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乐友孕婴店:"货币战争"阴谋还是阳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20:37
"货币战争"阴谋还是阳谋? 

       前几天写了篇货币战争的读后感想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评论。但我本人对金融和货币是十足的门外汉,因此看了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该书的评论,评价有正有负,作为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本书的命运,有时并不仅仅是一本书。就近的历史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福山《历史的终结》、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是预言也是警示;曾在国内掀起阅读高潮的《中国可以说不》、《超限战》、《威胁中国的隐藏战争》也被不同立场与经验的人看出不同的品相来。
  这不,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和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在股市繁荣和流动性过剩的今天,在中国崛起震撼世界和中国争论金融开放的背景下,2007年又有了《货币战争》一书。作者宋鸿兵先以博客连载在网上流传,今年5月正式出版后震动朝野,成为2007年最畅销的财经通俗读物,加印11次,销量达50多万册。该书有很多政府和商界读者,据说还受高层领导重视,被推荐为中央党校的培训教材。
  《货币战争》从金融战的视角审视历史,得出了诸多令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结论: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世界首富,美联储是私有银行,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世界大战、总统受刺、中东战争、亚洲金融危机等都是国际金融资本的阴谋策划……但与此同时,该书也被质疑是“常识以下的产物”,“细节真实,逻辑正确,但前提错误”,“敢情连阴谋论都是抄的”。此事连王朔都惊动了。他讥道,“这些事串在一起,很符合中国人对世界的想象。”
  
  有人认为《货币战争》是演义、“达芬奇密码”,有人把它当理财投资指南(去买黄金),它让一些主流学者尴尬、一些野心家鼓噪其间,国外方面则看到了新的民族主义情绪。《货币战争》本身掀起了一场“战争”。
  《货币战争》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盛世危言?它是空穴来风吗?人们对此反应过度还是它迎合了当下的某种调子(比如有官员提出外汇储备应该减持美国国债)?它反映了某种焦虑感吗?它是“妖魔化欧美”和新的“中国说不”吗?它发人深省还是会产生误导?作者及其写作团队有何目的?接下来的欧元篇、日元篇、中国对策篇还会畅销吗?《货币战争》对金融世界作了诊断,也开出了药方,但它能对症下药吗?进而能影响决策吗?
    
  正方观点 迎接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
  我通读了《货币战争》,这本书相当好,向人们阐述了金融的力量。这一点也是我多次撰文论述过的,这个世界就是由少部分握有资本与权力的人控制的。
  联合金银首席经济学家张卫星
  我经常介绍《货币战争》给别人看,它解密了美元、人民币所处的危机,并且讲到了一个大的时代——这一大的时代已经变了,不再是高枪、飞机、大炮,而现在就是货币的竞争……最被忽略的投资方式就是黄金,未来黄金的价值至少要涨2-3倍,世界级大型通货膨胀已经到来,而黄金是真正的硬通货。作家乔良(著有《超限战》)
  只要大家看看《货币战争》、《里根政府怎样搞垮前苏联》、《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和《日本金融战败》这四本书,就会知道,美国在维护美元霸权的方面做了多少事情,而所有这一切是不为我们所知的。
  《货币战争》让我有震动,过去猜测的事情得到了一些印证。这书来得恰到好处,不管本身是否严肃,至少敲了警钟。不能认为国外这种论调屡见不鲜就毫无价值,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之前已经在西方很多年……也不能一概认为《货币战争》是阴谋论,金融家大鳄们、证券业操盘手谁不是阴谋家,只不过是大巫和小巫。否认阴谋论的人要么愚蠢,要么想遮掩什么。正确和荒谬、阴谋和规律是并行的,但西方金融家是不是那么统一、目标明确,是本能在做还是精心策划,永远不可能知道。但“货币战争”这个词准确无误,全世界一直在发生。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正在迈入货币战争的门槛。
  但《货币战争》不能当作未来中国经济的指南,能否回到金本位,也不是中国能决定的,实力在说话。中国也不会根据这本书来制定政策,但应该引起思考和警惕;中国也不至于就警觉到闭关锁国,要了解别人的规则,积极参与到规则中去,打规则战,货币战争在西方也没有结束。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我们不能够开放资本市场,不能使人民币国际化,我觉得这是未来十年中国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什么美国人把逼迫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当作重点呢?如果大家都看了《货币战争》,就会容易理解。而且,美国并不甘心于从外部以负债的方式来掠夺我们的财富,仍然希望进入到中国,拿走我们的股权,特别是金融股权,然后就可能通过对中国金融周期的控制,像《货币战争》描写的那样,在国内进行“剪羊毛”的活动。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
  《货币战争》很给人启发,让人警惕,我们要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但是我觉得对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最好回答,就是中国人要牢牢掌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清算系统、交易系统、托管系统、征信系统、信息系统等。到现在为止的历史,都是人家创造游戏,我们去玩,但我们有一个机会——中国经济发展了以后,中国的金融市场、人民币的威信在提高,首先金融基础设施在中国人手里,另外对基础设施的政策法规的主导权在中国人手里。这时候,就可以说我们在制订游戏规则,人家来玩了。
  
