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白金卡和金卡待遇:带钩收藏趣谈(上) -博宝杂志网-在线杂志、电子杂志、艺术杂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04:38

带钩收藏趣谈(上)

2009-08-12 博宝杂志网-在线杂志、电子杂志、艺术杂志 杂志社:《收藏界》 杂志: 《收藏界》 第 11 期 作者: 一喆 


图1-估价1000万元的九镶带钩

 

图2-带钩印


 

 


 

  盘点2007年的国内拍卖大事件,有一件事是不能不提的。号称“中华第一带钩”的一只战国至西汉年间九镶带钩,估价高达一千万元人民币,却在上拍卖会的最后关头被文物主管部门认定为有问题而紧急叫停,在业内引起一片哗然。此事的余波虽然尚未完全平息,但“带钩”这一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收藏品种,近一段时间来却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媒体,成为收藏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但对于“带钩”及带钩收藏,国人知之者仍然甚少,谨以本文为收藏爱好者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带钩世界。

一、带钩的用途

带钩,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有关带钩是实用品的文字和实物,历史上都有大量记载,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证。秦始皇时期,秦军作战的策略首先是消灭敌人,然后是保存自己,所以军人装备尽量做到轻装简行。当时士兵下身不穿铠甲,凡是不利行军打仗的装饰一律不带,带钩是必备必用之物,常挂于腰间。

前些年,在陕西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中出土了大量仅有两厘米长的小型带钩,在一座墓葬中出土数量众多的小型铜带钩,在其他墓葬中还没有出现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考古人员从同时出土的大量无臂陶俑身上找到了答案:这些陶俑当年身穿鲜艳丝绸衣裳,随着岁月流逝,木制手臂和丝织衣裳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赤条条的陶身。据此推断,原先每个陶俑身上应该都有一个系腰带的小带钩,衣裳木臂腐烂,带钩脱落俑体,但实物保存至今。这证明带钩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友人曾收藏有一只20厘米的大型带钩,造型奇特,龙首琵琶形体身,满身错金错银,带钩背有“干支丙午年五月位至三公”十一个文字。在汉代三公是指司马、司徒、司空,是朝廷最高行政长官。从带钩的文字内容上看,是一句吉祥语及祝愿词。由此可见,特大型带钩不可能是实用品,而是以礼品的形式出现的:如下级送上级的“贡品”,上级给下级的“奖品”,也可作为朋友之间互赠的纪念品。事实上,带钩也是一种摆件,是观赏品。特别是那些体长不足一厘米的微型带钩,握在手中可把玩,很可能是古人用来行酒令的码子和赌博用的赌具,当然这需要专家进一步考证。

另外,有一些带钩,其纽本身就是一个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带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1979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一枚玉带钩,长仅2.1厘米,钩首如鸭头状,钩身遍琢蟠虺纹、涡纹和S型纹。类似带钩在陕西省凤翔县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东临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发现。此类小型玉带钩已与战国时流行的玉带钩十分接近,主要是用来挂小型物品用的襟钩。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丙午带钩”,兽首钩、圆钮,钩身作怪兽抱鱼状,通身错金银,嵌松石装饰。背面有铭文:“丙午钩,手抱白鱼中宫珠,位至宫侯”。此带钩造型颇为奇特,兽形象怪异,装饰华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种带钩既具实用性,又是礼品,也可作为纪念品,也是一钩多用。

笔者在朋友家中还见过一件精致的鎏金带钩,是虎符形,中间对称分开,合缝处有一销钉,这大概是用来调兵遣将的兵符,也可能是男女之间的一种信物凭证,仍有待考证。

二、带钩的取材


  带钩的用料十分珍贵,同时涉及范围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金。金是贵重金属,用金做的带钩当然也就更难得了。纯金带钩在战国就有了,一般体型不大,做工精细,有些上面镶嵌绿松石,但数量较少,秦以后很少见到。


  银。纯银带钩较纯金带钩数量要大,品种也多。特别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错金、包金、镶嵌玉和绿松石的珍贵带钩都是在银带钩上加工的。纯银带钩到了唐代还继续使用,不过风格大不相同,钩首成球状,钩体成片状,上錾珍珠底,雕刻宝相花,完全是唐代金银器的风韵。


  铜。铜带钩是带钩的主体,绝大多数带钩用料是铜,带钩用铜分为青铜、红铜两种。素面带钩,各种造型各异的带钩都用青铜,因为青铜有熔点低、硬度高的优点。而红铜软,可塑性好所以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的带钩一般用红铜。有些带钩是青铜,但上面镶嵌红铜,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铁。铁带钩主要出现在战国,一般都错金错银或者包金。但铁带钩一般比铜带钩锈蚀严重,品相不佳,保存十分困难。因为铁带钩见潮容易生锈,底子也会泛起,变成豆渣状,所以要绝对密封,要加干燥剂,不然在很短时间内铁带钩就会变成铁沫子。


