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件不锈钢法兰价格:尧帝炎帝,都葬株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43:09
尧帝炎帝,都葬株洲?2007/8/26







现有历史研究表明,尧舜禹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攸县尚未发现实体尧帝遗迹,凭借文献资料,能确定尧帝出生地和葬地都在攸县吗?那么株洲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地位就非同小可了……“湖湘地理”第一时间就此进行了探访。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薛小林 图/本报记者秦楼

2007年8月15日,株洲攸县皇图岭镇尧帝宫。6年前,16位农民接受了学者刘俊男的观点,从当地一些地名、传说,以及对古文献的考证,认定他们的家乡是尧帝生葬地,并修建了这个耗资460多万元的纪念性建筑。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等13位专家认定攸县尧帝史迹可信,但“湖湘地理”记者在采访中仍听到一些质疑。

8月15日上午,寻访“尧山”,传言中的尧帝葬地。

丹陵桥,建于200多年前,被和上古时期的尧帝联系在一起。据记载,尧帝生于丹陵。

8月15日,皇图岭镇平静的街巷,如今流传着关于尧帝的种种传闻。

“丹陵刘氏族谱”,里面尊尧为始祖,当地人认为这是有尧帝史迹的依据。

尧帝宫的廊檐。

[GEOGRAPHY 对比]

“我认为没有,但是我希望有”

8月15日,我们辗转找到原攸县师范校长文有然,那个对刘俊男观点提出质疑的人。文84岁了,但思维还很清晰,起先老人和我们隔着一扇护门,表示不愿意谈起这件事。把我们请进家门,他讲了自己的苦衷,并表示“我认为没有,但是我希望有”。

文的质疑出来后,刘俊男曾发表了一篇《攸县尧迹,信而有证》回应,并把这篇文章贴到网上。下面列举两人观点,作为对比。

《竹书纪年》记载尧“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冀字即翼。郭沫若释金文:“冀,如小心翼翼之翼,敬也”。因此上古的这个“冀”在楚国,因为翼宿(编者注:二十八种星宿之一)对应楚国。由次看出,尧是在楚国即位,与湖南有关。

郭沫若说“冀”通“翼”,只是在表达“敬”这个含义的时候,不是说指代地名的时候两字也相通,更没有说“冀”通“翼宿”中的翼。因而也不能说上古的“冀”在楚国,更不能推出尧与湖南相关了。

攸县之北江为渌水支流。钱宝塘《帝王世纪考异》引《五行大义》说:“帝尧陶唐氏,祁姓。母庆都,出洛渚,遇赤龙感孕,十四月生帝于丹陵”。这里古音相通,洛就是渌,尧的母亲从渌水中的一个小洲出来后,到了攸县的丹陵,生了尧。

就是古音在这里也不相通。洛音luo,渌音lu,怎么相通?洛水在北方,尧的母亲从洛水的一个小洲出来后,怎么到了湖南攸县的丹陵?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南方祝融……”攸县西有凤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凤凰就是飞得很高的那种雉,又称翟、天翟,而“翟”又常作“狄”,《山海经》记载的狄山又有南岳的“祝融”大神,所以“狄山”就是攸县的凤凰山,尧帝就葬在凤凰山南面。

“狄”的本义是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狄”通“翟”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翟(凤凰)的羽毛,如《广雅》中“干戚旄狄以舞之”;二是指白狄(狄的分支),如“穆子攻翟”。一座山的名字是专有名词,如果可以通假,岂不是相互混淆?即使“狄山”是攸县的凤凰山,那时候的南岳也不是现在的南岳,“南岳”的称号是隋文帝封禅到湖南的,又哪里来的“祝融”大神?

[GEOGRAPHY 焦点]

尧帝生葬地在攸县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刘俊男认为,上古的政治经济中心首先出现在南方,后来才转移到北方。湖南境内的道县玉蟾岩、澧县城头山、洪江高庙等考古发现,被认为是可以佐证的证据。刘还根据古文献考证,以及一些地名、传说,认为尧帝的生葬地都在攸县。皇图岭镇附近的坪阳、丹陵、“尧山”,被认为是尧帝建都、出生和安葬的地方。

[GEOGRAPHY 目击]

林间小树被砍掉了,准备开发旅游

8月15日,我们行驶了15公里山路,到达皇图岭镇高龙村瑶山组,传言中的尧帝葬所。墙上祝贺尧帝史迹专家论证会召开的红纸还在。刘恒裕原本打算找的向导、原高枧镇中学退休教师刘建生不在家,他的妻子颜凤娥给我们带路。

