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一般户销户:印越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动因及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7:19:26
冷战结束给南亚大国印度和东南亚大国越南造成巨大冲击,这种冲击既有外交与安全上的,也有政治与经济上的。为应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印度和越南都不得不进行内外政策的重新摸索与调整,彼此都不是对方的外交重点,因而两国关系处于不温不火状态。这种局面直到20世纪末才被打破,两国迅速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本文首先回顾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发展的动因与影响。
一、  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
打破印越关系不温不火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1999年12月对印度的访问。以此为契机,两国关系重新步入快车道,在此后十年间发展为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尼赫鲁大学的学者辛格(Yogemdra Singh)甚至称,虽然在地理上越南与印度并非邻居,但印度与越南的关系比它的任何一个邻居都要紧密。[1]以2003年的《全面合作框架联合宣言》及2007年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为标志,印越战略伙伴关系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彻底摆脱不温不火局面
这一阶段以1999年陈德良访印为起点。这次访问的重要性表现在,它是自1958年胡志明访印以来越南国家主席对印度的首次正式访问。此后,印越两国关系开始迅速升温,高层互访逐渐增多,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1999年12月,两国为加强经济联系批准了《双边投资促进与保护协定》(BIPPA)。2000年3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问越南,双方正式签署《防务合作协定》(两国早在1994年就已经签署防务合作草案)。10月,印度海军派出包括一艘“基洛”级潜艇在内的舰艇编队访问越南,并与越南海军在南中国海进行联合巡逻和军事演习。这是两国海军首次举行联合演习,也是印度海军第一次在南中国海进行演习,成为其开始将军事触角从马六甲海峡以西延伸到西太平洋的重要信号。11月,印越等国启动“恒河—湄公河合作”(MGC)机制。2001年1月7~10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越南,成为新世纪首位访越的外国政府首脑,两国领导人同意将双边关系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签署《2001~2003阶段文化合作协定》、《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和《旅游协定》等合作协议。瓦杰帕伊还承诺将扩大在越南的技术合作项目。
(二)奠基阶段:以《全面合作框架联合宣言》为标志
随着各领域交往与合作的全面展开,印越关系需要更高层次的规划与指导。2003年5月1日,越共总书记农德孟访印,两国签署《全面合作框架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从而开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印度外交部表示,这次访问是“印越关系的一个高潮”。由此,印越关系开始加速发展,为两国间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首先,印越双边关系加速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表现是两国关系机制化程度的加深。已有的合作机制如联委会会晤机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10月,印越联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双方签署落实2003年《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4~2006)》。2007年2月26~28日,两国举行第十三次联委会会议,要求将双边贸易额从2006年的10亿美元提升到2010年的20亿美元。双方还签署《第十三次越印政府间委员会会议谅解备忘录》、《2004~2006双边合作总结》及《行动计划(2007~2009)》。而两国间几个新的重要磋商机制也相继启动,如根据2003年宣言启动外交、国防等部门的机制化磋商:2003年10月14~15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外交部磋商会议在河内举行;12月,第一次国防部间的安全对话在新德里举行。
双边关系加速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表现是经贸往来显著加强,特别是相继确定了几个较大的投资项目。2007年2月12日,印度的埃萨(ESSAR)钢铁集团签订了在越南南部巴地—头顿(Ba Ria-Vung Tau)省建设价值5.27亿美元的热轧钢项目协议。5月29日,印度的塔塔钢铁公司与越南钢铁总公司签署在越南建设一家钢铁厂的协议。该项目计划建设河静(Ha Tinh)钢铁公司并开采石溪(Thach Khe)铁矿,耗资约35亿美元,年生产能力为450万吨,其中印方持有合资公司65%及铁矿30%的股份。10月31日,塔塔公司与越南钢铁总公司签署在河静省估洼(Vung Ang)工业区建设一家冷轧钢厂的有关协议。  
在其他一些方面,印越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两国在外交方面互相支持。越南一贯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支持印度加入东亚峰会。而印度也支持越南成为2008~2009阶段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候选国的资格,并积极支持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国军事交往也更加密切,军事代表团互访不断,印度海军舰艇也经常到访越南。此外,为方便商务、旅游等日常往来,2004年两国宣布开通每月20次航班的直飞航线。
