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是生肖谁:所得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00:22
客观题
甲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2008年前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1月1日起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初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2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折余价值为13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5万元。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00万元,本年度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5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5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折余价值为12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2008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 )万元。
A、1.65
B、6.25
C、6.6
D、7.5
答案:B
解析:2008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年末库存商品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万元×25%+年末固定资产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25%=6.25万元。
主观题
XYZ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25%。2008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1)2008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10万元。(2)2008年11月,XYZ公司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为4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计价为5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3)2008年12月末,XYZ公司将应计产品保修成本5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按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抵扣。(4)假设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为0。除上述事项外,XYZ公司不存在其他与所得税计算缴纳相关的事项,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而且以后年度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要求: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确认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2008年所得税费用,并进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答案:
(1)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11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预计保修费用5)×25%=25(万元)
(2)确认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15×25%=3.75(万元)
②预计负债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5×25%=1.25(万元)
(3)计算所得税费用:
2007年所得税费用
=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25+(3.75—0)—(1.25-0)
=27.5(万元)
XYZ公司所得税账务处理是:
借:所得税费用 2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3.75
解析: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价格为不含增值税额。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于2008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20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8年3月30日完成,直至2008年3月30日,甲公司2007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尚未计算,利润尚未进行分配。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编制的2007年年度“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本年累计数”栏有关金额如下:

与上述“利润表”相关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及其会计处理如下:(1)甲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将某一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2年变更为15年,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上述变更,甲公司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但指出该项变更已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并已在相关媒体进行了公告。经复核,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没有重大差异。该设备原价为18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该设备已使用3年,已提折旧4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按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该设备当年生产的产品80%已对外销售,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2)2007年1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购入甲公司100件某产品,每件销售价格为15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A公司货款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该产品已于当日发出,每件销售成本为1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甲公司于2008年3月31日按每件18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该产品。甲公司将此项交易额1500万元确认为2007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假定按税法规定,因商品售后回购业务而计提的利息费用,计提的时候不允许税前扣除,在实际支付售后回购的价款的时候允许扣除。(3)2007年,甲公司着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咨询费、材料费、工资和福利费等共计200万元,其中费用化支出135万元。至2007年末该技术尚未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将上述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支出200万元,2007年末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余额135万元、“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65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税前加计扣除,即一般可按当期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的150%加计扣除。(4)甲公司2007年1月1日开始对公司办公楼进行装修,装修过程中发生材料、人工等费用共计270万元。装修工程于2007年6月2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预计下次装修的时间为2014年6月。装修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该办公楼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甲公司对自有的类似固定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甲公司将上述该办公楼的装修支出于发生时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并于投入使用时转入管理费用。假定就办公楼装修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与会计制度规定的装修费用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相同。(5)2007年12月19日,甲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项产品销售合同。合同规定:产品销售价格为1500万元;产品的安装调试由甲公司负责;合同签订日,B公司预付货款的40%,余款待安装调试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结清。甲公司销售给B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给其他客户的价格相同。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产品运抵B公司,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120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有关安装调试工作尚未开始。假定安装调试构成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上述交易,甲公司在2007年确认了销售收入150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1200万元。假定按税法规定此项业务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销售收入150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1200万元。(6)2007年10月1日与C公司签订了定制合同,为其生产制造一台大型设备,不含税合同收入1000万元,2个月交货。2007年12月1日生产完工并经C公司验收合格,C公司支付了800万元款项。甲公司按合同规定确认了对C公司销售收入计1000万元,并结转了成本为800万元。由于C公司的原因,该产品尚存放于甲公司,甲公司已开具增值税发票,余款尚未收到。假定:(1)除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外,甲公司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不考虑除所得税、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3)各项交易或事项均具有重大影响。要求:(1)判断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对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的进行调整,并编制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3)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交所得税,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4)合并编制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5)根据上述调整,重新计算2007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答案:(1)判断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事项(1):
不正确。理由是,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没有重大差异,不应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事项(2):
不正确。理由是,此项属于售后回购业务,不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事项(3):
