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贵宾信用卡是什么:淡淡的蝴蝶兰(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7:20

淡淡的蝴蝶兰

83、一碗水的愤怒

我们带了很多水,却惟独遗忘了一件东西,那就是一颗善良的心。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据说那里前几辈人时,全村确确实实只有这顽强生存下来的五棵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的滴上一滴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抚睡梦中的婴儿。

“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一边不停地用毛巾檫着好像永远也檫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的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这时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的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心的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竟漂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更显得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装的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到出来,我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的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搀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的跑到我身边,迅速地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竟扑到地上,伸开双手用力去挖我脚下那一点被水侵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道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和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妇人挖的。前年大旱,水窖里也难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存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之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那一瓢水,你们不知道吃水的苦,这样糟蹋说,我心疼呀!”(魏 雷)

84、一只手套

一个女老板.失去的是一只手套、收回的却是一颗完

整的心。

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块钱就算了?”

    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才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让。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母亲同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只手套的?”

    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女

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女店主忽然发现,被冷风掀起的少年的右手衣袖,像一只黑色的朔料袋软绵绵地飘荡着,原来这位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迈出店门的那一瞬,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

    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

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为行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曾有情)

    85、英雄

英雄,并不只是挂在人们心中,同样存在于人们记忆之外。

前不久,在“古巴导弹危机”40周年纪念大会上,一位苏联老兵讲述了一段40年来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的惊人内幕。

1962年10月27日,苏联B-59号潜艇正在古巴海域潜航。突然,海面上的美国“比勒”号驱逐舰向潜艇投下了一连串的深水炸弹。美国人的意图很明显:潜艇要么浮出水面,要么葬身海底。但美国人显然没意识到,受他们攻击的这艘苏联潜艇,和另外3艘在古巴海域游弋的苏联潜艇一样,都装载着带有核弹头的鱼雷。

深水炸弹在B-59号潜艇附近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猛烈地冲击着潜艇,潜艇上乱作一团,潜艇员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头痛欲裂,潜艇内的氧气几乎消耗殆尽,有的人已经昏迷不醒。惊慌中的苏联水兵认为战争已经开始了,马上要求发射潜艇上的核鱼雷还击。根据当时的授权,发射核鱼雷需要经艇上3名军官的同意。而当时的情形是,其中两人已经同意,只等第三人一点头或举手,带给苏联、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全面核战争。

但那个名叫阿尔希波夫的苏联军官,关键时刻头脑十分清醒,正确地行使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他对发射核鱼雷的提议大声说:“不!”40年后的今天,出席“古巴导弹危机”纪念大会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表示,当时美苏之间冲突的激烈程度已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核战随时都可能因一点小小的军事冲突而一触即发......阿尔希波夫可能不知道,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英雄,用自己的方式对战争说“不”的英雄,默默无闻了40年!

也许你会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敌人公然挑衅,“战争已经开始”,阿尔希波夫当时除了赞同发射核鱼雷外,应该已别无选择。但他选择了说“不”,其所作所为不但有损军人形象,更无异于向敌人弃械投降,这样的人又怎能算是英雄呢?罗曼.罗兰曾这样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阿尔希波夫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苏联潜艇军官,身份卑微、权力有限。在一般情况下,他绝无可能,也无任何能力和机会去阻止一场核战争的爆发,属于他的仅仅是----在十分紧急的关头,他有三分之一的权力否决或同意自己所在的潜艇向对手发射鱼雷,按照当时的授权,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实际上,他真正做到的也就这么多,却成功地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核大战。我承认他不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曾文广)

86、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充满爱心的男孩,为了叔叔,连上帝都被他打动了。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徐彦)

    87、改变了的生命

打动了监狱中最凶悍的犯人的心的,仅仅是她那一颗平凡而伟大的爱心。

  1921年,路易斯•劳斯出任星星监狱的典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狱。可是20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却成为一个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研究报告将功劳归于劳斯,当他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都由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劳斯成为典狱长时,当年,每个人都警告她千万不可踏进监狱,但这些话拦不住凯瑟琳!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时,她带着三个可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

她的态度是:“我要与丈夫一道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一名被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凯瑟琳知道后便前去看望。

她握住他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

“什么是‘点字阅读法’?”他问。

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个犯人每逢想起她的爱心就会流泪。

凯瑟琳在狱中遇到一个聋哑人,结果她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许多人说她是耶稣基督的化身。在1921年至1937年之间,她经常造访星星监狱。

后来,她在一桩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劳斯没有上班,代理典狱长暂代他的工作。消息几乎立刻传遍了监狱,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四分之三里路。代典狱长早晨散步惊愕地发现,一大群最凶悍、看来最冷酷的囚犯,竟如同牲口般齐集在监狱大门口。他走近去看,见有些人脸上竟带着悲哀和难过的眼泪。他知道这些人极爱凯瑟琳,于是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去,只要今晚记得回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来,在没有守卫的情形之下,走四分之三里路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结果,当晚每一个囚犯都回来报到。无一例外!(佚 名)

88、一张床垫

一张床垫,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终于感动了上帝。

美国人汤姆搬家时,准备换一张新的床垫。汤姆去了一家名为“蓝森林”的家具店买床垫。汤姆买的床垫出自美国最知名的家具厂“美像厂”。床垫的质量与价格都是美国一流的,在社会上很有声誉。汤姆买床垫的那天,按规定先向家具店交付了200美元的订金。交完钱后,他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汤姆那天出了大事。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不幸:路边的一辆煤气车突然发生爆炸,汤姆的车子被炸翻了。他被送到医院时,已经人事不省。几天后,他仍然没有脱离危险。

而这时已经到了家具店给汤姆送床垫的日子。当家具店把床垫送到汤姆的家里时,开门的人却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他说他从来没有订过什么床垫。对送床垫一事他感到莫名其妙。送货人对照订单上的地址,发现一点没有错,就是这个小区,就是这个门牌。但房子的主人坚持说送错了,说他对于此事一无所知,还说这里根本没有一个叫汤姆的人。

