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政策建议:关于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12:48

上次和朋友聊天,谈到我们各自的生活状态。他说他活的很累,感觉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总感觉活的疲惫,感觉忙碌是生命从一而终的状态。这让我想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调查,该调查显示: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另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

我不知道这调查是如何得出,是否可信,但是人们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越来越少却是事实。这可能代表了城市里的很大部分人的现状,有人说生活艰难,我们在为生活而忙碌。我也同意,很多人在生活中苦苦追求、支撑,只是想过的更好。但我认识不少月入过万的人,他们也活的忙碌,过的疲惫,你再问,为什么?他还是那个回答:“为生活忙碌,生活是艰难的,我们想过的更好!想自己的子女过的更好,为他们夯实经济基础。”

我知道对于后者已经远远不是生活的问题。就他们的生活而言,已经远远超过小康水平,他们之所以忙碌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们已经把生命的价值定位在事业,定位在个人成就,也就是说为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写下不平凡,写下令人仰慕的字句光辉;其二,他们没有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在一种盲目的状态中任欲望牵引,不断的想得到更多。

事实上者两个原因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有时你也说不清这是一种沟壑之欲,还是永不止歇的事业心。所以为了获得更明确,更无悔的生活方向,我们有必要在忙碌之余认真反省自己的生活状态。要多问自己我忙碌是为了什么?是清醒的知道在追求自己的价值,还是处于随波逐流、盲目追求的状态。如果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有具体目标,还是无限目标。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每处于一种生活状态之中,我们都是要付出机会成本的,因为我们无法同时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生活。如果不能认真反思并选择,有可能会错过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这就是在浪费生命,无异于自杀。

如果人的生命是一种货币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理财。怎样在短短光阴之中获得我们最想要的东西。包括自我价值实现,包括享受生命和生活。

对待生命的态度最简单的可以分为享受生活型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型。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把这两者以不同的百分比加入到自己的生命里,具体各占多大的比重因各人的不同价值取向而定。实际情况很简单,但是有意识寻找并维持适合自己比例的人确是很少。很多的人处于一个盲目追求的误区,他们存款已经很高,但是他仍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生活的很辛劳。他的意识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钱挣的越多越好!他们没有仔细考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要说实现个人价值,也说不上。这就是很典型盲目生活者。

上次和一个朋友聊天,据我了解,他应该算是“有钱人”。在我问起这个问题时他回答:“我的退休计划早就完成了,我乘着现在能挣钱,再给我儿子留些家底,给他留些钱让他能上好的大学。让他能有创业资金,培养他成为社会的上流人物。”

其实在我看来,给子女必要的物质基础就已经够了,他们的出息主要还在于他们自己的努力,你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告诉他们自我奋斗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他们学习谋生并赖以不断发展的本领。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这些东西没能学到,即使留下金山银山也难抵一时骄奢无度的挥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子女的路终由他们自己去开辟,去走,我们代替不了他们走自己的路,就像代替不了他们呼吸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更因该注意的是如何规划好自己的生命,理好自己的生命之财。

有时候我就想,幸福之所以重要,因为不管你对待生活是怎样一个态度,它是我们始终追求东西。那么幸福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俗的问题,被千千万万的人问了千千万万遍。但是我今天仍然要问这千千万万零一遍。

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实际状况,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所期望的状况。如果我们所期望的低于实际状况,那么我们会感到满足,并因此幸福。反之会感到痛苦和不安。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所以处于后者时我们会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求提升实际状况,使之好于心理期望,一旦达成了这一目标,我们就会感到很幸福。如果一直无法达成,就会感到持续的痛苦和不幸。

实际上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远没有这么简单,复杂在于我们的心理期望是在不停改变的,每当外在实际生活水平提高时,我们的心理期望也在提高,而且永远都会比实际情况要高一些。这就是形成一个差距,我觉得这是非常伟大的差距,我们有时把它叫做希望,希望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汇聚,最终成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我们有时也把他叫做永不满足的欲望,这就是我们幸福永远触手可及却始终不可及的痛苦的根源。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心理期望是永远会不停改变呢?如果不改变,加上我们的努力,使实际生活质量超越它,我们不就会幸福了吗?为什么?

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改变期望是因为我们有攀比心理,也许原来的期望是每天吃面包,喝牛奶,当我们发现,别人每天面包牛奶之外还加了一个鸡蛋。这时候你就会想:原来还有鸡蛋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他们能吃鸡蛋我没有呢?我也应该吃鸡蛋!于是你的心理就失去平衡,原来的期望就被超越了,由原来的牛奶面包变为牛奶面包加鸡蛋。而实际上你还没法做到每天都像别人有鸡蛋吃。你已经感到不幸福了。你的通常做法是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保证自己吃上鸡蛋,这就叫生活水平的改善。

实际上我们每天吃牛奶面包,和吃牛奶、面包加鸡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牛奶面包的营养已经足够了。是否加一个鸡蛋对我们的实际需求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吃多了反而可能会发胖,那又是新的问题。在此不谈。

而对于幸福的追求来讲,并不是增加一个鸡蛋就了结了。因为这世界上总会有生活的比你更好的,当你有鸡蛋了,你又会发现某一家除了牛奶、面包、鸡蛋外,还能经常吃肉。吃上肉的人家又会盯着每天可以喝上咖啡的人家……

