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店年利润大吗:告慰毛主席 - 我们今天离科技强国的目标已经不遥远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47:13
记得十几年前,当年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香港说过:我们中国人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 

    朱镕基的这句话引起满堂喝彩。但当时很多人只认为这句话是豪言壮语,没有从更深一层的意思去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著名的话越来越显示出朱镕基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以及它在战略上的正确性。

 

    十几年过去,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伟大跨越,现在正在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科学技术创新大国的又一次伟大跨越。

 

    科技大国必须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多年来,美国科技就是因为拥有中国不可比拟的雄厚资金,所以遍布美国各地的大型国家级科学实验室,如加州理工学院喷气实验室、阿拉莫斯核实验室等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科学技术人才前来美国效命,他们的创造发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美国的专利,美国的核心技术。这里面不乏中国科学家的功劳。比如美国喷气实验室,就是由中国的钱学森和其他两位科学家一起创建的。而阿拉莫斯核实验室,当年虽然出了所谓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案,至今还有不少的华人科学家在里面工作。

 

    与美国相比,由于底子弱,中国的国家实验室起步的条件就简陋的多,科技发展之路走得艰难得多。

 

    大国的崛起,基础是经济的起飞。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经济基础确立后,必须追求向附加值更高的科技成果,并以这些成果去继续巩固发展制造业,以这些成果去巩固和发展国防,以保卫和维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美国的科技现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年走的也是这样的道路。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开发。不过后来由于资本的贪婪本性,使得美国在进入自己提倡的全球性大分工后,将利润稍低的制造业全部转移到国外去,自己只留下利润高的金融服务业、军火工业和部分高科技核心产业,使国内就业机会大量流失,是今天经济危机的成因之一。

 

    中国走的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科技发展之路,其过程自然要比美国艰难得多。现在移居欧洲的安东尼奥·陈,是前任美国国家智囊,高级亚洲分析家,熟悉大陆政治,其著作:“2000年应该如何对抗北京的分析报告”。“2004关于大陆攻台计划部分可行性预测分析”曾作为华盛顿对华政策制定者的参考。

 

    安东尼奥写道:“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很多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60-70年代之际,虽然是他们“红色风暴”时期。但是,就是在这个时期,很多如今的项目都是那是秘密研发雏形的。

 

    譬如他的“外空2次核裂变技术(初级氢弹)”“大型电子管,晶体管计算机转化技术”等等。但是,当时这些科研机构都是凭其本身那种所谓“革命主义”精神在自我奋斗。白天会遭受批斗,攻击。晚上他们回到“牛棚”以后依旧会为那个国家,那个政府去“奋斗”。

 

    这不得不说是他们的那一代科技知识层的“悲哀”。虽然很多数据资料,都是依靠他们手功计算完成的。这种工作含量的力度,在美国人看来,是十分难以想象的。

 

    据个例子来说,在当时东北地区一个所谓“干校”劳动的数名高级科学专家,在那样环境里,秘密高出来最早的“工业机器化全自动系统”就是后来通称的“军用机器人”。这个计划最终被当时主导工作的周先生(周总理)所关注,并且称报了在生病中的毛!随即这些人被秘密转移。“所谓保护起来”。

 

    目前中国社会有一些所谓的精英,对60-70年的评价就是:一无是处。不提及这些很难令人联想到,进入80年代改革时代,中国可以一下子涌现那么多高新科技成果。80年-84年。此时先看看日本。日本国此时刚刚进入快速科技化时期。就是现在所说的“高科技时代”。日本由于其战略思想在面对高额外汇储备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惜将大批资金注入到摆明是圈套的“90发展对抗计划”。至使其国内常规科技以及高技术科技受到严重打击。而此时美苏在冷战。

 

    美国处在高度对外技术垄断时期。漫说是日本,就是欧洲也很难拿到美国最新科技。此时美国IBM为了商业利益,停止了通用大型机研制开发。转入“家庭计算机计划”就是现在pc机。而中国,日本依旧在走计算机大型化道路。但是这里要说明的事,中国当时硅半导体科技研发,硅晶元的制造,都是与美国几乎同步的。他不选择走计算机家庭化,是完全根据他自身国情考虑。