事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送货员只好将床垫拉回了店里。他想,如果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那个叫汤姆的人一定会回来找的,他毕竟已经交付了200美元的订金。

殊不知,这时的汤姆已经被医院诊断为植物人。他的家人也不知道汤姆已经预订了一张床垫。“蓝森林”家具店是一家严守合同,为顾客着想的老店。他们不但没有因为这张床垫无人来取而感到捡了个便宜,反而陷入了困境。他们在店门口张贴了广告,又在当地的报纸上发布了消息,寻找汤姆,并希望知情者能提供有关汤姆的线索,好让他将床垫领走。

汤姆的处境使他的家人根本没有时间看什么报纸。他的邻居们更没想到,遭遇了不幸的汤姆,在这之前还订购了一张床垫。事实上,这已经成了一桩悬案。

然而家具店和生产床垫的厂家都坚持一定要等汤姆来领床垫,这是关系信誉和诚实的问题,做生意怎么能不讲诚信呢?多年来,无论是商家还是厂家,都一直信守着自己的经营承诺——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

但事实是,汤姆却不能来领床垫了。一切如石沉大海。

汤姆订购的床垫放在家具店里一年了,依然没有人来认领。汤姆的床垫在店里放置两年了……还是那个老样子。又过了两年,厂家已经不再生产这种床垫了,汤姆还是没有来。这期间商店和厂家为这张床垫又交换过几次意见。双方商定还是留下这张床垫。虽然事实上也许不可能有人来认领这张床垫,但道义上,他们仍然选择了信守诺言,因为他们是美国知名的厂家和商店。

就这样,这张没有人来认领的床垫被店家挪来挪去,虽然很占地方,却没有人说什么,也没有人对这种看似愚蠢的做法提出任何异议。信守诺言和诚信有时确实会呈现出愚和拙的一面。

这期间,家具店换过两次老板。接任时,前任都要领着接任者走到这张奇特的床垫前,说明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接任者也像他们的前任一样,信守诺言,。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照样拿出一支粗笔,把床垫上那几个已经模糊了的大字再描上一遍:“订购人,汤姆。”他们不仅耐心地等待汤姆,而且把这件事作为信守合同的一种义务让自己履行。“蓝森林”家具店的做法,笨拙得让人感动。

谁也没想到,七年之后,奇迹发生了——植物人汤姆苏醒了。汤姆的苏醒是作为医学界的一个奇迹被媒体争相报道的。电视、报纸上都登出了有关汤姆起死回生的消息。这时的汤姆已经不记得从前的事了,毕竟已经过去了七年。但离他最近的一件事他还是想起来了,那就是七年前,他是在订购床垫回来的路上出了事的。

家具店老板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惊讶,急忙派人去医院找汤姆。原来,七年前汤姆把订货单上的地址写错了,把一区写成了七区。一区和七区相关二三公里路,怪不得床垫永远送不到汤姆家里。

七年之后,家具店终于把汤姆订购的床垫送到了汤姆的家。店家是作为汤姆康复回家后的一个礼物,将床垫送去的。这件事在全美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床垫厂商和家具店的信誉让人十分感动,他们默默地坚持了七年。整个过程平凡得让人流泪。汤姆回家的那天,许多市民跑到街上,他们一定要抬一抬、摸一摸这张神奇的床垫。人们说,汤姆的苏醒肯定与这张床垫有关。他们不但认为汤姆的苏醒是一个奇迹,同时也认为,家具店七年来对汤姆的深情召唤功不可没。是上苍不肯放走汤姆,一定要让他睡一睡这张床垫!

就连美国当时的总统里根,看了报道,也激动地跑到一家新闻中心大加赞扬,他肯定地说:“真诚,一定会感动上帝!”(星竹)

89、地震中撑起的母爱

女儿啊,千斤重担都由母亲挑,只要你能好好地活下去……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却也感伤的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她便拚命哭喊:

"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援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他们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记者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则苦撑等待著...

看着电视的画面和报纸上图片,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纷纷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著,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冯悦传)

    90、母亲·儿子

“不要让他知道,否则……”可她哪里知道,这一句也是儿子的遗言。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她把满仓叫到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的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

满仓抢修线路时,电线杆突然倒下来,压在他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电线杆被汽车撞过。在抬往医院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过来,用尽全身力气说道:“不要让俺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便歪了下来,去了。

满仓牺牲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只上过一年。战士们比练庞中华的字帖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

满仓家里有哪些人,几亩地,几头猪,战士们了解得很清楚,一封封书信飞向那个小山村,信首称的都是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当念信人念完后她还要摸一摸,好像那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信,就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找借口往外面跑,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早已经回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被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的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一切只瞒着一个人——满仓的娘。

过年前,满仓来信说要回家和娘一起过春节。过年的气氛很浓很浓了,空气中散发着炮仗的火药味,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些照片,还有一些药物、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是没有回来。满仓娘究竟收了多少信、药物和营养品,她也搞不清楚。寄来的照片有上百张,照片上都是满仓的战友。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的兵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她醒过来了,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头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满儿知道,他会伤心的,会影响他干大事业的……”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沓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全都哭开了。(佚名)

最后一份报纸,只有一个读者,那就是读了不想让妈妈再等下去的女儿。

91、最后一份晚报

最后一份报纸,只有一个读者,那就是读了不想让妈妈再等下去的女儿。

从一个饭局上下来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头晕得厉害,又没有出租车,我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忽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睁着蒙眬的眼睛看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我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孩子在我身后喊:“叔叔,叔叔,你等一等。”我停下脚步,回过头来。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嗯,买张《××晚报》。”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很诧异,心想:你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吧。拿着钱,我就过去了,将1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孩子还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妈看到。”“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儿?”我怔怔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了她一个小时,她肯定卖不掉了。”

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的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从树影底下跑开了。(魏振强)

92、千里寻亲

为了你有一个好的归宿,妈妈不能不把你送出去!“这是一个妈妈的最后心愿。

2001年8月的一天,柏玉翠带着12岁的女儿柏洁从湖南乡下来到广州.她先在郊区花150块钱租了一间小小的民房,把自己和女儿安顿下来.然后,她去商店买回一大摞白纸,一枝毛笔和几瓶红墨水.