不正确。理由是,按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期末,企业应将该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事项(4):
不正确。理由是,若固定资产装修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则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事项(5):
不正确。理由是,至2007年12月31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不应确认收入。
事项(6):
正确。
(2)对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的进行调整,并编制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事项(1)
2007年该设备实际计提折旧=(1800-450)÷(15-3)=112.5(万元)
2007年该设备应计提折旧=1800÷12=150(万元)
2007年该设备少计提折旧=150-112.5=37.5(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7年主营业务成本 37.5×80%=30
库存商品 37.5×20%=7.5
贷:累计折旧 37.5
事项(2):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收入 1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成本 1200
其他应付款 3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财务费用 (18-15)×100÷5×2=120
贷:其他应付款 120
事项(3):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135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35
事项(4):
甲公司2007年发生的装修费用270万元,不应费用化。应将发生的装修费用全部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并且该固定资产2007年应计提折旧=270÷6×6/12=22.5(万元)。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 27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270-22.5=247.5
累计折旧 22.5
事项(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1500
贷:预收账款 1500
借:发出商品 12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1200
事项(7):
正确。
(3)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交所得税,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2007年应交所得税=[调整后的税前会计利润14362.5万元+事项(2)(1500-1200+120)-事项(3)65-200*50%(200*50%为事项3中税法允许加计扣除的部分)+事项(5)(1500-1200)]×33%=4922.78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1200+120)+(1500-1200)]×33%=237.6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65×33%=21.45
2007年所得税费用=4922.78-237.6+21.45=4706.63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 4706.63
递延所得税资产 237.6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922.78
递延所得税负债 21.45
(4)合并编制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344.1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344.13
(5)根据上述调整,重新计算2007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解析:
ABC公司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6.34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为13.2万元、坏账准备项目为3.14万元。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300万元。2008年所得税税率为25%。有关业务如下:(1)存货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本年计提存货减值准备30万元,累计计提存货减值准备70万元。(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300万元;计提坏账比例历年均为10%。(3)金融债券利息收入为60万元。(4)因违反合同支付违约金为5万元。(5)国债利息收入为7.50万元。(6)企业债券利息收入为8.50万元。(7)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5万元(被投资单位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未分配给投资者)。 ABC公司在未来3年内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法规定计提坏账的5‰允许税前扣除。要求:(1) 计算2008年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 计算2008年应收账款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 计算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合计、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合计。(4) 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5) 计算2008年所得税费用。(6) 编制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7) 计算ABC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计算2008年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账面价值=5000(万元)
计税基础=507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70-5000=7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70×25%=1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7.5-13.2=4.3(万元)
(2)计算2008年应收账款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账面价值=300-300×10%=270(万元)
计税基础=300-300×5‰=298.5(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98.5-270=28.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28.5×25%=7.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7.125-3.14=3.985(万元)
(3)计算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合计、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合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合计=17.5+7.125=24.6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合计=4.3+3.985=8.285(万元)
(4)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300-7.50-45)×25%+8.285=70.16(万元)
(5)计算2008年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70.16-8.285=61.875(万元)
(6)编制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61.8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8.28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0.16
(7)计算ABC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
2007年的净利润=300-61.875=238.125(万元)
解析:
甲公司2007年12月25日购入管理用设备一台,入账价值为50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固定资产当日投入使用,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按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甲公司2008年至2012年各年的利润总额均为30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转回的期间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要求:(1) 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各年末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金额。(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 计算各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3) 编制各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计算结果填入下表,单位以万元表示)

答案:

解析:
甲公司系2004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2007年度有关资料如下:(1)从2007年1月1日起,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历年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2006年12月31日止(不包括下列各项因素),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累计金额为4000万元,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累计金额为2500万元(假定无转回的暂时性差异)。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暂时性差异处理,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2)从2007年1月1日起,生产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根据税法规定,生产设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本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对外销售80%;A产品年初无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年末无在产品存货(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年末库存A产品未发生减值。上述生产设备已使用3年,并已计提了3年的折旧,尚可使用5年,其账面原价为4800万元,累计折旧为1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3)从2007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乙材料2007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7年一、二、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20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1000元、1200元、1250元。 2007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60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21.5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先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的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7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5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52万元。(4)甲公司2007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8000万元。2007年度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80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7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为2万元;其他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的金额为20万元(非暂时性差异)。除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1) 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2) 计算甲公司2007年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3) 分别计算2007年度上述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4) 计算2007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5) 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