人们在不停的发现比自己生活的好的目标,不停的调高自己的期望,再不停的努力。奇怪的是没有人往比自己生活的差人家里看,只和比自己好的比。于是人们感觉生活的疲惫,感觉幸福变的遥远,感觉生命就是一个字,累!他们却没有发现自己是在追求生命需求之外之物的过程中累了、倦了、青春不在了。

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或者隐约知道这个道理,但想不明白。我们在和自己玩一个永远赢不了的游戏。像要在奔跑中超过自己的影子,像要坐到自己的膝盖上,像要用双手把自己举起来,也像是在不停追问无限不循环数的最后一位是什么……

我觉得有这样一句话是一针见血的:如果我们是单纯最求幸福也就罢了,问题是我们在不断追求比别人幸福……

是啊,我们是在不断追求比别人幸福,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对已经实现自我价值的定义。在对成功缺乏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之前,这种幸福又直接体现在比别人有钱。以比别人有钱感到幸福,以能比别人得到更多感到幸福,包括名誉、地位、金钱、也包括爱情。偏偏那些拥有相对贫乏的人也以比别人缺少为痛苦,以比别人享受更少为可耻。于是社会变的不幸福起来……

我知道我写这么多,其实这道理大家都懂,要不为什么“知足者长乐”为很多人所认可呢,只是大家没有系统全面的去想其中的内在关系。

在此我暂时不去分析,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和比自己更好的比,而不偏向于和比自己更差的比较,因为在很多人的理解下,如果那样,每个人也就“知足长乐”了。幸福就会永远在我们身边了。

我们先在上面已经确定的幸福是人们不断提高心理期望的情况下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论断下来反思一下我们的社会。

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是首要的,因为“发展就是硬道理”。各个国家的政府所做的第一要务和最长远的最主要的最持续的工作可能还是发展,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等。因为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主题。我们之所以能从当初的茹毛饮血、愚昧无知变成今天这样文明和智慧,也全都因不断发展之功。

我们应该问,我们要求社会不断发展是为了什么?我想一个最合理的,最能得到大部分人同意的答案是为了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的“好”就是指幸福。如果发展带来的实际后果没能达成这一目标,或者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我们不要发展也罢。

我总在想,现在我们的社会就是处于一种病态的发展。我之所以做如此判断,最直接的理由就是,随着这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降低,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生活,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人们普遍感觉生活的疲惫和辛苦是因为他们的通过努力改变实际生活状况,超越自己心理期望的过程变的越来越困难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差距太大了,要缩小和填平已经变的困难了,具体表现在贫富差距加大,社会机会不公的情况越来越多;二是人们的心理更浮躁了,更喜欢攀比了。

所以我想说,我们一味的强调发展,而不注重缩小社会差距,创造和谐氛围,加强普遍人群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错误的。社会各经济指标的提升是政治家的业绩,是他们在追求个人价值,进而追求他们自己幸福的重要证明,但是他们正在以牺牲整个社会的幸福为代价来谋求个人的价值。不管他们主观上是不是这么想,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目前我们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各个主要问题,诸如教育,医疗,贫富差距,环境等等,无不是在为发展让步,为GDP让步。但这是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的基础所在,却被他们实实在在的忽视了。我不是说发展是错误的,我觉得在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社会和谐才是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在和谐中求发展,而不是在发展中求和谐。和谐应该永远是我们政府的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最大程度上保证和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为全民谋福祉!

太注重发展不仅很少有剩余能力去疏导社会群体的心理,甚至会将人们的心理引导到不利于获得幸福感的状态。

注重发展就意味着必须加强人们的竞争意识。竞争就是一种不停比较的过程,就是要在某一个方面比别人更占优势,就是战胜对方,就是获得别人没能获得的,战胜别人没能战胜的,就意味着争强好胜,意味着挑战和胜负。因为人们的心理弱点,胜了的不可能长胜,失败的感到痛苦。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幸福。于是整个社会的不幸福感加强,生活质量下降。

前段时间有一本商战小说非常热销,叫做《圈子圈套》,这本书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在网上被人们所热捧。他主要讲述了一个软件销售人员的所谓传奇职业经历,里面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很多销售人员把其奉为职业宝典,不断揣摩学习并实践其中的能耐。对于此我深有感慨,人们热衷于此说明几个问题:一,商业竞争之强,人们都在寻求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技能;二、为了能在竞争中获胜,人们已经不惜利用各自心理阴暗的东西,并堂而皇之的作为手段;三、能彼此承认虚伪,并心照不宣的相互虚伪下去,说明人心之不古已到何等地步,这又是不是可以说明人们已心甘情愿的抛弃真善美的东西,为了胜利,为了物质利益,宁愿拥有一个阴暗的灵魂。那么我们要胜利干什么?我们要得到那么多干什么呢?这不得不使我悲观。

这样的书说白了就是在把人心往阴暗处引,把世风往败坏处带。但是问题的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只看中发展的恶果所带来的。政府盲目强调发展,扇起社会恶性拼比竞争之风,有天分者会在竞争中占优,并有经验,其他人因竞争惨烈所迫,有对成功经验的需求,再在商业利益的撮合下,有需求,有供应,柴上着火,火上浇油。竞争之火越烧越旺,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