回到小屋,她叫来女儿:"小洁,来帮妈把纸裁成信纸大小,妈来写."柏洁咬着嘴唇慢慢蹭了地来:"妈,我不裁."话没说完,眼睛就红了,声音也带着哭腔.柏玉翠叹了一口气,拉着女儿坐在身边:"小洁,妈在家的时候不是和你说好了吗,妈是带你来广州找你的亲生父母的,找到了他们,你就可以跟他们过上好日子.你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妈,我不想过什么好日子,我就想跟你过,再苦我也愿意.妈,我们回去吧!妈,我求你了------"

柏玉翠看着哭成泪人一般的女儿,眼泪差点掉下来,她忙把头转向一边,用平静的语气说道:"不行,妈说过已经没钱养你了.""妈---我不读书了,我帮你干活----"柏玉翠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使劲吸了吸鼻子,沉声道:"你还想连累妈是不是?你还想妈这辈子都嫁不出去是不是?"柏洁怔住了,她听邻居王婆婆说过,在她还小的时候,很多人上她们家给柏玉翠提亲,但条件都是让她把捡回来的养女柏洁送人或是扔掉,柏玉翠死活不愿意,婚事就这么吹了.过了几年,与柏玉翠相依为命的妈妈去世,没有人催她嫁人了,她就干脆再不谈婚事,一心一意地抚养柏洁,直到现在36岁了,仍是单身一人---

柏洁不说话了,默默地拿过白纸,转过身去,一张一张地裁起来,从她制动的双肩,柏玉翠知道她在哭.柏玉翠不忍看,也转过头去,开始写了起来.母女俩就这样背对着背,各自忙活着.

深夜一点多,柏洁已经趴在小凳上睡着了,脸上还有干了的泪痕.柏玉翠小心翼翼地把她抱起来放到床上,帮她盖好被子,然后坐在小凳上,继续写.一直到东方起了鱼肚白,柏玉翠终于把买回来的白纸都写完了.她数了一下,一共是280张,用塑料袋装好后,带着出了门.

柏玉翠来到12年前自己打工的那家摄影器材厂,当年那个晚上,那个女人就是在这个厂门口把柏洁塞在她手上的,等她反应过来时,那个女人已经跳上一辆车跑远了.她拆开婴儿的襁褓,里边只有一张字条:"帮帮我,救救这个孩子吧!"字条下边写着婴儿的出生日期.就这样,她把柏洁带回了家乡,一直抚养至今.

她拿出糨糊,从厂门口开始,沿路的电线杆,宣传栏她都要贴上一张.一天下来,这个厂方圆五里之内,到处可见一张用红笔写得歪歪扭扭的寻人启事:

12年前,也就是1989年4月18日晚上大概9点钟,有一个女人在**摄影器材厂门口塞给我一个女婴.现在,我有要事和这个女人商量,关系这个孩子的生命,请本人速与我联系.有知情的人希望能告知.我万分感谢!联系地址:广州××××联系人:柏玉翠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柏玉翠所要寻找的那个女人始终没有露面.她带来的家里所有积蓄已经用守,租的房子也即将到期.柏玉翠不得不外出打工.

她跑了好几天,做脑力活人家嫌她没文化,做体力活人家嫌她年纪大,而且又是一个女人.最后,她和一个火车站仓库的主管软磨硬泡了两天,人家才答应让她做搬运工,而且还说先让她试试,做不了的话随时让她走.

柏玉翠领了一个工作帽,一个蓝布披肓,开始给火车站卸货.一大麻袋一大麻袋的货物压在她身上,她的腰都直不起来,只能弯着腰咬着牙往前冲.因为担心那个女人来找她时她不在,柏玉翠就接夜里的活,而且夜里的活愿意干的人不多,报酬又比白天高.所以,她都是晚上十点出门,早上七八点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骗女儿说是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饭店里当洗碗工,轻松得很,因为半夜很少有人来吃饭.

母女俩就这么挨过一天又一天,但始终没有那个女人的消息.柏玉翠又去贴过两次寻人启事,但都没有结果.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柏玉翠越来越憔悴,有时做着事情,做着做着就晕了过去,原来就单薄的身子,现在更是好像一阵风就可以刮走似的.

三个多月后的一天傍晚,柏玉翠正在门口生火做晚饭,有一对老人走到她的面前,六十多岁,文质彬彬.

柏玉翠狐疑地望着他们:"你们是……"

"你是柏玉翠?"

"是的."

"我们看到了你的寻人启事,而且连续几个月发现你还在不停地贴,我们想,你一定是碰到什么难题了.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帮得上忙所以就来问问.哦,对了,忘了说,我们都是退休的中学老师."

于是,柏玉翠把如何领养柏洁,现在生活如何困难,想把柏洁送还给她的亲生父母,三个多月来一直都找不到等等经过都告诉了他们.一直谈到夜里十一点钟,两位老人才离开.

几天后,两位老子又来了,一坐下,就开门见山地对柏玉翠说:"如果你相信我们,我们想领养柏洁,我们的女儿在国外工作,就我们俩老在家,完全能给她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而且,你继续等下去,还不一定找得到她的亲生父母,你说对吧?"

柏玉翠考虑了三天,三天后,她让两位老人带走了柏洁.她也跟去住了几天,确定两位老人对柏洁十分疼爱之后,她才离开,回到湖南乡下.她走的那天,柏洁哭着说:"妈,你要常来看我"柏玉翠眼睛红了红,扭头上了车.

一个学期过去了,柏洁一放假,就和两个老人说要回湖南乡下看望妈妈,两个老人同意了,而且决定和她一起去.