 

    当时即便在美国一台最新的8008或者8086系统售价也在2000美金。是极其昂贵的。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所谓“万元户”时期,这是很难接受。因此,中国果断选择了大型机计划即863工程的1代长城(曙光最早前身)。

 

    日本,此时无论技术,市场。都可以基本与美国同步。但是,一贯自大的日本人,感觉自己在大型机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亚洲。因此,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始大型机算计研制。但是,在设计研发中,诸多技术难题至使日本感到难以前行。而美国为了达到早期的技术垄断,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误导日本大型机发展。阻碍其象XL大型集成电路发展。使日本陷入歧途。

 

    而80-83年。中国自己已经完成长城1代大型机,以及曙光1号巨型机的制造与研发。当时的,中国人因此刚刚改革开放,非常想得到自己与国际高科技技术的行业内标准相差的距离。生怕自己在进入“闭门造车”时代。

 

    1982年长城2号大型计算机及其重要的技术资料,被那时天真的中国带到了“纽约国际科技博览会”“东京新技术交流会”。中国人那时第一次“出家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技术壁垒,并且采取中国人一贯的“自卑弱点”,低着头走进所谓国际科技殿堂。在东京,日本专家发现中国计算机技术遥遥领先他们时候,十分丑陋的以所获的美国诸多学术资料,来对中国人进行科技欺诈。所谓“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

 

    但是在美国,美国军方对中国大型机算机技术高超,给予了十分高度的关注。在二者几乎同时代将进入亿次计算时代,美国军方感到很大压力。但是,美国人思维不同于亚洲人,直线化,单一化。尤其在科技领域。有点刻意古板。所谓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国希望与中国秘密制定“高级计算机技术协议”来控制这种技术流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这些华约国家。但是,中国没有答应。

 

    日本,则是借此次交流会机会,于第二年所谓“自行开发大型机算计系统“昭和1”。当时,日本精密加工的确比中国好。因此人家外观漂亮,不像中国的“土气”中国专家们一度放弃了长城,曙光。1984年初863计划全面开始之后,由于当时北京政府强制下,该计划才没有被勒令下马。但是,中国科学院递交的报告称:长城,曙光,由于技术相对于西方国家,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建议作为民用。多么愚蠢的举动!无偿出卖了自己最先进的科技,而且还把自己骂得一无是处。这就是中国人最大的悲哀。

 

    1985年,美国政府为了技术封堵,迫使其唯一一家全华人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体系电脑公司 - 王安公司与美国IBM合作。王安公司不得已,向中国求援。而此时,中国采取的对外软化外交,为了“睦邻友好”,断然拒绝王安公司回国,日本此时则果断接受。并提出邀请。但是,王安公司坚决拒绝与日本合作,于1986年宣布破产。自此INTEL打掉唯一个华人竞争对手,与APPLE一起成为美国计算机个人系统霸主。

 

    1985年日本在“睦邻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参观了沈阳某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家再一次在日本“进口”同行面前显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几乎整个自动化项目都拿出来,叫日本人进行所谓“审定”。

 

    但是作为日本此时完整工业自动化还只是一个“雏形”,中国是成形的科技项目,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而已。 1986年。日本对外宣布首次制造研发成功,整体化工业自动项目。而此时中国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1988年,美国和平典范计划刚刚结束。中国国内所谓“美国民主,西化中国”思潮不断上升。那个时代,一切国产科技技术都是垃圾的理论到处都是。上海某船舶制造与日本进行“睦邻友好”把经过自己多年心血研制的“XXX型集约化数字焊接系统”又一次无偿的交给日本。

 

    这套系统,是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在秘密条件下利用早期俄国电子机床,自己设计的。可以说80年代亚洲那是最先进的设备。但是,在日本“高度审视下”,被勒令下马。

 

    直至1992年,通过与法国XX公司交流合作,中国人才如梦方醒。引进的法国12亿美元电子数控设备。其中80%是中国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专家给审视掉了”。

 

    这些是较高科技。至于类似诸如用雅马哈摩托车技术换取中国宇航精确导航技术之类的愚蠢的所谓合作,中国那时何止这些。要说日本为何至今民用技术,依旧强大于中国,其结果80%的贡献是来自日本的“友好邻邦”。

