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全文及译文:敌视20年:尼克松如何开启中美封闭之门(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48:11

  周恩来并不想和他争论这种问题。而是说:“人类一定会找到普遍真理,这是一个自然法则。我同意青年应该尝试各种各样不同方法,以求得真理。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经常设法找到和人类大多数的一些共同点,使大多数人获得进步和幸福。同样,如果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这也是寻求真理的途径。”

  当科恩听懂了他的这段话之后,周恩来又说:“这不过是我的建议而已。”

  ……

  周恩来论嬉皮士的几句话,在海外引起的反响,远远超过了这几句话本身。甚至还赢得了科恩的母亲从大洋彼岸送来的一束深红色的玫瑰。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听懂了周恩来的话外音。

  当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队的消息传到美国白宫之后,尼克松和基辛格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反应。

  尼克松以美国总统的名义发表了一项声明,称决定对华政策作出如下改变:

  一、美国准备迅速发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美国来访问的个人或团体的签证。

  二、将放宽美元方面的控制,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使用美元。

  三、将取消对供应前往中国,或来自中国的船只和飞机的燃料的美国石油公司的限制。但前往或来自北越北朝鲜、或古巴的中国拥有或租用的运输工具除外。

  四、美国船只或飞机今后可在非中国的港口之间运送中国货物,美国拥有的悬挂外国旗帜的运输工具可以前往中国的港口。

  五、将开出一个可按照一般执照的规定,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的非战略性项目的清单。在批准这个清单上具体项目以后,还将许可从中国直接进口指定的项目。

  这5个步骤等于宣布了美国对华贸易禁令的终止。

  两天之后,尼克松又借会见美国报业主编协会成员之机发出两个信息:

  “本届政府和下届政府的长远目标必须是做两件事:一、使美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二、使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结束。”

  自此,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迈进了一大步。有人把乒乓外交比喻为一场乒乓球赛,这头的总领队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那一头则是尼克松和基辛格。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谁知毛泽东下一步怎样决定呢?

  毛泽东、周恩来迅速应对尼克松的来球

  1971年4月21日,也就是尼克松对美国报界发表改善中美关系的谈话一个星期之后,他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信息——

  照例是由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希拉里把口信送到白宫的。

  希拉里说,他的总统(叶海亚·汗)转述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话:中国对达成直接和解的会谈感兴趣,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在北京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的一位特使(例如基辛格先生)或者美国国务卿,甚或美国总统本人,进行直接会晤和商谈。”

  这是响亮的一拍!

  虽然在当时来说是秘密的,但在白宫引起的震动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只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不敢表露出来罢了。

  他们两个人关在房子里,“策划于密室”。他们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后来越来越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派谁去北京?

  人选有3个。

  尼克松先提出了美国在法国的越南问题谈判代表戴维·布鲁斯。

  基辛格先是点头,后又摇头说:“中国人对越南问题是敏感的,用他难免……”

  尼克松点头了。

  他自然也想到了美国的国务卿罗杰斯。他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长。他到中国去顺理成章。但基辛格说:“他去,目标太大。”

  尼克松笑笑说:“那只有你去了。”

  基辛格耸耸肩膀,说:“我也太引人注意。”

  尼克松胸有成竹,他笑着对基辛格说:“我相信一个出入巴黎不被人发现的人,也能够出入北京而不被觉察。”

  基辛格打内心里是高兴的。因为,作为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知道北京之行的分量。如果此行成功,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将会是辉煌的一页。

  他深知此行必须是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在和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进行了秘密的商谈过后,他选择了通过巴基斯坦的通道进入红色中国的方案。

  基辛格在棕榈泉的休假地起草了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复信。

  大意是:为了给尼克松总统的访问作准备,为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建立可靠的联系,尼克松总统建议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进行初步的秘密会谈。

  基辛格博士准备在中国国土上参加这样的会谈,地点最好是在巴基斯坦方便的飞行距离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

  我们建议,基辛格博士此行的具体细节,包括地点、停留时间多长,通信联络,以及类似的问题通过叶海亚·汗总统作为中间人进行讨论。为保密起见,务必不用其他渠道。不言而喻,基辛格博士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的第一次会谈要绝对保密。

  ……

  1971年5月10日,尼克松批准发出了这封信。

  信发走了,尼克松的心情反倒紧张了——谁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怎样决定呢?

  当时,基辛格更放心不下了。

  他放下手边的有关毛泽东、周恩来的书刊,闭上眼睛,努力使这两位中国人的形象活起来,谁知越想心里越没有底,他不知毛泽东收到他们的信后会作何反应。

  有人对他说过,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特别是毛泽东。

  毛泽东会不会突然变卦?会不会使中美关系横生枝节?

  其实,也不只是基辛格这样想,基辛格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受了尼克松的影响。

  几天前,尼克松还说过,中国人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往回退?

  几天来,不管是尼克松还是基辛格,都有些寝食不安的味道。他们急切地等待着北京的信息。

  消息照旧是由希拉里送来。他似乎很懂得基辛格和尼克松的心情,车子开得飞快,赶到白宫就直奔基辛格的办公室。

  基辛格表面显得很是冷静,他和希拉里寒暄两句,才接过两张信笺。

  照例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

  “研究了尼克松总统的3次口信后,毛泽东主席表示,他欢迎尼克松总统来访,并期待着届时同总统阁下直接对话。

  周恩来总理欢迎基辛格博士先行来访,进行秘密会谈,为尼克松总统访华进行准备,并作必要的安排。他可以从伊斯兰堡直接飞往中国一个不向公众开放的飞机场。他可以乘巴基斯坦的波音飞机,或在必要时从中国派出接送他的一架中国专机。周恩来总理热烈期待着在最近的将来在中国同基辛格博士会晤。”

  据说,基辛格接到这封信后,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赶忙到尼克松总统正在举行宴会的大厅去通知总统。

  尼克松正和尼加拉瓜总统碰杯。基辛格不好冲进去,急得在宴会厅门前来回踱步。

  总统终于出来了。基辛格走上前去,告诉尼克松:

  “总统,北京复信了。”

  他们两人并肩走进林肯厅,待尼克松把中国的来信读完,基辛格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写在了他的回忆录中——

  “我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总统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