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聚氯乙烯:印度之五:莫卧儿,哥伦布大交换,英联邦,56个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5:34
       民以食为天。“新世界”带“旧世界”的物种(顺时针方向):玉米,西红柿,土豆,香草,橡胶树,可可,烟草。欧洲带来的新食物品种不仅养活了殖民地数亿亚洲人,还导致亚洲人口激增。       “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中,“旧世界”带给“新世界”的物种(顺时针方向):柑橘,苹果,香蕉,芒果,洋葱,咖啡,小麦,大米。       1453年,穆斯林攻占罗马帝国(史称东罗马或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封堵了欧洲与印度的通道。       1498年,45年后,基督教国家绕过大海,再次登陆印度:亚洲四百多年的殖民历史,就此拉开帷幕。       欧洲人逐步占领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带来文艺复兴后的新文明和大量新的食品品种。       欧洲人统治或灭亡了很多大小苏丹国,王国和土邦,建立了现代亚洲国家的雏形。       伊斯兰,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对于这一切变化,没有任何贡献。       亚洲所有国家(尤其是人民)都在这一过程中受惠。       后来转移到中国,导致中国丰衣足食,人口激增。       这一过程,在今天仍在继续:全球一体化。        这一过程,在印度次大陆有一个延续至今的插曲:莫卧儿帝国。       这批成吉思汗的混血子孙,带着弯刀和《古兰经》,从阿富汗冲进了“世界最富庶”的印度。
       公元前1 世纪的印度王室的耳环:孔雀王朝(前324-前185)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印度没有形成统一国家。       这个长期高度富庶的次大陆的巨大财富,成为中亚和波斯等地各种势力的多次掠夺的目标。       莫卧儿帝国的穆斯林骑兵,就是为了财富和土地而来到这里。       英国人笔下,莫卧儿军队的形象如下:       原说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第三位皇帝阿克巴(Akbar)的骑兵部队形象:军官(Mansabdar =officer),装甲骑兵(Tabinan =trooper),阿富汗轻骑兵将领(Afghan light cavalry leader)。
       原说明:17世纪中期到后期的莫卧儿帝国时代:1. 皇帝沙贾汗,2. 皇家卫士,3. 皇室吹号手。       图中的沙贾汗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位皇帝,他最著名的故事是建造了漂亮的泰姬陵:世界文化遗产。        1498年,欧洲人在印度南方建立殖民地。       1526年,28年后,被认为是莫卧儿帝国建立之年:       1526年4月21日,帕尼帕特战役(Battle of Panipat)中,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尔(Babur,1483-1530)以1.5万兵力,打败了德里苏丹的3-4万军队(莫卧儿帝国记载是10万敌军,不述),占领了德里和阿格拉等地。莫卧儿军队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娴熟使用火炮技术,主要军力是阿富汗人:1504-1526年=巴布尔已经统治阿富汗长达22年。       1526年4月27日,6天后巴布尔宣布成为印度斯坦皇帝(莫卧儿王朝,Mughal dynasty),定都于印度阿格拉。       右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巴布尔(Babur)的陵墓。       1530年,4年后,他在阿格拉去世,回葬阿富汗喀布尔。在欧洲列强争夺印度南部时,莫卧儿帝国将波斯和穆斯林文化带到了印度北方。       他的第五代继承者,沙贾汗,建造了远远超过他的简陋陵墓的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       印度阿格拉,泰姬陵,第五位莫卧儿皇帝夫妻陵墓,世界文化遗产。建于莫卧儿帝国巅峰时期。        莫卧儿帝国,只需要记住前6 位皇帝的名字和简史(第7 位皇帝开始衰落,有效统治仅限于北方):        顺序       在位时间      名字与简介       第一位=1526-1530:巴布尔(Babur)。首次战胜德里苏丹,建立新王朝。       第二位=1530-1556:胡马雍(Humayun),中间曾丢失王朝15年。他的陵墓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位=1556-1605:阿克巴(Akbar),留下两个世界文化遗产:阿格拉红堡,圣城(Fatehpur Sikri)。       第四位=1605-1627:贾汉吉尔(Jahangir),喜好西洋艺术,正式批准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的活动。       第五位=1627-1658:沙贾汗(Shah Jahan),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沙利马尔花园,德里红堡。       第六位=1658-1707:奥朗则布(Aurangzeb),他囚禁了他的父亲沙贾汗18年直至死去,他杀死了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登上皇位。他征服印度南部多个王国并长驻印度南部。       奥朗则布活到88岁,统治48年。他是一个疑心很重的暴君,他推翻阿克巴大帝的宗教和谐政策,把伊斯兰教凌驾于一切之上,败坏了国家的基础,他的征服也失去意义:疆域辽阔但动乱不安,不如阿克巴大帝稳定富庶的社会。的最主要遗产是现在巴基斯坦拉合尔的面积25.9万平方米的巴德夏希清真寺(Badshahi Mosque,右图),曾是世界最大清真寺。巴基斯坦从1993年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尚未获准。       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在位48年,20年处于战争中。他死前帝国发生多处起义叛乱,他死后帝国分崩瓦解。本博文侧重文化艺术,不述。       1858年,151年后,大英帝国彻底结束了莫卧儿王朝和穆斯林在印度次大陆的统治。       下面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所有的莫卧儿帝国遗产。        