(三)印越关系再深入:正式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2003年《联合宣言》的推动下,印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加深,两国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已是水到渠成。印度外交部认为,“2007年是与越南的双边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 2007年7月4~6日越南总理阮晋勇访印,双方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其主要内容包括:两国决定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在包括政治、经济、安全、防务、文化、科技领域及地区与多边场合的合作;两国领导人高度评价印越联委会及印越外交部磋商机制;为进一步增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下的理解与合作,同意建立外交部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等。两国还签署《关于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农业领域工作计划(2007~2009)》、《越南科技部与印度原子能部有关继续展开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的备忘录》、《印越文化交流计划(2007~2010)》、《在越南岘港设立英语培训中心的谅解备忘录》、《教育交流计划》及《关于越南钢铁总公司与塔塔钢铁有限公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具体合作协议。双方还设定2010年达到20亿美元和2015年达到5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
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指引下,印越交往更为密切,合作更加深入。首先,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增强了两国间的信任、理解与互相支持。2008年11月24~28日,印度总统帕蒂尔对越南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在与帕蒂尔会晤时表示支持印度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2011~2012阶段的非常任理事国。2009年9月30日至10月4日,越南国家副主席阮氏媛(Nguyen Thi Doan)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次访问表明“越南加强和发展与印度的传统友好关系与全面伙伴关系的一贯政策”。她对印度政府为加快签署印度承认越南完全市场地位的谅解备忘录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其次,两国已经建立的各种磋商、对话及联委会等机制继续发展。除各种已有机制外,两国新的战略对话机制也正式启动:2009年10月15日,印越第一次战略对话与第四次政治磋商会议在新德里举行。双方讨论了两国在几乎所有领域的联系,同意增加高层交往,组织将在越南举行的第十四次联委会会议。两国还讨论了在地区与国际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表示要继续为东盟—印度合作努力,并在东亚峰会、湄公河—恒河合作机制、亚欧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及联合国加强合作。双方还就越南在2010年担任东盟主席国时加速东盟—印度合作达成共识。双方还同意将于2010年在越南进行第二次战略对话及第五次政治磋商会议。
再次,两国军事与安全部门的交往更为频繁。2007年12月,印度国防部长率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越南,双方同意就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展开谈判。2008年2月,印度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越南。4月17日,印度两艘军舰访问越南。3月25日,越南公安部长黎鸿英(Le Hong Anh)与印度内政部长希夫拉杰·帕蒂尔(Shivraj Patil)签署《关于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毒品走私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4月9日,印度的两艘军舰到访越南海防港。
二、  印越战略伙伴关系快速发展的动因  
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印越关系不仅摆脱了不温不火的局面,更发展到紧密的战略伙伴层次,这得益于两国国内外的一些推动因素。  
(一)印越外交调整基本完成
冷战结束对印越造成极大冲击,两国在安全与外交上失去苏联这一主要战略伙伴而陷入孤立,在经济发展中也因失去苏联这一最大外部奥援而面临诸多困难。以印度当时严峻的国际收支危机为例,刚上台的拉奥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紧急求援,并在1991年7月4~18日4次向伦敦空运黄金,向英格兰银行抵押4亿美元的硬通货,以补充即将告罄的外汇储备。面对冷战结束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应对困难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印越两国都在对本国外交政策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调整。
