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焊截止阀代号:散文意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6:07:06
     散文意境;意境是指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体;意生境、境生象外、意与境浑、虚实相生即虚与实,境由意生,境生象外即人境、事境与物境的常见的意境关系,人事物三者齐一即主客体的统一,意与境浑即情与景的交融,真与实、表与里、个性与共性意境的心领神会即创造与再创造。意境又是情、理、形、神在艺术形象中的和谐。意境具有情景交融的表现、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散文的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而熔铸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它是内情与外物、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辩证统一。

  意境,语言、文化、是三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散文的基石,又是人类交流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静止的系统,只有被使用以后才转变为话语,要使散文的语言美必须从语音、词汇和句式三个方面的审美意境传递入手。因为构成散文的基本实体单位不同于词、词组、句子和句段等自然的语言为单位,散文则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法、到审美,都和传统散文血脉相通。而中国的传统文学向来有着明确的审美标准——那就是意境。意境作为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中一个传统的美学范畴,它是一种主客观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物我一体、情景兼融的艺术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一种人化的物境,又是一种物化的人格。它是作者对客观世界诗意的勾勒,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的解读。意境源自作者与读者灵动的内心世界,是心与心进行交流时独特的精神载体。

  散文意象、意境作为一种融合主客观为一体的空灵之境是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离开内在感受,外在世界便是一种客观实在,离开了外在世界,内在感受便失去了依附之物,由于内在感悟的私人性和不可传递性,因而,作为主客观之物的意境也具有私人性和不可交流性。意境的交流只能通过对同一或类似的外在世界中的描述,大致确定散文交流活动的双方处在同一或类似的外在环境,然后诱发读者的感悟,以增加他对类似外在世界的领悟能力,最终实现对意境的交流。

  从鉴赏角度来看,意境是一种审美感受;从写作角度来看,散文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人生各个领域,而思想感情与大众、与时代、与国家是息息相通的。这种追求是人的心灵向往之“爱”、“美”、“自由”、和真善美的思想的意境进入人的审美心灵状态,并对个人的文化品格、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有所取舍,形成一种独特风格,温和与优雅、节奏舒缓、信笔信腕、任心而谈,使人文意蕴丰富、语言形象生动、心境自然灵动、意境深远悠长和谐、舒卷自如地抒发个人思感,并提升人格、陶冶情操,也最能考察一个人体验、感悟、鉴赏的程度和水平;作者凭借精巧的谋篇布局,巧妙的措辞选景,手法与技巧,以及意境的生成,形成了象诗一样的跳跃、灵动、飘忽的节奏,来渲染气氛,创造出意境。

  笔者看过大量的好心情的散文发现:情感穿透力、文化穿透力、思想穿透力才是“散文”生命力的源泉。在散文中,多数作者能将情感的本质,表现为情感之真、情感之善。这正是对个体生命的俯仰低昂,正是悲悯沧桑的人间情怀,才使得散文意境在主客观的水乳交融中,获得了纯美的精神向度。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作者内情与外境融洽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其意境的建构需要结合外在的语言因素,贯穿全文的情感以及形象生动的意象。接受美学将读者置于审美过程中的主要参与因素,意境的形成依赖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结合各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段,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委婉深切、谨严细致、真醇朴实、意境深邃,颇其审美意义。

  从另外这个角度考察好心情散文的得失,清醒地看到,有的散文作品,思想感情干瘪,技巧平庸无奇,创造不出美的意境,没有新的启示;或者格调轻浮,索然寡味,缺乏感人的力量;或者囿于成法,生搬硬套,令人生厌;或者堆砌浮词艳句,情浅意薄,过目即忘。这些问题主要的并不在于散文如何精心地创造意境的具体方法和艺术技巧,而恰恰在于被人们所常常疏忽的对散文意境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上。我们不难发现散文的成败,其实与题材无关、与概念无关。有无意境,才是判断其文学性、判断其艺术价值的关键。试图解决某些难点,探索某些盲点。诊断其审美范式及其影响,窥探作者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

  笔者认为一方面;散文是咏物抒情的短篇文章,意境深远,文词优美,以形象感人,用激情动人,取材灵活,手法多变,语言精炼,散文这枝鲜花,精粹警策的,玲珑剔透的,情真意切的,使人读后感到醇厚香甜而历久难忘的为数不多。散文的情感、意境、哲思、语言以及形散神聚的整体形象,为我们把握散文的美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于是,我们有理由来关心和呼吁,从而让作者比较准确地描述,独特的审美规范,即一种把叙述性、知识性、哲理性与情趣相统一的审美范式。让散文象诗那样有意境美,让散文这枝鲜花开得更加多姿多彩。