  玉。良渚时期就出现了玉制带钩。从西周战国到宋元明清,玉制带钩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所以说在带钩这个群体中,玉带钩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玉带钩用料很杂,有蓝田玉、南阳玉、岫岩玉,但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


  除上述材料外,带钩用料还有翡翠、玛瑙、水晶、绿松石、琉璃、瓷器、象牙、骨、碧玺、紫檀木等。带钩到了清代已成为观赏品、把玩件。在清代宫廷里就保存有一大批成品和半成品的珐琅瓷带钩。笔者曾见友人收藏有一件乾隆官窑瓷带钩。带钩白瓷,龙首,钩身上绘制了一条金龙,钮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精致、素雅、高贵。


  三、带钩的造型


  带钩既是实用物又是高贵的装饰品,所以造型千姿百态。尽管良渚文化时期、商周时期都有带钩出土,但带钩大量使用主要是在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玉带钩主要有四种:一是琵琶形短钩,背面较平,有一个圆形钮,钮上有涡纹,钩头细小,呈鸟头或兽头型,钩腹上凸,多饰小云纹。二是长形扁担钩,钩身较长,截面扁方,微上凸,似扁担,钩头略细,琢作兽头形,耳、鼻、眼、嘴刻画细致。三是方柱形短钩,钩较短,钩身似方柱,呈腹部上凸的弧状,向钩头方向逐渐变细变窄,钩首为兽头式。造型简炼,整体呈方形,钩身多光素,无纹饰,或颈部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四是宽腹带钩,钩身短而宽,钩腹整体似方形,局部带有镂雕。


  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有圆雕或镂空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由于这一时期带钩的实用性已经退化,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所以选料考究,体型厚重,钩头精雕细刻,十分繁琐。钩身上常常镂雕螭龙、异兽,十分生动。这一时期,由带钩演变出来的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圆雕镂空螭龙或素面。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


  金属带钩主要以铜带钩为主,出现在春秋战国到秦汉。铜带钩造型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中原为主,形状基本上以琵琶形、“∽”形为主,钩首为龙,钩体鎏金鎏银,错金错银,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些还在钩身雕刻各种图案,浮雕或镶嵌宝石、松石、玉,使带钩更显珍贵。另一个系列就是内蒙、河北、辽宁一带的鄂尔多斯带钩,这类带钩特别注重造型,内容丰富多彩。钩身有虎龙狮豹,有牛羊马犬、飞禽走兽、昆虫、飞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乐器、兵器、工具,双人舞蹈,二人抚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罗万象。


  四、带钩的工艺


  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所以选材、造型、工艺十分考究。有不少高级带钩工艺十分精湛,艺术价值很高。制作精美的金属带钩,先要构思设计,然后铸造成型,按照图案雕刻,错金错银、鎏金鎏银、包金包银,镶嵌玉、松石、宝石,最多多达几十道工序,十几种材料。有些复杂的带钩还采用失蜡铸造。总之,从已出土的带钩来看,不乏工艺精湛的上乘之作。


  友人曾收有一件错金、包金镶嵌绿松石的纯银带钩,长20厘米。体圆柱形,错金,钩首全包金,通体镶满近千片鱼鳞状绿松石,每片松石直径不到0.1厘米,鱼鳞状,每片松石都用金叶包起来。精致华丽,美观高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近千片鱼鳞状小绿松石片是怎样加工制造出来的呢?当年的工匠是如何保证每片松石大小形状一致,又采用什么手段测量的呢?要知道,即使是在科技发达、机械加工手段十分高超的今天,要加工出那样细小、包金、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鱼鳞状绿松石片,也是十分困难的。


  金属带钩工艺复杂,玉带钩工艺也十分高超。笔者见过一件战国玉带饰,长95厘米,除带扣外,还有13块雕有各种动物镂空图案的带板,带板与带板之间是由12个活动玉环连接起来,玉环上阴刻精细花纹。带扣一对、13个带板、12个玉环,总共27件,完全由一整块青白玉雕刻而成,真是巧夺天工。另外,笔者还见过一件虎吞蝉汉代铜带钩。带钩通体鎏金,铜蝉造型生动,两只半张半合的翅膀薄薄鎏了一层银粉,使人感到薄如面纱,质感特强,十分逼真。蝉尾被一只凶恶的老虎吞在口中,老虎双爪抓住蝉的双翅,虎头特大,虎尾就是带钩钩首,整体造型生动,制作精良,富有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