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战略上,重新拉近与美国、中国及东盟(指东盟老成员国)等的关系。印度总理拉奥1993年访问中国,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在1994年访问美国,两国确定要建立“一种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开始大力进行改革,而东盟不仅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榜样,更是印度开放的重要对象,基于此印度提出“东向政策”。所以,冷战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即使在印度对东南亚的政策中,越南也并非印度外交的重点。与此同时,越南也在进行外交调整,其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与最主要邻国——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其二,改善与东盟各老成员国的关系并争取尽早加入东盟。所以,发展印越关系均不属于两国外交的重点方向。
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越两国不仅完全摆脱冷战结束在经济等方面的严重冲击,而且已基于新的战略环境完成外交调整。印度与美、中等大国及欧盟、东盟等重要国际集团发展了良好关系;越南也早已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在1995年正式加入东盟。由此,两国关系才开始得到双方的重视,并进入各自外交努力的重要日程之内。
(二)印越两国快速发展的外向张力
经过90年代的内部改革与对外开放,印越国力和国际地位都开始上升,于是两国的战略与外交自信大增。它们在吸引外资、拓展外部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要和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印越两国的快速发展自然而然衍生出战略、外交及经济上的外向张力。
就印度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两件大事。其一,经济改革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根据印度财政部2000年2月28日发布的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报告,在1999~2000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达5.9%。出口在1999年4~12月增长了12.9%,外汇储备在2000年1月31日已达319.4亿美元。[3]因而“像中国一样,印度一直积极寻求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整合其外围(地区)。也像中国一样,印度追求与其增长中的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地位与影响。”[4] 其二,1998年成功进行核试验,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刺激了印度的外交与安全雄心。有印度学者认为,“在核试后时代,印度面临着一个新的全球大国结构,以及我们远近邻居的新发展。今天,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体现对待邻居和全球伙伴的重要性,无论是老的还是新的。”[5]印度实力的增强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自信很快投射到与东盟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印度在经济、外交与安全上的外向张力推动东向政策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其主旨为全面发展与东盟为首的东亚地区在经济、政治、战略与安全等领域的关系。2003年9月4日,印度外长辛格在第二届印度—东盟商务高峰会上说:印度的东向政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东盟国家及贸易和投资关系为重点……第二阶段将从单纯的经济问题转移到经济及包括共同努力以保护海上通道、协调反恐等在内的安全问题。[6] 印度在东南亚地区雄心的增长要求深耕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关系。因而,积极发展与传统友好国家——战略位置重要、经济蓬勃发展的东南亚大国越南的关系,显然有助于实现“东向政策”第二阶段的目标。如印度看重东亚峰会的地位,辛格总理认为,东亚峰会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它将被认为是印度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一步。[7]越南则是邀请本非东亚国家的印度参加东亚峰会的重要支持者。
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也刺激其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2010年1月1日,《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随后启动的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谈判也被期望在七个月内达成协定。服务业是印度经济的强项,打开东盟国家的服务业大门对印度服务业在国外的扩张具有重要意义。而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印度的这种急切心情更显迫切。在此情形下,蓬勃发展的越南经济对印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越南也面临着拓展安全腹地与发展空间的外向张力。越南国土狭长,南北长达165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但最窄处只有50公里。其北面与强大的中国接邻,东面与南面濒临南中国海且与中国等邻国存在重大争端,只有西面与较为弱小的老挝和柬埔寨接壤。显而易见,越南的发展纵深有限,其经济与安全所能辐射与影响的主要方向必然是其西邻——老挝与柬埔寨。所以,加强与印度的关系,进而推动两国在打通从缅甸到越南的东西陆路走廊上共同努力,有助于拓展越南尽快实现“西进”的目标。印度“东向”的张力与越南“西进”的张力东西呼应,因而较容易产生战略共鸣。
(三)地区战略格局造成的外部压力
作为印度与越南的重要邻国,中国无疑是两国安全与发展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印越两国与中国都存在领土或海洋争端的情况下,中国在冷战后(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快速崛起导致地区战略格局迅速向中国倾斜,给其造成巨大的战略压力。
