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区中医院:清宫十大画家 金廷标画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31:50

金廷标

金廷标( -1767)字士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金鸿亦为小有名声的画家,廷标能绍父艺,擅画白描人物,亦善写真(肖像),兼能花卉、山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图》,得乾隆“称旨”,遂得以入宫供职,成为当时的一名宫廷画家。

金廷标所作画,极得乾隆欣赏,御题诗句甚多,赞美之意溢于言表,如题其《放鹤图》云:“是谓善写照,传神在阿堵。”题其《江村图》云:”七情写毕皆得神,顾陆以后今几人。”又在他《临唐寅琵琶行图》后如此题道:“内府藏弆唐寅画琵琶行于江边扁舟直写一女抱琵琶,廷标此图不画琵琶女,而画居易等属耳之情,便觉高出其上。此与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以数蝶随骑意同。向未题句,兹偶见之,因拈其妙,然画院中能作如此解者实少也。”对金廷标能高出当时的宫廷画家,给予肯定。

金廷标死后,乾隆在翻阅他的画作时又一再叹息,有诗这样写道:“去年命写寻常事,今日谁知珍惜加。”“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对金廷标的去世,表示无限的惋惜。一个自命“古稀天子”的帝王,能对一名宫廷画师如此的眷顾,极为难能,于此亦可见金廷标画艺的超群。

清代未见有“书院”之称,(文献记载仅见“书院处”一词),更不像宋代书画院中设有具体的“待诏”、“艺学”等明确的官职。清代宫廷中供职的画家,一般情况均需有人举荐,有的还需要经过考核。文献记述金廷标只是自己进献作品以自荐,即得乾隆帝的“称旨”,可见他的画艺不凡。从本文介绍的这件作品来看,他也可以称得是当时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

传世作品有《拜石图》,图录于《故宫书画集》;《碧桃图》《孟母移居图》《枫林晚坐图》《萱花寿石图》册页图录于《中国历代名画集》;《高贤遇隐图》轴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春元瑞兆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乾隆二十六年(1761)作《观音大士像》轴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婕妤挡熊图》轴、《瞎子说唱图》轴、《罗汉图》轴、《莲塘纳凉图》轴等藏故宫博物院。

 
清 金廷标 品泉图
清 金廷标 莲塘纳凉图

《莲塘纳凉图》写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句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结合。此画笔墨工细,人物动态幽闲自在,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起伏转折,回肠荡气,笔势流畅。其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皴,锋棱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


清 金廷标 瞎子说唱图 绢本设色 纵88.5厘米 横62.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廷标在艺术形式上与宫廷的流行画风很合拍,或宗宋代院体,或学“四王”正统,创作态度严谨,下笔一丝不苟,形象比较写实,富有一定气势,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感,其艺术格调体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审美观念。此图描绘农村田头,老翁、幼童、少年、农夫,正静听一盲人在大树下说唱,引得隔溪老妪农妇抱婴携童指手欲趋


清 金廷标 婕妤挡熊图

此画取材于汉刘向《列女传》,表现冯婕妤挡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一次随帝观看斗兽,熊从兽圈跳出,左右侍从皆惊走,冯婕妤临危不惧,以身挡熊。


清 金廷标 罗汉图 纸本设色 纵99.7厘米 横5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南巡,金廷标恭画《白描罗汉图》,龙颜大悦,命入画院伺候。清高宗弘历曾多次在他的画上题诗,《石渠宝笈》著录了他八十一幅作品。图画罗汉一尊,袒胸赤足,盘腿席地而坐。旁边一童子焚香。山上白云缭绕,隐露山岩树枝,气氛非凡。画右上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人物面部勾线填色,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以战笔写出轻柔质感。


清 金廷标 负担图 纸本设色,纵140.9厘米,横5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负担图》设色画一樵夫负担,夜归叩门,门内一妇瓦灯应出,红树有声,山月正上。画上有高宗皇帝的御题诗:“负担归来独叩门,家人秉烛启黄昏,较诸贫见叶翁子,相敬高风与足论。乙未仲夏下瀚,御题”。钤“乾”、“隆”、“乾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及鉴藏宝玺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