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统计代码植入广告:《非常交易》——群体博弈中的弱者策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4:46:00
 第二章 群体博弈中的弱者策略  股市是一个群体博弈,它会因参与方的增加而降低对抗性,但不会因为参与方的增加而降低残酷性,放弃利润最大化与利润最快化的想法,而只是追求合理利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老子云:“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是谓不争之德”。在股市中,“不争之德”是否只是空洞的哲理呢?“不争之德”又是否具有数理上的依据?下面我们不妨从博弈的角度来解读。  实际上,股市就是一个群体博弈,它有别于双方博弈。在双方博弈中,博弈的残酷性与群体博弈一致,对抗性则体现得更为直接、更加激烈,我方所得即你方所失,你方所得即我方所失。而在群体博弈中,博弈的对抗性就没有双方博弈那么直接了,谁的所得和谁的所失看上去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事实上博弈的残酷性却丝毫没有降低,风险的表现形式只是一种风险转嫁,而不是风险消除。因此,作为市场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只有搞清楚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把市场“对抗性降低”错误的理解为“残酷性也降低”,而是主动去降低对“利润名次”与“最大欲望”的诉求,通过追求“合理利润”与“满意利润”来降低残酷性,才是保证交易策略成功的关键。  一、三方博弈中的弱者策略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博弈故事,『三方博弈——三人决斗中的弱者策略』①【该案例参考了《身边的博弈》,董志强先生著(2007),引自Gadner(1972,1973),迪克西特和奈尔巴夫(2003),在此表示感谢,以博弈学问题说明股市问题】。  故事中有甲、乙、丙三人,他们每人有2颗子弹,每次可以发射1枚。假设甲的射击水平最差,命中率只有30%,乙的射击水平较高,命中率为80%,丙的射击水平最高,命中率100%。面对两位射击高手,显然甲是此博弈格局中的弱者。甲先开枪,乙随后,丙最后开枪,待子弹打完则决斗结束。每个轮次,开枪的人可以选择其余两人中的任意一位作为靶子,也可以对天空开空枪。显然,在初始状态时甲有三种可能的选择:1、对空开枪,2、对水平最高的丙开枪,3、对水平次高的乙开枪。那么甲到底应该作出怎样的决策才是他的最优策略呢?  如果甲作出的是第一种决策——对天空开枪,那么随后乙就有80%的可能性可以干掉丙(乙必会射丙,否则丙接下来一定射死乙,丙的命中率为100%)。若丙被成功射死,接下来甲有30%的可能性射死乙,若甲不能成功射死乙,则乙会向甲反击(甲对于乙的生存概率是0.2)。此时,甲的生存概率是0.8×(0.3+0.7×0.2)=0.352。若丙未被乙射死,则丙会射死乙,接下来就是要么甲射死丙,要么丙射死甲,此时甲的生存概率是0.2×0.3=0.06。所以,甲选择向天空发射的生存概率是41.2%(0.352+0.06)。  如果甲作出的是第二种决策——向最具能力的丙开枪,那么甲可以射死丙的可能性是30%。若甲能成功射死丙,接下来乙会向甲射击(甲对于乙的生存概率是0.2)。此时,甲的生存概率是0.3×0.2×(0.7+0.3×0.2)=0.0456。若甲未能将丙射死,则情况就变成了向空发射一样(接下来是乙射丙),此时甲的生存概率为0.7×41.2%=0.2884。所以,甲若选择向最具能力的丙开枪,则生存概率为33.4%(0.0456+0.2884),显然这个结果还不如对天空开枪的生存概率更高。  如果甲作出的是第三种决策——向能力次高的乙开枪,那么射死乙的可能性是30%,若能成功射死乙,接下来甲就会100%被丙射死。若甲未能将乙射死,那么情况又变成了向空发射一样,甲的生存概率为28.84%(0.7×41.2%),如果这样的话,就更不如向天空开枪的生存概率那么高了。  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作为弱者的甲来说,他的最优策略是对天空开枪(而不射向敌方中的任何一个),尽管游戏给了他先开枪的机会,但计算结果表明,他的最优策略只能是对天空开枪,只有这样做他的效益才是最大的,他用30%的命中率换取了41.2%的存活率,也就相当于用0.3的成本换取了0.412的收益,收益回报率是37%。显然,这样的答案与很多人第一反应中的答案(先把最强的丙干掉)是不同的,这个故事用数据和事实揭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故事的实质也是甲利用了乙和丙的强强相争而取得了渔翁之利,在“鹬蜯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中,“渔翁”和“黄雀”通常不被理解为弱者,但是“渔翁”和“黄雀”的策略却是弱者策略的一种变形或延伸。  事实上,在股市的博弈中,对于非价格决定方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其实都是“弱者”,即使是规模资金也可以看作是若干中小资金的组合。