互相借重以抗衡中国崛起带来的战略压力成为印越两国难以抗拒的诱惑。印度因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失败而在对华思维中形成一种“弱者”心态,这使得它对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一举一动都极为敏感。随着印度开始走上崛起之路,其战略思维也开始摆脱南亚的地理局限,在其他地区寻找牵制中国的潜在伙伴。一些印度学者对借越扰华的战略意图毫不掩饰。(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学者巴拉特·卡纳德(Bharat Karnad)认为,“通过与越南发展类似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紧密的地区盟友与安全伙伴关系,印度也能够给北京以同样的压力。”[8] 由于处在邻近中国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上,越南成为未来任何“牵制中国霸权崛起”战略的关键……与越南的战略关系能够为印度提供一个向中国施压的良机……印越未来能够约束中国寻求霸权的野心。[9] 2007年7月,印越两国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对军事与安全合作予以重点规划:认识到印越两国在地区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两国领导人欢迎双边防务与安全的稳步发展,并保证加强在装备采购、联合项目、训练合作及情报交换等方面的合作。印度对两国安全合作如此重视,中国因素是其重要的潜在动因。   
虽然中越两国已经解决陆地边界与北部湾划界问题,但两国争端的主要问题——南沙争端远未看到解决的希望,这是困扰两国关系的重大障碍。与印度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多少减轻中国崛起带来的战略与安全压力。此外,越南还面临着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竞争。与越南相比较,泰国等也是本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在经济发展与地缘安全上有着一定的竞争性。泰国和越南在参加湄公河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越南一直将东西走廊(WEC)计划放在东盟框架内进行运作,而泰国则在东盟之外另起炉灶,于2003年推出了涉及泰柬老缅的伊洛瓦底江、湄南河及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ACMECS)。这反映出虽然同为东盟成员国,泰国和越南的想法却大相径庭。[10] 此外,泰国试图重建“泰铢经济圈”的雄心也势必挑战越南在本地区扩大影响的努力。显然,借助与印度的战略关系,既有助于经贸、科教等方面快速发展,又能增强自身的战略价值与竞争地位。
在上述因素推动下,印度与越南各有所需,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迅速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三、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及其局限        
(一)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
印越之间越来越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在一些领域产生明显影响。在军事与安全上,越南从印度获得许多重要支持。作为大国,印度的工业和技术实力远高于越南,如它拥有俄罗斯在海外援建的最大战机修理和组装工厂——纳西克军工厂。基于这样的实力,印度不仅为越南提供“米格”战斗机和“苏—27”战斗机零配件服务,还帮助它对“米格”战斗机进行改造。为帮助越南升级其日渐老化的俄制舰艇,印度也向越南提供俄制护卫舰和“黄蜂—II”导弹艇的零部件。2009年12月,越南与俄罗斯签署一项军购协议,拟从俄罗斯订购6艘价值共18亿美元的“基洛636型”潜艇。印度多年前就装备了该级别潜艇,具有较为丰富的使用和维护经验,这也必将成为印越军事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印度在安全方面的具体收获是取得一个东进基地——印度海军以访越为理由经常出现在南中国海,这成为它展示实力的一个手段。
在地区与国际外交场合,两国也互相支持,协助对方实现外交目标。越南在印度与东盟为核心的各层次区域合作中发挥了许多作用。正如越南总理阮晋勇所说,越南非常高兴继续在印度与东盟之间担当桥梁。[11] 越南不仅是印度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热情支持者,也公开支持后者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2] 印度驻胡志明市的外交官辛格(Kuldeep Singh)也表示,越南是印度“东向政策”的重要因素。在双边及湄公河—恒河合作、科伦坡计划(Colombo Plan)等多边机制下,印度每年向越南提供多个领域——特别是农业、IT、英语、遥感等领域——的100个短期与长期奖学金。这是印度重视在各领域培养越南亲印精英的重要努力,更是重视越南的一个侧面表现。
在良好政治关系的推动下,印越两国的经贸交流发展也相当快。两国2008年实现贸易额近25亿美元,提前两年且超额完成两国政府制定的到2010年使贸易额达到20亿美元的目标。
(二)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局限
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虽然有许多影响,但笔者认为这些影响目前还是有限的。例如,印度主导下的湄公河—恒河合作机制,客观上是两国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但发展却相当缓慢。自2003年通过《金边路线图》后,直到2007年1月12日,才召开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所确定的四大合作领域中,最有实质意义的交通建设方面也没有多大具体动作。其他如旅游合作也并未取得明显成绩。2000~2008年间,到访越南的印度游客仅有12000人,在到访越南的游客中所占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而同期中国有521.2万人到访越南,占到访越南游客的14.5%。[13]