第二位莫卧儿皇帝       胡马雍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胡马雍(Humayun),第二位皇帝,22岁登基,“政治军事才能均属平庸”:他弟弟Kamran Mirza 夺取了阿富汗喀布尔和巴基斯坦拉合尔,印度君王舍尔沙(Sher Shah Suri)夺取了他的印度领土。所以他的统治中断了15年:       1530-1540年:9年143天(此后中断)       1555-1556年:339天       印度,德里,胡马雍陵墓(Humayun's Tomb)。       1555年,胡马雍获得波斯国王支持,带着波斯军队打回印度,同时带来了大量波斯人,从此莫卧儿帝国的文化从中亚风格转变为倾向波斯风格。胡马雍去世以后,他的13岁的儿子阿克巴(Akbar)登基。他的王妃之一,阿克巴(Akbar)的母亲Hamida Banu Begum,修建了这座著名的胡马雍陵墓,建成于1562年(胡马雍死后6年)。右图是胡马雍陵墓内的一个附属建筑里,胡马雍的这位王妃Hamida Banu Begum和Dara Shikoh王子等人的纪念塚(Cenotaphs)。       这座建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包括:       印度次大陆的第一个花园式陵墓。       这种设计模式,此后成为一种典范。       他的儿子,第三位莫卧儿帝国皇帝阿克巴(Akbar),以宽容的宗教政策使莫卧儿帝国进入安稳的时代。        第三位莫卧儿皇帝       阿克巴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阿格拉(Agra,右图)是印度古城,在新德里以南180公里。       在印度古代史诗《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Mahabharata)中,以及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的著作中,都提及这座古城的名字和位置:恒河最大支流沿岸,自古以来的交通要道。       阿格拉现在人口约131万,印度的旅游胜地。       这座古城,曾作为前期三位莫卧儿皇帝的首都。        这座古城有莫卧儿时代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两个是第三位皇帝阿克巴建造的新都和要塞,一个是第五位皇帝沙贾汗为爱妃建造的陵墓。       阿克巴(Akbar),在位49年(1556-1605),他制定了与印度教土邦联合统治的基本国策,避免了印度地区长达400年的宗教冲突。       他是莫卧儿帝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打仗少了,就有钱建造大型建筑了。       Fatehpur Sikri,没有正式中文名称,意思为“胜利之都”:一套完整的皇宫及其配套设施。       这是阿克巴(Akbar)为了纪念穆斯林圣人来访和王子诞生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位于阿格拉西边40公里处。他当时厌倦了阿格拉的喧嚣,打算找一个神圣的地方,安安静静思考治国之道,所以这里又称“圣城”。       经过15年的长期建设,一座新首都建成了。阿克巴从阿格拉迁都来到这里,但是在使用14年(1574-1588)之后,因为逐渐缺少水源和过于炎热而不得不放弃,成为一座巨大的空城,直到今天。       这个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包括:       1. 这是印度的穆斯林帝国,事前经过全面规划的第一座城市。       2. 这个建筑群的设计,融合了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三种建筑风格。

        Fatehpur Sikri 圣城的精美内廷设计。       Fatehpur Sikri 圣城的清真寺(Mosque),名为Jama Masjid(意思是星期五清真寺)。       阿克巴(Akbar)建造的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Agra Fort(阿格拉城堡),中国俗称红堡。       这是阿克巴(Akbar)建造的一个首都要塞。这里原来是一个废墟状态的旧要塞,阿克巴花了8 年时间全部重建,城墙内的面积为38万平方米,全部城墙的内部是砖头,外表面是红色砂岩,极其坚固。       1658-1666年,第五位皇帝沙贾汗,曾被他的儿子囚禁在这个城堡里长达将近8 年。       1857-1858年,印度起义时期,在这个要塞爆发了一场激战。       阿格拉城堡的内部,白色大理石的精美雕塑,配以各种宝石。        阿格拉城堡的公共宣讲大厅(Hall of Public Audience),富丽堂皇。        第五个莫卧儿皇帝       沙贾汗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        沙贾汗(Shah Jahan),波斯语的意思“世界之王”:莫卧儿帝国有效控制领域达到300万平方公里,迎来了所谓的莫卧儿帝国的“建筑黄金时代”:沙贾汗的时代,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建筑。    这位第五位莫卧儿皇帝,建造的世界文化遗产最多:三个,位于三个城市。       1.沙立马尔花园(Shalimar Gardens),现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410个泉水池的大型皇家花园。        2. 红堡(Red Ford),德里,首都的皇宫,长期居住着大约3000人:皇室与服务人员。       3. 泰姬陵(Taj Mahal),为他的爱妃建造的陵墓,印度最著名的建筑,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1641年沙贾汗(Shah Jahan)建造的沙利马尔花园(Shalimar Gardens,Lahore)。       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属于巴基斯坦,位于拉合尔(Lahore)。        世界文化遗产,红堡(Red Ford),德里,首都的皇宫,长期居住着大约3000人。       印度有两个红堡:阿格拉一个是要塞,德里一个是皇宫,设计风格基本上相同。       德里的红堡,在英属印度时代是英军的兵营,得到很好的保护,现在是德里的旅游热点之一。       泰姬陵全景:动用了阿拉伯和波斯最好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历时22年完成。       泰姬陵:莫卧儿时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这位王妃的名字叫作Mumtaz Mahal(1593-1631) ,1612年19岁时嫁给拉贾汗,她的中文译名很多。这个波斯-乌尔都语的正确发音:穆姆塔兹-玛哈尔。       