对于市场整体来说,单一投资者又都是“弱者”,即便是规模资金,对于市场来说也是渺小的,正所谓“市场是不可以战胜的”,“不要企图战胜市场”,“要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  中小投资者,不具有定价权、表决权、舆论导向权,处于信息权弱势地位,他们很难做到“先知先觉”,也不可能主导市场价格的运行,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最优策略首先就应该具有“以退为进”的特征,“学乖”往往比“博傻”更为安全,“占位”往往比“出力”更为有效,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是意识不到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承认。主动的以退守行动进行布局,并不是“以退求退,以屈求屈”,而是“以退求进,以屈求伸”,“行无为”其实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得有为”的结果(退是主动的退,进是被动的进,舍是主动的舍,得是被动的得)。也可以说,只有以“主动的行无为”换取“被动的得有为”,那么“得有为”才会成为“顺理成章”的“得有为”,而不是“强加于人”的“得有为”。因此,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只有做到了“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最终才能实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但又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中小投资者实际上应该放弃“利润最大化”的固定思维,放弃对“利润名次”和“最大欲望”的一味追求(这在后面我们会详细讨论),正所谓“天之道,功遂身退”,其实现实中很多时候、很多环境中往往只有“激流勇退”才能避免“晚节不保”。在光景好的时候及时收手,“留住青山绿水”、“保住星星之火”,或者至少做部分的退出以调整成本状态、保持高安全距离与高安全边际,才能为下一轮交易行动的顺利展开打好扎实的基础。这里面还是强调了一个“退”字,在利益面前,人最难做到的恐怕也是一个“退”字。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群体博弈中的弱者策略与老子道家的柔性哲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以上两段中,前一段体现的是买进时的退,后一段体现的则是卖出时的退。  实际上,由于股市的根本特征是“荣枯循环、盛衰交替”,因此在股市中所采取的“积极防御、积极退守”策略其实要比前面博弈故事中所讲的纯粹“无为之举”(弱者甲朝天开空枪)具有更加积极正面的效果。因为首先,股市是一个群体博弈,由于参于方数量众多,所以股市几乎就是一个“自运行系统”,谁缺了谁股价的波动都不会停止,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因此,积极防守本身就可以取得“被动进攻、被动进取”的价格优势与空间优势。其次,在三方以上的群体博弈中,由于存在着分化与合作,也就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联盟与阵营,由于股市是一个参与方众多的群体博弈,因此在市场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阵营也在不断的形成与瓦解(股市中的阵营不是固定的),由于新阵营的形成与“市场不平衡”的“极端状态”有关(这在后面再展开讨论),所以,投资者积极防守占位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四两拨千斤”的“进攻机会点”的过程。退守是主观能动的积极防守,同时也是为“新阵营、新力量”的形成而“打响了第一枪”,投资者在“主动防守”的同时其实也在进行着“被动进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这里用了“被动进取”这个词(“被动进取”而不是“主动进攻”),相比之下,“进取”一词更具精神性,而“进攻”一词则更具行动性,“进取”只要体现在“进取心”即可,它可以是被动的(被推动),而“进攻”则往往体现在行动上的“主动性”。由于“被动”比“主动”更接近于“坐轿”而不是“抬轿”,所以“被动进取”的属性既是“进取”的,又是“被动”的,它是一种被推动的进取,是一种具有防守属性的进攻。《孙子兵法》中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质就是通过一种“势能”而进行的“被动进取”。当然“被动进取”的前提是“主动防守”,《孙子兵法》说“攻其不守,守其不攻”,实质上“攻其不守”在很多时候都是以“守其不攻”为前提、为起点的,有了防守的根基才会有进攻的保障。  由此,关于群体博弈中弱者策略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归纳如下:  (注:“弱者”是中性词,而不是贬义词,是说明事实的词)  1、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攻守平衡的前提是防守。  2、主动防守,被动进取。  3、被动进取的属性既是进取的,又是被动的。  4、进取心和进攻行为不能画上等号,多坐轿,少抬轿。  5、主动的“行无为”,被动的“得有为”。  6、“主动行无为”在先,“被动得有为”在后。  7、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即使有进攻的机会也可以选择放弃。  二、群体博弈中弱者策略的形成原理  1、【对抗性降低,残酷性不变】  股市是一个参与者数量巨大的群体博弈,它近似于一个自运行系统,虽然因参与者众多会降低市场的对抗性,但是市场的残酷性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假设不考虑企业的成长因素,市场的博弈基本上是“零和”的。  