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统计库:资本市场不应是银行股的“提款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7:40

资本市场不应是银行股的“提款机”

标签: 民生银行  深发展  银行  融资  a股  分类: 股市评论 2011-12-28 08:33

    

        上市银行股从来都不缺乏“新闻”。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系统重要性银行农行与系统非重要性银行深发展等,由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低于9.5%、8.5%的“警戒线”,明年将有再融资的需求,其规模超过千亿元。更有媒体曝光称,今年银行普通员工年终奖达10万元,支行行长高达30万元。

        银行类上市公司之所以频频受到市场的关注,不仅在于其在指数中占据着较大的权重,一涨一跌足以影响到指数的上跳下窜,更重要的还在于近几年来银行股的融资与再融资行为,基本上都是以“狮子大开口”的面目出现。百亿元以下的融资已经非常罕见,动辄两三百亿甚至超过五百亿的反而成为常态。

        去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首破万亿大关,达到1.01万亿,再次登上全球融资最“牛”的“宝座”。其中,银行股“圈钱”4270亿元,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年银行股再接再厉,仅债权融资近2900亿元。

        继去年A股“熊冠”全球之后,今年再一次“蝉联”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股市运行虽有自身的规律,但外力的作用同样不可被忽视。上市公司竭泽而渔式的“圈钱”行为即是其中之一,而堪称“大手笔”的银行股融资与再融资,亦导致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

        先通过发行新股融资,上市后再通过配股或发行H股等方式实施股权融资,此路不通之后,利用发行次级债等手段再实施债权融资,这已成为银行股融资的“三部曲”。因此,银行股的融资行为,大有机关算尽、方式多变、手段用绝的嫌疑。当然,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将投资者腰包的钱圈进来,进而方便日后的大规模放贷,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欲“圈钱”就上市融资,“差钱”了就将手伸向市场,是上市银行股的真实写照。当前的银行股,正步入“圈钱”——加速放贷——资本充足率不足——再“圈钱”——再放贷的恶性循环之中。依靠从市场中不断地再融资,从而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实现银行的正常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股市成为上市银行不折不扣的“提款机”。

        但资本市场不应是银行股的“提款机”,而银行股频繁的天量融资现象早已招致市场的广泛诟病。也正因为如此,某些银行高管纷纷作出“今年肯定不会再融资”的表态,但其“肯定”的余音未了,再融资便接踵而来。如今年3月份建行行长张建国曾作出上述表态,然而仅仅3个月后,建行即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用于充实公司资本”。而类似的例子则不胜枚举。

        在目前银行股的利润构成中,利息差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信贷。事实上,盈利模式单一的现实,是造成银行股再融资时频放“天量”的重要因素。然而,一方面天量融资从市场中“圈钱”,一方面员工享受高额的年终奖福利,却让投资者为融资埋单,并且持股市值还产生万亿的巨额缩水,难道这就是股民应该享受的“礼遇”?

        在今年12月初举行的“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表示,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其实,真实、客观的信息披露亦是上市银行的职责,其大可不必“不好意思”。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而言,其应该对于频繁的天量融资感到“不好意思”,更应该对于投资者的巨额市值缩水与可怜的回报“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