玛哈尔出身阿格拉的一个波斯贵族家庭。她的姨妈是莫卧儿帝国第四位皇帝贾汉吉尔(Jahangir)的皇后Nur Jehan。她的妹妹也嫁给了其他王子或王公。       没有人知道,这位莫卧儿皇帝的爱妃长的什么样子。据说异乎寻常的美丽端庄,喜欢救济穷人,爱好观看角斗和大象表演。她是拉贾汗的第三个王妃,但是最受宠爱:前两个王妃各自仅生一个孩子,1630年她在生第14个孩子时死去的,年仅37岁。       拉贾汗对她极其喜爱和信任,帝国印章也由她保管。       玛哈尔去世后,拉贾汗极度悲伤,一年闭门不出。    最后,他和玛哈尔所生的大女儿,时年17岁Jahanara Begum Sahib1614-1681)“帮助父亲走出了悲伤”。但是年仅40岁的拉贾汗这时“头发全白了,腰也变驼了”。       第二年,1632年开始,拉贾汗从波斯和阿拉伯和印度各地,聘请了很多著名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建造他们两人的陵墓:泰姬陵。拉贾汗在这22年里“几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埋头建造这座纪念性质的建筑。       这位印度美女玛哈尔美貌惊人,家族显赫:她父亲是拉合尔的总督,她父亲的妹妹,玛哈尔的姨妈是第四位莫卧儿帝国皇帝贾汉吉尔(Jahangir)的皇后Nur Jehan(1577-1645),比美女玛哈尔长寿14年。这位皇后为她的父亲,玛哈尔的爷爷建造了一个小的陵墓,样子很像泰姬陵:“微型泰姬陵”(Baby Taj Mahal)。       阿格拉的一个景观:第四位皇帝贾汉吉尔(Jahangir)的皇后Nur Jehan皇后为她的父亲,玛哈尔的爷爷建造的陵墓(Tomb of Itimad-ud-Daulah, Agra),印度人称为“微型泰姬陵”(Baby Taj Mahal)。       当年,沙贾汗22年如一日,修建爱妃的陵墓。       现在,沙贾汗和玛哈尔的纪念塚在泰姬陵里紧靠在一起(右图)。印度的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过去是送到波斯留学,近代和现代是送到欧洲进行培养。几百个土邦王室衍生出上万家贵族,成为印度的精英力量之一,但也是因循守旧的保守力量,还是导致印度的贫富差距产生和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的很多印度企业都是出自贵族世家。不述。       沙贾汗玛哈尔的故事,登陆印度南部的欧洲人记载的很详细。       但是,沙贾汗和玛哈尔的儿子之一,成为印度历史上的暴君。       1657年,玛哈尔去世27年后,沙贾汗病倒了。他在病中指定长子继位。但是三儿子篡位了:奥朗则布(Aurangzeb,在位1658-1707)篡位成为第六位皇帝,他杀死三个兄弟,软禁父亲沙贾汗。然后他“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发动一系列远征:攻打印度南部。他统治的48年里,内部和外部叛乱不断,社会逐步败坏。他死后仅仅十几年,莫卧儿就陷入内乱。他最后自己也哀叹“脱离真主的悲伤”。        在位年份    时间:顺序(简况)名称       1658-1707=48年:第六位皇帝奥朗则布(Aurangzeb)       1707-1712=5年:第七位皇帝Muazzam Bahadur Shah I       1712-1713=1年:第八位皇帝(仅当一年皇帝,各地纷纷反叛)Jahandar Shah       1713-1719=6年:第九位皇帝(平庸无能而被罢黜)Furrukhsiyar       1719-1719=0年:第十位皇帝(被暗杀)Rafi Ul-Darjat       1719-1719=0年:第十一位皇帝(被暗杀)Rafi Ud-Daulat
       1719-1748=29年:第十二位皇帝(在王室纷争困扰中痛苦渡过30年)Muhammad Shah
       1748-1754=6年:第十三位皇帝(被下狱21年,直到1775年死去)Ahmad Shah Bahadur       1754-1759=5年:第十四位皇帝(欧洲列强混战印度,莫卧儿已无力参与) Alamgir II        1759-1806=47年:第十五位皇帝(沦为英国的保护国)Shah Alam II       1806-1837=31年:第十六位皇帝(仅能管理德里周围的弱势空壳)Akbar Shah II       1837-1858=21年:第十七位皇帝(被英国战败,流放4年后1862年去世)Bahadur Shah II       也就是说,莫卧儿帝国后面的151年(1707-1858年),江河日下。在位最久的四位皇帝合计130年,一位完全忙于内斗,三位沦为英国保护国直至灭亡。151年,11位皇帝,没有任何成就留给后人。       陆地,莫卧儿无法对抗欧洲列强。海洋,原本就是欧洲列强的天下。       只有“弯刀和古兰经”,帝国必定衰亡。        欧洲列强15世纪开始经营印度       .公元前:欧洲与印度的交流和贸易,始自希腊和罗马时代。       7 世纪:662年伊斯兰教创立。       1498年:欧洲与印度的贸易中断45年后,葡萄牙登陆印度,比莫卧儿帝国早了28年。       16世纪:继葡萄牙之后,其他欧洲列强,陆续跟进登陆印度。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    ……对南亚和东南亚的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开始了。       公元1 世纪罗马帝国的《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录》(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与印度的贸易。       1498年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后,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纷纷登陆印度南部。       1620年丹麦东印度公司(Dan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据点丹斯堡(Fort Dansborg),后来卖给英国。        罗马教皇号召大航海,引起地理大发现,起因于东西方贸易路线被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切断: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欧洲国际通道被穆斯林切断。       1455年,教皇尼古拉五世(Pope Nicholas V)下令鼓励所有基督教国家努力发现新的贸易路线。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Bartolomeu Dias)发现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寻找印度”发现美洲。