答案:
(1)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
甲公司2007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4800-1200)×[2/(8-3)]=1440万元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
领用原材料成本=(1000×200+1200×300+1250×100)=685000元=68.5万元
新产品成本=68.5+21.5=90万元
新产品年末可变现净值=(56-6)=50万元
因新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甲公司应为新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万元,因此新产品的账面价值为50万元。
剩余乙材料年末成本=400×1250=500000元=50万元
剩余乙材料可变现净值52万元
因剩余乙材料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剩余乙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
(3)分别计算2007年度上述事项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暂时性差异:
设备折旧:
按税法规定,甲企业2007年应计提折旧=4800÷12=400万元
甲公司2007年实际计提折旧1440万元
因生产的A产品只有80%对外销售,因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借方)=(1440-400)×80%×33%=274.56万元(只有产品对外销售,产品中的折旧费用才能影响损益。)
存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借方)=(90-50)×33%=13.2万元
2007年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274.56+13.2=287.76万元
(4)计算2007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应交所得税=[8000+(1440-400)×80%+(90-50)+(80-70)+20-2]×33%=2937万元
所得税费用=2937-287.76=2649.24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649.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87.76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937
(5)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500×33%+287.76=1112.76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4000×33%=1320万元。
解析:
东科公司于2008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1)2008年12月31日,东科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2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东科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东科公司2008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2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东科公司2008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3)东科公司2008年以2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东科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1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4)2008年12月31日,东科公司Y产品账面余额为30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5)2008年4月,东科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6)2008年5月,东科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W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3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所有者权益,持有期间股票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其他相关资料:(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东科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2)东科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1)确定东科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8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2)计算东科公司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3)编制东科公司2008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
①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000-200=1800万元
应收账款计税基础=2000×(1-5‰)=1990万元
应收账款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990-1800=190万元
②预计负债账面价值=2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200-200=0万元
预计负债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2100万元
计税基础=2100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0万元
④存货账面价值=3000-500=2500万元
存货计税基础=3000万元
存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0-2500=5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8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10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800-1000=800万元
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310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200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100-2000=1100万元
(2)
①应纳税所得额=5000+190(事项1)+200(事项2)-100(事项3)+500(事项4)-800(事项5)=4990万元
②应交所得税=4990×25%=1247.5万元
③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190+200+500)×25%=22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800+1100)×25%=475万元
递延所得税=475-222.5=252.5万元
④所得税费用=1247.5-222.5+800×25%=1225万元
(3)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2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75(11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4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75
解析:
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所得税的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2008年有关所得税业务事项如下:(1)ABC公司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库存商品年末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照税法规定,存货在销售时可按实际成本在税前抵扣。(2)ABC公司200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600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抵扣。(3)ABC公司2008年支付800万元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2008年末,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6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可以抵税的金额为其初始成本。(4)2008年12月ABC公司支付2000万元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至年末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可以抵税的金额为其初始成本。(5)2008年12月,ABC公司收购了丁公司100%的股权(两者不存在关联关系,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完成合并后将其作为ABC公司的分公司。合并日,ABC公司按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800万元入账;而原资产账面金额为65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其原账面金额。假设ABC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此前没有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以抵扣。要求:分析判断上述业务事项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如果形成暂时性差异,请指出属于何种暂时性差异,并说明理由;形成暂时性差异的,请按规定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进行账务处理。
答案:
