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电子有限公司: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84)沉默中生命爆裂的能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03:12
                         腾小松画

          布罗茨基的获奖评语是:“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

                           沉默中生命爆裂的能量

        译    名:约瑟夫·布罗茨基
        生卒年月:1940、5——1996、1
        国    籍:美国
        代表作品:《献给约翰·多恩的挽歌》
        获奖评语: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这里不仅培养了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等世界级大科学家,也培养了果戈里、普希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世界级大文学家。

          然而,约瑟夫·布罗茨基却没有遇上这些大师们的运气,他生活在圣彼得堡的年代已经缺少了盛产大师的人文环境。那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政治上的沉闷和经济上的呆板已经到了僵化的程度,布罗茨基就是在这个时候降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的,这就先天注定了他从小必须接受“随时都要忘记自己是一个犹太人”的种族歧视以及他与生俱来反感的“俄罗斯化的教育方式”。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塑造“建筑材料”而非建筑师。所以,他15岁那年便决然离开了学校,抱着学医的理想去了一家医院,结果却谋到了一个去太平间缝合尸体的工作,这份工作令他忍无可忍,无奈之下他只有在频繁地更换工作中消磨时光。据他自己讲,自1956年以后的八年间他共从事过13种职业。

          这些复杂的经历和磨难,使布罗茨基感悟到僵硬的体制所导致的社会沉默严重地扭曲了人们的生命轨迹,在这种语境中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窒息。他不甘心在窒息中继续沉默,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改变单调乏味的生活时态,这一时期他大量阅读了外国作家、诗人的作品,还先后翻译了波兰诗人米沃什和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多部作品。

          1955年,他正式踏上了诗歌创作之路,起初,他的诗歌是通过手抄本和当众朗诵的方式流传开来的,文学评论家埃米金特在回忆当时与布罗茨基在列宁格勒(原圣彼得堡)街头相遇的情景时说:“他出神的朗诵着……他的诗句的强烈和悦耳,形成了一种魔术般的效果。”

          1965年,美国纽约一家出版社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短诗和长诗》。在这部诗集中,最著名的是作者创作于1963年的长诗《献给约翰·多恩的挽歌》。 这首诗看似作者与多恩的对话,实际上是作者自己作为诗人的一次倾诉,即社会沉默后的内心孤独的倾泻。他就像一只小鸟,眠宿在自己的窠巢,他对更自由生活的渴望,全都托付给了“被云翳遮没的那颗不灭的星”。这星便是作者对未来的企盼——


          睡了,墙壁,地板,画像,床铺,
          睡了,桌子,地毯,门闩,门钩,
          整个衣柜,碗橱,窗帘,蜡烛。
          一切都睡了。水罐,茶杯,脸盆,
          面包,面包刀,瓷器,水晶器皿,餐具,
          壁灯,床单,立柜,玻璃,时钟,
          楼梯的台阶,门。夜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的夜:在角落,在眼睛,在床铺,
          在纸张间,在桌上,在欲吐的话语,
          在话语的措辞,在木柴,在火钳,
          在冰冷壁炉中的煤块,在每一件东西里
          在上衣,在皮鞋,在棉袜,在暗影,
          ……

          《献给约翰·多恩的挽歌》一开头就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黑夜中睡了。这种隐喻只有用多恩的方式悼念多恩时才能看到。多恩是16世纪英国玄学诗派创始人,在被忽视数百年后,于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他倍受大诗人艾略特的推崇,因而对世界现代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诗奇诡巧妙,怪癖晦涩,融思辨与抒情于一炉,汇深刻与感性于一体,故称为“玄学诗派”。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黑夜中睡了,而布罗茨基却还醒着。这在斯大林时期是非常危险的,尽管西方评论界认为布罗茨基并非是一名“持不同政见者”,而是一名“观点上的异议者”,但他的诗歌却显示出作为青年叛逆诗人的反抗立场。因此,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了。

          1963年11月,列宁格勒主流媒体率先抨击布罗茨基是“一个半蜕化的寄生虫”、是“一个色情化与反苏维埃的诗人”。接着在全社会开展了对他持续性的批判和谴责,并两次把他送进精神病院。1964年3月,经过苏维埃式的审判,以“社会寄生虫”的罪名判处他5年劳改。

          在冲刷“社会寄生虫”罪名的劳改生涯中他饱尝了各种滋味,但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统一的人格和对文学及语言的信仰。他认为“诗人承担着衡量、检查、质疑的主要作用。诗歌成为与时间、变形原则抗衡的决定性力量。诗人在专制社会表面的沉默和开放社会令人麻木的信息洪水中成为发言人。”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艾伦一语中的:尽管布罗茨基毫不含糊地声明过他的立场,政治争论绝不是他的主要兴趣所在。他提出的问题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人的责任是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那种由别人的类型或模式所规定的生活。“自由/是你忘记如何拼写暴君姓氏的时候……”

          1971年,以色列不满自己的同胞被蹂躏,向布罗茨基发出到以色列定居的邀请,翌年5月他离开原苏联拐道去了美国,在那里他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此后的10间,他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俄文诗集《一个美丽纪元的结束》、《罗马哀歌》,英译诗集《约瑟夫·布罗茨基诗选》、《言辞片断》等。

          这些诗集在欧美产生了重要影响,1987年仲秋时节诺贝尔文学院对此做出了恰当的评价:“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

 

          布罗茨基部分作品年表
          1965年  出版第一部诗集《短诗和长诗》
          1970年  出版第二本诗集《驻足荒原》
          1973年  出版英译诗集《约瑟夫·布罗茨基诗选》
          1977年  出版英译诗集《言辞片断》
          1977年  出版诗集《一个美丽纪元的结束》
          1982年  出版诗集《罗马哀歌》
          1986年  出版散文集《小于一》
          1995年  出版散文集《论悲伤与理智》
          1996年  出版诗集《等等》,同年诗人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