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永电子:粮食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 粮食法或今年出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36:12

  粮食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

  《粮食法》或今年出台

  本报记者 范泽有报道

  近日,国家粮食局局长在2011年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说,2010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6022亿斤,在历史上首次突破6000亿斤,其中托市收购粮油613亿斤。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从长远看,粮食生产要稳定发展,既有外部环境的制约,又有自身发展的不足;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当前,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稻谷、小麦(2999,-37.00,-1.22%)、玉米(2440,5.00,0.21%)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粳稻供求偏紧,大豆(4589,2.00,0.04%)缺口较大。根据测算,到2015年粳米需求量将增加250亿斤以上,供求矛盾突出。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快速增长,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大豆自给率只有30%左右。粮食生产要在确保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平衡,尤其是增加市场紧缺品种的生产和供应。

  另外,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带动了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同时,这几年土地流转承包费用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当前土地成本占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达到20%。再加上人工成本逐年增加。我国的粮食生产正逐步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

  分析人士指出,在各地政府抗旱救灾、及时补救损失的同时,种粮农民对田间的投入也将使种粮成本明显上升,其次,受自然灾害影响,小麦品质下降可能性增加,优质小麦供应下降及市场对优质麦的需求,将使优质麦中长期价格走势较为坚挺;再加上由于种粮收益难以提升,农民种粮投入积极性下降,在大灾之年田间管理很难到位,这也将给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带来不利影响;现在,虽然国家小麦存量充足,临储投放丝毫不减,但地区间存量不均衡、小麦质量参差不齐等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也是远期引发行情变动的潜在因素。

  此外,据业内消息人士近日说,“一些大型加工商上周接到停止购买玉米的通知,以便中储粮能收储到足够的玉米。”吉林省的另一家玉米加工商也证实了该消息。他们表示,大成集团等部分本地大型加工商已经停止从农户手中购买玉米。

  实际上,去年国内粮油价格的大涨,部分原因是由于托市收购价高于往年,所以造成了玉米价格的上升。因此,完全可以说,托市收购为去年的通胀“火上浇油”。这背后的问题,实际上是粮油市场体制的改革问题。托市收购对市场的不当干扰,这不是第一次了。2006年四季度国内粮价上涨,就与中储粮以最低价托市收购导致市场粮食供应不足,却又未能及时投放市场缓解供需压力所致。

  有国内人士批评: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非仅是打破粮食托市收购体系的垄断问题,而是改革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粮食托市收购体系,实现粮食流转体系的市场化重塑。当前粮食价格飙涨或串通哄抬物价等行为的出现,本质上源自于当前粮食市场信息的严重不透明,市场内生定价功能的非完整性,以及政府粮价管制对粮食生产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干扰。

  如今,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粮食法》已经过五六轮修改,开始全面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预计今年两会之前,《粮食法(草案)》将提请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知情人士称,如果审议顺利,《粮食法》有望在年内出台。

  不仅如此,中央财政日前下拨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