我覃耜。”《诗·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周礼·薙氏》:“薙氏掌杀草,冬日至而耜之。”《易·系辞》:“斵木为耜。”《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野无奥草。”《庄子·天下》:“禹亲自操耜。”《礼记·月令》:“脩来耜。”《淮南子·泛率》:“古者剡耜而耕。”

8.枷:(jiā家)脱粒用的农具。《管子·小匡》:“备其械器,比耒耜枷芨。”《释名·释器用》:“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过穗而出其谷也。”

9.芨:(jī机)同“芟”。芟:(shān山)大镰刀。《国语·齐语》:“权节其用,耒、耜、耞、芟。”

10.槁:(gǎo搞)《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孟子·梁惠王上》:“则苗槁矣。”《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楚辞·九叹·远逝》:“草木摇落,时槁悴兮。”《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王霸》:“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说文》:“槀,木枯也。”这里用为草木枯干之意。

11.疾:(jí极)《易·豫·六五》:“贞,疾恒,不死。”《书·大诰》:“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管子·枢言》:“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楚辞·九章·惜诵》:“疾亲君而无地兮,有招祸之道也。”朱熹注:“疾,犹力也。”《荀子·荣辱》:“孝弟原悫,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韩非子·六反》:“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吕氏春秋·尊师》:“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高诱注:“疾,力也。”这里用为力求之意。

12.耰:(you忧)《论语·微子》:“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孟子·告子上》:“播种而耰之。”《汉书》:“民以耰鉏櫄梃相挞击,犯法滋蟓,盗贼不胜。”本意古代的一种农具,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亦指覆种之意。

13.芸:(yún云)同“耘”。《管子·乘马》:“耕始焉,芸卒焉。”《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汉书·王莽传》:“父子夫妇终年耕芸。”这里用为除掉杂草之意。

14.耨:(nou漏)《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方耨,时有子父乘车过者。”《韩非子·说疑》:“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使苗坚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这里用为耕作方式之意。

15.枪:(qiāng腔)削尖的竹木片。

16.刈:(yì艺)《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擭。”《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广雅》:“刈,断也。又,杀也。”鲍照《代东武呤》:“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这里用为割草之意。

17.镈:(bó博)古代锄一类的农具。《诗·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奄观銍艾。”《诗·周颂·良耜》:“其鎛斯赵,以薅荼蓼。”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钱鎛停置,农收积场。”

18.税:(shuì睡)通“脱”。《左传·成公九年》:“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孟子·告子下》:“不税冕而行。”《墨子·三辩》:“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韩非子·十过》:“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吕氏春秋·慎大》:“乃税马于华山,说收于桃林。”《史记·李斯列传》:“吾未知所税驾也。”这里用为“脱”之意。

19.莠:(yǒu有)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样子很像谷子。《书·仲虺之诰》:“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诗·齐风·甫田》:“惟莠骄骄。”《诗·小雅·大田》:“不稂不莠,去其螟螣。”《管子·幼官》:“流之焉莠命。”《说文》:“莠,禾粟下扬生莠。”这里用为野草之意。

20.遫:(chi翅)同“密”。《管子·四时》:“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遫至。”这里用为密集之意。

21.苧:(zhù助)同“苎”。《管子·小匡》:“首戴苧蒲,身服袚襫,沾体涂足。”这里用为麻和蒲草编织的草帽之意。

22.袯:(bó驳)袯襫,古时指农夫穿的蓑衣之类。《管子·小匡》:“首戴苧蒲,身服袯襫,沾体涂足。”

23.支:(zhī芝)通“肢”。《管子·君臣上》:“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淮南子·原道》:“四支不勤。”这里用为肢体之意。

24.戚:(qī齐)《易·离·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书·旅獒》:“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这里用为忧惧的样子之意。

25.旅:(lǚ吕)《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厎绩。”《书·梓材》:“司马、司空、尹旅。”《书·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诗·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诗·大雅·公刘》:“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大雅·桑柔》:“靡有旅力,以念穹苍。”《诗·商颂·殷武》:“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这里用为俱、一同之意。

26.苟:(gǒu狗)《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大雅·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韩非子·奸劫弑臣》:“人主诚明于圣人之术而不苟于世俗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儒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韩诗外传》:“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贼也。”这里用为随便之意。

27.牺:(xī西)《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周礼·牧人》:“共其牺牲。”《管子·形势》:“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自惮其牺也。”《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大戴礼记·曾子大圆》:“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整只猪、羊、牛等牲畜称为牺牲。

28.劳:(láo牢)《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劳。”《诗·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诗·小雅·白华》:“维彼硕人,实劳我心。”《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这里用为慰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