印越战略伙伴关系在地区层面也并未产生显著实际效应,因为两国关系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印越两国之间的关系远不如各自与中国的关系重要。以越南为例,考虑到与日益强大的中国直接接壤这一因素,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如果不是越南外交的唯一核心目标,也至少是核心目标之一。而与之并不接壤的印度并不能给予越南实质性的重大战略支持。所以,印越关系并不能给中印或中越关系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其次,两国共同参与的湄公河—恒河合作等机制发展较慢,其制约因素也很多:印度主体与其东北部仅有一条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通,且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活跃着大大小小的分离主义组织。而东北部是印度与东南亚的唯一陆上通道且只和缅甸相邻,所以它与越南在促进地区合作方面并不便利。再次,印度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技术和经验方面实力有限,所以打通印越两国的陆上联系在中短期内很难实现。这些局限使得印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名”多于“实”。
在外交调整结束、快速发展的外向张力及地区战略格局的外部压力等因素推动下,印度与越南的双边关系很快摆脱不温不火局面并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由此,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外交与安全上表现更为突出。但受制于地缘等客观因素,印越关系在地区层面的影响有限。可以预见,由于两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印越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也会越来越重要,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更为全面、均衡。 
[1] Yogendra Singh,  India-Vietnam Relations: The Road Ahead,  Special Report, No.40, Institute of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 (IPCS), India, April 2007, p.1.
[2] Poli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Divisio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of India, Annual Report 2007-2008,p.28.
[3] “Highlights of the Economic Survey 1999-2000,” India Economic News, Vol. XI, No. 3, March 2000, p.3.
[4] J. Mohan Malik, “India’s Response to China’s Rise,” in Kevin J. Cooney and Yoichiro Sato, eds., The Rise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bingdon: Routledge, 2009), p.189.
[5] Lalit Mansingh, “Foreign Policy Imperatives for a Post-Nuclear India,” in N. S. Sisodia and C. Uday Bhaskar, eds., Emerging India: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 Perspectives (New Delhi: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 2005), p.46.
[6] Tridib Chakraborti, “ India’s Southeast Asia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Perambulating the Horizon,” in Y. Yagama Reddy ed., Emerging India in Asia-Pacific  (New Delhi: New Century Publications, 2007), p.160.
[7] Tridib Chakraborti, “ India’s Southeast Asia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Perambulating the Horizon,” p.155.
[8] “Vietnam Keen on Forging New Strategic Equations,” Hindustan Times, June 28, 2007.
[9] Yogendra Singh, India-Vietnam Relations: The Road Ahead, p.4.
[10] 毕世鸿:《泰国与越南在湄公河地区的合作与竞争》,《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31页。
[11] “Vietnam to Seek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India,” Hindustan Times,  June 26, 2007.
[12] “Vietnam Backs India for APEC Membership,” The Hindu, November 8, 2000.
[13] 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8, ASEAN Secretary, 2009, pp.169, 185,187.
作者:阮金之&曹云华
2010-8-22 22:17:0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所有权利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webmaster@iapscass.cn
京ICP备05039652号
新鸿儒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