柏洁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她直冲向自己住了12年的泥砖房.推开门一看,里边却空空荡荡的,结汇了蜘蛛网,已经很久没人住的样子.她叫了起来:"妈——妈——"却没有人回应.这时,隔壁的王婆婆走了出来,认真一看:"小洁,是你!你回来了?"

"王婆婆,我妈妈呢?"

王婆婆拉住她的手:"小洁,你妈——是个好人啊!她——上上个月去世了——乳腺癌,她就是检查出得了这病,才要把你送回广州,说是在她死前要上你有个好归宿……"(文 月)

93、父亲的三句话

父亲用三句话陪伴了我前半生,我还会用这三句话伴我后半生。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父亲说话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母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是每月赚取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

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还在本镇读高中,在家,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

我家有一块宅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我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饭,呆呆地望着父亲。父亲的眼神是诚恳的,我可以读懂。

也许,说一不二的父亲感到了他的无助。

但我相信,在他心中,他第一次感觉到,他的儿子已经是大人了。

父亲的第二句话是:“我们不要和别人比吃的、比穿的,我们比不过他们,我们就和别人比学习、比工作。”

父亲只有18元的工资,无奈的父亲只能保住四个儿子的学业。两个姐姐没有进过一天的学堂;父亲从工作到病退回家前后共15年,有14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为的是能拿到春节值班补贴和一件棉大衣。

父亲说,每年的春节和暑假,是他最难过的日子。因为他有四个儿子要缴学费。

所幸的是,我们四个兄弟没有辜负父亲,我们都完成了父亲“鲤鱼跳农门”这一最朴素的愿望。

我们兄弟四个每个人要出门读大学的前一天晚上,父亲都帮助我们收拾那本来就简单的行李。

他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说的:“到学校里读书,我们不要和别人比吃的、比穿的,我们比不过他们,我们就和别人比学习、比工作。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父亲的这句话伴随我们兄弟各自的4年大学生活,我们的大学生活可以说是简朴甚至是简陋的,但我们都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的。虽然我们现在都已参加工作、成家了,但父亲的这句话,我们一直铭记在心中。

父亲的第三句话是:“以后我如果生病了,我会很快走的,不会拖累你们兄弟。”

母亲生病了。父亲不得不请长假照顾生病的母亲。

我不知道,在家从来不做家务的父亲,说话从来是说一不二的父亲,那几年是怎样弯下腰来,学会所有的家务的。他要陪母亲说话以减轻她的病痛,他要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他要兼顾家里的自留地,后来他甚至学会了给母亲打针。母亲病痛得厉害,又不能老打止痛针,就大骂父亲。

3年,整整3年,威严的父亲“逆来顺受”了。

父亲没有一句怨言。即使母亲已经过世8年了,父亲也过世2年多了,但村子里一说起父亲,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然而父亲终究不能挽留住母亲。

母亲走的那一天,父亲一滴眼泪也没掉。只是到了第二个星期六,我从学校回来,看着母亲住过的房间,我嚎啕大哭。父亲坐在门槛上,泪眼滂沱。

那天,他对我说:“以后我如果生病了,我会很快走的,不会拖累你们兄弟。”

退休以后多病的父亲守着老家的三间老屋和一盏孤灯,不肯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那天下午,堂弟打电话,说父亲感冒住院了,要我们回去看看。

第二天傍晚,父亲从容离我们而去。

深爱母亲的父亲,一样是爱他的儿女们的。他用他的箴言,表达了他的爱。(吴忠溪)

    94、樱桃树下的母爱

在开满粉红花瓣的樱桃树下,他为母亲拉起了小提琴。这些美妙的曲子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才能感受到的。

蒂姆4岁那年,一向花天酒地的父亲向母亲提出了离婚。母亲带着他搬到了马洛斯镇定居。

马洛斯镇尽头有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工厂附近有许多美丽的樱桃树,蒂姆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蒂姆在新的环境中生活得十分愉快。他喜欢拉琴,每天都要拿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院子里的樱桃树下演奏。

几年过去了,他的琴技日渐提高,悠扬的乐声是他们生活中最美妙的伴奏。

不幸还是再一次降临到了这对母子身上。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距离化工厂最近的蒂姆家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蒂姆时常恶心、呕吐,最可怕的是他的听力开始逐渐下降,医生遗憾地表示蒂姆的听觉神经已严重损坏,仅保有极其微弱的听力。

母亲狠下心把蒂姆送到了聋哑学校,她知道要想让儿子早日从阴影里走出来,就必须尽快接受现实。医生提醒过,由于年纪小,蒂姆的语言能力会由于听力的丧失而日渐下降。因此,即使在家里,母亲也逼着蒂姆用手语和唇语跟她进行交流。在母亲的督促和带动下,蒂姆进步得很快,没多久就能跟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自如交流了。樱桃树下又出现了蒂姆歪着脑袋拉琴的小小身影。

看到儿子的变化,母亲很是欣慰。和以前一样,每次只要蒂姆开始在樱桃树下拉琴,她都会端坐在一边欣赏。不同的是,演奏结束后母亲不再是用语言去赞美,取而代之的是她也日渐熟练的手语和唇语,以及甜美的微笑和热情的拥抱。

可蒂姆的听力太有限,他很想听清那些美妙的旋律,但他听到的只有很轻的嗡嗡声。蒂姆很沮丧,心情一天比一天坏。

看儿子如此痛苦,母亲不禁也伤心地流下泪来。一天,母亲用手语对蒂姆“说”道:“孩子,尽管你不能完全听清楚自己的琴声,但你可以用心去感觉啊!”母亲的话深深印在了蒂姆心里,从此他更刻苦地练琴,因为他要用心去捕获最美的声音。为了让蒂姆的琴技更快地提高,母亲还想出了一个妙招——镇上没有专业教师,母亲就用录音机录下蒂姆的琴声,然后再乘火车找城里的专家进行评点。为了避免有所遗漏,她还麻烦专家把参考看得清楚。