(1)存货不形成暂时性差异。理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2008年末ABC公司的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即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存货的账面余额为其实际成本,可以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故库存商品的计税基础为2000万元。因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没有差异,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2)无形资产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理由: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100万元;按照规定,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故上述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ABC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3)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6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8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6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故上述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万元)。ABC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所得税费用 1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理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1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20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故上述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25(万元)。ABC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5)该企业合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理由: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65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150万元。按照规定,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故上述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就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50×25%=37.5(万元)。ABC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商誉 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37.5
解析:
ABC公司2008年末、2009年末利润表“利润总额”项目金额为1800万元、2098.5万元。各年所得税率为25%,与所得税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2008年: ①2008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5万元。 ②2007年12月购入固定资产,原值为9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要求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 ③2008年支付非广告性赞助支出为300万元。 ④2008年本年发生研究开发支出750万元,较2007年增长20%,其中450万元资本化支出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可按照实际发生研究开发支出的150%加计扣除。假定年末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⑤2008年支付违反税收罚款支出150万元。 ⑥2008年资产负债表相关资产如下:

(2)2009年: ①2009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5万元,累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0万元,本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万元。 ②2009年支付非广告性赞助支出为400万元。 ③2009年发生研究开发支出605万元,其中405万元资本化支出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可按照实际发生研究开发支出的150%加计扣除。假定年末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④2009年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150万元。 ⑤2009年资产负债表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1) 计算2008年暂时性差异。(2) 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3) 计算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4) 计算2008年利润表确认的所得税费用。(5) 编制2008年会计分录。(6) 计算2009年暂时性差异。(7) 计算2009年应交所得税。(8) 计算2009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9) 计算2009年利润表确认的所得税费用。(10) 编制2009年会计分录。
答案:
(1)计算2008年暂时性差异

(2)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1800+45+90+300-(750×150%-300)+150]×25%=390(万元)
(3)计算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45+90)×25%=3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450×25%=1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112.5-33.75=78.75(万元)
(4)计算2008年利润表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390+78.75=468.75(万元)
(5)编制2008年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468.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3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1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90
(6)计算2009年暂时性差异。

(7)计算2009年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2098.5+75+(144-90)+30+400-(605×150%-200)+150]×25%=525(万元)
(8)计算2009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
①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444×25%=111(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3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11-33.75=77.25(万元)
②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405×25%=101.25(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01.25-112.5=-11.25(万元)
③递延所得税费用=-11.25-77.25=-88.5(万元)
(9)计算2009年利润表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525-88.5=436.5(万元)
(10)编制2009年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436.5
递延所得税资产 77.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1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25
解析:
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3)甲公司2007年以4 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在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5)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其他相关资料:(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
①应收账款税法上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5000×5‰=25(万元)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0-500=4500(万元)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5000-25=4975(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975-4500=475(万元)
②预计负债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400(万元)
计税基础=0(万元)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00(万元)
③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存货的账面价值=2600-400=2200(万元)
存货的计税基础=260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2600-2200=4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4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0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金额2100万元
(2)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6000+475+400-200+400-2100=4975(万元)
2007年应交所得税=4975×33%=1641.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475+400+400)×33%=420.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2100×33%=693(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1641.75+693-420.75=1914(万元)
(3)借:所得税 1914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0.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93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41.75
解析:
历年考题
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7年以4 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在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
①应收账款税法上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5000×5‰=25(万元)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0-500=4500(万元)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5000-25=4975(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975-4500=475(万元)
②预计负债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400(万元)
计税基础=0(万元)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00(万元)
③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存货的账面价值=2600-400=2200(万元)
存货的计税基础=260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2600-2200=4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4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0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金额2100万元
(2)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6000+475+400-200+400-2100=4975(万元)
2007年应交所得税=4975×33%=1641.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475+400+400)×33%=420.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2100×33%=693(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1641.75+693-420.75=1914(万元)
(3)借:所得税 1914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0.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93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