  另一方面;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散文作品意境浓郁、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人审美素质培养最好的文本。优秀的散文作品往往通过逼真的艺术实象,表现深刻的精神内涵。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人境)、流动变幻的生活情景(事境)、交迭更替的外部环境(物境),是散文中最为常见的意境类型。它们以浓郁的生活实感和强烈的艺术美感,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和心灵,让读者沉浸其中,回味无穷。意境的再创造体现了散文的高格调审美价值取向,是作者的理念跨越以实化虚的境界,探求“超以象外”的深层次的意象升华。探索现代散文风格辨析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为散文风格学的理论建设略尽抛砖引玉之义务。

  情感是散文的驱动力,那么,智慧是散文的头脑和视野。后者只有在前者的促动下,才能转化为散文的骨血。那些情文并茂的散文作品不仅包含了知性与感性,它们还注重从二者的统一当中,生发出特殊的意境。散文意境的感性源自散文的真实与个性。在散文中,人类情感的本质,表现为情感之真、情感之善。正是个体生命的俯仰低昂,正是悲悯沧桑的人间情怀,才使得散文意境在主客观的水乳交融中,获得了纯美的精神向度。

  笔者认为,一篇好散文,在写景、叙事、状物能够使散文富有感性;而抒情、说理、表意这三项则抽象而带主观,使文章知性十足。在处理感性和知性时,最理想的状态应是“相济”,不以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是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亦如完整的人格,表现出两种相对本质的调和。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知性包括知识和见解,表现在作品中,它是智慧的自然流露。比如在好心情哪里有的作者的选材多专注于关中地区具有乡土特色的景物和人与事,用温馨的笔调、充满柔情与爱意的叙事来完成他对于乡土的审美观照,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快。作者在散文创作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他似乎渐渐消失了关注现实世界的兴趣,转而越来越沉醉于个人的小天地,文中出现较多的是对“自我”的关注,并渐渐形成自我陶醉的审美取向。创作风格不断更新和完善,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及表现是与作者生活的环境、时代以及个人的出身、经历、性格和遭遇密切相关。

  笔者从大量的文章中得出一个结论,散文是最能表现作家主体人格与精神世界的艺术,散文中所显现的“自我”更是散文家心灵与精神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对一个作家来说,散文中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自我”的投射,以个人经验、情感变化为线索,在散文中倾诉自己对社会、时代变迁的理解,对他人、自我变化的感悟,作者透过自我心灵的观照,也能折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替。深刻地表现人性、表现自我,即是深刻地表现社会,而个人的感情经历又是最真切最可靠的。真实地揭示了作者其内心世界及创作的心路历程。散文“自我”的不断演变中去触摸作家心灵的脉动。在这心灵的跳动中既充满了作家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生命激情的闪现,也不乏自我精神追求中的矛盾显露与人生无法逃避的困惑的展示,甚至迷茫。惟其如此,一个作家真实的“自我”才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变化,既是散文内容、文体上的创新,也是作家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

  人向自然生成的过程中,通过物我相亲达到物我同化,进入物我两忘的超然。在写作过程中从景切入,归结为以下几点:季节感、色彩感、画面感、动态感、朦胧感、空灵感。以情聚焦,其特点则体现在下列几个层面:景与环境、景与情节、景物与人物、景与情、景物与心理刻画。总之,物化于情,情化于物;哀中写景,景中抒哀;交互溶铸,双向建构,是“文学”自然美营构的总规律。意境是散文艺术的至境形态,是作家精神境界、联想技巧、美学观点及艺术构思等方面的经验结晶,是散文思想的真谛及其艺术魅力所在。在理解与把握散文意境的再创造,有益于散文创作水平的提升,也有益于散文鉴赏水平的提升。

  最后,笔者看到,由知识精英身份转变为平民心态;由过去高高在上的指导、宣教转换为一种平等的坦诚交流。这是文坛上出现一个醒目的文学现象。比如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女性散文、新生代散文等散文现象已经引起了理论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家善于通过有限的物象、意境、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感悟,是散文知性的最高层面。散文意境擅长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它在正常状态中表现着感觉和知觉,它用趋于家常的方式传递着朴素真挚、明朗豁达的平民精神。作为中国文学的审美内核,散文的意境首先会被饱满的时代精神,深深地浸泡。把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琐屑的人、事、物,往往蕴涵了生命的常理。这些常理也许无关乎时代、无关乎宇宙这些宏大的命题,但正是这种对寻常事、平凡物的深切关注,使得散文拥有了深远的意境、永恒的魅力。散文的核心所在,其实不仅仅是文体问题,它更是一个审美问题。散文的发展走向,亦取决于人们对散文审美特质的认识与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对散文意境的探讨,从探索表现散文的意象、对语言的革新、语言的质料、节奏等方面的技巧入手,开拓散文创新,创造了一种既灵动、深挚又鲜活、隽永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