可蒂姆发现,只要自己演奏较长的乐曲,有时明明超过了50分钟,磁带早到了该翻面的时候,可母亲还看着自己一动不动。蒂姆提醒母亲,母亲忙说抱歉,笑称自己是听得太入迷了。后来,只要录音母亲都会戴上手表提醒自己,再也没出现过任何疏漏。

樱桃树几度花开花落,在法国的一次少年乐器演奏比赛上,蒂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昂扬的激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评委。当之无愧地获得了金奖。而当人们得知他几乎失聪时,更是觉得他的成功不可思议,许多人把他称为音乐天才。更幸动的是,蒂姆的听力问题也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经过巴黎多位知名专家的联合会诊,他们认为蒂姆的听觉神经没有完全萎缩,通过手术有恢复部分听力的可能。

手术很快实施了,术后的效果很理想,医生说再戴上人造耳蜗,蒂姆的听觉基本上就能与常人无异了。

那段时间,母亲一直陪伴在蒂姆身边,戴上耳蜗的这天,蒂姆表现得特别兴奋,他用手语告诉母亲;“从现在起,我要学习用口说话,您也不必再用手语和唇语跟我交流了。”他甚至激动地拉起了小提琴,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母亲,我能听见了,多么美的声音啊!”然后他又问道:“母亲,您最喜欢哪首曲子,我现在就拉给您听好吗?”

但奇怪的是,母亲似乎根本没有听见他的话,她依然坐在那里含笑看着他,保持着沉默。蒂姆又结结巴巴地问:“母亲,您怎么不说话啊?”这时,护士小姐走了过来,她告诉蒂姆,他的母亲早已完全失明。蒂姆睁大眼睛,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了真相:原来,在那次毒气泄漏事故中损坏了听觉神经的不只是他,还有他的母亲,只是为了不让蒂姆更加绝望,母亲才一直将这个痛苦的秘密隐藏到现在。母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蒂姆用手语和唇语交流。因为很少开口,如今都不怎么会说话了。蒂姆想起年少时对母亲的种种误解,不由得抱着母亲痛哭起来。

蒂姆和母亲回到了家中,初春时节,在开满粉红花瓣的樱桃树下,伴着柔柔的和风,蒂姆再次为母亲拉起了小提琴。他知道,母亲一定听得到自己的琴声,因为她是用心去感受儿子的爱和梦想。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奉献给儿子的最振聋发聩的喝彩!(檀小鱼译)

95、大学里的一堂课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堂课,这是播在我心里的一粒种子……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建筑专业。教导员是系里很有名气的学者,年龄不大,却已是副教授了。第一天上课时,他用富有感情的语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我从事建筑学研究是缘于父亲。我家住农村,父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间瓦工,虽然识字不多,但手艺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有一年,村里集资建小学教学楼,父亲被村民选为‘总设计师’,当然不能与专业名称画等号。父亲凭多年的经验,画出了大致的框架。为了省钱,在材料上,父亲能减则减,绝不会浪费。三个月后,楼房交付使用。谁知一年后的一天中午,大梁坍塌,压死了两名孩子,还伤了十几人。责任追究下来,父亲被捕入狱。后经专家论证,设计和钢筋用量是合理的,但却忽视了钢筋本身的质量因素。父亲痛恨不已,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那些死去和受伤的孩子。未到判决,父亲就匆匆离开了人间。检查尸体时,发现他手中捏着一张纸条,父亲在纸条上写道,自己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决定以死来赎罪;并特别希望我好好读书,做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人类设计出更安全更美丽的建筑物来。”说到这,教导员已是泪水涟涟。当时,我们都感动了,不少人眼睛红了起来……那堂课,什么也没上,但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我们班都是最好的。(操乐发)

96、向诺言致敬

为了承诺,坚守下去!这是他的人生约定……

有一件事情,我很难忘记。我曾经在北大荒插过队,知道在那里出现过上海知青英雄金训华。那是1968年8月15日在北大荒发生的事情,为了抢救落入洪水中的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金训华带领同样是上海知青的陈健跳入洪水中,奋不顾身去抢救。当营救他们的船开来,陈健抓住船身,却因筋疲力尽,手被洪水打松,离开了船身。就在这生命的关键时刻,是金训华在后面使劲推了他一把,把他救上了船,而自己却被洪水卷走,永远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那一年,金训华和陈健都才19岁。

想起了这段陈年往事,不仅是对金训华感到惋惜,更让我心头沉甸甸的,是陈健在金训华牺牲那一年的一个诺言。他说金训华是为救他牺牲的,他发誓要永远留在北大荒,为金训华守一辈子墓地。他说了,也做了好多年,尽了心意,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并没有人在监督他一定要真的守一辈子墓,相反,许多人都好心地劝他回上海。他摇头说不,他对金训华允诺了一个诺言,他得做到。如今,35年光阴过去了,19岁的陈健已经54岁,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一直在北大荒,在那片白桦林中为金训华守墓,他说到了,也做到了。35年呀,人的一辈子能够有几个35年?一个人把一个诺言守住了35年,就是石头也能够感动得开花了。更何况在35年中间,他要面对妻子离婚、父亲病逝、自己的疾病等种种意想不到的苦难,以及所有知青大返城之后他自己所要面临的孤独。但是,陈健将一个说出口的诺言变成一颗钉天的星,永远闪烁在自己的心头和北大荒的空中。其实,那只是他和金训华一个私人之间的诺言,只是他一个自我良心的约束,他却把它看成和自己的生命一样的重要。他像是一个生死厮守的志士,也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隐遁在北大荒那片白桦林中。

是的,想起陈健,我不能不为他感动,感动之余,更是长长的怅然。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陈健,我能够做到吗?为了当初19岁时的一个诺言,坚守35年漫长而寂寞的时光,而且还在守下去……(肖复兴)

