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双眼皮美容医院:另类玩收藏:找回国产相机失却的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8:30:58

玩收藏:找回国产相机失却的记忆

很多人玩收藏,是因为喜欢那种升值时的心跳感觉;但赵振新不一样,他是为了替国产相机找回那些失却的记忆。

赵振新和他的相机陈列室

  老实说,采访赵先生之前,我原本以为他没准是一位老“克勒”式的相机收藏家。这种猜想其实非常自然,因为据说赵先生收藏老相机已有20年历史。遥想那个年代,相机可是十分金贵的家庭奢侈品,假如没有充裕的资金、时间作为储备,寻常之辈怎么可能长期从事相机的收藏?然而当我在一条古旧的老式弄堂内,好不容易找到赵先生的相机陈列室时,浮现眼前的真实场景却与自己预料中的完全不同。

    80元换来一堆相机零件

  与其他相机收藏者一样,赵振新先生也是通过摄影迷上相机的。“我本身学的是化工,但不知为什么,接触摄影之后就对相机本身的结构非常好奇。”正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赵先生开始经常光顾当时的旧货商店和地摊。有一回,刚好碰见一位外地军人准备卖掉一大包散了架的德制柯达·雷丁那ⅢC型照相机,他当即倾囊掏出80块钱购回了那堆相机零部件,“当时这么做确实有些盲目,买回去以后一点方向也没有,反正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试装,前后断断续续大概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把它组装成功。不过我还用了很长时间,很值!”赵先生说,这就是他自己所拥有的第一台相机。

潘-福莱全景特种相机和紫金山单反相机(中国第一台135单反相机)

    老外高价收购国产相机

  自那以后,赵先生又颇费周折地“淘”了数十台国产相机。“我收集相机从来不看重摄影的效果,而是看照相机本身的工艺与材质。”在最初几年的收藏中,赵先生或许只是出于某种单纯的喜好,不过一则老外高价收购国产相机的杂志广告着实令他感触良多。

  “我开始觉得很奇怪,中国的相机并不出名,这个美国人为何要收购我们的国产相机?后来谜底总算解开了,他回国后出版了一本中国相机史。这件事对我的震动很大,为什么中国的相机历史要由老外来编写?!”从翻译而来的部分章节里,赵先生发现存在着不少错误,可至今还有许多相机收藏爱好者把这本书当作“圣经”,但凡书里没有提到的相机就认为是假冒产品。经过这一事件后,赵先生的心里又多了一桩心事——把国产相机的历史和现在连成一条线。

    与红旗牌相机失之交臂

  据赵先生说,中国相机工业是从50年代大跃进开始的,历史短,制作的水准又很低,而且大多是模仿国外相机的仿制品,所以单单就保值升值的空间来说,收藏价值并不大。但有一点,这些相机是国产相机史的珍贵见证,需要有心人来做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工作。“毕竟这种历史的东西越到后来就越难找,就拿中国的相机厂来说,最初有40多家,现在只剩下2家,厂没有了,那些关于照相机的生产月份、场地、数量等等原始资料多半也遗失了。” 

  尽管国产相机的资料收集难度很大,但赵先生从未因此而动摇过。相反,为了迅速积累资金,尽快收集到历代国产相机,赵先生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当时目的只有一个,赚了钱就买相机。“国内最值得收藏的相机是红旗牌。出产数量极少,五六年间才总共生产了200台,据说是以10倍于它的价值制造出来的。红旗牌在当时来讲绝对属于高档相机,在国际上也是受到追捧的,那时在国外已经卖出几千美元的高价,但在国内没有进入民用市场。”1992年,赵先生曾特地赶往北京参加一个拍卖会,“事先听说有一台红旗牌拍卖,我共带了1万多,起拍价是5000元,全场到最后就我跟另一个北京人在较劲,等竞拍价叫到10500元,我不敢再拼了,否则连回家的车钱也没了,真的很遗憾,那个北京人据说是位相机倒爷。”聊起10多年前的失之交臂,赵先生的不舍之情依然。

    开设国产相机陈列室

  下海经商多年,虽有钱赚,但赵先生始终感到赚得不太开心。因为他发觉自己和相机收藏的圈子逐渐疏远了。于是在千禧年伊始,他决意退出生意场,自己出资成立一个国产相机实物陈列室。2002年,又自建了中华相机网站(www.chinesecamera.net),专心致志地搞起了相机收藏。

郭氏4×5技术相机,上世纪90年代生产

  而今,赵先生已经拥有200多台国产相机,他说:“我不过是个相机收集者,这些相机看上去都很简陋,但它们的历史价值是无价的。等将来有一天,中国相机也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了,这些国产相机可就成为宝贝了。”不过当下,赵先生最大的心愿是,可以在相关的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的协助下,及早收齐所有的国产老相机。