1493年,哥伦布以公开信向所有欧洲君主公布发现。       1498年,葡萄牙人登陆印度南部:穆斯林攻陷君士坦丁堡45年后,国际贸易航路恢复。       1526年,欧洲人登陆28年后,莫卧儿帝国攻入印度,取代了5个德里苏丹国在印度北方320年统治       …………       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第一次世博会=The Great Exhibition,进入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Age)。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举行世博会: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同时庆祝哥伦布大交换400周年。这次世博会上“展出了71 幅哥伦布的画像,谁也说不清楚哥伦布的长相”,但是欧洲人带到亚洲的大量新的食物新品种“不仅养活了亚洲人,并且带来亚洲人口激增”。    1972年,《哥伦布大交换》(The Columbian Exchange)一书出版,首次提出“哥伦布大交换”概念。       历史的真相确实如此:       欧洲带给亚洲的不仅是殖民主义和战争,也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新的食物品种。        16 世纪西班牙(白色)与葡萄牙(蓝色)的航海路线:地理大发现时代(Age of Discovery)。        《Dipo Negoro王子向Kock将军投降》(The Submission of Prince Dipo Negoro to General de Kock)。        上面这幅绘画的作者为荷兰画家Nicolaas Pieneman(1809-1860),描述了1825-183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爪哇苏丹之间的一场战争:荷兰出动约5 万军队,战争合计死亡约20万人,其中荷兰人死亡8千人,史称爪哇战争(Java War)。       战争最直接的起因是荷兰人修建的一条道路要经过Dipo Negoro王子父母的墓地。战争结果是荷兰人逐步占领各个岛屿,形成今天印度尼西亚的雏形。右图是荷兰逐步占领各个岛屿的示意图。荷兰的占领直至二战日本占领印度尼西亚。       Dipo Negoro王子是爪哇岛的一个穆斯林苏丹的长子,因为母亲不是王后而没有继承权,辅佐年幼的侄子。他与荷兰的战争是欧洲列强占领亚洲时期死亡最多的一场战争,战后他被俘,流放到苏拉威西,但是他的苏丹国被荷兰保留。这个苏丹国今天在印尼依然存在:日惹特区。这位王子也被印尼认为是几十位“民族英雄”之一。       欧洲列强的三百多年殖民,带来了很多现代亚洲国家的雏形。        经过多次战争和妥协,欧洲列强占领的亚洲势力范围如下:       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马来亚新加坡       法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当时:印度支那)       荷兰:印度尼西亚(当时:东印度群岛)       美国:菲律宾       其他:泰国未被占领=当时比较成型的国家       美国《时代》当年评论:“(二战中)日本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超过1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蓝色),超过1.5亿新增人口成为裕仁天皇的子民,以及超过50万的欧洲人和美国人,将近15万军事俘虏。但是胜利者不久就发现控制和开发一个帝国比夺取它困难得多,这样大的统治范围已经超出了日本人自己的成功管理的极限”。    因此“日本人的管理很快陷入混乱,很多经济领域甚至频临崩溃”。不述。       欧洲列强的经营经历了16-20世纪的三四百年,殖民经验也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哥伦布大交换简介       部分重要数据        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一个道理。       欧洲列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亚洲殖民地国家的吃饭问题。       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系指1492年以后,生态体系,农业和文化的新旧世界交换:旧世界系指欧洲亚洲非洲,新世界系指南北美洲和大洋洲。       在哥伦布大交换之后,如果根据生产的重量计算,全世界20 种产量最高的食物中:       源自美洲的有6种食物品种:玉米,土豆,西红柿,木薯(cassava),甘薯,葡萄(欧美品种嫁接)。       源自欧亚的有14种食物品种:牛奶,大豆,小麦,甜菜,甘蔗,大米,柑橘,洋葱,高粱,鸡蛋,大麦,生菜,菊苣(chicory),苹果。       此外,棉花,橡胶树,可可,烟草等经济作物,也来自美洲。        1. 小麦原产于伊朗,2008年中国第一(1.12亿吨),印度第二(0.79亿吨)。
       2. 水稻原产于印度中国缅甸三处,中国印度印尼产量占前三位,出口泰国世界第一。欧美不生产大米。英语中的水稻(rice)一词源自希腊语,希腊人的水稻一词源自印度的泰米尔语(Tamil)。
       3. 世界三大谷物2009年总产量: 玉米8.17亿吨,小麦6.82亿吨,水稻6.78亿吨。       4. 重要:“从16 世纪以来,玉米和甘薯(红薯)等对亚洲的人口增长,贡献很大”。         上图:2006年世界土豆产量:中国第一,7000万吨。印度第三,2400万吨。       玉米产量世界排名:美国第一,中国第二,巴西第三,墨西哥第四,印度尼西亚第五,印度第六。中国的玉米产量比土豆多一倍以上:2009年中国玉米产量1.63 亿吨,世界第二。       经济作物=2011年世界棉花(单位包=bales):中国第一(3300万包),印度第二(2700万包),美国第三(1800万包),巴基斯坦第四(1030万包)。       经济作物=世界天然橡胶:马来西亚29%,印度尼西亚26%,泰国19%=三国合计74%(1990年)。        例如,南美引进的长纤维棉花品种占世界产量90%以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最大出口受益国。       又如,橡胶树是从美洲引进到东南亚的,成为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再如,从南美洲引进的红辣椒,已经成为印度和泰国食品的不可或缺的必需调料之一。        重要:红薯,木薯和土豆等作物,成为无法种植水稻小麦的地区的主要食品,数量无法统计。       …………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大交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在英属印度时期,印度第一次实现了语言统一:英语。       在英属印度时期,修缮了很多宗教派别的寺庙和古迹。       英国人没有劳民伤财,建造莫卧儿人那样的大型建筑。       莫卧儿建筑,比他们的祖宗,进步不大。莫卧儿帝国开国皇帝巴布尔(Babur,1483-1530)是帖木儿(Timur,1336-1405)的帖木儿帝国后裔。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是原花刺子模首都,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Samarkand),帖木儿建筑风格(右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莫卧儿帝国的风格。       这座花刺子模和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交汇之处(Crossroads of Cultures)。       简史:公元前700年成为城市,后为波斯帝国殖民重镇。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这座古城。公元751年阿巴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与唐朝爆发怛罗斯战役(Battle of Talas),唐军战败,唐朝战俘在撒马尔罕建立了第一个造纸厂,从此纸张进入阿拉伯世界。1220年,成吉思汗亲征占领这座城市并屠城。成吉思汗的孙子后来途径这里,打得更远:占领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并屠城。自此,阿拉伯文明巅峰期结束。不述。       莫卧儿帝国的建筑风格,原称为“波斯-伊斯兰风格”,进入印度后又混合了印度风格。       但是,只有英国人,解决了印度次大陆的吃饭问题。       班加罗尔:街头的平民食品小店。印度独立之后,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大饥荒。        德里:商场里的啤酒专卖店。印度的市场一直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关税很低。         英国统治印度次大陆的三个阶段        英国人,自己原先也没有计划占领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原本是一个“赚钱共同体”:建立股份制公司,开拓海外。       英国经营印度,经历了三个时期:       1612-1757=年,东印度公司时期(East India Company)       1757-1857=年,公司统治印度时期(Company rule in India)       1858-1947=年,英国统治时期(British Raj)        简单地说:       第一阶段是贸易公司,最后经济上控制了印度:莫卧儿首都德里,也成为英国商人的天下。       第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普拉西战役(Battle of Plassey),英国打败法国,独霸印度。       第三阶段是英国政府直接管理印度,但是由总督管理(印巴孟缅等地),斯里兰卡直属英国管理。        普拉西战役(Battle of Plassey),双方兵力不多,人数差距很大,伤亡总数很少:       英方一方的军队是约800欧洲人,2000印度兵。人数很少。伤亡合计72人       法国一方是50多法国炮兵,4.3万孟加拉的印度人(步兵3.5万,骑兵1.8万)。伤亡合计500多人。       实际上,这是英法争霸欧洲的七年战争( Seven Years' War,1756-1763)中的印度战役。主战场在欧洲大陆,当时英国唯一的盟友是英国出钱资助的普鲁士,对手包括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瑞典,西班牙,加上双方的海外殖民地。战争结果:在欧洲大陆,双方各有胜负,都宣称自己胜利。在全球,英国把法国赶出整个印度,西印度群岛和整个加拿大,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普拉西战役,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东印度公司统治的开始。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的其他几次征服战争为:       1764年:布克萨尔战役(Battle of Buxar),现孟加拉,1.8万英军打败4万莫卧儿帝国军队。       1766-1799年: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Anglo-Mysore Wars),印度南部西海岸。         1777-1818年:三次英国-马拉地战争(Anglo-Maratha War),印度南部东海岸。       1857-1858年:印度起义(Indian Rebellion),彻底灭亡印度北方的莫卧儿帝国。        这是第二个标志性事件:印度大起义中,只有7个土邦参加莫卧儿帝国一方,多达21个土邦参加英国一方。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武力合计4万多人,英国政府调集世界各地30万大军,不到一年获得全胜。       1858年-1947=90年是第三阶段,英国统治时期(British Raj)。       1858年之后,英国女王直接担任印度女王,管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如果用现代的直白的话说:东印度公司当“坏人”也赚了大钱,后来英国政府当“好人”并赚钱更多。       左图:伦敦,1729年建成,1799年重建的东印度公司大厦(总部)。1858年拍卖,1861年拆毁。       右图:伦敦,原东印度公司大厦(East India House)保留的一面墙壁,现址为Lloyd's building 大厦。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控制全球3000万平方公里,成为日不落帝国。印度只是其中一部分。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被拆除的不仅是东印度公司大厦。            水晶宫(Crystal Palace)=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场:长1851英尺(564米)=象征1851年米,宽408英尺(124米),高33米,建筑面积7.4万平米。全部由钢铁和玻璃两种材料组成:5000多根钢柱,30多万块玻璃。       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奇迹”,按照原定设计方案:“世博会结束后,全部拆除”。    第一届世博会总负责人,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的丈夫艾伯特(Albert, Prince Consort,1819-1861)为这次世界大会熬尽心血,会后接着筹建博物馆,因操劳过度而去世。女王终身未再婚。       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道路上,倒下的不仅是女王的丈夫,还有大量英军官兵。       美国西点军校校典:“战场上的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不可能得到”。