在一个山隘口,颜提醒左边这座树木丰茂的山就是“尧山”了。从左边的山间拐入,有稻田、一些长满草的沼泽地,从田塍上过时,看到在这种大旱的天气中,田里还有积水。

在山麓一块人工林地旁,有一通向山内部的洞口,据颜回忆是1972年打通的,当年的干旱还不如今年严重,但当时人们干劲足,提出“打通天井龙,解决高枧水”的口号。

天井龙,就是盛传葬尧帝那口向下深不可测的井。往上走,是天然林,路渐陡、渐滑。半山凉风习习,有鸟叫。随颜凤娥扯着树干爬过一个陡坡,到山脊,我不知前面就是传说中的天井龙了。

中午12点06分。我们一行四人站在天井龙边,颜凤娥几次提醒我们不要摔下去,一个湘东典型的丹霞红层岩穴在眼皮底下,我看到洞口的树上挂着塑料瓶。

下山时,有一些杂在林间的小树被砍掉了,颜说是去年向上面报了,准备在这里开发旅游。

刘恒裕把我们领进一个庙宇模样的屋子,他告诉我们这就是“尧帝宫”。

这是2007年8月14日下午,我们的采访车在106国道边的皇图岭镇停了下来。我看到上前打招呼的刘恒裕,刘上了我们的车后,带我们从立有牌坊的地方拐弯,穿过一条街巷,再爬过一道缓坡,就到了尧帝宫前。

这个面积有960平方米的建筑,是刘恒裕等16位农民建起来的。“我们是看到刘俊男教授《华夏上古史研究》的书,才开始搞这个庙,搞这个尧帝”,刘清楚地记得2001年8月4日,在取得攸县文物部门的动土许可证后,开始了这个后来被命名为尧乡公园的工程建设。

尧乡公园、尧帝宫,显然与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尧帝有关。本报8月13日报道了攸县举行尧帝史迹专家论证预备会的消息,此间,专家又进行了正式论证。

在会后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刘俊男发给本报记者的论证报告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等13位专家认定攸县尧迹可信。至此,长达5年的攸县尧帝传闻似乎尘埃落定。

1. “我们是看到刘俊男教授的书,才开始搞这个尧帝”

那篇收入《华夏上古史研究》一书的论文《尧禹二帝葬攸县考》,记述了1999年暑假,刘俊男“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去攸县考察,发现尧帝葬地的事情,这也是后来传出攸县发现尧帝史迹的肇始。

此前,据颇通当地文史的原攸县师范校长文有然称,攸县境内并没有听说过尧帝的事情,当地县志也没有记载。刘俊男的著作2000年10月出版,送到了当地人手上,“我们是看到刘俊男教授《华夏上古史研究》的书,才开始搞这个庙,搞这个尧帝”,刘恒裕讲述,于是刘等16个农民开始凑钱修尧帝宫。

刘恒裕称,尧帝宫的选址颇费周折,起初并没有获得有关部门支持。后来经反复努力获默许,因为是自酬资金,原本也不准备修这么大,但当时一文物部门的领导说“不搞就不搞,搞就要上档次”,于是有了现在的规模。

“我们16个人,那个时候,每个人投资一点凑起来的”,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有几分唏嘘。67岁的刘是皇图岭镇一个村的农民,“改革开放到镇上做生意”,搬到镇上居住,其他参与者经济水平相当,但出于建尧帝宫的热情,“一共花了460多万”。其中大部分为16人自己筹措,“我们有钱的拿了30多万,一般的拿了10多万、几万的,没有钱的万多块钱也拿了”,另外,“通过我们的关系,湖南省财政拨了13万,攸县拨了2万”,又从当地募来30多万元。

2. “据说尧帝第二个崽丹朱葬在这里”

尧帝的出生地和葬地在哪里?刘俊男在著作中称,攸县皇图岭镇丹塘村丹陵组,就是《帝王世纪》中记述“生尧于丹陵”中的丹陵,是尧帝的出生地。

“那里有个丹陵桥撒”,8月14日,根据刘恒裕的指引,我们和他一起去找丹陵桥,在皇图岭镇周边的丹塘村。沿国道,快拐入丹塘村的路口,我看到公路上方“株洲市丹陵花木有限公司”字样的广告牌,可见丹陵虽然只是一座小桥,一个自然村的名字,已经很有名气了。