 

    毛泽东时代没造核电站,但那时中国的核电技术世界一流。因为中国在60年代曾经讨论过先上核电站还是核潜艇,最后是核潜艇的意见占了上风。因为核潜艇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对国防的意义重大。

 

    从概念上讲,核潜艇就是移动的小型核电站。中国当年上核潜艇时在讨论核反应堆时曾经争论过用沸水堆还是压水堆,实际就是在争论造大型核潜艇还是小型核潜艇,就是在讨论将来的核电站设计采用哪种方式对中国更合适。

 

    在1971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之前,中国的核电压水堆和沸水堆的设计也同期完成 --- 单个反应堆的能力是600MW。秦山1991从加拿大引进的单个反应堆也是500-700MW。区别仅仅在于加拿大的技术是天然铀,中国的技术要提纯铀,但提纯铀的反应堆温度高,因而效率高。所以,1971年中国就掌握了600MW沸水堆和压水堆的技术,只是把有限的资金钱往哪个上面投的问题。

 

    实际上,当年由于上煤电水电更便宜,所以毛泽东时代最终决定以更高的军用核技术研发和实现为主。把钱能花在刀刃上。现在有的反毛分子用双重标准:先说毛时代没有核电,所以落后;但反过脸来,又说毛时代上核武核潜劳民伤财,遗祸后代。可见这些家伙是耍流氓的。

 

    反毛派鼓吹崇洋媚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把当年核电站的全套设计方案公开给了法国和加拿大,被法加给否定。加拿大核能研发总部ChalkRiver里就挂着中国秦山核电的鸟瞰图。中国购买加拿大核电技术,使得加拿大的核电形象一飞冲天。于是中国从加拿大AECL引进了全套技术(名字叫CANDU技术),还恬不知耻地说是中国独立研发制造的。

 

    中国60年代还讨论了是否用气体做反应堆冷却剂,而60年代时用气体做冷却剂在西方比如英国只停留在概念上,而中国当年已经在讨论工程上的设计。

 

    1998年,中国在国内的用电开始紧张以及发现火电排放的气体污染很严重后,又开始了核电的征程。当然了,还是以大量引进为主。但是,有几位老一辈科学家坚决主张要自己研发一套,这就是气体做反应堆的冷却剂(气冷堆),现在设计已经完成,进入施工,将在2013年进入运行,是世界上第一套气冷堆。

 

    当然了,这肯定又会被说成是改革开放后的一大成果。实际上,早在40年前,中国就已经具有气冷堆的设计能力了,只是没有必要上马就是了。

 

    为了论述上核潜艇还是核电和怎样判断上马谁先谁后的问题,我们先看看一个政治案例:美国正在拼命阻止伊朗上核电。按美国的说法,是怕升级造原子弹。其实,这种说法是忽悠一般百姓。核电所用的核燃料与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的纯度相差极大,一般的国家玩不起核提纯,而且,原子弹主要是战略武器,不打急了眼是不会放的。多数时候,常规武器,不论是战略的还是战术的,才是相对更重要的。

 

    核电的奥妙在哪?就在于只要把核电缩小,就是核潜艇的动力系统。核电的设计寿命至少是30年,那么核潜艇的设计寿命也就至少30年。所以,假如朝鲜或伊朗的核潜艇跑到美国边上,或蹲在美国的航母下面,即使是使用常规弹药,会是什么结果?只要看看美国当年拼命阻止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就知道厉害了。

 

    这说明,核潜艇的作用毫不亚于核弹,而从核电到核潜却远比核电到核弹容易得多。仅几乎免掉核燃料提纯一关- 比如巨大的电力消耗,就可以资助多少核潜艇的下水。所以,朝鲜和伊朗说什么也要保住核电。

 

    说回来,现在看毛泽东的决策。毛泽东在两弹成功后决定先上核潜,就让两弹有了远程隐蔽的投送能力。而且,仅凭核潜十年不用补充燃料这一点,就意味着长期的深水潜伏性,就意味着航母的脆弱。所以毛泽东决定上核潜,“一万年都要搞出来”。