       1805年,英国摧毁法西联合舰队(特拉法加海战,The Battle of Trafalgar),英国海军司令纳尔逊阵亡。
       1815年,英国摧毁法国最后的陆军(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15年战争中英军涌现大批英雄。
       1815-1914=100年被称为“英国统治的世界百年和平”,英国仅仅面临两次挑战,几乎都是摧枯拉朽: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65万英法联军打垮俄罗斯帝国220万军队。
       1857-1858年:印度大起义,英国30万大军,攻陷德里,占领印度次大陆全部。
       1914年,百年和平结束:一战爆发。英国参战600万人的伤亡率12.5%,英国贵族子弟学校伊顿公学的贵族子弟伤亡率为45%。英国军官从来冲锋在前,他们视责任和荣誉比生命更重要。大批印度人参加了英国军队。              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1931维斯特敏斯特宪章》(Statute of Westminster 1931):英国所有的属地和殖民地,全部成为“主权与英国平等的独立国家”“组成自由的联合体”。这个宪章逐步实现了:印度1947年独立了。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南非,赞坦桑尼亚,赞比亚等54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英联邦:合计人口17亿。       英国参加欧盟,但未参加欧元,英镑继续流通:欧盟5亿人口,仅为英联邦的1/3。       英联邦与美国,外加说英语的其他十几个国家,现在被称为“世界主流国家群”。       这就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在印度首都德里举行。        2010年参加德里英联邦运动会的主权国家54个,加上非主权国家和正在申请加入英联邦的国家:71个国家。
       孟买,英属印度时代建造的街头喷泉。英国不仅把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文明引进印度次大陆,并且把印度的金融体系与欧洲北美等世界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印度的金融中心在孟买,一个与欧洲贸易两千多年的海港。        黑格尔:人民需要面包和娱乐        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民只需要两样东西,面包和娱乐”。       沙贾汗和玛哈尔的儿子,第六位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篡位后,不仅没有面包,他还下令“禁止歌唱和奏乐”(根据他的私人医生,法国人Francois Bernier的记载)。所以莫卧儿后期的德里内外都已成为英国人的天下。       英国人没有建造莫卧儿帝国那样的巨大建筑,但是做了几件大事,好事:       1. 发掘和推广了印度古典舞蹈和古典音乐等非物质遗产:印度成为一片欢乐歌舞的大地。       2. 发现和保护了印度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被穆斯林破坏的大批古代遗址。       3. 建立了一批新的城市,形成一批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的中心。        德里是古都,孟买是古代商业大港……印度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Kolkata),原来是一片荒滩。       1690年,东印度公司的Job Charnock(1630–1692)在这片荒滩建立贸易据点,与孟加拉贸易。       1756年,英国人把这片“原来只有三个小村庄的荒滩”,建成一座要塞。       1772-1911年,这座新城市,曾作为英属印度首都140年(后来首都迁往德里)。        加尔各答不仅有科研和大学体系,还有电影和其他文化产业。       在56位印度诺贝尔获奖者中,加尔各答诞生了三位:       物理奖=1930年:拉曼爵士(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1888-1970),出生于古典音乐舞蹈著称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印度次大陆最南部),即唐僧《大唐西域记》中的达罗毗荼人。拉曼爵士在加尔各答上学,在加尔各答从事科研并获的诺贝尔奖和很多其他物理奖。        文学奖=1913年: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他出生在加尔各答,逝世在加尔各答。他的创作语言主要是孟加拉语和英语,一生出版了大量本诗集小说剧本散文等(右图)。        和平奖=1979年:德蕾莎,英文:“加尔各答的德雷莎”(Teresa of Calcutta,1910-1997),她出生于阿尔巴尼亚,移民印度做修女,1950年开始帮助穷人,1970年代闻名世界,1979年获奖,死后获“印度国葬”。       德雷莎,她使得即使穷困潦倒一生的人,获得“有尊严的死”。       泰戈尔,他讴歌生命,赞美世界的美丽,思考“人类的道路”。       泰戈尔的一首诗,成为现在《印度国歌》的歌词。       泰戈尔的另一首诗是现在《孟加拉国歌》的歌词。        欧洲,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大学,圣母德雷莎广场(Mother Teresa Square)。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现在的情景: 德雷莎修女1950-1997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服务穷人和无助的人长达47年。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去世以后,继续影响世界,包括德雷莎出生的地方,阿尔巴尼亚。        