2、【降低对抗性的好处】  群体博弈与双方博弈相比,市场的对抗性有所降低,你方所得并非直接的我方所失,反之亦然,市场对抗性的降低对于弱者方施展“以退求进”的弱者战略是有利的。简单的说就是,对抗性的降低为弱者方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3、【降低残酷性的策略】  实质上,残酷性本身并不因对抗性的降低而降低,但是股市的残酷性取决于“利润名次资源”的禀赋,降低残酷性的途径是放弃“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快化”的愿望,放弃对“最大欲望”与“利润名次”的追求,而只是争取“合理利润”与“满意利润”即可。  从对抗性的角度来说,市场对抗性的降低对弱者方来说是有利的。正如地球缺了谁都还要运转一样,股市也不会因为某个投资者而停止运转。在双方对抗博弈中,参与者同时要扮演“抬矫人”和“坐矫人”的双重角色,“有为”决定“有为”。而在股市这样的群体博弈中,实际上是所有参与人的共同力量(心理和行为)决定着市场的状态,对于单一投资者来说,股市就近似于一个“自运行系统”,正是因为渺小,所以对于单一投资者来说,“无为”同样也可以“有为”。  从残酷性的角度来说,主动降低市场残酷性的作用力对弱者方也是有利的。实质上,博弈的残酷性是由博弈目标的资源禀赋(资源丰富性)所决定的。如果资源无限,那么也就不会存在博弈和残酷性的问题,各方不需要通过竞争就可以轻松地获得资源,比如人们不会因为普通的太阳光而争吵。但是,如果资源是稀缺的,甚至是唯一的,那么就会存在博弈以及博弈的残酷性,比如特定时间、特定角度的太阳光就会成为争夺的目标(阳台角度、楼宇间距、楼层高低都决定着楼盘的价值)。资源禀赋越丰富,博弈的残酷性越小,资源禀赋越稀缺,博弈的残酷性就越大。再比如,学生学习知识,知识资源是无限的,但是学习成绩的名次资源以及考试晋级的录取名额却是有限的,在股市中,赢利机会是无限的(接近于无限多,无论牛熊都有机会),但是“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大利润”的“利润名次资源”却是有限的(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最快地获取最大利益,追求“快”和“大”)。因此,降低残酷性的方法就是要做到不去追求资源禀赋稀缺的“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快化”,而只是去追求资源禀赋无限的“合理利润”与“满意利润”即可,这和老子所云“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对于“快”和“大”的不知足,可以通过“慢”和“小”来中和掉一部分,当利润诉求变得不需要这么大、这么快之后,投资者便会豁然开朗,原来股市中的机会是那么的多,又何必跟着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呢?这里“慢”的最好例子是巴菲特,他的超人耐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这里的“小”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和因子”,其实质还是“激流勇退”、“功遂身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方面,市场对抗性的降低对弱者方施展“以退求进”的弱者策略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主动降低因市场残酷性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对弱者方产生有利效果,因此,在群体博弈中,实际上“弱者策略”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小贴士】  ★★★鹬蜯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是谓不争之德。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  ★★★老子的道家思想正好可以“中和”掉因贪婪与恐惧带来的种种弊端。  ★★★群体博弈中,残酷性不变、对抗性降低,仅靠防守也能取胜。  ★★★投资者应该做到“主动防御、被动进取”,主动防御的属性既是防御的又是主动的,被动进取的属性既是进攻的又是被动的。  ★★★区分投资者的“坐轿人身份”与“抬轿人身份”,要做坐轿人,而非抬轿人。  ★★★在股市中,主动地“行无为”,反而能被动地“得有为”。  ★★★在股市中,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攻守平衡的前提是防守。  ★★★对市场的“价格冲击成本”较低,是中小投资者相对于规模投资者来说最大的优势,这为交易行动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放弃对于“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快化”的追求,放弃对“最大欲望”与“利润名次”的追求,而只是争取“合理利润”与“满意利润”即可。  ★★★中小投资者应该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中小投资者应该执行博弈中的弱者策略;规模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割为若干中小投资部位。  ★★★巴菲特: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不犯重大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