    97、母亲的姿势

面对灾难,母爱最终凝固成了一种姿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从梦中惊醒,楼下已是一片火海,全家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以及两位雇工都被围在大为中。孩子们被叫醒后,个个如受惊的小兔子,逐一聚拢到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花板,并第一个抢先翻过墙头。父亲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高墙里面,大火离母亲和5个孩子越来越近了。5个孩子中,最高的也仅有1、54米,而围墙竟有两米多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攀上去。幸运的是,墙头上有一个雇工留了下来,他一手紧抓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墙内的母亲和5个孩子。“别怕,踩着妈妈的手,爬上去。”母亲蹲在地上,抓牢大儿子的脚,大儿子用力一蹬,抓住雇工的手攀上了墙头翻身脱离了险境。用同样的方法,母亲把二儿子和小儿子一一举过了墙。

此刻,火舌已舔到脚掌,母亲奋力抓起二女儿。此时,她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大女儿急中生智,协助妈妈把妹妹举过了墙。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大火已卷上了她们的身体,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过墙头。当工人再次把手伸向母亲的时候,她竟然连站立的力气也耗尽了,转眼间,便被大火吞没了。墙外,5个孩子声泪俱下地捶打着墙,大喊着“妈妈”。而墙内的母亲再也听不见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消防人员赶到,20分钟便将大火扑灭。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托举的姿势……(吴志强)

98、生命

同样的命运,不同的选择,当然,结果也完全不同。

一个小女孩病了,医生告诉她,她的生命只有最后一百多天了。女孩睁着亮晶晶的想,既然我必须死去,我该怎么度过我生命中的最后一百多天?小女孩的妈妈很难过。她对女儿说:“你还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我带你到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去,你可以天天看到湛蓝的海水。要知道,这可是你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女孩摇摇头:“妈妈,我的心愿太多。海,只是我向往的一种事物。我还想穿上最美丽的裙子跳芭蕾舞,还想坐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听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你能满足我其中的一个心愿,但满足不了我全部的心愿。”

母亲叹了口气。不错,想要满足女儿全部的愿望,就得给女儿完整的生命。可是,一百多天,似乎什么都来不及了!

电视里正在播放节目,一个养老院里有许多孤独的老人……

几天后,小女孩住进了养老院。每天,她都把欢乐的笑声洒满这些老人的房间;每天,她都听没有牙齿的老奶奶给她讲故事;每天,她都趴在老态龙钟的老爷爷膝上用银铃般的声音唱一首首美丽的童谣。养老院的每个老爷爷老奶奶都因为小女孩的到来感到幸福。她是她们共同宠爱的小孙女。他们说,在他们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享受到这种天伦之乐,将让他们在走向天国的时候不再凄凉和孤独。因为有小女孩的笑声和歌声伴随他们上路……

谁也不知道小女孩身患绝症。但在一天早晨,小女孩静静地死了。小女孩临死前对妈妈说:“妈妈,我很快乐,也很幸福。既然我必须死去,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只能找到一个快乐而且幸福的地结束生命的办法。我找到了,所以我是一个幸福的女孩。”

一个男孩,和小女孩一样,也患了绝症。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也只有一百多天。小男孩从听到医生这句话的时候就放声大哭。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男孩,别人都在享受生命,享受阳光,享受幸福。为什么偏偏是他,而不是别人得这么可怕的疾病?为什么非要他死,别人却好好地活着……

小男孩想不通,终日啼哭。

在他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人们听到的都是他的抱怨:他抱怨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了他生命却没有给他健康;他抱怨老师同学给予他的温暖和照顾太少;他不抱怨他的朋友在他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怎么不知道多陪陪他,他抱怨所有的人自私、冷漠和无情无义。

除了抱怨,小男孩还诅咒。

他诅咒他曾经生活过的这个世界;诅咒庭院里开放得太艳丽的花朵;诅咒他家门廊里太悦耳的风铃,诅咒飞到他窗前枝头上鸣叫的小鸟。因为在小男孩眼里,所有的美好都是对他即逝的生命的嘲笑。他的生命快要结束了,整个世界都应该变得沮丧和愁容满面。

妈妈让人拔掉了庭院里所有的花,摘下风铃扔进垃圾葙里;至于小鸟,没有了绿荫就不会有歌唱,因此窗前的那棵树,有一天也让人砍掉了……

但在一天早晨,小男孩还是死了。

小男孩死前呆呆地望着空空的庭院。

妈妈知道他不快乐,早在他生命结束之前快乐就离开了他。他周围的人也不快乐。小男孩静静躺在那里的时候,人们心里只有一声叹息:可怜的孩子!阴郁的小男孩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男孩。(冷梦)

99、爱心与耻辱

他站出来了,为了孩子,什么后果都愿意承担,最终,人们原谅了他。

2002年底,意大利的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寻人启事:“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里市商业区第5大道的停车场,一个白人妇女被一个黑人小伙子强奸。不久,女人生下了一个黑皮肤的女孩。他和她的丈夫毅然担当起抚养女孩的责任。然而不幸的是,如今这女孩得了白血病,急需做骨髓移植手术。他的生父是拯救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希望当年的当事人看到启事后,速与伊丽莎白医院的安德烈医生取得联系。”

这则寻人启事在社会上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这个黑人会站出来吗?他显然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站出来,他将面临名誉扫地、家庭破裂的危险;如果保持沉默,他将再犯一次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故事讲是怎样一个结局呢?