走到丹陵桥上,我才发现丹塘村、皇图岭镇都在一条河边。“这个河叫丹陵”,桥上68岁的村民李炳生说。桥中央刻着“丹陵桥”三个字,扶栏很低,是湘东盛产的红砂岩建的,“历史上就有这个桥,几百年我就搞不懂了”。

人们似乎都记得1975年那场水灾。李炳生记得准确的日期是1975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桥的扶栏原先高一点,大水过后被冲倒了,1982年恢复成现在的样子,“这里一片汪洋”,李对洪水的凶猛仍记忆犹新。

李跟我讲起这件事,是因为那一年河西边的房子被淹掉后,居民大面积搬迁到了东岸的荒山上不过30余年,而丹陵原本在西岸。

丹陵,李说“据说是尧帝第二个崽丹朱葬在这里”,他是在刘俊男的说法传入后才知道的。以前他只听老一辈人讲,因为这个“陵”字,有人猜测当地葬有大人物。

3. 地名叫瑶山而不是尧山

李炳生还跟我讲起几十里外的“尧山”,在原高枧镇(2007年并入皇图岭镇)天子坪,只是不知道尧字的写法,“还以为是烧窑那个窑”。

从7、8岁起李就听祖父讲一个当地流传很广的故事,说那座山上有口井,“有这个河一半那么大(宽)”,18副箩绳连起来才够到水面上。井是怎么形成的呢?从前一户有钱人家把墓葬在山上,被告知三年内不要上山祭祖,但子孙后代不听,墓地塌陷了。后来请潜水员下去打捞,两个潜水员事先跟帮忙的人说,我们下去把棺材吊好,脱在洞口边的两双草鞋就会打架,,你们不要忘记拉绳子了。后来两双鞋子果然打起来,帮忙的只顾看热闹,忘了拉绳子,两个潜水员再也没有上来。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天井龙的传说有多种版本,大同小异,大意是讲这个洞子的神秘。

李炳生表示,“祖父讲故事的时候没有讲这个尧皇,只说是有钱的人家葬在那个山上”,“现在就是听(刘俊男)这么一讲,才把尧皇和窑联系起来,声音是尧,但这个字写错了”,李接受了刘俊男的说法,但他是听刘俊男把这个事情“讲穿”后,才知道有尧帝这回事。

“现在讲尧山还是烧窑的窑,到现在还是这样叫”,李告诉“湖湘地理”。

45岁的刘应天也称“不晓得是尧帝,只晓得是有钱人”。不过他称知道那个人叫“刘尧山”,“这个尧帝就是我们刘家人”。这让我们了解了尧帝传闻的另一个来源,在我们后来查阅的丹塘村丹陵组“丹陵刘氏族谱”和高龙村尧山组“香山刘氏族谱”中,刘姓后人确是尊尧帝为祖。中国有若干个姓都是尊尧为祖的。

从攸县采访回来后,家住高龙村瑶山组的原高枧镇退休教师刘建生在电话中证实,当地地名叫“瑶山”而不是“尧山”,刘俊男考证出尧帝葬在当地后,村民欲把名字改过来,但还未获上级部门批准。

但刘建生也称,“瑶山”是许多年以前在当地的一次流血事件后,由“尧山”改过来的,这是因为当地刘氏中有个“尧山房”,地名由此而来。刘称,虽然当地刘姓尊尧帝为祖,但并没有把瑶山天井龙的传说和尧帝联系在一起。

刘俊男的说法出来后,大家才知道天井龙葬那个人是尧帝。

[GEOGRAPHY 专家发声]

既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在考古上站得住脚

何介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在今天的中国版图范围内,黄河流域最早进入国家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先是出现在北方,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在南方。

夏代以及商代早期,带有统一性质的国家在黄河中游,到商代中晚期向四周扩展,北到内蒙古,西到青海、甘肃,南到湖北的丹江流域。直到殷墟时期,湖南才受商文化明显影响,商的政治势力才零星进入湖南,但当时湖南还不属于商的政治版图。在西周,湖南和周朝的关系还是“若即若离”。

商周时期,湖南逐渐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从北往南不断推进。北方帝王的传说,包括尧舜禹的传说,就是这个时期进入湖南的。

尧舜禹的传说先是出现在北方,南方和北方传播上有个时间差。说尧的出生地和葬地在湖南,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从论者所提的观点看,也没有在考古上站得住脚的论据。

没有经过考古证实的历史传说往往是非常矛盾的,能够折射历史的一点影子,但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从上古到夏代这段历史,一直是没有搞清楚的,要把它还原,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那不是一个朝代一辈人能够完成的。

本条稿件据采访录音整理

感谢尧帝宫管委会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