  反方观点 金融野史,充满谬误,惟阴谋论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大家基于猎奇来关注《货币战争》不足为怪,对于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我都不太赞同,书中所说的事情我觉得都没有太大的道理,比如美联储控制在私人手里——银行独立在政府之外,并不意味着它就一定被私人控制,这本书里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让人无法信服。而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调控,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并不是简单的“货币战争”就能够完成的,“货币战争”做不了那么多事情。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
  《货币战争》像看金庸的小说一样不能太当真。作者其实对现代金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对于社会的贡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理解非常欠缺。所以,他给中国开出的药方我觉得是不得要领。其中包括要求中国进行货币改革,重新回到以黄金和白银做本位,这可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本书细节上倒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开药方和做评论所使用的大的框架是完全错误的。
  
  某私募基金合伙人周洛华
  很多业内人士对《货币战争》评价一般。我在上海也接触过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就是家做并购重组的投资银行,没有书里描写的那么大的影响力。从根本上,国家金融安全不取决于别人的阴谋,如果你自己强大完善、免疫健康,把自己的事做好,别操心这阴谋那阴谋,反而可能把自己搞垮了。
  
  *易凯资本CEO王冉
  我觉得把《货币战争》当作一部和欧美货币史相关的《达芬奇密码》故事或者好莱坞大片来看,可能比把它当成一部还原历史真相的警世之作更为合适。www.qikan.com.cnm4cDReWkG9MVV9QJ
  1.世界货币体系走到今天是不是源于一个惊天大阴谋?有人的地方就有“阴谋”,只不过“阴”的程度有大小,“谋”的水平有高低而已。我只是不相信作者所说的那个“阴谋”。  

2.债务货币和金银货币两个体系到底孰优孰劣?正如学术界对没有黄金支撑的法币体系有很多批评一样,学术界对于金银货币体系同样有着诸多的批评。但是对那些批评,编著者却坚决地选择了视而不见。
  3.中国是不是正在遭遇货币战争?我相信宋鸿兵先生是在本着一腔热血善意提醒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要警惕外来的金融攻击。但是,仅仅因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开设了分行并利用国际通行的储备金制度为急需资金的中国企业发放了贷款,就说这是要“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则未免显得草木皆兵、表情夸张……我们的银行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在美国开分行反过来“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呢?
  是的,中国的金融安全至关重要,但是不应该被动地依靠编著者所提出的所谓“高筑墙”的策略,不应该建立在把罗斯柴尔德以及花旗和大通银行屏蔽在我们的国门之外,而是要逐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出我们自己的罗斯柴尔德、花旗和大通。
  
  
  企业家学习“货币的精神”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
  《货币战争》看得我有点毛骨悚然,我希望书里面讲的都是假的——它的基本观点就是资本的力量,尤其是整个西方资本的力量是集聚在少数人手里的。这本书我没有义务推荐,但是知道它有一种精神,它去追究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不认为它都是对的,但是这种精神很重要。我碰到很多企业家都很善于买,但是非常不善于卖。我觉得我们的企业家都是很有嗅觉的,但是是什么东西蒙蔽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看不清呢?贪婪和恐惧,谁都知道这两个词,但是要克服这两点太难了。我们能够看到的未来只是一线光线而已,因为有贪婪和恐惧的存在,把这一线光线也给彻底蒙蔽了。所以,如果要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可能我们会是孤独的,我们只能说自己去找到微弱的灯光继续往前走,虽然这会很辛苦……
  
  城市吧网站总经理余建军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本书,它能让你在看的时候竖着全身的毛孔,紧张得窒息,一刻也舍不得放下,看完以后一连两天还失魂落魄的。我从《货币战争》看到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宿命——随着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市、房地产等各种资产价格飞涨,而当大家在泡沫中狂欢的时候,我们也就一步步入了日本的后尘,狂欢过后是十几年的一蹶不振。作为一个多年的创业者,我非常痛恨这种流动性过剩和它造成的恶果,它不仅使得整个社会都心浮气躁,而且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导致公司员工、公司本身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试问在这种环境下,会有多少人、多少公司还能真正静下心来通过创新、通过劳动去创造社会真正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