在意大利瓦耶里市的一个居民区里,35岁的玛尔达是个备受人们议论的女人。她和丈夫比特斯都是白皮肤,但她的两个孩子中,却有一个是黑皮肤。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周围邻居好奇的猜疑,玛尔达总是微笑着告诉他们,由于自己的祖母是黑人,祖父是白人,所以女儿莫尼卡出现了隔代遗传。

2002年秋,黑皮肤的莫妮卡接连不断发高烧。安德烈医生诊断说莫妮卡患的是白血病,惟一的治疗办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分析道:“在那些与莫妮卡有血缘关系的人中,最容易寻找到合适的骨髓,你们全家以及亲属最好都来医院做骨髓匹配实验。”玛尔达面露难色,但她还是让全家人做了骨髓匹配实验,结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医生又告诉他们,像莫妮卡这种情况,找到合适骨髓的几率非常小。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玛尔达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把这个孩子的脐血输给莫妮卡。这个建议让玛尔达突然怔住了,她失声说:“天哪,为什么会这样?”她望着丈夫,眼睛里满是惊恐和绝望。比特斯也眉头紧锁。安德烈医生反复向他们解释,现在很多人采用这种办法拯救了白血病人的生命,而且对新生儿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这对夫妻只是听着,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们说:“请让我们再想想吧。”

第二天晚上,玛尔达的丈夫比特斯神情肃穆地对医生说:“我们有一件事要告诉您,但您必须为我们保密,因为这是我们夫妇多年的秘密。”医生郑重地点了点头。“那是在10年前,1992年5月的时候。我们的大女儿伊莲娜已经两岁了,玛尔达在一家快餐店上班,每天晚上10点才下班。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雨,玛尔达下班时街上几乎空无一人了。在经过一个废弃的停车场时,玛尔达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她惊恐地转过头,看到一个黑人男青年正站在她身后。那黑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棒,将她打错,并强奸了她。等到玛尔达从昏迷中醒来,踉踉跄跄地回到家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我当时发了疯一样冲出去找那个黑人算帐,可是早已没有人影了。那晚我们抱头痛哭,仿佛整个天都塌了下来。”说到这里,比特斯的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他接着说:“不久,玛尔达发现自己怀孕了。我们感到非常可怕,担心这个孩子是那个黑人的。玛尔达想打掉胎儿,但我还是心存侥幸,也许这孩子是我们的呢。就这样,我们惶恐地等待了几个月。1993年3月,玛尔达生下了一个女婴,是黑色的皮肤。我们绝望了,曾经想过把孩子送给孤儿院,可是一听到她的哭声,我们就舍不得了。毕竟玛尔达孕育了她,她也是条生命啊。我和玛尔达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们最后决定养育她,给她取名莫妮卡。”安德烈医生的眼眶也湿润了,他终于明白这对夫妻为什么这么惧怕再生一个孩子。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这样的话,你们哪怕再生10个,也很难生出适合给莫妮卡移植骨髓的孩子!”良久,他望着玛尔达,试探着说:“看来,你们必须找到莫妮卡的亲生父亲,也许他的骨髓,或者他孩子的骨髓能适合莫妮卡。但是,你们愿意让他再出现在你们的生活中吗?”玛尔达说:“为了孩子,我愿意宽恕他。如果他肯出来救孩子,我是不会起诉他的。”安德烈医生被这份母爱常常地震撼了。

人海茫茫,况且事隔多年,到哪里去找那个强奸犯呢?玛尔达和比特斯考虑再三,决定以匿名的形式,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寻人启事。2002年11月,在瓦耶里市的许多报纸上,都刊登着一则特殊的如前所述的寻人启事,启事恳求那位强奸者能站出来,拯救那个可怜的白血病女孩!启事一经进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安德烈医生的电话都被打爆了,人们纷纷询问这个女人是谁,他们很想见见她,希望能给她提供帮助。但玛尔达拒绝了人们的关心,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莫妮卡就是那个强奸犯的女儿。

此时媒体对这则启事所述事件的结局进行了讨论。《罗马报》这样评论道:“那个黑人会出现吗?如果他勇敢地站出来了,我们将如何看待他?我们的法律该如何制裁他?他是应该为昨天的罪恶受到惩罚,还是应该为今天的勇敢受到赞美?”《瓦耶里新闻报》还展开了“如果你是那个黑人,你该怎么办”的讨论,向广大读者提出了一个两难的悖论。当地的监狱也积极地帮助玛尔达。他们为医院提供了一份1992年后的罪犯名单,由于该市的黑人很少,所以10年来该市黑人罪犯也很少。他们对玛尔达说:“尽管有些人当年并不是因为强奸而被判刑,但也有可能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这些人有的已经出狱了,有的还在狱中,玛尔达和比特斯与这些人一一取得联系,许多当年的罪犯都表现出足够的真诚和关注,纷纷提供了线索。但踞的是,他们都不是当年强奸她的那个黑人。随后,玛尔达的故事在监狱中传开,不少罪犯被她的母爱所感动,不论是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他们都自愿接受了骨髓匹配实验,希望能为莫妮卡捐献骨髓,但他们中间也没有出现合适的骨髓。这则启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不少人自愿接受骨髓匹配检查,看自己的骨髓是不是合适。志愿者越来越多,在瓦耶里市掀起了一个骨髓捐献热潮。这些志愿者的骨髓意外地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然而莫妮卡却没那么幸运。

玛尔达和比特斯焦急地等待着那个黑人出现,然而两个月过去了,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他们忐忑不安地想,也许那个黑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也许他已经远走他乡,早已不在意大利?也许他不愿意破坏自己的生活,不想站出来?但无论如何,只要莫妮卡活一天,他们就不愿放弃寻找那个黑人的希望。

希望总是在绝望的时候出现。当这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出现在那不勒斯市的报纸上后,一个30岁的酒店老板的心中起了波澜。他是个黑人,叫阿奇里。1992年5月17日,在他的生命中经历过一个噩梦般的雨夜,他就是那个故事的主角。没人能想到如今腰缠万贯的阿奇里曾经是个被人呼来喝去的洗碗工。由于父母早逝,没有读多少书的他很早就工作了。聪明能干的他希望用自己的勤劳换取金钱以及别人的尊重,但不幸的是他的老板是个种族歧视者,不论他如何努力,总是对他非打即骂。1992年5月17日,那天是阿奇里的20岁生日,他打算早点下班庆祝一下生日,哪知忙乱中打碎了一个盘子,老板居然按住他的头逼他把盘子的碎片吞掉。阿奇里愤恨地给了老板一拳,冲出餐馆。怒气未消的他决定报复白人,雨夜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在停车场他遇到了玛尔达,出于对种族歧视的报复,他无情地强奸了那个无辜的女人。事后,阿奇里惶恐不安。当晚他用准备过生日的钱买了一张开往那不勒斯的火车票,逃离了瓦耶里。在那不勒斯,他交了好运。阿奇里顺利地在一个美国人开的餐馆找到了工作,那对美国夫妇很欣赏勤劳肯干的他,还把女儿丽娜嫁给了他,最后甚至把整个餐馆委托他经营。几年下来,精明的他不但把餐馆发展成了一个生意兴隆的大酒店,还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在员工和家人眼里,阿奇里是个好老板、好丈夫、好父亲。然而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犯下的罪恶,他祈祷上帝保佑那个被他强奸过的女人,希望她能平安无事。但他从没把心底的秘密告诉过任何人。