 

    毛泽东的目光确实非常人可比,过了几十年来看他的决策,俨然是一个人在天上看人间所做出的决策。那些否定毛泽东的科技工作者,其科技水平一定不怎么样,最多是个好的科技工匠罢了。比如那个袁隆平,就是个连杂交和转基因都搞不清楚的工匠。在袁隆平的成果中,真正原创性的东西没有一件是他的,只是袁隆平的同事死的早,让他摘了果。因此袁隆平至今只能进入工程院,而未能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但中华民族幸运的是,我们不缺乏像钱学森这样满腔热血的爱国知识分子。钱学森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巨大,无人可比,但他两袖清风,是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至死都没有像袁隆平这样随波逐流,为自己赚取上十亿的名利而去迎合某些人的政治需要,抹黑毛泽东时代。

 

    前几个月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真实地记载了当年的科技精英们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如何使用最简陋的设备,在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饿着肚子,硬是把两弹一星放上了天。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真正的科技精英们正在让国人百年来的强国梦一步一步地得到实现。

 

    仅以空间技术为例,据太原12月22日电: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资源一号”02C卫星22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今年航天发射至此顺利“收官”。

 

    今年是迄今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多次任务交叉并行,高密度发射已成为常态。全年19次航天发射任务的实施,特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圆满成功,表明中国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和测控能力显著增强,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2012年,中国将实施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同时还将发射20余颗卫星,进一步推动航天产业化发展。

 

    中国19次航天发射,仅有一次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与此相比,从去年12月至今,历史上航天器发射数量占世界第一的俄罗斯已遭遇6次发射事故,共损失8颗航天器,其中包括“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进步”货运飞船以及6颗不同用途的卫星。

 

    其实,俄罗斯空间工业最重大的软肋出在缺乏一款现成成熟的低温上面级火箭问题上。

 

    火箭的上面级是个关键技术。美国有半人马座上面级,欧洲有HM7B低温上面级,日本有LE5上面级,中国也有FY75低温上面级。但作为传统空间大国,俄罗斯就是没有一款现成的低温上面级火箭。现在俄罗斯使用的质子火箭微风M(现在常用的是微风M,但还有其它的上面级,也都是使用有毒燃料的东西)常温上面级尽管可以多次点火,但综合性能(尤其是可靠性)与其它空间大国的先进低温上面级相比还是相差巨大。点火次数过多,可靠性非常难保证,今年的俄罗斯快车通信卫星的发射就是“折”在上面级问题上。

 

    中国发射嫦娥二号,美国发射MSL火星探测器,都是一箭就直接将探测器送入逃逸轨道,而俄罗斯由于先进低温上面级的缺失,福布斯火星探测器的变轨设计就非常复杂,因而最终也死在上面级火箭的故障问题上。而现在联盟火箭再次出事,还是出在上面级火箭的质量问题上。

 

    大国的衰落都是全方位的,俄罗斯火箭工业的现状其实也是俄罗斯国力持续衰落的最佳影射。因此国际社会能够不使用俄罗斯的火箭进行发射就最好不要使用俄罗斯的火箭进行发射。尤其是那些造价昂贵的星际探测器,象欧洲计划2016年与2018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10多亿美元一艘,最后却仅仅因为还缺那1多亿美元的火箭经费问题就转而决定选择质子而不是使用阿里安五或者EELV来发射,这样的规划策略最终会冒巨大风险的。

 

    同样,由于俄罗斯火箭可靠性的持续下降,欧洲,美国与日本指望持续搭联盟载人飞船的“便车”的风险也与日具增。

 

    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是前苏联,国力已经大为衰落,运营复杂工业体系的能力已经大为下降,逐渐显现力不从心的疲态。以联盟火箭的现状,在发射载人飞船时搞不好就爆炸一次也完全有可能。如果美国,欧洲与日本再舍不得下大血本加快搞自己的载人飞船研制计划,以目前俄罗斯火箭工业的现状分析,被俄罗斯的联盟火箭与联盟载人飞船“放血”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正如朱镕基所判断的,中国人绝对要比外国人聪明得多,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告慰毛主席 - 我们今天离科技强国的目标已经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