新德里,新建筑        1911-2011年,新德里作为印度首都,已经100年了。       新德里曾经是孔雀王朝时代的居住点,后来逐步成为城市:五个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首都。       新德里对于过去的王朝的建筑曾有“七座城”的说法。       实际上,德里的古代王朝遗迹,远远超过七座。不述。       英属印度时代,英国人创造了一种古典建筑模式综合:哥特式(Gothic),希腊爱奥尼亚式(Ionic)和科林斯式(Corinthian)以及印度风格混合体。英国认为:只有古典的,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这种风格被称为Indo-Saracenic style:印度-撒拉森风格。       撒拉森是古罗马和中世纪对阿拉伯一带所有民族的泛称。       新德里,区别于“七座城”所在的旧德里,采用Indo-Saracenic style(印度-撒拉森风格)。       新德里,所以命名为“新”德里。       新德里,又名“鲁琴斯区”,纪念英国建筑师鲁琴斯爵士(Sir Edwin Landseer Lutyens,1869-1944):新德里规划是鲁琴斯主持的,他亲自设计了印度门(右图)和总统官邸(下图)。印度门前面的国王大道(Raj Path,Raj=北印度语君王)是仪仗大道,两边是各种政府部门大厦。       政府大厦Rashtrapati Bhavan,梵文:总统官邸(Presidential House/Palace)。       政府大厦Secretariat Building:总理府,财政部,国防部,外交部,内务部的办公大楼。       印度议会大厦(Indian Parliament Building)。       英国人,在德里没有建造什么“特大型宏伟建筑”。         印度人,在德里建造了一个印度最大的寺庙:       斯瓦米纳拉扬神庙(Swaminarayan Akshardham)。       这座“世界最大的印度教寺庙”的名字,源自英属印度时代的一位宗教领袖,斯瓦米纳拉扬(Swaminarayan,1781-1830),他是毗湿奴派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与大英帝国政府,伊斯兰教和索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等等的关系都很好。他的很多追随者传播他的信仰。他编著的《Shikshapatri》成为斯瓦米纳拉扬信仰的经典。他在世期间,已经建造了毗湿奴派的斯瓦米纳拉扬信仰的六座寺庙:英国人,奉行宗教的自由。       一般认为,印度教分为四大派别(下面又分为很多分支派别):       毗湿奴派(Vaishnavism):维持主神,阿凡达包括罗摩王子,黑天(Krishna)和释迦摩尼。       湿婆派(Shaivism):毁灭主神(由于毁灭蕴含创造,三大主神中的创造主神梵天逐步淡出)。       性力派(Shaktism):源自梵语=能力,起源印度河文化,认为性是根本动力,万物起源等。       Smartism:无译名,尊崇不特定,崇尚所有梵(Brahman),尤其《薄伽梵歌》和吠陀哲学(Veda)。       斯瓦米纳拉扬神庙(Swaminarayan Akshardham)的穹顶。       斯瓦米纳拉扬神庙(Swaminarayan Akshardham)。       斯瓦米纳拉扬神庙(Swaminarayan Akshardham)。       斯瓦米纳拉扬神庙(Swaminarayan Akshardham)。              印度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文明,都曾经长达数千年。       但是任何其他千年文明,都没有印度这样的多元性。       尤其印度的“最高智慧”《薄伽梵歌》影响世界深远。       世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姆(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在1929-1941年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1942年开始负责原子弹研制。他回忆说:在爆炸之前的日子里,他的脑海里不断浮想起《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一千个太阳的光芒”(splendor of thousands of suns ),人们当时都期盼试爆的成功。       但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一瞬间发出的巨大光芒果然好像千百个耀眼的太阳遮蔽了天空时,奥本海默脱口而出:“现在我们都成了狗娘养的”(Now we are all sons of bitches)。他后来回忆说,爆炸的一瞬间,他想起了《薄伽梵歌》里的另一段话:“我是死神,世界的毁灭者”(I am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一个善于思考长达数千年的群体,在一个鼓励思考的环境下,诞生了5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Dr. Rajendra Prasad                    Sarvepalli Radhakrishnan       Dr. Zakir Hussain                          V.V. Giri       Muhammad Hidayat Ullah             Fakhruddin Ali Ahmed       Basappa Danappa Jatti                Neelam Sanjiva Reddy       Giani Zail Singh                            R. Venkataraman       Shankar Dayal Sharma                 K.R. Narayanan       Abdul Kalam                                 Jawaharlal Nehru       Gulzari Lal Nanda                         Lal Bahadur Shastri       Indira Gandhi                               Morarji Desai       Charan Singh                               Rajiv Gandhi       V.P. Singh                                    Chandra Shekhar       P.V. Narasimha Rao                     