那天早晨,阿奇里反复将那条新闻看了好几遍,他觉得自己正是那个被寻找的强奸犯。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可怜的女人竟然怀孕了,并抚养了本不属于她的孩子。这天,阿奇里几次想拨通安德烈医生的电话,但每次电话号码还没拨完,他就挂断了电话。阿奇里在挣扎着:如果自己站出来承认这一切,人们将知道他最丑陋的一面,他的孩子将不再爱他,他会失去幸福的家庭和美丽的妻子,也会失去人们对他的尊重。这一切是他辛苦奋斗多年换来的啊!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和往常一样议论着报纸上的有关玛尔达的新闻。妻子丽娜说:“我非常敬佩玛尔达。如果换了我,是没有勇气将这样一个孩子养大的。我更佩服玛尔达的丈夫,他真是个值得尊重的男人,竟然能够接受一个这样的孩子。”阿奇里默默地听着妻子的谈论,突然问道:“那你怎么看待那个强奸犯?”“我绝对不能宽恕他,当年他就已经做错了,现在关键时刻他又缩着头。他实在是太卑鄙、太自私、太胆怯了!他是个胆小鬼!”妻子义愤填膺地说。阿奇里怔怔地听着,不敢把真相告诉妻子。那天晚上,由于5岁的儿子不肯睡觉,阿奇里第一失手打了他一耳光。儿子哭着说:“你是坏爸爸,我再也不理你了。我不要你做我爸爸。”阿奇里的内心被猛烈地撞击了一下,他一把抱住儿子,说:“对不起,爸爸再也不打你了。爸爸错了,你原谅爸爸好吗?”说到这里,阿奇里竟然流泪了。儿子被吓坏了,刚刚开始懂事的他赶紧安慰阿奇里:“好吧,我原谅你了。幼儿园的老师说,能改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一夜未眠的阿奇里觉得自己仿佛在地狱里煎熬,眼前总是交替出现那个罪恶的雨夜,和那个女人的影子。他仿佛能听到那个女人的呼唤声和哭泣声。他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然而听着身旁妻子均匀的呼吸,他就失去了站出来的勇气。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员工们亲切地身他问好:“早上好,总经理先生!”他脸色苍白地一一回礼,心底满是尴尬和羞愧。阿奇里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几天后,阿奇里无法沉默了,他忍不住在公用电话亭里给安德烈医生打了个匿名电话。他极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我很想知道那个不幸女孩的病情。”安德烈医生告诉他,女孩的病情很严重。最后安德烈医生伤感地说:“还不知道她能不能等到亲生父亲出现的那一天。”这话深深触动了阿奇里,父爱在灵魂深处苏醒了,那女孩毕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啊!他决定站出来拯救莫妮卡,他已经错过一次,不能继续错下去了。那天晚上他鼓起勇气,把一切告诉了妻子。最后他说:“我很有可能就是莫妮卡的父亲!我必须去拯救她!”丽娜震惊、愤怒、伤心,听完这一切她气愤地说:“你这个骗子!”当晚她带着三个孩子,开车跑到父母的家里。当她把阿奇里的一切告诉父母时,这对老夫妇在盛怒后,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毕竟是历经人生沧桑的老人,他们告诉女儿:“是的,我们应该对阿奇里过去的行为感到愤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能够挺身而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证明他的良心并款泯灭。你是希望要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现在能改正的丈夫,还是要一个永远把邪恶埋在内心的丈夫?”丽娜沉默了。第二天一大早丽娜回到阿奇里身边时,看着眼睛里布满血丝的阿奇里,丽娜坚定地说:“阿奇里,你去找安德烈医生吧!我陪你一起去!”

2003年2月3日,阿奇里夫妇与安德烈医生取得了联系。2月8日,阿奇里夫妇赶到伊丽莎白医院。医院为阿奇里做了DNA检测,结果证明阿奇里的确就是莫妮卡的生父。当玛尔达得知那个强奸她的黑人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时,她热泪横流。她恨了阿奇里整整10年,但这一刻她充满了感激。

莫妮卡的生父找到的消息振奋了所有关心这件事的市民,他们纷纷打电话、写信给安德烈医生,拜托他转达对这个黑人的宽恕和尊敬。他们说:“也许他曾经是个罪犯,但现在他是个英雄!”

2月10日,玛尔达夫妇要求和阿奇里见面。2月18日,在医院的秘密安排下,玛尔达在医院会客室里见到了阿奇里。玛尔达和丈夫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三个人顿时失声痛哭,三个人的泪水流到了一起。良久,阿奇里声音哽咽地说:“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我在此心底说了10年,今天终于有机会亲口对您说。”玛尔达说:“谢谢你能够站出来。愿上帝保佑,你的骨髓能拯救我的女儿!”2月19日,医生为阿奇里做了骨髓匹配实验,幸运的是他的骨髓完全适合莫妮卡。医生激动地说:“这真是奇迹!”

2003年2月22日,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阿奇里的骨髓输入了莫妮卡的身体,很快,莫妮卡就度过了危险期。玛尔达夫妇完全原谅了阿奇里,盛情邀请他和安德烈医生到家里做客。但那一天阿奇里却没有来,他托安德烈医生带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愧疚万分地说:“我不能再去打扰你们平静的生活了。我只希望莫妮卡和你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们!同时,我也非常感激莫妮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她给了我一个赎罪的机会,这是她送给我的礼物!” (聂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