Atal Bihari Vajpayee       Deve Gowda                                 Inder Kumar Gujral       Manmohan Singh                          Ashfaqulla Khan       Bal Gangadhar Tilak                     Chandra Shekhar Azad       Chittranjan Das                             Jay Prakash Narayan       Khudiram Bose                             Lala Lajpat Rai       Madan Mohan Malaviya                Mangal Pandey       Ramprasad Bismil                         Rani Lakshmi Bai       Sardar Vallabhai Patel                  Sarojini Naidu       Shiv Ram Hari Rajguru                  Subhash Chandra Bose       Sukhdev                                        Swami Vivekananda       Tatia Tope                                    Veer Savarkar       Amartya Sen                                 C.V. Raman       Har Gobind Khorana                     Jagdish Chandra Bose       Meghnad Saha                             Mother Teresa       Rabindranath Tagore                   Satyendranath Bose       Srinivasa Iyengar Ramanujan      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       班加罗尔,“印度硅谷”的一块陈旧的印度总统语录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都是立国之本。印度的IT 产业等无能源产业得到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主席,也是美国总统亲自担任)。 
       不知道如何结束这篇博文。
       弯刀加《古兰经》,枪杆子加笔杆子,帝国必然衰亡。中世纪已永远成为历史。
       近代德国和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黑格尔说:“人民只需要两样东西,面包和娱乐”。       除此之外,英国带给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的,还有民主,自由,法律,人权……参阅《英国统治:世界百年和平》:http://michael-zhang.vip.blog.163.com/blog/static/3201845201041815651469/

 
        附录       世界前10位可耕土地国家数据       单位:平方公里,亿人       名次与国家         可耕地           已使用耕地   长期粮食种植    人口与世界名次    占世界人口比例       1. 美国             1,669,302       1,650,062        19,240           第3位    3.121          4.50%       2. 印度             1,535,060       1,451,810        83,249           第2位  12.102        17.44%       3. 中国             1,504,350       1,385,905       118,445          第1位  13.397        19.30%       4. 俄国             1,192,300       1,174,284        18,016           第9位    1.429          2.06%       5. 巴西                661,299          586,036        75,263           第5位    1.907          2.75%       6. 加拿大             474,681          415,573        59,108          第35位   0.346         0.50%       7. 澳大利亚         471,550          468,503          3,047           第51位  0.227          0.33%       8. 乌克兰             333,847          324,791          9,056           第29位  0.457         0.66%       9. 印度尼西亚      330,037          201,456      128,581           第4位    2.376         3.42%       10. 尼日利亚        329,334         300,736        28,598           第7位    1.584          2.28%       说明       1. 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可耕地和已使用耕地基本相当,但是总体上两国气候差异很大。       2. 印度粮食占地为中国2/3 左右,美国粮食占地为中国1/6 左右:其余为经济作物或水果等。       3. 印度气候温暖,一年两熟或三熟,水利设施很少,基本靠天吃饭。中国水利设施世界规模第一。       4. 中国农药和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美国和印度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很少。       5.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世界耕地最富裕的国家,与印度同为英联邦成员国。       6. 巴基斯坦可耕地196,860平方公里(第17位),粮食用地6,541平方公里,人口1.77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